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99篇“ 杂交稻组合“的相关文章
优质抗病杂交稻组合百优中占的选育及高产制种技术
2024年
百优中占是福建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百香A为母本、中香黄占为父本选育的三系杂交组合,具有米质优、抗性强、生育期适中等特点,2021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闽审20210040。对百优中占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要点及高产制种技术等进行介绍,以期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刘功朋李晨曾翔李坤泰
关键词:抗病杂交稻选育制种技术
瘟病优质杂交稻组合贵优313的选育及高产制种技术
2024年
贵优313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研究所、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和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利用不育系贵A和恢复系HR313选育而成的抗瘟病优质杂交稻组合,于2022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粤审20220063),具有株型中集、米品质优、瘟病抗性好的优点。详细介绍了贵优313的亲本来源及育种过程、品种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和高产制种技术。
曾文斌刘启仟李越顾海永阳范江罗文永梁世胡李健平许烽宁春根李锦程黄培艺王泽钰
关键词:抗稻瘟病水稻选育制种技术
杂交稻组合广泰优736高产制种技术
2024年
“广泰优736”是一种通过将不育系“广泰A”与恢复系“广恢736”进行组合选育而成的高质量、高产量的杂交稻新品种。根据“广泰优736”亲本的特征特性和近几年的试验数据,本文介绍了该组合在广东化州、海南乐东等地的高产制种技术要点。内容主要涵盖了播种的时机、水肥的管理以及质量的维护等多个方面。在制种过程中,对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给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建议,并对其高产和高效的种子制造技术进行了总结,为大规模的种子生产和普及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支持。
刘良成袁沛森黎均旺刘家钜袁仁博
关键词:杂交水稻制种技术
广西审定的华占系列杂交稻组合遗传多样性分析
2024年
分析广西审定的华占系列杂交稻组合的遗传多样性,为培育华占优质组合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农业行业标准(NY/T1433-2014)中公布的48对SSR引物,对广西审定的13个华占系列杂交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DNA指纹图谱的构建及特异性标记的筛选。结果显示,广西、广东和湖南的等位基因数平均值分别为2.67、1.85和2.52,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8097、1.6295和1.8885,Shannon’s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6523、0.4720和0.6822,PIC值>0.5占比分别为16.7%、16.7%和29.2%,说明广西和湖南的华占系列杂交稻组合遗传多样性较丰富,而广东的华占系列杂交稻组合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聚类分析表明,虽然部分组合遗传距离较为接近,但基本上可将广西、广东和湖南配制的组合区分开。本研究为选育华占优质组合、鉴定及分类提供了技术支撑。
唐梅唐梅卿冬进孙富夏秀忠廖张波唐忠平何聪卢宏琮
关键词:指纹图谱
丰田1A所配杂交稻组合特点及新组合丰田优1999的选育与应用
2024年
针对华南杂交稻高产难优质、抗性不强的问题,通过创制高配合力优质亲本,育成了粒型细长、品质优、食味好的不育系丰田1A。截至2021年底,用丰田1A配组育成14个弱感光型优质杂交稻组合,其中13个组合品质达部标优质3级及以上标准,1个组合被认定为绿色超级,较好实现了杂交稻高产、优质、抗性的协调提升。丰田优1999是利用丰田1A与恢复系R1999配组育成的优质弱感光型杂交稻组合,2019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通过广东省引种备案,目前已成为弱感光型杂交稻的当家组合之一。
夏州藩李冬秀黄兵夏志凡骆斌梁曼玲黄运川粟学俊韦宇
关键词:杂交稻弱感光型
杂交稻组合节水抗旱性鉴定评价综合指标构建
2023年
为了简化杂交稻组合节水抗旱性的综合评价技术体系从而便于育种应用,以6个杂交稻组合进行梯度量化控水试验,通过观察记载和常规考种获得了产量等相关农艺性状数据。利用产量及其结构性状、播抽天数和收获指数等5个初级性状指标,在基于各性状抗旱指数作图和面积算法的基础上,构建了5个多梯度多性状复合抗旱指标:产量及其结构指标(Y-PFK)、产量与抽穗延迟效应指标(Y-HDD)、产量与收获指数指标(Y-HI)、节水抗旱性综合指标1(CI1)和综合指标2(CI2),对各试验组合的5个指标进行计算和作图分析,结果表明指标CI1、CI2、Y-PFK对试验组合的节水抗旱性综合评价效果好,且与田间实际经验观察结果一致;对6个试验组合的节水抗旱性综合评价排序为:‘旱两优8号’>(‘雅优旱禾’>‘旱优737’)>(‘旱优73’>‘荃优116’>‘荃9优86’)。研究结果证明,本研究构建的多梯度多性状复合抗旱指标Y-PFK、CI1、CI2适用于水节水抗旱性的综合评价,是利用常规考种数据对杂交稻组合节水抗旱性综合评价和排序的简化指标,可以在节水抗旱育种上进行应用。
康海岐孙小文王士梅何芳曾永旋覃蓉敏韩友学康家荣曾琳张鸿
关键词:杂交稻节水抗旱稻
一种丰产早熟抗早衰水恢复系系列杂交稻组合的选育方法
本发明一种丰产早熟抗早衰水恢复系系列杂交稻组合的选育方法,属于作物遗传育种领域。首先育成丰产、早熟、抗早衰、配合力好、强优势恢复系“盐恢535”;用“盐恢535”与盐582S、盐220S、Y58S、深08S等两系不育系...
施伟孙明法严国红朱国永王爱民唐红生何冲霄刘凯张桂云赵绍路孙一标朱静雯宛柏杰代金英
江苏沿海地区不同类型杂交稻组合品质特性及食味值与各品质性状间关联度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为探究江苏沿海地区不同类型杂交稻品质特性以及食味值与各理化性状间的关联度,以12个三系杂交稻及14个两系杂交稻组合为材料,对其食味值及其与各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三系杂交稻与两系杂交稻的食味平均值分别为74.04、72.97分,直链淀粉质量分数分别为15.31%、17.13%,三系杂交稻比两系杂交稻食味值高1.47%,而直链淀粉质量分数则低1.82百分点;三系杂交稻与两系杂交稻的蛋白质质量分数、长/宽均值、垩白粒率均相近,其中蛋白质质量分数分别为8.75%、8.77%,长/宽均值分别为2.71、2.67,垩白粒率分别为17.67%、17.71%;不同类型食味值与品质关联性中,三系杂交稻的蛋白质质量分数与食味值呈显著负相关;两系杂交稻的宽均值与食味值呈显著正相关。
胡蕾孙一标施伟张桂云孙明法朱国永严国红陈大勇王爱民
关键词:三系杂交稻两系杂交稻食味品质
不同氮素水平下恢复系及杂交稻组合氮肥高效利用
2022年
为了比较利用MAS选育的氮高效型恢复系及其杂交稻组合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的农艺性状差异。本研究以抗病虫害和氮高效的多基因聚合恢复系R4302、R4312及其配制的8个杂交稻组合为试验材料,‘华占’‘天优华占’为对照,设置0 kg/hm~2(N)、112.5 kg/hm~2(N)、150 kg/hm~2(N)、187.5 kg/hm~2(N)4个氮肥水平,成熟期测定与分析供试材料的单株有效穗数、单株产量、干物质产量、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收获指数。结果表明,不同氮素水平下R4302各农艺性状均优于‘华占’,R4312除氮肥农学利用率外其他农艺性状优于或接近‘华占’,表明OsTCP19基因的丢失并未影响R4302、R4312氮肥的高效利用;杂交稻组合天丰A/R4302、天丰A/R4312为氮高效型组合;贵A/R4302、科20A/R4312、香龙A/R4302、科4364A/R4312为低氮高效型组合;荃9311A/R4302属于双高效型组合;科20A/R4302属于高氮高效型组合;恢复系可用单株产量、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干物质产量其中1项指标或有效穗数来评估氮肥的利用效率;杂交稻组合可用单株产量、干物质产量、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率、有效穗数、收获指数其中1项指标来评估氮肥的利用效率。本研究为通过氮高效基因选育氮肥高效利用型恢复系和杂交组合提供参考。
于江辉翁绿水邓力华李锦江肖友伦
关键词:杂交稻恢复系氮高效
优质籼粳杂交稻组合甬优1540在衢州作双季晚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3
2022年
介绍了优质籼粳杂交稻组合甬优1540在衢州作双季晚的种植表现,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
李韵李诚永傅献军占才水石子建毛雄强徐南昌王宏航
关键词:籼粳杂交水稻双季晚稻栽培技术高产

相关作者

朱国永
作品数:251被引量:302H指数:9
供职机构: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选育 栽培技术 水稻 杂交籼稻 杂交水稻
孙明法
作品数:342被引量:577H指数:11
供职机构: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选育 水稻 栽培技术 杂交水稻 杂交籼稻
严国红
作品数:296被引量:463H指数:10
供职机构: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选育 水稻 栽培技术 杂交水稻 制种技术
王爱民
作品数:257被引量:281H指数:9
供职机构: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选育 栽培技术 水稻 杂交水稻 制种技术
唐红生
作品数:255被引量:293H指数:9
供职机构: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选育 水稻 栽培技术 杂交水稻 制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