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1篇“ 枕状熔岩“的相关文章
新疆博格达白杨沟的熔岩: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特征被引量:9
2011年
新疆博格达造山带北段东侧白杨沟地区分布有大面积的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的火山岩,岩石主要由亚碱性玄武岩和安山岩组成,其中分布有大量保存极好的熔岩熔岩主要为基性熔岩,SiO2含量50.17%~54.66%,Al2O3为13.10%~16.44%,MgO为4.62%~7.89%,TiO2为1.23%~2.79%,CaO为7.06%~13.07%,Na2O为2.76%~4.99%,K2O为0.07%~0.82%。基性熔岩的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一组为富集如Rb和Ba,另一组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如Nb和Ta在N-MORB标准化图解上都具有明显的负异常。熔岩的稀土元素在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图解中表现为总体平坦,轻稀土元素(LREE)轻微富集的右倾曲线,δEu为0.89~1.12。从Sr-Nd-Pb同位素组成来看,εNd(t)为+2.8~+3.1,143Nd/144Nd(i)为0.512407~0.512422,εSr(t)为-14.0~-17.5、87Sr/86Sr(i)为0.70293~0.70317、206Pb/204Pb(i)为17.622~17.835、207Pb/204Pb(i)为15.374~15.463、208Pb/204Pb(i)为38.163~38.339,具有亏损地幔端元的特征。本区火山岩在构造环境图解上具有MORB与WPB的特点,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推断研究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火山岩可能来源于亏损地幔源区,是在古亚洲洋关闭过程中主动大陆边缘的弧后盆地环境形成。
熊发挥杨经绥贾毅徐向珍陈松永李天福任玉峰左国朝
关键词:枕状熔岩岩石地球化学SR-ND-PB同位素亏损地幔弧后盆地
西准噶尔玛依勒山熔岩地质特征及大地构造意义被引量:19
2010年
玛依勒蛇绿混杂岩带位于西准噶尔增生造山带西南缘.本文重点研究分布于玛依勒山一带熔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形成时代,为讨论西准噶尔造山带的形成演化提供依据.玛依勒山蛇绿混杂岩剖面中熔岩、放射虫硅质岩和岩墙等出露较齐全,熔岩为一套碱性玄武岩,源区为富集地幔,构造环境可能为洋盆中海山或洋岛.熔岩Rb-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435.3±6.5)Ma和(432.5±7.4)Ma,说明其形成时代为志留纪.奥陶—志留纪时,沿玛依勒一线可能出现较开阔的洋盆,现存的玛依勒熔岩和超镁铁质岩代表了志留纪海山或洋岛残片.
魏荣珠
关键词:西准噶尔枕状熔岩RB-SR等时线年龄蛇绿混杂岩
赣北庐山地区新元古代细碧-角斑岩系熔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53
2010年
江西庐山地区位于江南造山带的东段北侧,出露前震旦纪星子群和双桥群变质岩,最近在双桥山群地层中发现了一套构造发育的细碧岩-角斑岩组合。通过对细碧岩-角斑岩组合和与其紧密共生的英安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发现该组合具有洋岛型玄武岩的特点,形成环境为陆壳基础上的弧后小洋盆;英安岩中SHRIMP锆石U-Pb测年得到表面年龄介于830~850Ma,其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840±7)Ma。因此,皖南(歙县)缝合带有可能呈近东西向一直延伸到赣北的庐山地区,而江南造山带至少在830~850Ma期间仍未关闭;同时也证明双桥山群是中、下扬子地块"一盖多底"中基底的一部分。
董树文薛怀民项新葵马立成
关键词:江南造山带新元古代双桥山群
中国五台绿岩带2.52Ga熔岩中候选生物改造结构的生物成因性和同生性评估
2010年
栖居于海底熔岩基底中的微生物能够侵蚀火山玻璃,形成微米级的孔洞和钻穴.这些生物改造的遗迹被矿化后,即使保存它们的火山玻璃经历了变形和改造成为变质矿物后,矿化的结构也能够保存下来.这些生物改造结构的化石记录所赋存的岩性远远超出了原位洋壳火山玻璃的范围.它们可见于蛇绿岩和前寒武纪绿岩带的变火山玻璃中.本文报道了中国五台山25.2亿年拉斑质熔岩薄片中发现的丝体型生物显微结构.而且,五台绿岩中发现的微结构在大小、形态和分布上都可以与其他产在太古宙绿片岩相熔岩中的生物蚀变结构相对比.榍石LA-MC-ICP-MSU-Pb原位定年分析给出的年龄是(1.81±0.12)Ga(2σ,n=22,206Pb/238U加权平均).该年龄提供了这些生物蚀变结构矿化的最小年龄,并与区域变质事件年龄相当.这个年龄也代表这些生物蚀变时间的最小年龄估计,从而支持晚太古宙海底生物圈的存在.
McLOUGHLIN NFLIEGEL D JFURNES HSTAUDIGEL HSIMONETTI A赵国春ROBINSON P T
关键词:榍石太古宙
北秦岭小王涧熔岩中淡色侵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SHRIMP年龄及地质意义被引量:39
2007年
小王涧丹凤群海相熔岩中发育一系列小型淡色侵入岩,呈囊、小型岩墙或不规则侵入熔岩中.根据岩相学特征分析,这些已蚀变的淡色侵入岩原岩为闪长质岩石.熔岩SiO2含量为47.35%~51.20%,TiO2含量为0.97%~1.72%,Mg#=41~49.稀土总量相对较低,轻重稀土无明显分异,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配分形式呈平坦型或略左倾,近似于N-MORB的稀土分配形式.N-MORB标准化的微量元素蜘形图上,熔岩的高场强元素(HFSE,如Ta,Nb,Zr,Hf,Ti等)的特征与N-MORB的相类似.熔岩中的淡色侵入岩的SiO2含量为53.85%~67.20%,相当于安山岩-英安岩质成分.TiO2含量较低,为0.51%~1.10%,Mg#=40~51,具有高Al2O3(13.32%~16.62%),Na2O/K2O(2~7),高Sr(342~539μg/g)和Sr/Y比值(17~28),低HREE(Yb=1.70~1.99μg/g,Y=17.61~20.67μg/g).轻重稀土强烈分异,稀土配分形式为右倾型(La/YbN=12.26~19.41,多大于18).高场强元素(如Ta,Nb,Hf,Ti)显著亏损,Y和Yb略显亏损,显示了与俯冲作用相关的地球化学特征.εNd(t)=+7.45~+13.14,多介于+8.41~+9.23范围内,与MORB的εNd值(εNd=+8.8~+9.7)非常一致,说明其岩浆源区为亏损地幔.淡色侵入岩的SHRIMP年龄为(442±7)Ma,代表了一次板块俯冲事件的年代.
闫全人陈隽璐王宗起闫臻王涛李秋根张宗清姜春发
关键词:丹凤群枕状熔岩SHRIMP年龄
辽西义县许家屯巨型熔岩地质特征
2007年
辽西义县许家屯巨型熔岩产在义县旋回第二亚旋回火山岩沉积夹层中.以其岩巨大(5~8m)、形态多样构成独特的火山岩景观.岩大体由冷凝边、过渡带和核部3部分组成,三者间在颜色、气孔和杏仁的数量与大小上彼此有别.它们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完全可以和下伏火山岩对比,岩性属玄武安山岩.其是在第二亚旋回火山活动间歇期,岩浆再次溢出,涌流进水体(如湖泊)里冷凝而成为陆相环境产物,与海相玄武质熔岩明显不同.
李之彤杨芳林
辽宁西部义县组湖相熔岩的发现及其意义被引量:17
2002年
通过详细的区调工作,在四合屯、三百垄等地发现了一系列湖相熔岩。研究表明,这些熔岩产于同一地层层位——义县组二段,是珍稀化石沉积层中的火山岩夹层。它们除了代表一次灾变事件外,还反映出形成熔岩的古湖泊接近最大湖泛期,并巨水体较深。在这种环境下,生物快速繁衍。而强烈的火山作用使得大批生物死亡,形成了现今丰富的化石组合。这些熔岩的发现对于准确确定珍稀动植物化石的形成时代和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张立东郭胜哲张长捷彭艳东贾斌陈树旺邢德和丁秋红郑月娟
关键词:义县组枕状熔岩灾变事件古湖泊生物化石
秦岭黑河镁铁质熔岩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26
2001年
报道了丹凤镁铁质火山岩黑河熔岩的年龄和地球化学的研究结果. 13个熔岩全岩样品的Sm-Nd年龄为963±130 (2σ) Ma, INd=0.51173±16(2sσ), eNd(t)=+6.6, MSWD0.57. 全岩样品Rb-Sr同位素分析结果分散, 无等时线. 熔岩矿物斑晶Sm-Nd同位素系统在后期地质作用中被扰动, 由全岩(WR)、角闪石(Hb)、斜长石(Plag)所获得的年龄不确定性很大, 但由WR-Plag, WR-Hb分别计算的年龄是930 Ma和437 Ma. 矿物斑晶Rb-Sr年龄268±47(2σ) Ma, ISr=0.70475±11(2σ ), MSWD0.96. 主、微量元素显示, 岩石形成于类似N-MORB环境.
张宗清张国伟唐索寒王进辉
关键词:年龄秦岭造山带地球化学特征
滇东南建水岛弧型熔岩及其对华南古特提斯的制约被引量:39
1999年
滇东南建水地区的熔岩以构造岩块侵位于师宗 弥勒断裂带西段 ,以玄武岩和玄武质安山岩为主 .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该熔岩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 ,指示扬子与华夏板块之间存在板块俯冲作用 .火山岩中的沉积夹层含古生物化石 ,显示其时代为石炭、二叠纪 .熔岩产出的构造位置紧邻滇西古特提斯构造带 ,演化时限相当于古特提斯时期 ,暗示古特提斯洋的东翼分支经滇东南向东延入华南 .
董云鹏朱炳泉
关键词:枕状熔岩地球化学蛇绿岩古特提斯
北祁连山西段奥陶系海相火山岩中的英安质熔岩及成因初探被引量:1
1999年
熔岩是海相火山岩的一种特有产出形式,在海相中基性火山岩中普遍发育。基性熔岩往往构成蛇绿岩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但在中酸性火山岩中的熔岩则极为罕见,目前仅在我国的白银厂产出有角斑质岩(彭礼贵等,1995;LiZhipeietal,1996).本文较详细地描述了北祁连山西段首次发现的英安质熔岩的产出态和岩石学特征,并在岩石化学方面与白银厂角斑岩进行对比。认为北祁连山西段英安质熔岩,是海底火山作用发展到岩浆房中的岩浆过剩压小于某一临界值时发生溢流作用(Woods,W.A.,1995)而喷出的岩浆流所形成.对于英安质岩中的富硅包裹体-硅质岩提出的三种可能成因即外来硅质岩团块、杏仁体和岩浆喷发后因物理化学条件的突变所造成的岩浆不混熔液珠,尚需更多的地质、地球化学资料来证实。
李智佩任有祥杨建国宋忠宝
关键词:火山岩岩石成因

相关作者

郭胜哲
作品数:43被引量:321H指数:12
供职机构: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义县组 火山岩 中生代 盆地 火山旋回
陈树旺
作品数:158被引量:704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
研究主题:盆地 义县组 烃源岩 松辽盆地 地质意义
杨经绥
作品数:451被引量:5,571H指数:58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蛇绿岩 地幔橄榄岩 铬铁矿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榴辉岩
张宗清
作品数:91被引量:2,283H指数:3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秦岭造山带 SM-ND 地球化学 年龄 钕同位素
张长捷
作品数:34被引量:623H指数:15
供职机构: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义县组 火山岩 岩石地层 火山旋回 石炭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