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317篇“ 椎体成形术治疗“的相关文章
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近期疗效分析
2025年
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老年)中椎体成形术方案实践可行性予以观察。方法 科室为创伤骨科,时间为2021.1-2023.12,病情为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群体为老年。依据治疗方案予以划分,保守/椎体成形术治疗—CG/ZT组(N=30),对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有效率,ZT组>CG组,P<0.05;椎体功能、疼痛水平,ZT组CG组,β-CTX,ZT组CG组,P<0.05。结论 针对老年群体患有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后予以椎体成形术治疗,能够使患者近期疗效得以提升,椎体功能及骨代谢情况恢复稳定且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整体可行性价值较好。
马亚飞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近期疗效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效果
2025年
目的:探究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瑞金市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06例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3)和研究组(n=53)。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研究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后凸Cobb角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对两组手时间、中出血量、中透视次数和恢复情况(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手时间短于对照组,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中透视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后1、3、6个月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后凸Cobb角均较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后3、6个月的ODI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疼痛缓解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相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能有效促进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功能恢复,加快疼痛缓解与骨折愈合。
谢昊真许洋杨成纲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胸腰椎骨折
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
2025年
目的分析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延边朝医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86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成两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PVP治疗,观察组采取单侧穿刺,对照组采取双侧穿刺。比较两组的手指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并发症总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病例手用时缩短、透视次数、出血量以及其骨水泥注入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前、后1个月、后3个月与后6个月的ODI指数、后6个月矢状面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PVP治疗对患者腰椎功能、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的改善效果与双侧PVP相当,但单侧PVP的创伤性更低,同时可减少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
金星主许龙吉李松哲千成日朴龙钧
关键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腰椎功能经皮椎体成形术单侧
改良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2025年
目的探讨改良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将128例OVCF患者根据穿刺方法不同分为改良穿刺组(采用改良穿刺PVP治疗,60例)和传统穿刺组(采用常规穿刺PVP治疗,68例)。记录手情况、骨水泥分布情况、疼痛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Cobb角及邻椎新发骨折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6个月。两组手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呈A型分布的例数改良穿刺组多于传统穿刺组(P<0.05)。疼痛VAS评分:两组后2 d、12个月均较前改善(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Cobb角:两组后2 d、12个月均较前改善(P<0.05);改良穿刺组后12个月与后2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穿刺组后12个月与后2 d比较伤椎前缘高度比丢失、伤椎Cobb角增大(P<0.05);后2 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12个月改良穿刺组优于传统穿刺组(P<0.05)。邻椎新发骨折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穿刺PVP能有效缓解OVCF患者症状,改善骨水泥分布,并能维持伤椎前缘高度和后凸角。
唐雪彬李华王云清谢林廖一峰黄凯张峻玮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临床疗效探究
2025年
对比分析单侧、双侧穿刺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实际治疗价值。方法 选择2023年02月-2024年11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88例OVCF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方法:信封法,性质:随机性,每组例数:n=44),其中研究组予以单侧入路PVP方案、对照组行双侧入路PVP方案,选择手情况、治疗效果、骨水泥渗漏率等数据作为本文观察指标。结果 PVP手情况对比可知,手有效操作时间、中透视次数观察组更少,上述各项数据组间比较结果显示P<0.05,但PVP后住院时间统计数据组间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统计学检验显示P>0.05);PVP前Cobb角测量值组间对比结果显示P>0.05(无统计学意义)、PVP后3d各组Cobb角测量值组内对比(各组分别与前对比)结果显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但组间比较(即PVP后3d研究组、对照组Cobb角测量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效果两组均较优;研究组、对照组骨水泥渗漏率(分别为9.09%、4.55%)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入路PVP治疗OVCF患者有效性、安全性较为理想,同时该入路方案能够有效缩短手时间及减少中透视次数。
景亚军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术情况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手护理配合研究
2025年
探讨经皮内固定治疗合并有骨质疏松症的脊柱压缩骨折患者后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本院于2023年1月-2024年5月住院治疗的80名合并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分组,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手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复锻炼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SF-36量表明显提高,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合并有骨质疏松症的脊柱压缩骨折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邹宇张新新
关键词: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
前MRI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
2025年
目的:探讨前MRI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7月—2023年12月于广饶县人民医院行PVP治疗的82例OVCF患者。根据不同穿刺技分为观察组(前MRI辅助穿刺,n=42)与对照组(常规穿刺,n=40)。比较两组骨水泥弥散情况、各时间节点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伤椎相关参数[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骨水泥注入量及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骨水泥弥散良好率92.86%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后3 d、6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前,且观察组后3 d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后6个月的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均低于前、后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水泥注入量及渗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MRI辅助PVP治疗OVCF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骨水泥弥散良好,可有效缓解后短期疼痛,促进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恢复。
焦守泉许秀杰
关键词:椎体压缩骨折骨质疏松经皮椎体成形术MRI
分期辨证论治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研究
2025年
目的:观察分期辨证论治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VCF)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椎体高度、角度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VCF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手组和联合组,每组各54例。手组给予PVP及常规治疗,联合组在手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分期辨证论治。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期一般指标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手前后椎体前缘高度比(anterior vertebral height ratio,AVHR)、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变化情况。结果:联合组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后AVHR水平较高于本组手前、Cobb角小于本组手前,且手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后VAS评分、ODI评分低于手前,且联合组低于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低于手组的18.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期辨证论治联合PVP治疗VCF,可缩短患者卧床及住院时间,促进椎体高度和脊柱力线恢复,缓解疼痛及功能障碍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陈道振陈坤峰徐继胜
关键词: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分期辨证论治
经皮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经皮弯角椎体成形术(PC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民航总医院骨科因OVCF行手治疗的2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120例)和观察组(11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观察组采用PCVP。比较2组患者骨水泥用量及骨水泥分布情况,前及后24 h、后3、6个月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中骨水泥用量、骨水泥分布优秀率高于对照组[(4.7±0.7)ml比(3.4±0.7)ml、81.8%(90/110)比57.5%(69/1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组患者后24 h及后3、6个月VAS及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前(均P<0.05),但后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2种手方法治疗OVCF均能迅速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疗效可靠,PCVP与传统手疗效相近;PCVP骨水泥用量更多,骨水泥分布更好,在骨性支撑方面表现更佳。
白俊龙曹帅王建光夏勇许有银李治苑博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骨水泥在椎体中线的分布对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的影响
2025年
目的 探究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中骨水泥在椎体中线的分布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1年7月在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95例胸腰段(T11-L2)OVCF患者的诊疗资料。根据骨水泥在椎体中线的分布情况,将患者分为骨水泥单侧分布组(n=40)和骨水泥双侧分布组(n=55)。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疼痛强度。通过影像学分析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椎体高度及治疗前后的Cobb角。采用Oswestry失能指数(ODI)评估患者失能程度。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患者对治疗方案的满意度。结果 后6个月,骨水泥双侧分布组VAS评分较骨水泥单侧分布组降低(P<0.05)。后7 d及6个月,骨水泥双侧分布组椎体高度较骨水泥单侧分布组增加,Cobb角降低,ODI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双侧分布组非常满意率和总满意率均高于骨水泥单侧分布组(P<0.05)。结论 骨水泥分布在椎体中线两侧对椎体高度恢复和Cobb角矫正效果更好,提示骨水泥双侧分布能获得更好的临床恢复。
闻博
关键词: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相关作者

宓士军
作品数:166被引量:497H指数:11
供职机构: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椎体成形术 椎体成形术治疗 高频超声 单侧入路 超声诊断
吴春根
作品数:160被引量:913H指数:1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 经皮骨成形术 椎体压缩性骨折 CT引导
蒋国强
作品数:210被引量:415H指数:12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
研究主题:DYNESYS 经皮椎体成形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 腰椎退行性疾病
郝定均
作品数:1,075被引量:3,850H指数:28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研究主题:椎体成形术 脊柱骨折 腰椎 手术治疗 胸腰椎
程永德
作品数:226被引量:1,435H指数:20
供职机构:《介入放射学杂志》编辑部
研究主题:经皮椎体成形术 介入治疗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 介入放射学 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