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34篇“ 栽培密度“的相关文章
加工兼鲜食型优质甘薯品种“徐紫3号”山地栽培密度试验
2025年
为筛选出甘薯品种“徐紫3号”在建水山地适宜的种植密度,设计了66675株/hm^(2)、50010株/hm^(2)、40005株/hm^(2)和33330株/hm24种不同的种植密度,并调查了甘薯的生育时期、形态特征、地上部鲜重、薯块产量和商品薯率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徐紫3号”的生育期无影响;但种植密度过大(66675株/hm^(2))会造成分枝数减少,商品薯率降低,小薯率增加;而种植密度过小(33330株/hm^(2))会造成主蔓长增加,根冠比降低,产量损失严重;只有密度在40005株/hm^(2)与50010株/hm^(2)时,田间产量较高,折合单产分别为35217 kg/hm^(2)和35661 kg/hm^(2),且能保持较高的商品薯率。综上所述,建水县山区坡耕地种植“徐紫3号”的密度应在40005~50010株/hm^(2)为宜。
谢家华康桂辉周进华徐宁生张磊王颖杨万林
关键词:甘薯种植密度生育时期栽培密度试验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下玉米适宜栽培密度研究
2025年
为筛选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大豆2∶3行比配置)模式下玉米的适宜栽培密度,设置8.25万、7.50万、6.75万株/hm^(2)3个玉米栽培密度,对比分析作物产量、农学性状、养分吸收利用和光合效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降低玉米栽培密度,其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呈显著增加趋势,同时可显著提高大豆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玉米栽培密度7.50万株/hm^(2)可改善玉米农学性状和产量构成,6.75万株/hm^(2)可显著改善大豆农学性状和产量构成;玉米和大豆肥料偏生产力分别以玉米栽培密度7.50万、6.75万株/hm^(2)时最高。综合考虑,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玉米的适宜栽培密度在6.75万~7.50万株/hm^(2)之间。
赵营马英刘晓彤刘晓彤张学军罗健航
关键词:栽培密度
栽培密度对滇重楼生长的影响
2025年
为探讨滇重楼在贵州省毕节市大田遮荫栽培模式的合适种植密度,对比5种不同栽培密度下滇重楼农艺性状、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密度对滇重楼农艺性状、光合特性的影响有一定差异,但差异不显著,对单位面积产量的影响则有显著性差异,滇重楼3种甾体皂苷总含量随栽培密度增大而降低,但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要求。从农艺性状、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方面考虑,毕节市滇重楼栽培适宜株行距8.3 cm×20 cm或10 cm×20 cm,但考虑后期滇重楼根茎和地上植株生长还需要空间,建议优先选择株行距10 cm×20 cm,其皂苷总含量更高。
徐庆祝柳敏周茂嫦王永邹鹏王彩云张翔宇
关键词:滇重楼栽培密度农艺性状光合特性中药材皂苷含量
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的不同栽培密度种植试验
2025年
为探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产栽培的合理密度,选择大豆“齐黄34”和玉米“水金玉8号”进行4种密度种植试验,分别为处理A(大豆10106株/667m^(2)、玉米3176株/667m^(2));处理B(大豆8036株/667m^(2)、玉米3789株/667m^(2));处理C(大豆4941株/667m^(2)、玉米4681株/667m^(2));处理D(大豆常规满天星种植,10672株/667m^(2)、玉米3706株/667m^(2)),测定不同处理大豆玉米的农艺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对其产量及农艺性状均有一定影响,其中以3行大豆,2行玉米种植(大豆密度10106株/667m^(2)、玉米密度3176株/667m^(2))效果较好,该种植下的大豆和玉米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为121.40 kg/667m^(2)和703.10 kg/667m^(2),其玉米的生育期、穗位高、穗粒数分别为132 d、102.7 cm和515.6粒/穗,大豆的株高、穗粒数和有效荚角数分别为44.9 cm、41.40粒/穗和28.4个。综上可知,采用“3+2”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后,大豆和玉米产量均可显著提高,可进行推广种植。
伍峰韦颖龙大远
关键词:大豆玉米栽培密度农艺性状
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不同栽培密度辣椒的生长表现
2025年
为筛选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露地朝天椒种植的最佳密度,以单生朝天椒辣研101、簇生朝天椒博辣天骄60为种植对象,辣研101单株定植,设密度2 800株/667m^(2)、3 000株/667m^(2)、3 200株/667m^(2);博辣天骄60双株定植,设密度3 500穴/667m^(2)、3 750穴/667m^(2)、4 000穴/667m^(2),进行露地朝天椒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辣研101栽培密度为3 200株/667m^(2)时,单株红果数最多,为145个;单株红果重最重,为306.0 g;产量最高,为979.2 kg/667m^(2)。博辣天骄60栽培密度4 000穴/667m^(2)时,辣椒生长发育情况良好,果长、果宽、单果重均最大,分别为8.6 cm、1.20 cm、3.20 g;产量最高,为812.7 kg/667m^(2)。在巴彦淖尔地区,单生朝天椒辣研101的最佳栽植密度为3 200株/667m^(2),簇生朝天椒博辣天骄60的最佳栽植密度为4 000穴/667m^(2)。
贺殊敏高旭温馨呼瑶刘欣然
关键词:朝天椒栽培密度
不同栽培密度对‘泰丰优79’生长特性及其产量的影响
2025年
为筛选出适用于天柱县泰丰优79杂交水稻最佳栽培密度,设计了6个处理组并统计调查其生育周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各个处理之前生育周期在148~152 d,最短为T6处理,各处理间株高、穗长、结实率和千粒质量等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各个处理间穗实粒数、水分含量和折干率之间有明显差异。同时,不同栽培密度处理对泰丰优79产量的影响很大,其中产量最高的是T3处理,为13 699.95 kg/hm^(2),最低的是T1处理,为12 100.05 kg/hm^(2)。通过隶属函数分析各个隶属值,其大小排序为T6>T2>T3>T5>T4>T1,综合来看T6处理为栽培密度方案中的最佳选择。
董雁唐康桐潘绍禄马会会
不同栽培密度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和产量的调控效应
2025年
为明确不同栽培密度对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区马铃薯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指导和促进区域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当地主要栽培品种“川凉薯10号”为材料,设置4个种植密度处理(3 500穴/亩、4 000穴/亩、4 500穴/亩和5 000穴/亩),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和产量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密度处理间马铃薯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指数差异显著,马铃薯株高和茎粗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栽培密度4 000穴/亩下有最大株高和茎粗,分别为59.42 cm和21.46 mm;而叶面积指数则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表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在栽培密度5 000穴/亩下取得最大值,为5.03。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马铃薯单株块茎数、商品薯个数、商品薯率和亩产量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栽培密度4 000穴/亩下取得最大值,上述四项指标分别为6.26、5.62、89.78%和1 493.65 kg/亩。因此,在凉山彝族自治州马铃薯种植生产中,栽培密度为4 000穴/亩时可以更好地促进马铃薯生长、提高商品薯率和产量,是该地区马铃薯高产高效生产的最佳栽培密度
何元吉
关键词:马铃薯栽培密度农艺性状
马铃薯希森6号产量与栽培密度、肥料施用量的关系研究
2025年
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以马铃薯产量为目标,以栽培密度及氮磷钾肥的施用量为探讨对象,建立了马铃薯希森6号的产量与栽培密度、肥料施用量间关系的数学模型:Y=40.0485718+1.3954X_(1)+1.96625X_(2)+2.05875X_(3)+1.44875X_(4)-3.2137X_(1)^(2)-2.54495X_(2)^(2)-2.05745X_(3)^(2)-0.97245X_(4)^(2)+1.83437X_(1)X_(2)+2.41562X_(1)X_(3)+1.85062X_(2)X_(3)。通过模拟寻优,提出马铃薯希森6号产量≥40.00t/hm^(2)的相应农艺措施是每667m^(2)种植密度为5500~6500株,平均6000株;施氮肥25~30kg,平均27.5kg;施磷肥30~40kg,平均35kg;施钾肥40~50kg,平均45kg。
王珍珍崔长磊孙莎莎孔海明李学洋胡柏耿
关键词:马铃薯栽培密度肥料农艺措施数学模型
栽培密度对雷山本地叶用芥菜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
2025年
为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对雷山本地叶用芥菜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特开展本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密度在2000~2700株/667 m^(2)时,产量随栽培密度增大而增加,超出这个范围后产量随栽培密度增大而减少,以栽培密度为2700株/667 m^(2)的处理产量最高,为7491.86 kg/667 m^(2);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以栽培密度为2000株/667 m^(2)的处理产产量最低,为5566.76 kg/667 m^(2)。
欧世鹏
关键词:栽培密度农艺性状
大粮作物栽培密度对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
2024年
小麦、水稻、玉米等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作物,对世界粮食安全和农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和气候的改变,如何在保证粮食品质的前提下,实现高产稳产是目前我国粮食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其中,种植密度是决定籽粒大小的关键因子,也是决定籽粒大小的关键因子。前期研究发现,种植密度对作物产量有一定的提高作用,但种植密度过大或过小会造成资源浪费,从而降低品质。所以,种植密度的选取就成了一个必须认真权衡的重要问题。本研究拟以高产优质高产品种为研究对象,研究种植密度与产量、品质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高产优质高产栽培模式,为实现高产、可持续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李玉凤
关键词:栽培密度农业可持续性

相关作者

谢奎忠
作品数:93被引量:276H指数:9
供职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马铃薯 栽培密度 高寒阴湿区 旱地 氮磷用量
陆立银
作品数:111被引量:229H指数:8
供职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马铃薯 高寒阴湿区 马铃薯新品种 栽培密度 栽培技术
高聚林
作品数:390被引量:4,035H指数:32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玉米 春玉米 大豆 深松 春小麦
刘克礼
作品数:73被引量:1,089H指数:22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春小麦 马铃薯 大豆 施肥 栽培密度
王一航
作品数:109被引量:374H指数:11
供职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马铃薯 马铃薯新品种 选育 马铃薯产业 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