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34篇“ 染色体研究“的相关文章
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技术在额外小标记染色体研究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探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技术在额外小标记染色体的来源确定中的应用,明确临床意义,为遗传咨询提供支持。方法采用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和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技术对携带小标记染色体的患儿及父母进行检测。结果患儿染色体核型为47,XY,+mar,患儿父亲染色体核型为mos 47,XY,+mar[8]/46,XY[54]。患儿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技术检测结果提示,dup(22)(q11.1q11.21),大小为1.80Mb,拷贝数为4。结论核型分析技术和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技术联合可对额外小标记染色体技术作出精确的鉴定,提高额外小标记染色体的诊断率,为遗传咨询、产前诊断提供依据,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提供帮助。
孙夏瑜武坚锐李海艳荣维伟郭荣卢洪涌薛慧琴
关键词:染色体疾病核型分析基因型
酸浆与毛酸浆的染色体研究
2022年
目的:研究酸浆与毛酸浆的染色体数目,为酸浆与毛酸浆杂交、多倍育种、筛选优质种质资源以及具功能性的特色食品产业化的开发奠定前期实验基础。方法:取各地种苗预处理后,固定、解离,采用常规方法制片,结合显微摄影评判结果。结果:酸浆与毛酸浆细胞染色体数目24,属于小型染色体。结论:酸浆与毛酸浆染色方法相同,染色体相似。
高习嘉许天唐鑫雨霍黎黎李国泰薛长松
关键词:酸浆毛酸浆染色体数目
邯郸地区1160对胚胎停育夫妇的异常染色体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研究夫妇双方异常染色体与胚胎停育间的联系。方法 对本地区1160对胚胎停育夫妇的染色体探索研究。结果 检出187例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率8.06%,包括36例结构异常,占19.25%;3例数目异常,占1.60%;4例倒位,占2.14%;144例染色体多态性,占77.01%。其中男性染色体异常检出率(62.57%)明显高于女性(37.43%)。结论 染色体异常是胚胎停育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对胚胎停育夫妇应重视其染色体检查,以便提供孕前遗传咨询和指导。
平慧李守霞郭红霞郝润英郭丽丽宋亚娟鲁静
关键词:胚胎停育异常核型
鹿科动物染色体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0年
在细胞遗传学中,染色体研究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后,本文对近年来鹿科动物染色体的相关研究方法,包括核型、显带分析以及荧光原位杂交等其他技术进行了概述,并指出应该在此基础上拓展新的、更具意义的研究领域。
唐丽昕张然然董世武邢秀梅
关键词:鹿科动物染色体核型显带
鲟形目鱼类染色体研究现状及进展被引量:3
2019年
染色质是真核生物遗传物质的载,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核内染色质凝缩呈线状,对碱性染料较为敏感,此时称其为染色体[1]。对染色体玻片标本和染色体照片进行对比分析,并根据各染色体的长度、着丝点位置、臂比、随有无等形态特征进行观测、描述和分组,确定其染色体组型,是染色体研究的基本方式。此外,通过不同的显带方式对染色体形态结构进行对比分析,也是常用的染色体研究方法。染色体研究有助于探明生物遗传组成、遗传变异规律和发育机制,染色体研究结果对真核生物杂交育种、多倍育种、性别遗传机理、基因组数、物种起源与进化和种族关系鉴定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
曾庆凯杜合军杨菁
关键词:鲟形目染色体染色体显带
野生鹿科动物染色体研究进展报告
2019年
动物内的染色体即细胞核组成部分,细胞核组成部分的变化通常会导致遗传物质的增加或丢失,同时细胞核组成部分还从根本上影响着基因.细胞核组成部分现着生物独有的特性,细胞核组成部分为差异化生物间分类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依附于现存物种细胞核组成部分组型的对比及研究,可分析群的进化脉络.具有一定亲缘关系的动物群,由于生殖隔离所致细胞核组成部分差异,即可衍生出新的物种.所以对细胞核组成部分进行研究能够从根本上明确物种的起源及遗传,并能够分析出物种的亲缘关系.文章以浅析野生鹿科动物染色体,研究进展作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予以深入的探究,相关内容如下所述.
孙丽敏邢秀梅
关键词:染色体
兰科植物染色体研究现状及前景被引量:1
2019年
兰科包含约880个属,近30 000种植物,兰花形态类型十分丰富,是研究被子植物花器官进化的良好模式类群。目前,兰科植物的染色体进化研究十分受限,其物种形成和进化过程仍不清楚,并且缺乏如着丝粒、端粒、核仁组织区等细胞学标记。本综述从常规和分子细胞遗传学方面对兰花染色体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并讨论了表观/流式-细胞遗传学近年的研究进展,以及测序技术在细胞学标记开发中的作用,为兰科植物染色体研究和杂交育种提供了重要参考。
王筠竹陈跃秦德辉陈丽萍孙崇波
关键词:细胞遗传学染色体进化
基于KaryoLiteTM BoBsTM的复发性流产物染色体研究
2019年
目的 利用KaryoLiteTM BoBsTM技术对自然流产物的DNA进行检测,分析偶发性及复发性自然流产染色体异常情况。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月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就诊自然流产1次及以上且此次妊娠又发生不明原因自然流产的50例患者为复发性流产组,偶发性1次自然流产患者32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流产物染色体异常的差异情况。结果 复发性流产组绒毛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52. 0%(26/50),染色体数目异常率为76. 9%(20/26),其中大部分为染色体。对照组绒毛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43. 8%(14/32),染色体数目异常率为28. 6%(4/14)。复发性流产和偶发性1次自然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复发性流产染色体异常概率和偶发性自然流产概率无明显差异,但是胚胎染色体异常是复发性流产的主要原因,主要为染色体异常。
朱梦霞刘霞朱琴
关键词:复发性流产染色体
中国染色体研究40年 献给南开大学百年校庆
本书的内容选取自40年来本实验室发表的论文、专著的一部分,按现在的顺序:方法篇→研究结果篇→探索与发现篇→应用篇→人才培养篇→附录,进行了整理。为简化删除了原文的中文摘要、关键词、大部分图表。部分内容取自本实验室尚未发表...
陈瑞阳作
云南蝗不同地理种群染色体研究
2018年
云南蝗为我国特有种,为了解云南蝗不同地理种群的染色体特征,采用常规的液氮冰冻压片法和BSG显带法对云南蝗2个地理种群的染色体核型和C带带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云南蝗2个地理种群的染色体数目都为2n(♂)=19,染色体臂指数NF=19;染色体类型为端着丝粒染色体;性别决定机制均为XO型;染色体组式为3L+6M+X,缺小型染色体,性染色体X属大型染色体,相对长度位居第1。昆明西山猫儿箐种群C带带型单一,每条染色体仅具有着丝粒带,染色体组异染色质总含量为10.67%;昆明东川拖布卡种群具有着丝粒带和端带,带纹条数较多,除10条着丝粒带外还具有8条端带,异染色质总含量明显高于前者,为29.53%。结合两者在外部形态上的差异,建议可将其视为2个不同的地理亚种。
柳青欧晓红
关键词:染色体C带核型种群

相关作者

杨德奎
作品数:81被引量:364H指数:11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染色体数目 核型 花粉形态 扫描电镜 植物
张虎芳
作品数:61被引量:175H指数:9
供职机构:忻州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半翅目 蝽科 减数分裂 昆虫 染色体研究
周俊英
作品数:20被引量:104H指数:7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染色体数目 核型 染色体研究 中药 核型分析
陈宏
作品数:920被引量:2,436H指数:24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黄牛 生长性状 基因 琼脂糖凝胶电泳 标记辅助选择
陈玉泽
作品数:25被引量:88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染色体 染色体研究 核型 染色体涂染 DOP-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