搜索到239篇“ 椎管内血肿“的相关文章
儿童血友病性椎管血肿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儿童血友病性椎管血肿的临床特征及其CT和MRI影像学特征。方法横断面研究。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7年1月—2023年11月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7例血友病性椎管血肿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7例患儿均为男性, 年龄9个月~7岁, 中位年龄为13个月, 其中血友病A型6例、B型1例。总结该病的临床及CT和MRI影像学特征。结果本组7例患儿中, 6例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身体感觉及运动障碍(颈部疼痛、颈部歪斜、四肢乏力, 以及无法行走、坐立、双手抓握), 1例表现为倦怠、纳差;其中5例伴有发热。患儿CT和MRI检查均检出椎管背侧硬膜外血肿, 累及9~20个椎体节段, 以颈、胸段较著, 其中1例同时合并脊柱颈段硬膜下血肿、颈髓血肿及胸腰骶部皮下血肿。CT影像上血肿呈稍高及高密度影;MRI上血肿信号多变, 且均见"蜂房状"分隔, MR增强扫描显示4例出现边缘及分隔强化、2例未见明显强化。结论儿童血友病性椎管血肿好发于颈、胸段椎管硬膜外腔, 其临床表现不典型, 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当患儿出现不明原因肢体感觉及运动障碍时, 应尽快完善影像学检查尤其是MRI检查, 以排除该病。
罗晓梅刘淑仪尹训涛徐文婵张明杰
关键词:血友病椎管内血肿螺旋计算机儿童
急性自发椎管血肿不同治疗方式的选择及体会
2024年
回顾性分析2例急性自发椎管血肿病人的诊断、治疗方式及康复过程,并进行文献检索学习总结。病例1,女,58岁,因“胸背部疼痛伴双下肢麻木、无力13h”入院,症状进行性加重,术前MRI平扫及增强提示椎管硬膜下占位性病变,手术予以清除血肿联合减压固定治疗,术后病人下肢神经症状有所缓解,且经过1年的系统康复治疗,下肢神经功能显著性恢复。病例2,女,76岁,因“腰痛伴双下肢疼痛麻木6h”入院,MRI平扫及增强提示椎管硬膜外占位性病变,考虑血肿,且病人短时间下肢神经症状缓解明显,遂给予保守治疗,出院前下肢感觉、肌力均恢复正常。对于怀疑急性自发性椎管血肿的病人,应早期完善MRI平扫及增强,明确诊断,评估其神经功能,对于神经症状进行性加重病人,应早期手术治疗解除压迫恢复神经功能,术后联合康复治疗改善肢体功能障碍,提高病人的自理能力,减少后遗症;对于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为D级或E级、出血量少、神经症状轻且短时间症状改善明显的病人,可选择保守治疗。
高海燕黄浩然周政纲沈世彬纪良马建林李亮
关键词:椎管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保守椎板切除减压
破裂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应用下腰椎穿刺致急性椎管血肿2例并文献复习
2024年
目的探讨腰椎穿刺(LP)导致椎管血肿(ISH)形成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7月—2020年10月收治的2例在使用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药物情况下LP导致急性ISH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此2例均为脑动脉瘤破裂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术后使用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药物预防支架血栓形成。在行LP术后均出现急性ISH,并进一步行血肿清除及椎管减压术治疗,出院时均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结论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应用使LP导致ISH形成的可能性较前增加。其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及影像学检查,治疗以外科手术减压为主,预后主要与发病时神经功能缺失的程度相关。
张鹏周亚蕊王龙张永森周文科
关键词:腰穿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椎管内血肿
剖宫产术并发肺栓塞治疗后发生椎管血肿病案讨论
2024年
1病历摘要患者,34岁,G_(2)P_(1)。因孕34^(+3)周,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妊娠,皮肤瘙痒21+天于2023年11月28日入住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科。患者平素月经周期规律。此次妊娠为自然受孕。停经30^(+)天,查尿妊娠试验阳性。停经11^(+6)周胎儿颈项透明层检查未见异常,提示为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妊娠。孕12周建卡,定期产检。孕15+2~20+1周查肝功能示:谷丙转氨酶(ALT)55~120 U/L,谷草转氨酶(AST)40~85 U/L,乙肝病毒DNA 141 U/ml,总胆汁酸(TBA)2.9μmol/L,至传染科就诊,予以口服富马酸替诺福韦酯300 mg,每日1次至今。孕24^(+2)周及孕28周随访肝酶及胆汁酸正常。孕期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示5.1、10.66、9.38 mmol/L,诊断妊娠期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入院前21^(+)天(孕31+3周)自觉皮肤瘙痒,查肝功能示:ALT 117 U/L,AST 88 U/L,总胆红素(TB)35.6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20.9μmol/L,TBA 99.7μmol/L,收入院治疗。予以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250 mg,每日4次;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易善变)456 mg,每日2次;静脉滴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1 g,每日1次,治疗7天后,复查肝功能:ALT 105 U/L,AST 76 U/L,TBA 38.2μmol/L,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出院。入院当天(孕34^(+3)周)复查肝功能:ALT 222 U/L,AST 179 U/L,乳酸脱氢酶(LDH)317 U/L,TBA 83.0μmol/L,故再次收入院。患者自诉无恶心、呕吐、腹痛、腹胀、阴道流血、流液等不适,自数胎动正常。7年前曾顺产1活婴,健在。有胆囊结石3年。余既往史、个人史、家庭史均无特殊。
袁黎明徐琴周容
关键词: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乙肝病毒DNA病案讨论
单侧双通道镜下腰椎融合术后椎管血肿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研究单侧双通道镜(UBE)下腰椎融合术后椎管血肿的发生率、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UBE下腰椎融合术的1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8例(45.7%),女57例(54.3%),年龄(60.1±11.4)岁(26~85岁)。观察术后3 d的MRI影像,统计血肿的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发生血肿将患者分为正常组及血肿组。收集各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分析比较两组各指标间的差异。利用单因素回归分析分析与UBE下腰椎融合术后椎管血肿发生相关的因素,然后将其中P<0.1的因素纳入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血肿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总血肿的发生率为28.6%(30/105),症状性血肿发生率为6.7%(7/105),血肿再手术率为0.9%(1/1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OR=3.368,95%CI:1.389~8.171),糖尿病(OR=3.589,95%CI:1.230~10.476),入院血压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OR=3.687,95%CI:1.493~9.017),血小板<200×10^(9)/L(OR=0.300,95%CI:0.119~0.785),术前血钙值<2.25 mmol/L(OR=0.340,95%CI:0.142~0.818),椎管狭窄分级为D级(OR=4.462,95%CI:1.810~10.996)等因素是导致UBE下腰椎融合术后椎管血肿可能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入院血压收缩压>140 mmHg(OR=3.788,95%CI:1.055~13.606)、术前血钙值<2.25 mmol/L(OR=78.544,95%CI:3.895~1584.058)及椎管狭窄分级为D级(OR=3.698,95%CI:1.110~12.325)等是导致UBE下融合术后椎管血肿的相关因素(均P<0.05)。结论UBE下腰椎融合术后椎管血肿有局限型及蔓延型两种类型。导致血肿的危险因素包括入院血压收缩压高、术前血钙低及严重椎管狭窄。
梁昌详梁国彦刘海峰郑晓青肖丹黄勇兄陈崇余涛尹东昌耘冰
关键词:腰椎腰椎退变性疾病椎管内血肿
1例腰椎间孔镜术后并发椎管血肿患者的护理被引量:1
2021年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为临床领域一类多发且常见的疾病,发生群体以成年人为主。其他国家有文献表明,此病发生率为2%~3%左右,而年龄>35岁的男性患此病的概率为4.8%左右,女性为2.5%左右[1]。随着脊柱镜技术的发展,椎间孔镜技术逐渐完善,其具备有效性、安全性以及低创伤性,在LDH治疗方面的应用也逐渐增多[2]。
储排囡陈媛媛
关键词:血肿护理
腰麻致椎管血肿1例
2019年
患者女,40岁,因外伤左髌骨骨折术后17个月,拟行“左髌骨骨折固定取出术”。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未规律治疗,无长期服药史,术前血常规、凝血功能、生化常规检查均正常。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后,于2018年3月17日上午在蛛网膜下腔麻醉下手术。患者入手术室常规监护,血压160/90mmHg,脉搏70次/min;在右侧卧位腰4/5行椎管麻醉穿刺(针针法)一点穿刺法,过程顺利无沾血及神经刺激症状。见脑脊液后注入0.5%丁哌卡因2.6ml,术中麻醉平面在T10以下,手术1小时过程顺利,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安返病房,未要求术后镇痛。
张群罗华梁
关键词:椎管内血肿腰麻蛛网膜下腔麻醉内固定取出术高血压史椎管内麻醉
经皮脊柱镜术后椎管血肿1例被引量:2
2019年
患者,女,61岁,2015年9月入院。入院前3个月出现腰痛伴右下肢放射痛,反复在外院及本院门诊行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查体:L4~S1椎间隙及右侧椎旁肌压痛;双侧下肢肌张力、肌力正常;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右下肢足底感觉减弱,鞍区感觉正常;双侧跟腱反射对称,膝腱反射对称,双侧病理征未引出。
李大刚陈世忠周其璋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椎管内血肿
29例自发性椎管血肿的诊断和治疗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自发性椎管血肿的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29例自发性椎管血肿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策略及预后情况。并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损伤分级(ASIA)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结果29例自发性椎管血肿患者,有明确病因者10例(其中脊髓血管畸形7例,肿瘤卒中2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不明原因者19例,占65.5%。7例采取非手术保守治疗,经治疗2周后脊髓功能评估D级3例,E级3例。22例采取手术治疗,从发病到手术间隔(9.4±7.5)d,手术后两周评估A级5例,C级5例,D级8例,E级4例。28例患者平均随访(48.7±23.1)个月,随访未手术6例患者,均为E级。22例手术患者随访A级4例,D/E级18例。结论对于自发性椎管血肿患者,出血的病因即使经过术前完备的检查和手术探查亦有可能无法明确。术前神经功能状态对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意义。对术前已有神经功能损伤患者,应尽可能早期手术清除血肿解除脊髓压迫,大部分患者通过手术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刘魏华赵恺王俊文焦利武黄宽游超张所军舒凯雷霆
关键词:椎管内血肿脊髓血管病手术治疗疗效
腰椎后路手术后椎管血肿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研究腰椎后路术后患者椎管血肿(Intraspinal hematoma,IH)形成的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8年1月行腰椎后路术治疗的30例患者,住院期间均发生IH,另按1:3比例随机选择未发生IH的90例患者,分别设为IH组与非IH组。分析两组患者病历资料,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确定腰椎后路术后IH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血清钙、翻修手术、明胶海绵止血、非计划性拔管、合并高血压、总蛋白、白蛋白、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钙<2.03 mmol/L(OR=2.443)、明胶海绵止血(OR=2.043)、年龄>65岁(OR=2.543)、非计划性拔管(OR=1.997)、翻修手术(OR=2.43)是术后IH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钙<2.03 mmol/L、明胶海绵止血、非计划性拔管、年龄>65岁、翻修手术,均可作为独立影响因素增加腰椎后路术后IH形成风险。
陈涤李增春
关键词:椎管内血肿影响因素

相关作者

邓辉林
作品数:5被引量:15H指数:1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腰椎 腰椎后路 椎管内血肿 术后切口感染 并发症
杨学照
作品数:30被引量:194H指数:5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脑膜瘤 颅脑外伤 CT 外科手术 急性硬膜外血肿
郑晓青
作品数:8被引量:41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研究主题:腰椎退变性疾病 下腰椎 腰椎融合 减压手术 股骨转子间骨折
黄显华
作品数:32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研究主题:壳聚糖 硫酸葡聚糖 创面 前路 内固定
刘敬臣
作品数:202被引量:1,074H指数:15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麻醉 布比卡因 丙泊酚 神经毒性 腹横肌平面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