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5篇“ 木樨草素“的相关文章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葵花盘粉提取物中的东莨菪素、芦丁、槲皮素和木樨草素
- 2025年
- 选择东莨菪素、芦丁、槲皮素和木樨草素作为葵花盘粉提取物抗痛风活性成分的代表,通过优化QuEChERS前处理方法的提取液、净化剂组成以及色谱流动相组成、梯度洗脱程序、检测定量波长,建立了同时测定葵花盘粉提取物样品中4种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4种化合物的定量限和检出限范围分别为0.08~0.15 mg/L和0.02~0.06 mg/L,添加回收率范围为87%~97%,相对标准偏差范围1.1%~5.2%。采用该方法检测了3种葵花盘粉样品,结果表明东莨菪素、芦丁、槲皮素和木樨草素的含量范围分别为68.75~179.41、48.52~232.35、20.45~32.47和0.34~1.10 mg/kg,为葵花盘粉相关产品的活性成分检测与质量控制提供了方法学参考。
- 巩润梓吴大刚邢小霞李平亮
-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东莨菪素芦丁槲皮素木樨草素
- 蒙药材蓝盆花不同采收期的木樨草素含量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测定人工种植窄叶蓝盆花不同采摘期的木樨草素含量,为蓝盆花资源的开发利用及采收加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木樨草素作为指标,对不同采摘期的野生驯化蓝盆花药材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条件:色谱柱为syncronis-C_(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以甲醇-0.1%磷酸溶液,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50 nm,柱温为30℃,进样量10μL,理论板数按木樨草素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结果:木樨草素在1.0μg/μL~20μg/μL浓度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不同采收期蓝盆花的木樨草素含量差异显著,8月8日木樨草素含量高于7月23日、8月11日、8月16日、9月4日、9月14日。结论:蓝盆花不同生长时期木樨草素的含量发生变化,每年8月上旬大量采集有利于保证蓝盆花的产量和品质。
- 王树梅德格吉日呼何祥吴双英
- 关键词:木樨草素
- 木樨草素的药理作用相关研究进展分析
- 2022年
- 木樨草素(luteolin)是一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与相关植物中,是植物成分中分布广泛的一类多酚化合物。木樨草素存在多种药理活性,如消炎、抗过敏、抗肿瘤、抗菌、抗病毒等,尤其是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较好,可抑制炎性刺激下的炎性细胞活化及炎性介质的释放。本文首先分析了木樨草素的概况,阐述了木樨草素的药代动力学状况,重点探讨了木樨草素的药理作用相关研究进展,并进行了药理作用总结。
- 姜雅萍蒋丽萍
- 关键词:木樨草素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抗炎抗肿瘤
- 木樨草素通过抑制miR-142-3p降低LPS诱导的肺泡巨噬细胞损伤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木樨草素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肺泡巨噬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1 mg·L^(-1)的LPS诱导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R8383建立细胞损伤模型,并用不同剂量(0.025,0.05,0.1,0.2,0.4,0.8,1.6,3.2,6.4μg·ml^(-1))的木樨草素处理NR8383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LPS组(1 mg·L^(-1))、LPS(1 mg·L^(-1))+木樨草素低、中、高剂量组(0.1,0.3,0.9μg·ml^(-1))、LPS(1 mg·L^(-1))+anti-miR-NC组、LPS(1 mg·L^(-1))+miR-142-3p inhibor组、LPS(1 mg·L^(-1))+木樨草素(0.9μg·ml^(-1))+miR-142-3p mimic组;采用MTT法检测木樨草素对NR8383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水平;qRT-PCR法检测miR-142-3p的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量。结果:随着木樨草素浓度的升高,LPS组细胞存活率升高,而对照组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LPS组细胞凋亡率、TNF-α和IL-1β的水平、miR-142-3p的表达量、Caspase3、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LPS+木樨草素低、中、高剂量组细胞凋亡率、TNF-α和IL-1β的水平、miR-142-3p的表达量、Caspase3、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与LPS+anti-miR-NC组比较,LPS+miR-142-3p inhibor组细胞凋亡率、TNF-α和IL-1β的水平、Caspase3、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LPS+木樨草素组比较,LPS+木樨草素+miR-142-3p mimic组细胞凋亡率、TNF-α和IL-1β的水平、Caspase3、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木樨草素通过抑制miR-142-3p表达可抑制LPS诱导的肺泡巨噬细胞凋亡,改善炎症反应。
- 陈琦谢雄王锐张浩
- 关键词:木樨草素脂多糖肺泡巨噬细胞细胞凋亡炎症
- 木樨草素对弗氏佐剂诱导大鼠关节炎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木樨草素对佐剂诱导大鼠关节炎的改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佐剂注射大鼠左足建立关节炎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弗氏佐剂性关节炎(AA)组、双氯芬酸钠(DS)组、木樨草素20(Lu 20)组和Lu 40组,每组10只。实验第21~28天,每日DS组大鼠口服双氯芬酸钠5 mg/kg,Lu 20组和Lu 40组分别口服木樨草素20 mg/kg和40 mg/kg。采用排水法检测大鼠左后足踝关节体积(HPV),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及滑膜液中细胞因子水平,观察大鼠滑膜病理改变,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滑膜组织HMGB1/TLR/NF-κB相关蛋白表达。结果:AA组注射弗氏佐剂后第7、14、21天左后足HPV进行性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注射佐剂后第28天Lu 20组、Lu 40组及DS组大鼠左后足HPV明显减小,与AA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Lu 20组、Lu 40组、DS组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A组大鼠血清及滑膜液中IL-6、IL-1β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u 20组、Lu 40组及DS组大鼠血清及滑膜液中IL-6、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A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Lu 20组、Lu 40组、DS组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A组大鼠踝关节出现明显的滑膜水肿、炎性细胞浸润、上皮变性和关节软骨糜烂。与AA组相比,Lu 20组、Lu 40组及DS组大鼠关节滑膜水肿、炎性细胞浸润、上皮变性及关节软骨糜烂明显减轻。Lu 20组、Lu 40组、DS组病理改变无明显差异。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A组大鼠滑膜组织中HMGB1、TLR4、MyD88、p-NF-κB-p65(P-P65)和p-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与AA组比较,Lu 20组、Lu 40组及DS组大鼠滑膜组织中上述蛋白水平明显下调,而Lu 20组、Lu 40组、DS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木樨草素可显著改善佐剂诱导的大鼠关节炎,其机制可能与调控HMGB1/TLR/NF-κB
- 施凤超朱文峰朱宇伟王成周敦
- 关键词:木樨草素
- 木樨草素等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抑制脂代谢和细胞凋亡作用研究被引量:21
- 2020年
- 目的探讨香青兰中木樨草素、山奈酚和木樨草苷对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抑制脂代谢相关酶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型(11β-HSD1)、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LPAATs)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磷酸酯酶和张力蛋白同系物(PTEN)、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SHIP-2)的作用,探讨中药多成分、多靶点抗MIRI的机制。方法采用Langendorff装置,以洛-林二氏溶液为灌流液,通过停灌和复灌心脏建立MIRI模型,检测心率(HR)、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发展压(LVDP)、(-dp/dt)/(+dp/dt)、冠脉流量(CF)、乳酸脱氢酶(LDH)、心肌梗死面积。ELISA法测定LPAATβ和11β-HSD1活性。分光光度法测定PTEN和SHIP-2活性。结果木樨草素、山奈酚和木樨草苷保护HR,降低LDH过量释放,升高LVEDP、LVDP和(-dp/dt)/(+dp/dt),恢复CF,降低心肌梗死面积。LPAATβ、11β-HSD1、PTEN、SHP-2等蛋白活性受木樨草素等的抑制。结论木樨草素、山奈酚和木樨草苷具有通过抗脂代谢紊乱和抗细胞凋亡分子机制保护大鼠离体心脏MIRI的作用。
- 邹小艳范香成田友清尚靖
- 关键词:木樨草素山奈酚
- 基于温度敏感聚合物和I-BiBOCl-GO/MWCNTs-COOH复合材料修饰传感器开关伏安法测定木樨草素
- 本文将羧基化后的碳纳米材料(MWCNTs-COOH)、光电材料(I-BiBOCl-GO)与温敏聚合物(P(DEA-co-NIPAM))混合制备复合材料用以修饰电极,构建出具有温度刺激响应效果的电化学传感平台:低温条件下,...
- 胡密饶丽容胡洋何羽费俊杰
- 文献传递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木樨草素和牡荆素的含量
- 2018年
- 目的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木樨草素和牡荆素的含量,考察同时测定木犀草素和牡荆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Diamonsil ODS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20 mmol/L磷酸二氢钾缓冲液(58:42,pH=4.0),检测波长350 nm,流速为1.0 m L/min,柱温30℃。结果分别在38.5~4 350 ng/m L和16.5~1 860 ng/m L范围内,木樨草素和牡荆素的校准曲线呈线性相关,相关性系数r为0.999 6和0.999 4,方法回收率分别为102.3%~104.7%和93.82%~101.4%,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小于7.9%和5.4%。结论建立的高效相色谱方法稳定,结果可靠,可用于血浆中木樨草素和牡荆素浓度的检测。
- 才志阳赵楠郭伟英
-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木樨草素牡荆素
- 联合应用肌醇和木樨草素可选择性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的生细胞的生长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研究肌醇(MI)和木樨草素(LUT)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肌醇和木樨草素处理A549细胞24 h或48 h,MTT法检测细胞活性。10 mmol/L肌醇和20μmol/L木樨草素单独或共同处理A549细胞和永生化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 48 h,MTT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和划痕愈合实验分别检测肌醇和木樨草素对两种细胞活性、细胞克隆形成和迁移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肌醇和木樨草素对A549细胞中相关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肌醇和木樨草素均可抑制A549细胞的活性,且呈浓度依赖性。10 mmol/L肌醇和20μmol/L木樨草素作用A549细胞48 h后,肌醇处理组、木樨草素处理组和联合处理组A549细胞的活性分别是对照组的92%、83%和70%,平板克隆形成数分别是对照组的79%、73%和43%,划痕愈合度分别为24.61%、13.08%和8.65%,对照组划痕愈合度为29.99%;同等剂量下的肌醇和木樨草素单独或共同处理对Beas-2B细胞的活性、克隆形成和迁移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肌醇处理组细胞中p-PDK1和p-Akt以及木樨草素处理组细胞中p-PDK1的蛋白质表达明显减少(P<0.05),联合处理组下调的幅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肌醇和木樨草素可选择性的抑制A549细胞的活性、克隆形成和迁移,合用时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可能是通过下调p-PDK1和p-Akt的表达发挥的作用。
- 王允张玉媛陈雪洪运吴征东
- 关键词:肌醇木樨草素A549细胞化学预防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葎草茎中木樨草素的含量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建立葎草茎中木樨草素的定量检测HPLC方法,考察葎草茎的木樨草素含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固定相为Kromasil C_(18)分析柱(200×4.6 mm,5 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水溶液(55∶45),检测波长为350 nm,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30℃。结果:木樨草素在0.03~0.46μg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2 607 187X-19 694,r=0.999 4,平均回收率为98.8%,RSD=1.77%(n=5)。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草中木樨草素的含量测定。
- 刘莹张翠翠
- 关键词:葎草木樨草素HPLC
相关作者
- 蔡红星

- 作品数:97被引量:273H指数:9
-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
- 研究主题:胃癌 药物组合物 木樨草素 葡萄糖苷 教学质量
- 卞庆亚

- 作品数:32被引量:165H指数:6
- 供职机构: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药物组合物 木樨草素 葡萄糖苷 耐缺氧 皂苷
- 罗崇念

- 作品数:43被引量:237H指数:9
- 供职机构: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耐缺氧 药物组合物 木樨草素 葡萄糖苷 升血汤
- 王树树

- 作品数:38被引量:82H指数:5
- 供职机构: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药物组合物 木樨草素 葡萄糖苷 皂苷 耐缺氧
- 王宁

- 作品数:26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药物组合物 木樨草素 葡萄糖苷 皂苷 耐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