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0篇“ 杉木林分“的相关文章
- 杉木林分实施森林抚育效应分析
- 2024年
- 为研究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杉木人工林生长的影响,以23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取不间伐(对照)、轻度间伐(15%)、中度间伐(30%)、重度间伐(45%)4种抚育间伐强度的处理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抚育间伐强度处理下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冠幅、单株材积生长量均高于对照组,各处理间生长量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单株材积与胸径及树高生长量呈正相关关系,间伐强度的增大促进了杉木树高和胸径的生长,单株材积因此得到增加,最大增幅达到130.43%;不同抚育间伐强度也导致了林分生长状况的差异,林分相对增长量重度间伐>中度间伐>轻度间伐,其中在重度间伐下胸径增幅最大(38.33%),表明抚育间伐是培育杉木大径材的有效途径。
- 陈何杰
- 关键词:森林抚育杉木间伐强度林分生长
- 地形条件对不同林龄杉木林分结构的影响
- 2024年
- 以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纯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不同地形条件下杉木林分结构的差异,探讨影响不同林龄的杉木林分生长的因素。结果表明:在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阶段,在低海拔(200~600 m)、低坡度(0~15°)和阳坡处的杉木林分状况最好,而成、过熟林林分的规律相反;在近熟林阶段杉木林在上坡位处生长状况最好,而幼龄林、中龄林和成、过熟林的样地在中、下坡位处生长状况更好。总之,低海拔、低坡度、阳坡和中下坡位更有利于榕江县杉木林分的生长。
- 王茂师吴德福杨畅福
- 关键词:杉木地形
- 杉木林分密度对套种闽楠树型、光合能力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通过探讨不同林分密度杉木林下套种闽楠的树型结构、光合作用及生物量分配的适应性变化规律,为杉木近成熟林林分质量精准改造与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1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375株·hm^(-2)、570株·hm^(-2)、630株·hm^(-2)和810株·hm^(-2)等4个间伐保留密度处理,分别进行林下套种900株·hm^(-2)闽楠形成杉阔复层林,测定分析林下套种5 a后闽楠冠型、侧枝长度、分枝角、叶片形态、叶绿素荧光参数、SPAD值,以及侧枝、茎干和叶片不同器官生物量等主要适应性生长指标的差异,探讨林分密度对林下套种闽楠树冠形态特性、光合能力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规律。[结果]低林分密度(375株·hm^(-2)和570株·hm^(-2))杉木下套种的闽楠2级侧枝长、1级和2级侧枝密度大于810株·hm^(-2)林分密度处理。闽楠叶片的叶面积、比叶面积表现出随着杉木林分密度增加而增加,其中,杉木林分密度375株·hm^(-2)的叶面积、比叶面积显著小于杉木林分密度810株·hm^(-2),相差80.97 cm^(2)和10.43 cm^(2)·g-1;810株·hm^(-2)林分密度处理下,闽楠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和SPAD值均高于375株·hm^(-2)林分密度处理。低林分密度下(375株·hm^(-2)和570株·hm^(-2))套种的闽楠下层树冠叶片、总叶片生物量、以及侧枝和茎干生物量均显著大于810株·hm^(-2)林分密度处理(p<0.05)。375株·hm^(-2)林分密度处理下,闽楠通过增加株高,促进侧枝生物量积累;810株·hm^(-2)林分密度处理下,闽楠减少对株高的投资,从而增加叶片生物量的积累。[结论]在低林分密度(375株·hm^(-2)和570株·hm^(-2))下,林下光照充足有利于闽楠生物量积累,侧枝生长,其生长状况较好;在高林分密度下(630株·hm^(-2)和810株·hm^(-2)),闽楠可通过促使叶片长度变长,增大叶片比叶面积,增加叶片SPAD值,提高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和光能捕获效率等变化来增强
- 连晓倩田云龙黄健钟兆全周垂帆黄伟吴鹏飞
- 关键词:林下套种
- 长周期经营杉木林分特性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研究
- 杉木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用材树种,其人工林的面积和蓄积量均居前列。然而,随着杉木速生丰产林经营强度增加、生长周期缩短,林地地力衰退的现象日益严重,林地生产力下降,给可持续经营带来了许多困难。为提高林地的生产力,实现杉木人工林...
- 游美
- 关键词:杉木土壤理化性质凋落物土壤微生物
- 不同杉木林分凋落物对酸雨的缓冲作用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究不同杉木林分凋落物对酸雨的缓冲作用。[方法]将4种林分(天然常绿阔叶林、老龄杉木林、杉木萌芽林和1993年二代杉木林)作为研究样地,分析4种林分凋落物对酸雨的缓冲作用,运用浸提法研究4种林分对模拟酸雨的缓冲能力。[结果]各林分pH在4.23~4.49,杉木萌芽林和老龄杉木林相对于其他林分显现出较高的pH,在模拟酸雨pH小于5.00时,不同林分凋落物对酸雨有明显的缓冲效果,无机离子总含量、电导率、Na^(+)、K^(+)浸提量最大的为天然常绿阔叶林。[结论]4种林分凋落物pH在4.23~4.49,不同林分凋落物对酸雨的缓冲能力与其自身的pH有关,酸度较低时,凋落物的pH越高,缓冲能力越强。
- 徐昪徐昪林开敏赵均嵘魏羽君
- 关键词:杉木林凋落物酸雨
- 杉木林分冠层光环境模拟与生物量估算
- 2023年
- 【目的】探究不同密度模式下的杉木林光截获情况,进而估算林分生物累积量,为杉木人工林设计与经营管理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利用植物建模与虚拟地理环境技术构建三维林分场景,以林分密度为参数设计不同的林分模式,利用天文算法与辐射度模型模拟计算各林分空间下的光合有效辐射与阴影面积以评价林分荫蔽性,然后根据非直角双曲线光合模型估算林分平均净光合速率,并换算为生物累积量以评估各林分模式的生产潜力。【结果】(1)各密度林分的光截获量均随光照强度增大而升高,1.5 m×1.5 m、2.0 m×2.0 m以及2.5 m×2.5 m林分模式下的最大值分别为1577.52、1568.68与1546.08μmol·m^(-2)·s^(-1);(2)2.5 m×2.5 m林分模式下的各时刻的阳生叶面积占比最大,平均值为0.92;(3)林分水平结构上,辐射强度由西北向东南递增;垂直结构上,随着林分密度减小,各层的阳生叶面积占比逐渐增加;(4)阳生叶的光合速率远高于阴生叶,最大值达到9.79μmol·m^(-2)·s^(-1),而阴生叶都小于0.7μmol·m^(-2)·s^(-1);(5)以净光合速率为依据,估算各时刻不同林分模式下的生物累积量,各林分模式下日生物累积量分别为17.54,17.10与15.93 kg。【结论】综合各种植模式下林分的光截获与分布情况,在郁闭之前,高LAI林分光截获能力更强,但分布较为聚集,实际阳生叶面积占比相对较小;当林分郁闭较低时,林内的光环境有所改善;根据各林分模式的阳生叶面积占比与生物累积量,综合考虑下,最优栽植模式为2.0 m×2.0 m,研究结果可为林分的种植管理与经营提供一定科学参考。
- 谯鹏唐丽玉黄洪宇姜泽
- 关键词:杉木林分空间结构虚拟植物光合有效辐射光合作用
- 基于机载激光雷达的杉木林分高生长变化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机载激光雷达可准确获取林分高生长量,实现林分高生长量在更广阔空间尺度上的年生长监测。为实现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年生长量监测,通过直升飞机搭载的机载激光雷达系统获取试验区林分点云数据,通过重采样得到10 m×10 m、20 m×20 m和30 m×30 m分辨率的冠层高度模型;分别设置100、200、300和400个随机点,并提取不同分辨率下的杉木林分冠层年高生长量,共获取12个处理;通过比较不同处理杉木林分年高生长量差异,选择最优的重采样分辨率;结合数字正射影像,提取杉木林分不同小班年高生长量。结果表明,400随机点数且分辨率为10 m×10 m处理下获取的数据较准确,出现异常的概率较小。2016—2017年,杉木林分年高生长量均值为0.80 m。总体上,杉木林分年高生长量增长阶段为12~15年,最大值约为2.61 m;下降阶段为15~20年,波动阶段为20~27年,最小值约为0.19 m。通过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获取冠层高生长量,能有效监测杉木林分高生长情况,可为森林资源管理与监测提供参考。
- 余铸李春黄媛
- 关键词:机载激光雷达年生长量重采样
- 3种类型杉木林分生长、密度和材质的综合评价被引量:4
- 2023年
- 为了给杉木良种选育和木材合理利用提供依据,以3种类型(无性系苗、实生苗和萌芽苗)的杉木林分生长性状、密度和木材材性为研究对象,进行方差分析、重复力计算和相关性分析,采用布雷金多性状评定法进行排序,最后比较杉木3种类型林分生长性状、密度和木材材性的遗传增益和现实增益。方差分析表明:杉木3种类型林分的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变异系数相差较大(8.94%~70.53%),重复力均较高(91.98%~99.94%)。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木材密度与材质存在着高强度的正相关,而生长性状与密度和材质性状之间存在着中等强度以上的负相关。布雷金多性状评定法发现,以生长性状或综合性状为评定指标时,无性系苗林分得分均排序第一,且遗传增益和现实增益均增益最大。杉木各性状的变异明显受到林分类型的影响,且无性苗林分的性状变异幅度更大,具有良好的选择潜力;林木生长与密度、材质性状间存在中等强度的负相关。通过性状的综合评价和遗传增益分析,发现无性系苗林分明显更为优秀,可作为高产优质的育种亲本材料。
- 赵林峰高建亮彭劲松姜小文
- 关键词:杉木林分生长性状材质性状
- 不同林分密度指标在杉木林分蓄积量模型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林分密度是反映单木林分中林木株树和竞争的一个重要指标,构建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的一个重要变量。选择合适的林分密度指标来构建杉木林分蓄积量模型,提高林分预测精度。[方法]以福建邵武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密度长期试验林28 a连续观测数据为依据,基于可变生长率法,建立了含5种林分密度指标的杉木林分蓄积年生长模型。[结果]模型决定系数R^(2)均在0.979以上,精度高于不含密度指标的对照组模型。在包含密度指标的模型中,精度最高的为每公顷株数N密度模型,其次是相对植距RS密度模型,但是这两个模型参数估计不显著而被舍弃。所有模型的R^(2)数值由高到低顺序为:每公顷株数N林分蓄积量模型(0.9799)、相对植距模型(0.9799)、林分密度指数SDI模型(0.9794)、优势高营养面积比Z模型(0.9793)、Nilson密度指数模型(0.9790)以及不含密度指标模型(0.9728)。[结论]除去N指标和RS指标模型,杉木林分蓄积量模型中表现最好的是以林分密度指数SDI为密度指标的模型。其次,还发现在低造林密度(1667~3333株·hm-2)林分,蓄积生长量要大于中高造林密度(5000~10000株·hm-2)的林分。
- 姜丽张雄清段爱国张建国
- 关键词:杉木
- 杉木林分不同抚育措施效果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抚育间伐是主动干预人工林生长的主要营林措施,合理的抚育间伐对改善森林林冠层营养空间,保证林木生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抚育间伐对森林生长影响进行研究,有助于采取合理的间伐方式实现优化管理。研究造林树种杉木不同抚育措施的林分效果,探讨抚育间伐对林分直径结构及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平均胸径、单位面积蓄积量等影响;提出通过林下补植措施进行人工更新。
- 玉子娇
- 关键词:杉木抚育措施
相关作者
- 张建国

- 作品数:380被引量:2,833H指数:29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 研究主题:杉木 沙棘 玉米 杉木人工林 良种
- 段爱国

- 作品数:180被引量:1,388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 研究主题:杉木 杉木人工林 沙棘 良种 初植密度
- 张雄清

- 作品数:53被引量:548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 研究主题:杉木 林分 杉木人工林 初植密度 气候因子
- 林思祖

- 作品数:331被引量:2,338H指数:27
-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 研究主题:杉木 杉木幼苗 化感效应 人工林 杉木种子
- 张怀清

- 作品数:272被引量:1,036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
- 研究主题:可视化模拟 湿地 可视化 林木 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