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82篇“ 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相关文章
- 老年宫颈癌患者行单纯或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效果比较
- 2025年
- 目的比较老年宫颈癌患者中行单纯子宫切除术(Simple Hysterectomy,SH)或根治性子宫切除术(Radical Hysterectomy,RH)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手术治疗的老年宫颈癌患者633例,纳入462例,SH和RH患者分别有247例和215例。应用倾向评分匹配方法匹配基线资料,最终纳入249例,分为SH组(125例)和RH组(124例)。主要观察指标为随访2年时的盆腔复发率,次要指标为尿失禁和尿潴留的发生率。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复发率的因素。结果匹配后,两组的基线资料相似,具有可比性(均P>0.05)。Kaplan-Meier结果显示,虽然匹配前SH组的盆腔复发率高于RH组(4.5%比2.3%,P<0.05),但匹配后两组的盆腔复发率相似(3.2%比2.4%,P>0.05)。SH组的术后并发症尿潴留(1.6%比8.1%)均明显低于RH组(P<0.05),而两组尿失禁(4.0%比9.7%)和宫颈癌死亡风险(1.6%比0.8%)均无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254)、肿瘤分级(HR=1.315)和FIGO分期(HR=1.203)是影响随访盆腔肿瘤复发的重要因素(均P<0.05)。结论在低风险宫颈癌老年患者中,SH与RH的2年盆腔复发率相似,但SH有较低的尿失禁和尿潴留风险相关。
- 侯良学赵英曹艳华王卉王晓朦
- 关键词:根治性子宫切除术
- 宫颈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患者术中输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影响宫颈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患者术中输血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3年5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接受开放或腹腔镜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371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术中输血组及术中未输血组,并纳入人口统计学、肿瘤病理特征、手术信息和术前实验室数据等进行术中输血危险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分类数据,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评估连续数据。通过Logistic模型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术前红细胞分布宽度/白蛋白(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albumin,RDW/ALB)与术中输血的关系。[结果]在371例宫颈癌患者中,术中输血组患者55例(14.82%,55/371)。术中输血组RDW/ALB显著高于术中未输血组[0.67(0.59,0.91) vs 0.50 (0.43,0.60),Z=-7.356,P<0.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开放性手术(HR=2.950,P=0.005)、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3 (HR=3.530,P<0.001)和RDW/ALB (HR=28.932,P<0.001)均是影响术中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调整了多种临床指标后,术前RDW/ALB仍与宫颈癌患者术中输血独立相关(P<0.05)。RDW/ALB预测术中输血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1(95%CI:0.754~0.867)。截断值为0.565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18、0.684。[结论]术前高RDW/ALB可能是根治性子宫切除宫颈癌患者术中输血的重要危险因素。
- 王佩郭晓云邓齐徐萌
- 关键词:宫颈肿瘤红细胞分布宽度白蛋白术中输血子宫切除术
- 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与筋膜外子宫切除术治疗Ⅱ期子宫内膜癌的效果观察
- 2025年
- 对Ⅱ期子宫内膜癌(EC)采用根治性子宫切除时、筋膜外子宫切除术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纳入本院94例ECⅡ期患者,以抽签法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予47例常规组患者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另47例研究组患者则予筋膜外子宫切除术。对两组手术指标和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行检测、排尿功能进行评估并对比上述数据。结果 手术指标显示,研究组较常规组更优(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显示,研究组总发生率更低(P<0.05);组间肿瘤标志物水平术后均下降,研究组降低程度更大(P<0.05);排尿功能方面,组间指标术后均降低,但降幅更小的为研究组(P<0.05)。结论 Ⅱ期EC患者实施筋膜外子宫切除术治疗,在优化手术指标、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方面的作用强于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且对排尿功能影响更轻。
- 王兴
- 关键词:术后并发症根治性子宫切除术
- 筋膜外子宫切除术与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对Ⅰ期子宫内膜癌的疗效比较
- 2025年
- 目的探讨筋膜外子宫切除术与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Ⅰ期子宫内膜癌(E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手术治疗的80例Ⅰ期E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筋膜组和根治组,各40例。根治组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筋膜组行筋膜外子宫切除术。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排尿功能、并发症。结果相比于根治组,筋膜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最大尿流率均低于术前,残余尿量多于术前,且根治组术后排尿量、最大逼尿肌压力、平均尿流率均低于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相比于根治组,筋膜组术后残余尿量少,最大尿流率、最大逼尿肌压力、排尿量、平均尿流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筋膜组术后排尿量、最大逼尿肌压力、平均尿流率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比于根治组,筋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相比,使用筋膜外子宫切除术治疗Ⅰ期EC可减小手术创伤,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排尿功能恢复,加快患者术后恢复进程。
- 宋俊霞丰树菊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排尿功能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并发症
-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的个性化干预联合术中保温在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 2025年
- 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的个性化干预联合术中保温在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LR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120例行LRH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分为观察组(n=59,常规干预)和对照组(n=61,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的个性化干预联合术中保温)。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指标、负性情绪[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生活质量[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G)]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HAMD、HAMA及FACT-G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HAMD、HAMA及FACT-G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预后不良总发生率为3.39%,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的个性化干预联合术中保温可缩短LRH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减轻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并改善患者预后。
- 蔡延景樊孝文尚坤支慧
- 术前锥切术联合微创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与单独微创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Meta分析与试验序贯分析
- 2025年
- 目的系统评价术前锥切术联合微创根治性子宫切除术(MISC)与单独微创根治性子宫切除术(MIS)治疗早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收集比较MISC与MIS治疗早期宫颈癌的随机对照试验和队列研究,检索时间均从各数据库建库时间至2024年9月21日。由2位研究人员按照纳排标准筛选文献,评价纳入文献质量。提取数据后,分别进行Meta分析和试验序贯(TS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均为高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MISC组患者无病存活率高于M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风险比0.25,95%可信区间0.11~0.58,P=0.001);MISC组患者5年复发率低于M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对危险度0.28,95%可信区间0.12~0.68,P=0.005)。TSA分析证实Meta分析结果可靠。对肿瘤直径≤2 cm早期宫颈癌患者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MISC可显著降低宫颈癌复发率(风险比0.20,95%可信区间0.09~0.47,P=0.0002)。结论与MIS比较,MISC可显著改善早期宫颈癌患者无病存活率及复发率;对于肿瘤直径≤2 cm的早期宫颈癌患者,MISC仍可显著降低其复发率。
- 张炜薛薇高天雨李雷朱磊
- 化疗辅助开腹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研究
- 2024年
- 目的评估化疗辅助开腹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在早期宫颈癌治疗中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非随机选取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三人民医院于2019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180位早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90,开腹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与观察组(n=90,化疗辅助治疗+开腹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肿瘤生物标志物以及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3^(+)、C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肿瘤生物标志物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90),低于对照组的11.11%(1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8,P<0.05)。结论化疗辅助开腹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在早期宫颈癌患者的治疗中具有积极作用,能够降低肿瘤相关因子水平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赵昀辉罗芹
- 关键词:早期宫颈癌化疗
- 改良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在宫颈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在宫颈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本院并行手术治疗的9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下封闭宫颈、不使用举宫器(简称免举宫)的改良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腹腔镜组)患者42例;开腹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开腹组)患者48例。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较开腹组术后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及第2天血红蛋白下降值少(P<0.05);腹腔镜组较开腹组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风险下降(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输尿管瘘、肠梗阻、淋巴漏、肺炎、盆腔感染的发生率及尿管拔除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较开腹组28天内尿管拔除成功率高、脉管癌栓阳性率低(P<0.05)。结论封闭宫颈免举宫改良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安全可行,可作为早期宫颈癌患者首选的手术方式之一。
- 陈亚梅郑子雯李凌
- 关键词:宫颈癌举宫器
- 腹腔镜与开腹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锥切术后早期宫颈癌患者预后情况分析
- 目的:本研究基于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2018分期,比较经腹腔镜和开腹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锥切术后早期宫颈癌患者的预后结局,探讨可能影响锥切术后早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
- 陕玉梅
- 关键词:根治性子宫切除
- 快速康复外科干预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干预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子宫切除术(LR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85例行机器人辅助LRH患者分为观察组(n=44,快速康复外科干预)和对照组(n=41,常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不良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24 h、3天,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干预在机器人辅助LR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减轻术后疼痛,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并且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 严琳赵倩曹彬章静娴邱新光张增梅
- 关键词:机器人辅助
相关作者
- 姚德生

- 作品数:206被引量:871H指数:16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宫颈癌 腹腔镜 宫颈鳞癌 卵巢肿瘤 卵巢癌
- 刘萍

- 作品数:407被引量:3,225H指数:27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研究主题:三维重建 在体 宫颈癌 子宫动脉栓塞术 数字化
- 陈春林

- 作品数:490被引量:4,035H指数:34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研究主题:宫颈癌 三维重建 子宫肌瘤 在体 子宫颈癌
- 龙颖

- 作品数:30被引量:120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宫颈癌 根治性子宫切除术 临床病理特征 嗜神经侵袭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
- 卢艳

- 作品数:48被引量:250H指数:10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宫颈癌 腹腔镜 前哨淋巴结 META分析 宫颈鳞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