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63篇“ 棕榈仁油“的相关文章
- 精炼棕榈仁油密度温度系数回归研究
- 2024年
- 本文选取了4批进口精炼棕榈仁油,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的密度曲线,应用回归分析方法,确定了在30~60℃范围内,4批精炼棕榈仁油密度温度系数均为0.00070 t/(m^(3)·℃),与常规植物油密度温度系数0.00064 t/(m^(3)·℃)不同。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物油密度温度系数会存在差异,而且选取距实测温度越近的基准温度进行基准温度密度测定,其他相应温度密度推定越合理。
- 刘新沈益骏夏拥军金俊金青哲
- 棕榈仁油取代椰子油生产人造奶油的研究
- 2024年
- 棕榈仁油的物化性质与棕榈油差异较大,但与椰子油形似。对两者的熔点、碘值、固体脂肪含量、脂肪酸组成、结晶形态进行比较,之后分别添加到混合油脂中,对相容性进行比较,最后进行成品品质分析。结果表明:棕榈仁油与椰子油熔点均在25℃左右;月桂酸质量分数均超过40%;棕榈仁油的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18.1%,椰子油为10.3%;棕榈仁油的结晶比椰子油细腻。在混合油脂中,棕榈仁油相容性好于椰子油。在成品中,含棕榈仁油人造奶油,其打发值为312.4、吸水值为650 mL,表现较优。同时,棕榈仁油市场价格也相对较低,可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 张瑞华羊银郭世杰张艾蕾窦文卿王欣李伟胡晓楠
- 关键词:棕榈仁油椰子油
- 棕榈仁油干法分提工艺实践被引量:4
- 2023年
- 为开发代可可脂系列产品,介绍了采用油盘冷房结晶-高压膜压滤机过滤的精炼棕榈仁油干法分提生产棕榈仁硬脂工艺。对该工艺操作控制要点进行了说明,并对生产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将该工艺制备的棕榈仁硬脂及其氢化硬脂与天然可可脂和商业氢化棕榈仁硬脂代可可脂产品质量进行了对比。原料油主要质量指标为酸值(KOH)≤0.3 mg/g、碘值(I)16~19 g/100 g、熔点25~28℃和固体脂肪含量(25℃)≥18%。适合的工艺条件为预冷温度29~30℃,预冷时间3 h,冷房温度17~19℃,冷房结晶时间6~8 h,油结晶温度25~27℃,过滤压力0~0.3 MPa、挤压压力1.6~1.8 MPa。产品主要质量指标为酸值(KOH)≤0.3 mg/g、碘值(I)5.6~7.5 g/100 g、熔点30~34℃、固体脂肪含量(30℃)34%~44%。采用该工艺所得棕榈仁硬脂的熔点和固体脂肪含量与天然可可脂相当,氢化后产品在25~30℃的固体脂肪含量高于商业氢化棕榈仁硬脂代可可脂。
- 焦聚明
- 关键词:棕榈仁油干法分提代可可脂
- 基于棕榈仁油的特医脂肪乳液制备及其对小鼠血脂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中链甘油三酯是特医脂肪组件的重要组成成分,棕榈仁油是其天然食物来源。为开发基于棕榈仁油的特医脂肪乳液产品,依据《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等进行脂肪酸均衡型乳液油相配方设计,并分析其脂肪酸组成;以Zeta电位、粒径为指标优化脂肪乳液制备工艺,并对研发产品进行稳定性评价,通过小鼠试验研究其对血清血脂的影响。结果表明,油相不饱和脂肪酸中n–6与n–3比值为5.16±0.05;采用分步乳化法,最佳乳化工艺为乳化速度10000 r/min,乳化时间20 min,乳化温度50℃;初乳液经高压均质机50 MPa均质三次,121℃高压灭菌10 min,在上述条件下制备的脂肪乳液产品质量稳定。动物试验结果表明,该脂肪酸均衡型脂肪乳液具有显著降低小鼠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含量(P<0.01)、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含量(P<0.01),以及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含量(P<0.05)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含量(P<0.01)的作用,对于调节血脂水平具有一定意义。
- 朱海华葛瑞宏马银辉杨峻豪王永王慧
- 关键词:中链甘油三酯棕榈仁油乳化工艺调节血脂
- 进口精炼棕榈仁油密度正偏差因素分析
- 2021年
- 江苏张家港口岸连续进口2批印度尼西亚精炼棕榈仁油,查验发现其密度存在显著正偏差(虚高),在基点温度(30℃)装货港密度比海关实验室检测密度高出约0.5%,且装货港精炼棕榈仁油密度温度系数为0.000 287 353 t/(m^(3)·℃),远低于我国采用的植物油密度温度系数0.000 64 t/(m^(3)·℃),最终导致该2批货物出现重大短重,损害了收货人合法权益。通过对该案件的剖析,提出了规避短重风险的相应建议。
- 刘新俞晔俞晔金俊金青哲
- 关键词:正偏差
- 改性棕榈仁油乙氧基化物稳定的高内相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高内相乳液(HIPEs)因具有凝胶状结构、良好粘弹性和可塑性等特殊性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生物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传统HIPEs通常由表面活性剂稳定,因存在用量大、成本高昂和潜在的环境问题。且并不是所有的表面活性剂都可以稳...
- 陈倩
- 棕榈仁油乙氧基化物磺酸钠的合成与性能被引量:2
- 2020年
- 棕榈仁油乙氧基化物磺酸钠(SNS80)以棕榈仁油为原料经过乙氧基化、磺化工艺制备而成,FT IR表征,对SNS80常温下的物理化学性能及应用性能进行了测试,如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水溶液黏度、泡沫、去污力、乳化力,并与月桂醇聚醚硫酸钠(AES)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SNS80表面张力为34.96mN/m;临界胶束质量浓度为467.3mg/L;SNS80水溶液的黏度随活性物浓度的增加,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SNS80质量分数为50%水溶液黏度达到最高值1600mPa·s;SNS80在硬水中起始起泡高度为10mm;SNS80对碳黑油污布、蛋白污布的去污力与AES相当,对皮脂污布的去污力与AES相比较弱;对大豆油及液体石蜡的乳化力与AES相当。
- 武俊丽杨卉艳
- 关键词:理化性能应用性能
- 一种冷榨棕榈仁油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榨棕榈仁油,所述棕榈仁油中维生素E的含量为1.63mg/100g,植物甾醇的含量为1.062g/kg,使得消费者日常食用棕榈仁油即可满足维生素E与植物甾醇的需求,且本发明采用新鲜的棕榈仁作为原材料直接进行...
- 雷文忠马强张世杰
- 文献传递
- 借由流体动力学过程的棕榈仁油提取系统
- 本申请涉及用于提取棕榈仁油的系统,该系统采用“研磨”坚果(带壳的杏仁)的过程,使用“水力旋流器”过程,通过颗粒粒度将磨碎的材料分离,并且通过“三相沉降式离心机”,使用“流体动力学”过程将包含在磨碎的材料中的油分离,其特征...
- M·J·法里纳
- 文献传递
- 从棕榈仁油中蒸馏脂肪酸以使废物最少化的方法
- 在第一塔中蒸馏包含链长为C6至C20的脂肪酸的进料流,以提供C6‑C8顶部馏分、C8‑C10中部馏分和C12+底部馏分,所述C12+底部馏分在第二塔中蒸馏,以提供C12‑C14顶部馏分和C16+底部馏分,所述C16+底部...
- F·F·阿尔-阿纳齐F·雷耶斯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王兴国

- 作品数:662被引量:4,749H指数:31
-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 研究主题:油脂 磷脂 大豆油 煎炸油 脂肪酶
- 刘宁

- 作品数:289被引量:978H指数:16
- 供职机构:陕西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酶法制备 苹果膳食纤维 HPLC 水溶性膳食纤维 苹果渣
- 李骋

- 作品数:20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陕西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微乳液 棕榈仁油 米糠油 酶用量 组合物
- 赵鹏程

- 作品数:4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陕西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棕榈仁油 组合物 速冻食品 油脂加工 油脂
- 俞晔

- 作品数:44被引量:227H指数:9
-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 研究主题:高效液相 植物油 棕榈油 食用油 光谱法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