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篇“ 树状多节孢“的相关文章
树状多节内生真菌HDFS4-26生物发酵合成紫杉醇及其前体物的分离与纯化方法
树状多节内生真菌HDFS4-26生物发酵合成紫杉醇及其前体物的分离与纯化方法,它涉及分离与纯化的方法。它为了现有内生真菌生物发酵合成紫杉醇的方法存在发酵液中紫杉醇含量低,紫杉醇前体物回收率低和纯度低的问题。方法:一、菌...
赵凯
文献传递
树状多节内生真菌HDFS4-26生物发酵合成紫杉醇及其前体物的分离与纯化方法
树状多节内生真菌HDFS4-26生物发酵合成紫杉醇及其前体物的分离与纯化方法,它涉及分离与纯化的方法。它为了现有内生真菌生物发酵合成紫杉醇的方法存在发酵液中紫杉醇含量低,紫杉醇前体物回收率低和纯度低的问题。方法:一、菌...
赵凯
文献传递
树状多节酸性磷酸酶的分离纯化与性质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树状多节Nodulisporium sylviforme是从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分离、可产生紫杉醇的内生真菌。研究以树状多节为材料,利用液体发酵手段获得菌丝体,通过CM-cellulose阴离子交换柱层析、Q-Sepharose阳离子交换柱层析和FPLC凝胶过滤层析(Superdex 75),获得纯化的树状多节酸性磷酸酶蛋白(Nod-ACP)。结合FPLC和SDS-PAGE分析,判定该磷酸酶为分子量44kDa单亚基蛋白。酶学性质研究表明,其最适pH值为3.0,最适温度为58℃。6.25-50mmol/L的Ca2+、Mn2+、Mg2+和Zn2+对酶活有30%-50%的促进作用,而Cu2+、Al3+和Fe3+对酶活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当Fe2+浓度低于25mmol/L时表现为促进作用,但浓度达到50mmol/L时磷酸酶完全失活。
张国庆王有志王守现王贺祥陈青君
关键词:树状多节孢酸性磷酸酶酶活性
TAIL-PCR技术获取树状多节融合子的FSTs序列
2007年
采用TAIL-PCR技术,对随机选取的6个HDF-68阳性T-DNA转化子进行扩增,只利用1 d的时间,即获取了T-DNA标签侧翼序列(FSTs),对其序列进行分析后,分析了影响TAIL-PCR扩增的主要因素.该项研究,为从T-DNA的突变子中分离紫杉醇产生菌产紫杉醇的相关基因提供了一条可行途径,也为阐明紫杉醇产生菌的代谢途径以及最终构建高产基因工程菌株奠定了基础.
迟彦周东坡平文祥李姗姗朱婧
关键词:紫杉醇
同工酶技术在树状多节研究中的应用
2005年
通过对紫杉醇产生菌树状多节HQD33和从此菌出发经LiCl和紫外线诱变产生的紫杉醇产量正变菌株的过氧化物酶同功酶、脂酶同功酶、淀粉酶同功酶、过氧化氢酶同功酶以及可溶性蛋白和游离组蛋白电泳图谱的分析,得到以下结论:除过氧化氢酶同功酶以外其它酶的同功酶谱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可初步认为,紫杉醇的产生可能与本试验所选的同功酶有关.
解玉红赵俊英张鹏付博于淼张海英周东坡
关键词:紫杉醇同功酶树状多节孢
树状多节诱变株与出发株间同工酶差异初探
2005年
为了探索紫杉醇产生菌发酵产生紫杉醇的机理,对紫杉醇产生菌树状多节HQD33和经LiCl、紫外线诱变产生的紫杉醇产量正突变的HQD33诱变菌株(P50-2、P1-6、P5-8、L30-2、L50-4)的同工酶和蛋白质(如: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脂酶同工酶、淀粉酶同工酶、过氧化氢酶同工酶以及可溶性蛋白和游离组蛋白)的电泳图谱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除过氧化氢酶同工酶以外其它酶和蛋白质的电泳图谱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可初步推断,诱变使紫杉醇产生菌的分子生物学背景发生了变化,由于遗传背景的改变导致了产生菌细胞内部蛋白质和同工酶的变化,可进一步认为紫杉醇的产生与试验所选的同工酶和蛋白质有一定的相关性。
解玉红张鹏付博于淼张海英周东坡
关键词:树状多节孢紫杉醇同工酶
树状多节HQD_(33)遗传转化体系建立的影响因素研究
2005年
利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 efaciens)介导的转化方法,以紫杉醇产生菌———树状多节HQD33的分生子为受体材料,分析影响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获得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转化率最高可达1.3×10-4.PCR检测表明,T-DNA已整合进树状多节HQD33的基因组中,而且大多数都是以单拷贝的形式整合,转化子都能够稳定遗传.结果表明,根癌农杆菌菌株类型、菌株生长状态、分生子浓度、共培养时间以及乙酰丁香酮的诱导等因素对转化效率都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分析,为建立紫杉醇产生菌———树状多节HQD33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奠定了基础.
李丽萍吴晨伟周东坡
关键词:根癌农杆菌
培养基组成对树状多节(Nodulisporium sylviforme)紫杉醇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6
2003年
采用正交试验法 ,研究了醋酸钠、苯丙氨酸、酪氨酸、亮氨酸对紫杉醇产生菌HQD3 3 产生紫杉醇的影响。结果表明 ,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对提高紫杉醇产量有显著影响。在改良的S - 7培养基基础上 ,再加入醋酸钠 1 0g/L、苯丙氨酸 5 0mg/L、酪氨酸 1 5mg/L、亮氨酸 6 0mg/L ,可以使紫杉醇产生菌HQD3 3 产生紫杉醇产量提高到 2 0 3 6 5 6 μg/L。
赵凯周东坡王伟
关键词:培养基树状多节孢紫杉醇
树状多节的双亲灭活原生质体融合被引量:18
2002年
以紫杉醇产生菌树状多节HQD33的诱发突变株UL50-6为出发菌株,将收集到的出发菌株UL50-6和UL40-19的菌丝体分别用pH5.5-6.0的0.7mol/L NaCl配制的3%溶壁酶、2%蜗牛酶、1%溶菌酶组成的复合酶系,30℃恒温酶解3-5h,制备原生质体。两菌株的原生质体经纯化后分别用热和紫外线灭活,其中UL50-6的原生质体在54℃热灭活5分钟,UL40-19的原生质体在30W紫外灯下,30cm,照射85秒进行紫外灭活,双亲株的原生质体存活再生率为零。同时对融合条件进行了初步探索,以含有Ca^2+和Gly的35%-40%的PEG作为融合剂,融合时间为20分钟时,融合率可以达到4.44×10^-2-6.92×10^-2。对融合株TPF-1与双亲株的形态学、可溶性蛋白、过氧化物同工酶进行分析,确证其为双亲株的融合子。
孙剑秋周东坡马玉超李晶解玉红张鹏平文祥
关键词:树状多节孢原生质体
树状多节发酵生产紫杉醇工艺条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5
2002年
研究了树状多节HQD33内生真菌融合子TPF-1摇瓶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2.8L和10L通用式机械搅拌罐的发酵试验。结果表明,HQD33适宜发酵工艺条件是:发酵时间16~18d,培养基中蔗糖、苯丙氨酸、醋酸钠、酪氨酸、2,4-二氯苯氧乙酸和亚油酸的加量分别为10g/L、1mg/L、1.5g/L、15mg/L、5mg/L和15mg/L,摇瓶装量为150ml/500ml,在此条件下摇瓶发酵液中紫杉醇平均含量为448.52 g/L; 2.8L和10L罐发酵液中紫杉醇含量达406.95和395.12g/L(平均值)。
刘晓兰周东坡孙剑秋平文祥于寒颖张鹏解玉红凌洪博
关键词:发酵生产树状多节孢紫杉醇

相关作者

周东坡
作品数:158被引量:1,111H指数:19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
研究主题:紫杉醇 紫杉醇产生菌 内生真菌 树状多节孢 白蚁
平文祥
作品数:381被引量:1,574H指数:21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紫杉醇 副干酪乳杆菌 细菌 发酵液 发酵
张鹏
作品数:65被引量:340H指数:10
供职机构:江苏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衍生物 树状多节孢 发光性能 光敏剂 苯并噻二唑
解玉红
作品数:72被引量:295H指数:9
供职机构:天津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玉米秸秆 树状多节孢 秸秆 纤维素酶 多糖
赵凯
作品数:186被引量:760H指数:16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紫杉醇 白蚁 纳米粒 壳聚糖 内生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