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41篇“ 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的相关文章
一种II型果糖-1,6-{1}醛缩酶抑制剂、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II型果糖1,6‑{1}醛缩酶抑制剂、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II型果糖1,6‑{1}醛缩酶抑制剂选自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槲皮素或万寿菊黄素,其对于...
常文强王叶继董月梅
果糖-1,6-{1}醛缩酶在巴夫杜氏藻镉胁迫中的响应研究
果糖-1,6-{1}醛缩酶(FBA)是植物光合作用、糖酵解和糖异生的碳同化中的关键酶,参与多种生理及生化作用,及生物体的干旱胁迫、高温胁迫、盐胁迫等的响应。本研究以对镉有较高耐受能力的巴夫杜氏藻作为研究材料,基于巴夫杜氏...
袁泽生
关键词: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异源表达糖酵解
南极磷虾果糖-1,6-{1}醛缩酶克隆、异源表达及酶学性质研究
南极磷虾来源酶因南极海域寒冷、严酷的生存环境形成了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果糖-1,6-{1}醛缩酶(Fructose-1,6-bisphosphate aldolase,FBA)是糖酵解、糖异生、磷酸...
夏继琨
关键词:南极磷虾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异源表达酶学性质
深度生成模型在苹果酸脱氢酶和果糖-1,6-{1}醛缩酶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苹果酸脱氢酶(MDH)和果糖-1,6-{1}醛缩酶(FBA)都是碳代谢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酶,有着重要的生理意义和研究价值。由于生物体碳代谢中的化学反应种类和物质代谢模式通常是有限且保守的,其中的代谢酶催化功能也具有保守性。...
唐方芳
关键词:苹果酸脱氢酶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
果糖-1,6-{1}醛缩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2年
果糖-1,6-{1}醛缩酶(FBA)是糖酵解途径中一种重要的生物酶,可催化底物果糖-1,6-{1}裂解.为3-磷酸甘油醛和磷酸羟丙酮或反向的醛醇缩合反应.主要介绍了FBA的分类及其功能,如参与生物体内代谢、充当纤溶酶原结合蛋白、作为宿主细胞粘附结合剂转录调节因子等,并总结了FBA在抗真菌药物靶点、抗病原体疫苗方面的应用,旨在为后续FBA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肖舒文胡永红
关键词: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生理功能药物靶点候选疫苗
果糖-1,6-{1}醛缩酶乙酰化修饰调控家蚕杆状病毒侵染的作用机制研究
家蚕作为一种模式生物,与其重要的病原微生物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mori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间的互作机制研究,一直以来都是昆虫病毒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同时者也是一种重要的研...
高旭
关键词: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杆状病毒乙酰化糖酵解
烟草果糖--1,6--{1}醛缩酶基因的系统鉴定、特性分析及其非生物胁迫响应研究
普通烟草(Nicotiana tabacum)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是研究基础生物学过程的模式植物。果糖-1,6-{1}醛缩酶(Fructose-1,6-bisphosphate aldolase,FBA)是参...
赵莹
关键词:烟草非生物胁迫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基因表达
文献传递
苯腙类果糖-1,6-{1}醛缩酶新型抑制剂的合成及其抗真菌活性研究(英文)
2020年
白色念珠菌果糖-1,6-{1}醛缩酶(CaFBA-Ⅱ)被认为是开发新型抗真菌药物的一个潜在新靶标.本课题组前期的研究中报道了β-酰腙-α,γ-羰基化合物对CaFBA-Ⅱ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在本研究中,几类苯腙类化合物被发现可以高效抑制CaFBA-Ⅱ.实验结果显示,R2位上引入NO2有利于提高化合物的酶体活性,尤其是同时在R3位置引入磺酸基后,化合物2g的CaFBA-Ⅱ抑制活性达到了亚纳摩尔级别(IC50=200nmol·L-1).以化合物2g为代表,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MD)和DOX方法,对化合物2g与CaFBA-Ⅱ的结合模式也进行了系统研究.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设计的大多数苯腙类化合物都对白色念珠菌具有一定的抗真菌活性(MIC80=16~64μg·mL-1).因而表明以苯腙类化合物为药物先导结构进行优化改造是设计开发新型抗真菌药物的一条可行途径.
郭丽郭彦荣任彦亮韩新亚
关键词:新型抑制剂合理药物设计
果糖-1,6-{1}醛缩酶调控拟南芥干细胞功能的研究
植物分生组织主要包括茎尖分生组织、根尖分生组织和形成层分生组织。分生组织中存在着未分化的干细胞,它们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维持茎尖、根尖和形成层干细胞的关键基因分别是WUSCHEL-REL...
樊曼曼
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果糖-1,6-{1}醛缩酶(ALDO-C)基因定位、克隆及表达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是大型淡水鱼类鳊鲌亚科(Abramidinae)中最大的一种鱼,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其饲料转化率及抗病性研究相对较少,相关基因信息缺乏。本研究以翘嘴红鲌为对象,利用RACE技术克隆翘嘴红鲌果糖-1,6-{1}醛缩酶(ALDO-C)基因,该基因cDNA全长1945bp,其中ORF区975bp,编码325个氨基酸,5′非编码区933bp,3′非编码区37bp。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了ALDO-C在不同组织中相对表达水平。发现ALDO-C基因在翘嘴红鲌的肾、肝、肌肉、性腺中均有表达,且在肾中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同时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和原位杂交染色,观察分析翘嘴红鲌的肾组织显微结构和ALDO-C基因的表达定位,结果表明,ALDO-C在鱼类肾单位和集合管结构、调节肾组织水平衡及抗病性方面有重要作用。可以考虑将翘嘴红鲌醛缩酶C基因作为生长发育及抗病性相关的候选基因,用于翘嘴红鲌鱼的分子辅助育种,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王志刚刘士力李贤露吕卓云毛丽盈唐超然郑荣泉
关键词:翘嘴红鲌原位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