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7篇“ 果皮色泽“的相关文章
一种提高仙桃荔果皮色泽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仙桃荔果皮色泽的方法,属于仙桃荔果皮色泽技术领域。在第二次生理落果后果实膨大期对仙桃荔果穗进行套袋处理,直至果实成熟。本发明发现硫酸纸套袋材料、采果前不去袋的仙桃荔果皮颜色a*值最高,颜色最红,同时测...
董晨李伟才胡桂兵王弋全振炫郑雪文赵杰堂黄俏莹
不同周期蓝光处理对采后桃果皮色泽及花色苷代谢的影响
2024年
前期研究发现采后蓝光照射能够促进桃果皮色泽的提升,该试验以此为基础,研究不同蓝光周期对桃果皮花色苷代谢的影响,将‘中桃九号’置于(22±1)℃的条件下,采用不同周期蓝光(6、12、18 h/d和24 h/d)进行处理,以黑暗处理为对照组,观察其表型,测定色差值、花色苷含量及其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桃果皮颜色、a^(*)值和色泽指数值均显著提升。其中,18 h/d与24 h/d处理组桃果皮花色苷含量最高,在第8天时分别达到149.13 mg/kg和150.95 mg/kg。通过测定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可知,18 h/d处理组能够持续提升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24 h/d处理组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只在贮藏前中期有明显提升,贮藏后期呈下降趋势。另外,18 h/d处理还能够延缓贮藏期间果实硬度的下降。综上,选择蓝光18 h/d为采后蓝光处理桃果的最佳光周期。
池铭孙丽娟郝浩然刘思含周宏胜凌军李鹏霞李鹏霞张映曈
关键词:光周期色泽花色苷
一种苗期鉴别柑橘果皮色泽的KASP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苗期鉴别柑橘果皮色泽的KASP分子标记及其在柑橘育种中的应用。该标记的开发基于与柑橘果皮色泽连锁的SNP位点,位于晚白柚参考基因组第6号染色体的第15696998位,所述位置的核苷酸类型为腺苷酸或胸苷酸。根...
邓秀新张颖梓叶俊丽晋佳净李顺心
采后苯丙氨酸处理对‘湖景蜜露’桃果皮色泽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为探究苯丙氨酸处理对采后桃果皮着色的影响,该研究以套袋采收的‘湖景蜜露’桃为材料,采用8 mmol/L苯丙氨酸浸泡10 min处理后于常温(22±2)℃条件下贮藏8 d,研究苯丙氨酸处理对采后桃果实外观、果皮色差、花色苷含量和花色苷代谢途径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采后苯丙氨酸处理可以有效促进桃果实着色,显著提高桃果皮色差ΔE值、a^(*)值、颜色指数(color index of red grape,CIRG)和总花色苷含量,在贮藏第8天时,苯丙氨酸处理组的花色苷含量是对照组的1.64倍;苯丙氨酸处理显著促进了贮藏前期桃果皮中花色苷合成相关结构基因(PAL、F3H、DFR、UFGT)和调节基因(MYB10.1、bHLH3、WD40-1)的表达。研究证实了采后苯丙氨酸处理在促进套袋桃果皮花色苷合成和果皮着色中的作用,为苯丙氨酸在桃采后色泽调控中的应用提供一定技术指导和理论依据。
马立杰邵小达赵晟潘泓赵婧张映曈凌军李鹏霞黄雯周宏胜
关键词:苯丙氨酸色泽花色苷
不同光质处理对采后桃果皮色泽及花色苷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2
2023年
为研究不同光质处理对桃果采后色泽的影响,探讨光照对桃果花色苷代谢的调控机制,本实验以‘中桃九号’为实验材料,在(22±1)℃条件下对桃果进行不同光照处理(红、绿、蓝、白光),光照时间12 h/d,以黑暗处理为对照。分析不同光照处理后桃果色泽、花色苷含量,及花色苷合成途径酶活力、结构基因和相关转录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红光、绿光对桃果皮着色没有明显影响,白光有微弱的促进作用,而蓝光能显著促进桃果皮色泽的提升,采后第6天时蓝光处理组桃果皮花色苷含量达到27.26mg/kg,分别是白光处理组和对照组的4.48倍和10.34倍。在蓝光作用下,花色苷合成途径酶活力以及结构基因和转录因子表达水平在大多数时间点显著高于对照组以及其他光照处理组(P<0.05)。其中,结构基因PAL、CHS、F3H、DFR、ANS、UFGT和转录因子MYB10.1的表达水平与桃果皮色泽参数以及花色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综上,蓝光处理通过上调花色苷合成通路诱导桃果皮花色苷的合成和积累。研究结果将加深对光照调控植物花色苷代谢机制的理解,同时为研发桃采后色泽调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池铭孙丽娟马立杰赵婧周宏胜周宏胜罗淑芬李国锋罗淑芬张映曈
关键词:色泽花色苷基因表达
杧果果皮色泽滞绿分子标记的开发
熊娟
油棕果皮色泽形成机制初态及分子标记的开发
油棕(Elaeis guineensis Jacq.)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热带木本油料植物,其商业价值和观赏价值很高。油棕果实的外果皮富含花青苷及原花青素,不仅使其呈现鲜艳的颜色,还能标志着果实的成熟。目前,针对油棕果皮花青...
张淑岩
关键词:油棕花青苷
套袋对富士芽变优系果皮色泽及花青苷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研究富士芽变优系果皮色泽、花青苷及相关酶活性的关系,分析果皮着色的变化规律及生理差异,为苹果品种选育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长富2号及其芽变优系为试材,分别于解袋日(9月20日)后0(即解袋日当天)、2、4、6、8、10、15、20、30 d采集套袋和未套袋的果实,测定果皮色泽参数L*、a*、b*、C*和h°值,叶绿素、花青苷的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尔酮异构酶(CHI)、二氢类黄酮还原酶(DFR)、类黄酮3,5-糖苷转移酶(UFGT)4种花青苷合成相关酶的活性。【结果】随着果实解袋时间的延长,套袋和未套袋的果皮色泽参数L*、b*和h°值均呈下降趋势;而其a*值却均呈上升趋势;其C*值在解袋后0~6 d均呈下降趋势,8~30 d却均呈上升趋势。果皮花青苷的含量在形成第1个峰值后短暂下降,此后又急速上升,解袋后30 d花青苷的含量最高。套袋和未套袋的果皮叶绿素含量均较低且无明显波动,但套袋的芽变优系和长富2号果皮叶绿素含量均明显低于未套袋的(P<0.01);叶绿素含量下降的时间与花青苷大量合成的时间相近。套袋和未套袋的芽变优系和长富2号果皮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为7~10 U/g,其活性变化趋势一致;解袋后0~30 d,套袋和未套袋的芽变优系和长富2号果皮的查尔酮异构酶(CHI)活性均呈上升趋势,但套袋的芽变优系与长富2号果皮的CHI活性均明显低于未套袋的;套袋和未套袋的芽变优系和长富2号果皮二氢类黄酮还原酶(DFR)活性变化趋势与其CHI活性变化趋势相似,但套袋的芽变优系和长富2号果皮DFR的活性均呈上升趋势,而未套袋的芽变优系和长富2号果皮的DFR活性均呈下降趋势;套袋和未套袋的芽变优系果皮的类黄酮3,5-糖苷转移酶活性(UFGT)活性均呈上升趋势,而套袋和未套袋的长富2号果皮的UFGT活性却平缓波动。【结论】套袋可显著提高芽变优系和长富2号苹
苏婧怡李文胜鲁芯志张振军陈高安
关键词:花青苷酶活性
外源蔗糖处理对采后桃果皮色泽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6
2022年
为探究外源蔗糖处理对采后桃果皮着色的影响,本研究以套袋采收的‘春美’桃为试材,采后用200 mmol/L的蔗糖浸泡处理后于常温((20±1)℃)条件下贮藏,并测定采后蔗糖处理桃的品质指标、果皮花色苷含量、内源糖含量和花色苷代谢相关酶活力。结果表明,外源蔗糖处理对桃果实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速率、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和硬度无显著影响(P>0.05),但促进了桃果皮花色苷和蔗糖含量的提升。蔗糖处理可使采后桃果皮维持相对较高的查耳酮合成酶(chalcone synthase,CHS)、黄烷酮3-羟化酶(flavonoid 3-hydroxylase,F3H)、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ihytroflavonol 4-reductase,DFR)和类黄酮-3-O-葡萄糖基转移酶(UDP-glucose:flavonoid 3-O-glucosyltransferase,UFGT)等花色苷合成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因此,外源蔗糖处理可能通过调控花色苷代谢相关酶活性促进桃果皮花色苷的合成,本研究可为采后桃果皮色泽提升技术的研发提供参考。
田梦瑶周宏胜唐婷婷张映曈凌军罗淑芬罗淑芬
关键词:蔗糖
采后茉莉酸类物质处理对套袋桃果皮色泽形成的影响
桃(Prunus persica(L.)Batsch),因其诱人的外观和风味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但现有研究发现采前套袋的避光条件会影响桃采后色泽的形成。茉莉酸类物质(MeJA和PDJ)可促进多种果实的着色,但其在桃果皮采...
唐婷婷
关键词:茉莉酸甲酯花色苷

相关作者

叶俊丽
作品数:65被引量:237H指数:8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
研究主题:柑橘 类胡萝卜素 柑橘果皮 父母本 着色
邓秀新
作品数:466被引量:3,787H指数:36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
研究主题:柑橘 柑桔 体细胞杂种 柑橘果实 原生质体
王登良
作品数:174被引量:897H指数:17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研究主题:乌龙茶 香气成分 绿茶 茶叶 萎凋
周宏胜
作品数:82被引量:206H指数:10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采后 贮藏品质 保鲜 保鲜剂 保鲜袋
程运江
作品数:143被引量:392H指数:10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柑橘 柑橘果实 果蜡 果蔬 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