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65篇“ 桥脑“的相关文章
- 桥脑小脑角区脂肪瘤的诊治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桥脑小脑角区脂肪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6例桥脑小脑角区脂肪瘤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均出现患侧听力减退,伴眩晕、面神经功能障碍及面部疼痛各1例;MRI呈特异性短T1、长T2信号,CT呈低密度。4例手术治疗,2例保守观察。术后除听力下降以外的症状均得到缓解。出院后随访10~151个月,未出现疾病进展。结论桥脑小脑角区脂肪瘤是先天性良性病变,影像表现较为特异;如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则可手术治疗,但手术难以保留残存听力,术中实现减压即可,不宜追求肿瘤切除程度。
- 王浩然曲彦明张宏伟谷春雨张明山
- 关键词:颅脑肿瘤桥脑小脑角区脂肪瘤显微手术
- 桥脑小脑角脑膜瘤的术后听力功能的预后因素分析
- 目的:听力下降是桥脑小脑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脑膜瘤常见的手术并发症,CPA脑膜瘤患者术后听力下降会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为了验证手术对于术后听力功能的影响,找到影响术后听力功能的危险因...
- 单沛霖
- 关键词:桥脑小脑角脑膜瘤纯音测听
- 交通事故造成Ⅰ型Jefferson骨折伴桥脑延髓沟撕裂1例
- 2023年
- 1案情资料1.1简要案情死者,男,39岁。行走时遭受来自后方的SUV汽车撞击当场死亡。监控视频显示,受害者遭受撞击后直接向右前方摔跌,身体未抛撞前机盖,头部未与前挡风玻璃接触,摔跌过程中身体未抛起,头部未与地面及周边物体碰撞。依据事故现场监控视频测算肇事车辆行驶速度约为53 km/h。因体表损伤不明显,为解决死因争议,进行系统尸体解剖检验。
- 杜宇贾琼任鹏
- 关键词:JEFFERSON骨折挥鞭样损伤法医病理学
- 颞下经小脑幕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桥脑外侧海绵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的体会
- 2023年
- 目的总结颞下经小脑幕入路手术治疗桥脑外侧海绵状血管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颞下经小脑幕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9例桥脑外侧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病灶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出现乙状窦血栓形成,1例发生脑脊液漏。1例术后6个月失访;其他8例随访0.6~6年,平均(2.5±1.7)年;无复发或死亡,mRS评分0~2分。结论颞下经小脑幕入路显微手术可以很好地暴露上侧、外侧和腹外侧桥脑,是治疗桥脑外侧海绵状血管瘤的可行方案之一。
- 张钧宋国智常成
- 关键词: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显微手术
- 3D打印技术在桥脑小脑角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桥脑小脑角(CPA)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显微手术治疗的16例CPA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中,肿瘤全切除8例,近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无脑积水、脑脊液漏及明显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术后病理示听神经鞘瘤14例,脑膜瘤1例,三叉神经鞘瘤1例。1例失访,其余15例数半年复查MRI未见肿瘤复发。结论3D打印技术能够完整呈现CPA结构、肿瘤形态及周围组织,充分模拟手术过程,能够提高CPA肿瘤全切除率。
- 王国文张敏丽黄志刚贺艳阳赵红宇王博
- 关键词:颅内肿瘤桥脑小脑角显微手术
-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弥漫内生型桥脑胶质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 2022年
- 脑干胶质瘤是一组起源于中脑、脑桥延髓的高度异致性的肿瘤,其中以弥漫内生型脑干胶质瘤最为常见。此类肿瘤手术难度极大,肿瘤本身对常规放疗以及化疗不敏感,患者有效生存期短;预后极差。同时,由于脑干部位严密的血脑屏障的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化疗药物的效果。随着纳米医学的迅速发展,成功合成各种多功能纳米颗粒,并依靠其尺寸效应、表面修饰、粒子磁性、光动力等特性,可以高效穿过人体生理屏障,特异性地聚集在肿瘤部位,从而实现了肿瘤内部高效的药物递送。目前已有多种纳米载体(无机纳米颗粒、聚合物纳米颗粒、脂质体、外泌体)在大脑半球脑胶质瘤的治疗方面取得了相应的突破。因此纳米医学相关的技术同样为弥漫内生型脑干胶质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开发新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用于脑干胶质瘤的治疗,有望成为治疗脑干胶质瘤新的突破口。
- 单绍波
- 关键词:脑干胶质瘤药物递送
- 橄榄桥脑小脑萎缩1例
- 2021年
- 对橄榄桥脑小脑萎缩1例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变化进行探讨。方法:分析了1例发病10年的橄榄桥脑小脑萎缩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神经影像学变化过程,并复习该病的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渐进性肢体无力10余年,加重1年伴言语不流利2月。卧位血压139/85mmHg,P 19次/分,T 36.8℃,HR 68次/分,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查体合作,记忆力轻度下降,神志清醒,对答切题,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侧额纹、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步基增宽、动作迟缓。MRI检查提示脑干变细,小脑对称性体积减小,小脑沟裂增宽,T2WI横轴位桥脑见“十字征”,脑干周围脑池及四脑室明显增宽,考虑橄榄桥脑小脑萎缩。临床诊断亦为橄榄桥脑小脑萎缩。结论:橄榄桥脑小脑萎缩的MRI表现较为典型,但当合并普遍性脑萎缩时需要进行鉴别,普遍性脑萎缩大脑半球、脑干、小脑萎缩程度差别不大,而橄榄桥脑小脑萎缩主要是橄榄、桥脑、小脑的萎缩,而双侧大脑半球萎缩轻,其幕上与幕下萎缩程度呈不平行表现。
- 韩林沈尚尚孟祥明苗智越
- 关键词:橄榄桥脑小脑萎缩影像表现
- 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21年
- 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central pontine myelinolysis,CPM)是临床罕见的代谢性脱髓鞘疾病,常因不能及时确诊而危及患者生命。病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与慢性低钠血症及其过快过度纠正、肝移植、营养不良及慢性酒精中毒等相关。MRI是主要的检查手段,对于本病还缺乏循证医学基础上的治疗方案。为对本病有更好地认知,本文对CPM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系统综述。
- 胡水清张玫
- 关键词: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病因
- 噬血细胞综合征合并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1例报道被引量:1
- 2021年
- 噬血细胞综合征(HLH)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是由原发或继发性免疫异常引起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系统异常激活、增殖,分泌大量炎性细胞因子而引起的一系列炎性反应,最终导致组织浸润和多器官系统衰竭[1]。HLH可根据触发因素不同而分为原发性(遗传性)和继发性(获得性)。原发性HLH中常由基因缺陷所引起。继发性HLH可继发于各种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其中感染相关HLH是最常见的形式[2]。临床上以持续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凝血功能障碍、肝功能不全、神经功能紊乱、高甘油三酯血症、高铁蛋白血症以及在骨髓、肝、脾、淋巴结组织中发现噬血现象为主要特征[3]。HLH是一种进展迅速的高致死性疾病,即使积极接受治疗的患者死亡率也较高。
- 张砾丹张红宾
- 关键词: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低钠血症
- CTV与颅骨CT三维重建融合影像在小脑桥脑角肿瘤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中的运用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CT静脉成像(CTV)与颅骨CT三维重建融合影像在小脑桥脑角(CPA)肿瘤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治疗的36例CPA肿瘤的临床资料。术前应用容积再现技术将CTV与颅骨CT三维重建影像融合,明确横窦、乙状窦与颅骨标志(星点)的位置关系,确定横窦-乙状窦交界处在颅骨表面投影并设置"关键孔",指导开颅手术。结果"关键孔"位于星点正下方或内下方,星点到"关键孔"正下方垂直距离在7~21mm,平均(12.8±3.8)mm;星点到"关键孔"水平距离在0~9 mm,平均(3.6±2.5)mm。术中清晰暴露横窦-乙状窦交界处,均无静脉窦损伤。术中骨瓣一次成型,用时平均38 min,视野充分暴露,显微镜下全切除肿瘤,术后无明显骨质缺损,无皮下积液、切口脑脊液漏、颅内感染,乳突积液等并发症,均恢复良好。结论CPA肿瘤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中,CTV与颅骨CT三维重建融合影像对手术有一定指导意义,有利于静脉窦保护,且操作简单高效。
- 陆波莫永彪陈刚龙飞唐雄伟吴军沈国洪谢延风
- 关键词:小脑桥脑角肿瘤显微手术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相关作者
- 刘玉光

- 作品数:254被引量:1,139H指数:14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 研究主题:三叉神经痛 手术治疗 脑膜瘤 显微手术治疗 射频热凝术
- 吴承远

- 作品数:306被引量:1,475H指数:17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 研究主题:三叉神经痛 治疗三叉神经痛 射频热凝术 射频热凝治疗 卵圆孔
- 吕学海

- 作品数:37被引量:227H指数:8
- 供职机构:邯郸市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桥脑梗死 吞咽障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急性脑梗死患者 超早期康复护理
- 王忠诚

- 作品数:490被引量:6,603H指数:38
- 供职机构:北京市神经外科科研究所
- 研究主题:外科手术 神经外科 显微外科手术 手术治疗 脑干
- 程源深

- 作品数:76被引量:226H指数:9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面肌痉挛 肉毒毒素治疗 综合征 单纤维肌电图 重症肌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