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3篇“ 术后残余漏“的相关文章
- 左心耳封堵术后残余漏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心房颤动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左心耳封堵术作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的有效治疗方案之一,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对植入左心耳封堵装置的患者随访过程中发现,封堵器周围残余漏并不少见。目前,对于封堵器周围残余漏的存在是否会导致患者术后发生血栓栓塞等不良事件开展了较多的研究。该文对封堵器残余漏的发生率、发生机制、检查与评估、预后影响和应对措施等作一综述。
- 陈科宇王华秦永文白元
- 关键词:心房颤动残余漏卒中
- 塞式封堵器与盘式封堵器对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封堵术后残余漏的影响被引量:2
- 2023年
- 心房颤动(下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脑卒中是房颤最严重的并发症。左心耳封堵术(LAAC)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手段。然而,术后残余漏是LAAC的常见并发症,并可能导致手术疗效欠佳。多项研究发现,左心耳开口形态、封堵器压缩比、术者操作经验、左心耳封堵器类型对于残余漏都有明显相关性,盘式封堵器因为结构特异性,发生的残余漏要远小于塞式封堵器。本文就塞式封堵器与盘式封堵器对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术后残余漏的影响作一综述。
- 应岳桦楼园青徐步云邢杨波
- 关键词:心房颤动脑卒中残余漏
- 左心耳封堵术后残余漏封堵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左心耳封堵术后残余漏封堵系统,包括:残余漏封堵装置,推送杆,导引系统和输送导管。所述残余漏封堵装置包括外部自膨胀镍钛合金网结构和固定于所述合金网结构内关闭左心耳残余漏的阻流装置;推送杆,所述推送杆可拆卸地...
- 江立生
- Watchman封堵器左心耳封堵术后残余漏形成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对Watchman封堵器左心耳封堵术后(LAAO)残余漏形成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泰州市人民医院成功进行LAAO并进行心脏CT血管造影(CCTA)的158例心房颤动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评估封堵后的疗效,将158例术后患者CCTA检查结果按照有无残余漏分成两组,残余漏组和无残余漏组(跨织物渗漏归于无残余漏组),并研究探讨术后残余漏(PDL)发生机制、影响因子及预防策略。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房颤类型(阵发性或持续性)、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左心室射血分数、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脑梗史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封堵器压缩比、偏心指数、肺动脉收缩压、CCTA测量LAA口部周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偏正率≥1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8例患者LAAO术后3个月CCTA复查显示封堵器完全封堵48(30%)例,残余分流110(70%)例,包括66(42%)例PDL和44(28%)例跨织物渗漏。两组在封堵器压缩比、偏心指数、肺动脉收缩压、CCTA测量左心耳(LAA)口部周长、手术方式及LAA形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偏正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均行CCTA和TEE检查的52例患者中,TEE诊断无PDL患者41例(79%),有PDL患者11例(21%);CCTA诊断无PDL患者37例(35%),有PDL患者15例(29%),CCTA与TEE对于PDL的检出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AAO后PDL的发生率较高,CCTA可以清楚的显示封堵术后情况,尤其是区分PDL和跨织物渗漏,并且可以通过三维重建展示PDL形成的原因,是封堵术后较为理想的随访检查方法。
- 吴大虎田为中张波张继朱莉陈各才
- 关键词:残余漏
- 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左心耳封堵术后残余漏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1
- 2022年
- 目的比较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CCT)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诊断左心耳封堵术(LAAC)后6个月器械残余漏中的作用。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4月至12月在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脏内科成功实施LAAC并同时完成术后6个月CCT及TEE随访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分析对比封堵器残余漏情况,并观察器械表面相关血栓及主要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54例房颤患者成功实施LAAC术(Watchman封堵器47例,Leftear封堵器7例)且同时完成术后6个月的CCT及TEE随访,平均年龄(70.3±8.3)岁,CHA_(2)DS_(2)-VASC评分(4.50±1.63)分,HAS-BLED评分(2.72±0.99)分,其中持续性房颤患者31例(57.4%)。LAAC后残余漏分为封堵器周围残余分流和封堵器内皮化不完全所致跨封堵器膜漏。CCT在周围残余分流检出率上高于TEE(38.9%比27.8%,P=0.221),在内皮化不完全所致跨封堵器膜漏的检出率上显著高于TEE(63.0%比22.2%,P<0.01)。Watchman和Leftear封堵器的内皮化不完全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4%比100.0%,P=0.038)。3例患者发现器械表面相关血栓形成,所有患者均无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系统性栓塞、大出血、心脏压塞、死亡等主要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结论与TEE相比,CCT能更加精准地发现和诊断LAAC术后封堵器残余漏,尤其对封堵器内皮化不完全的检出率更高。早期诊断封堵器残余漏并调整抗凝策略对于预防器械表面相关血栓形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徐婧陈传智邢俊王琦王亮张奇
- 关键词:心房颤动残余漏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 基于CT评估左心耳封堵术后残余漏与血栓栓塞事件相关性研究
- 伍杨
- 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42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后残余漏的疗效。方法选取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的VSD修补术后残余漏患者42例,单纯VSD修补术后残余漏患者35例,法洛四联症矫正术后VSD残余漏患者7例。患者均有左心室容积超负荷(Qp/Qs≥1.5)。其中26例应用对称型膜周部VSD封堵器,16例应用非对称型膜周部VSD封堵器。VSD修补术后残余漏直径为4~16(8.6±3.3)mm。封堵器直径为6~18(9.8±4.1)mm。结果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并发血管内溶血2例(4.76%),分别持续5、7 d,经治疗后恢复。4例(9.52%)术后复查心脏超声心动图存在残余分流,术后6个月复查2例残余分流消失,2例(4.76%)仍存在少量残余分流。2例(4.76%)发生短暂性左前分支阻滞,术后2、6 d恢复。2022年3月随访时无房室传导阻滞及主动脉瓣返流发生。结论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VSD修补术后残余漏安全、有效,可避免二次开胸手术及体外循环的高风险。
- 张波孙浩峰任超张勇杨哲郑德志梁家立
- 关键词:残余漏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 双封堵器介入治疗儿童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1例
- 2021年
- 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是儿童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心病的20%[1]。儿童VSD既往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不仅需要开胸、建立体外循环,而且还有创伤大、伤口感染风险大、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长等缺点[2]。近年来,虽然随着介入封堵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VSD患者可以接受介入封堵治疗。然而,对于多孔性VSD,因其解剖结构复杂,封堵较困难,其介入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3]。现将双封堵器介入术成功治疗1例儿童VSD修补术后残余漏的病例报道如下。
- 张再强丁家望滕林李丁扬
-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残余漏介入治疗封堵
- 左心耳封堵术后残余漏封堵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左心耳封堵术后残余漏封堵系统,包括:残余漏封堵装置,推送杆,导引系统和输送导管。所述残余漏封堵装置包括外部自膨胀镍钛合金网结构和固定于所述合金网结构内关闭左心耳残余漏的阻流装置;推送杆,所述推送杆可拆卸地...
- 江立生
- 文献传递
- 介入封堵术与外科手术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术后残余漏及三尖瓣反流的比较
- 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术与外科手术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术后残余漏状况以及两种术式对三尖瓣反流的影响。方法回顾我院自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229例先天性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者治疗情况。50例接受介入封堵术治疗,...
- 熊华强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伍伟锋

- 作品数:313被引量:1,028H指数:15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病毒性心肌炎 心房颤动 房间隔缺损 心肌炎 小鼠
- 张仁福

- 作品数:247被引量:570H指数:10
-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
- 研究主题:外科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室间隔缺损 外科手术 心脏外科手术
- 刘唐威

- 作品数:291被引量:989H指数:15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扩张型心肌病 高血压 心功能 冠心病 房间隔缺损
- 郭盛兰

- 作品数:259被引量:558H指数:10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超声心动图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房间隔缺损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胸超声心动图
- 黄凯

- 作品数:121被引量:179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房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肺动脉高压 国产封堵器 动脉导管未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