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27篇“ 李善注“的相关文章
- 《文选》李善注与唐前文学批评
- 2023年
- 《文选》成书于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同时代还诞生了《文心雕龙》《诗品》等早期文学批评著作,而李善在注书过程中曾大量引用集部书目,却并没有引用同列于集部之下的《文心雕龙》《诗品》等书。通过对李善注引集部书目的梳理,结合《文心雕龙》与《诗品》在初期的流传接受情况,可以推测,首先,李注未引二书与李善的注书方式有关;其次李注所引集部书目相对较早;最后《文心雕龙》《诗品》等早期文学批评著作所阐述的文学观念已大多为时人共识。
- 徐言斌
- 关键词:《文选》《文心雕龙》《诗品》
- 《昭明文選》李善注與五臣注釋詞比較研究
- 《昭明文選》,又稱《文選》,為中國現存最早的詩文總集,由南梁的昭明太子蕭統組織文人編選而成,其收錄了從先秦至南朝梁代130多位文學家的700餘篇詩文,具有豐富的價值,並在後世逐漸形成為一門專門研究《文選》的學問——文選學...
- 董守軒
- 关键词:李善注五臣注
- 《文选》李善注商校——以今鹰真《三国志集解补》引例为说
- 2023年
- 日本学者今鹰真对卢弼《三国志集解》前二十四卷做了补订工作,汇作《三国志集解补》系列论文。文中引证宏富、条分缕析,有约两百处征引了《文选》李善注。笔者考察这些李善注的引例之后,发现其中十余条对《三国志》以及其他相关古籍的文本整理(异文、佚文等)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 倪永明
- 关键词:《文选》李善注异文佚文
- 唐人稱引《周易》王、韓注側證——以《文選》李善注爲中心
- 2023年
- 唐宋間《周易》文本經歷了最爲重要的一次遞嬗,即從寫本切换至刻本。本文以《文選》李善注所引《周易》王、韓注爲中心,參照約略同時的《後漠書》李賢注,以及稍晚出的官修類書《初學記》引文,同時參校宋刻《周易》經注本,以及敦煌唐寫本、陸德明《經典釋文·周易音義》、魏徵《群書治要》、李鼎祚《周易集解》、郭京《周易舉正》等唐代或唐前文本或異文資料,從而揭示唐人引文的特徵,並由此回溯唐代文本樣貌,進而探求唐宋《周易》文本遞嬗的規律性。唐人注解及類書引文大體上忠實於原文,基本上可以反映其所從出之底本的原始樣貌,雖然具有個性化和不穩定性的特徵,甚或經過一定程度的主觀改造。總體而言,唐宋《周易》文本具有穩定性和連續性,在從寫本時代進入刻本時代的遞嬗過程中大體保持統一,並未發生大的變易。
- 顧永新
- 日本正仓院藏《文选》李善注拔萃发覆——兼论《文选》在日本早期的抄写活动
- 2023年
- 日本宫内厅正仓院现存的古文书之中,存在一份“李善注拔萃”,内容出自《文选》李善注本卷五十二,抄写者是日本奈良时期宫廷写经所的写经生。该拔萃虽是一份非正式的抄物,但是抄写时间相当于中国唐朝时期,能够从正文与注文两个层面,呈现出李善注本《文选》在唐代的早期面貌,具有一定的校勘价值。此外,该拔萃直接展现了日本宫廷写经生的日常抄写工作和私下学习状态,并侧面反映日本宫廷贵族对《文选》的学习需求,证实了李善注本在日本早期的重要地位。这有助于理解《文选》李善注本传入日本之后的传播情况。
- 高薇
- “怕春”考——杜甫《文选》李善注受容例证被引量:2
- 2023年
- 六朝梁代萧统编纂的诗文总集《文选》发展到唐代,已经孵化出一门新的学问——《文选》注释学,李善注和五臣注是其中两种为人所公认的注本。二者中,李善注以严谨且实证性的注释赢得了杜甫的青睐,对杜诗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对于杜诗中李善注的考证,也成为我们重新解读杜诗的一把钥匙。本文首先考查了杜诗中“怕春”的《文选》李善注出典,以此为基础,结合诗歌的整体基调,重新阐释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读者也得以由此重新认识处于草堂时期的杜甫。
- 陈翀陈铃玉(译)
- 关键词:《文选》李善注杜甫
- 《文选》李善注与唐初“汉书学”
- 2022年
- 唐初同时盛行的“文选学”和“汉书学”乃流与源之关系,此点可在《文选》李善注中得到印证。在注释路径上,李善继承《汉书》音义和辨惑的方法,并创造性地将征引的训诂体式大量运用于《文选注》中;在引书义例上,李善以“别称善曰”来区判旧注和自注,但又并未严循注例,而在用《汉书》颜师古注时“竟漏本名”。在对颜注的具名征引和违例袭用中,李善进行了从释事忘义到事义兼释的自我完善。从步趋“汉书学”和引用具有王朝史学特性的《汉书》中,可以见出李善服务主流意识形态的自觉以及政治对学术的渗透。
- 黎思文
- 关键词:《文选》李善注唐初颜师古注
- 《文选》赠答诗李善注和五臣注对比研究
- 由蕭統主編的《文選》一書,自隋唐起便盛行于世,成爲一門顯學,期間注家(5出,最爲著名的注本則是李善注和呂延濟、劉良、張銑、呂向、李周翰的五臣注,而《六臣注文選》則是由宋人將李善注和五臣注合刻而成,《六臣注文選》留存至今,...
- 王维
- 关键词:李善注五臣注
- 类书、诗风与科举:《文选》李善注与五臣注的生成理路被引量:1
- 2022年
- 《文选》李善注和五臣注是唐代《文选》注释的两部名著。在中国注释学史上,李善注以鲜明的“征寻语源”式注释凸显着其创新性发展。初唐类书《艺文类聚》“撰其事且文”的编纂方式、诗歌重“事”的创作时风是《文选》李善注“征寻语源”式注释生成的触媒与深层文化背景。初唐君主对《文选》的推崇、李善师从曹宪研读《文选》的经历及知识构成等因素,促成了李善“征寻语源”式注释的对象是《文选》而非他书。《文选》成为唐代科举教科书后,虽然李善在讲学过程中有意增加“意义”的阐释,但始终未能真正突破自己的注释理念,故时代呼唤《文选》新注本,五臣注应运而生。五臣注刻意回避了“征寻语源”式注释,有意向唐前注释学传统回归,更加契合一般知识阶层应对科举考试的期待视野,遂广为流行。类书、诗风与科举,表征着唐代《文选》注释的生成理路。
- 钱振宇
- 关键词:《文选》李善注五臣注类书诗风科举
- 义例注《选》:论李善注引书为证的方法
- 2022年
- 义例是李善注解《文选》的核心概念。借重《左传》将“凡例”分散在注释中的体例,李善为引书为证提供了周密的理论支撑:根据作者祖述、士人风尚和文学接受的注释需要,遵循“举先明后”—“转以相明”—“引后明前”的引书时序;在兼顾注释精度和阅读体验的基础上,对全书引文进行“从省避复”的空间布局。通过“自有其例”和设置“旧注是者”“其有乖谬”者、“引证疏略”者三层旧注信用等级,李善注内化了萧统《文选》的编纂原则,极力协调旧注与《文选》的冲突。在注释实践中,李善还通过附带条件的解释和增设变例来缓和义例与《文选》、旧注和自注之间的矛盾。以义例的方式注解《文选》是李善注成为征引式训诂典范的重要因素,在学术方法上促成了集部地位的升格。
- 黎思文
- 关键词:《文选》李善注义例引书
相关作者
- 王立群

- 作品数:71被引量:140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文选》 李善注 《史记》 游记 萧统
- 郭宝军

- 作品数:21被引量:28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
- 研究主题:《文选》 李善注 五臣注 宋代 刻本
- 刘群栋

- 作品数:18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文选》 李善注 文选 《文子》 文选学
- 陈延嘉

- 作品数:41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长春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文选》 五臣注 李善注 文选学 文选
- 傅刚

- 作品数:129被引量:268H指数:11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 研究主题:《文选》 建筑设计 城市设计 《玉台新咏》 建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