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8篇“ 有机-矿质复合体“的相关文章
- 有机-矿质复合体材料创制及对耕地提质增效机理 基于计量学假设科学验证与生产实践的研究
- 本书全面梳理了获得上述成果的过程,对有机-矿质复合体材料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以学术大数据计量学结果为线索,探明了有机-矿质复合体材料在固定土壤重金属、促进农作物生产和恢复土壤生态方面的应用潜力。在大量实践基础上,作者通过...
- 郑学昊
- 交互作用对有机-矿质复合体吸附四环素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为探究有机质与矿物质间交互作用对有机-矿质复合体吸附典型药物的影响,并明确其与有机质含量、制备时间之间的关系,以腐殖酸和高岭土分别代表有机质和矿物质、以四环素(TC)为模式药物进行吸附续批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矿质复合体对TC的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线.交互作用对于复合体吸附TC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的强弱与腐殖酸含量和复合体制备时间有关.当腐殖酸含量从0.5%增至1.0%时,负载于高岭土表面的腐殖酸使复合体表面不光滑,交互作用对复合体吸附TC的抑制强度减弱;当腐殖酸含量从1.0%增至2.0%时,其与TC之间出现竞争吸附,交互作用对复合体吸附TC的抑制强度增强;当腐殖酸含量从2.0%增至5.0%时,腐殖酸的强吸附能力抵消了其对高岭土吸附TC的竞争抑制作用,交互作用对复合体吸附TC的抑制强度减弱.制备时间不同时,交互作用通常会抑制复合体对TC的吸附,并且随制备时间增长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
- 卜庆伟曹红梅贺小凡郑泽鹏余刚
- 关键词:腐殖酸高岭土四环素
- C/M值对不同环境中有机-矿质复合体形成机制影响
- 为探讨有机质含量对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有机-矿质复合体的形成机制,及其对不同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机制影响,实验中分别以高岭土和腐殖酸作为粘土矿物质与有机质代表,在高岭土中加入不同腐殖酸含量制备出常温常压(Com0)和高温高压(...
- 彭流月
- 关键词:有机质含量有机-矿质复合体卡马西平四环素
- 亚临界水处理模拟有机—矿质复合体形成机制探讨
- 为模拟地质吸附剂中的有机质矿化腐殖化及有机-矿质复合体的形成过程,探讨其作用机制,采用亚临界水处理技术,通过控制压力反应釜的温度、压力和反应时间对商用腐殖酸、高岭土及有机-矿质复合体进行处理,并通过比表面积全分析、傅里叶...
- 王菲
- 关键词:腐殖酸有机-矿质复合体
- 亚临界水处理模拟有机-矿质复合体形成机制探讨被引量:2
- 2016年
- 为模拟地质吸附剂中的有机质矿化腐殖化及有机-矿质复合体的形成过程,采用亚临界水处理技术,通过控制压力反应釜的温度、压力和反应时间对商用腐殖酸、高岭土及有机-矿质复合体进行处理,并通过比表面积全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特定波长可见吸光度比值(E_4/E_6)、X射线衍射(XRD)和^(13)C核磁共振(^(13)C-NMR)等表征手段尝试探讨不同处理条件下有机质、粘土矿物及二者复合体的各自变化特征及机制.结果表明,升温增压不仅导致腐殖酸比表面积显著增加,而且分子量变大,芳化度由59.52%增加到70.90%,其主要原因是游离羧基和链烃在升温增压条件下实现了成环、聚合过程,使其结构更加复杂,化学稳定性提高.高岭土在升温增压的过程中脱水,形成结晶更加完整的有序结构.腐殖酸与高岭土形成有机-矿质复合体的过程中存在多重作用,首先高岭土优先选择腐殖酸分子中的芳香组分进行插层,至形成较为致密的内层结构,其次,补丁在外围的游离羧基、烷氧和链式结构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成环、聚合形成疏松的外层空间.高岭土、腐殖酸及二者的复合体的变化趋势分别与天然环境中粘土矿物及有机质的矿化腐殖化进程和方向相一致.
- 王菲何江涛何宝南
- 关键词:腐殖酸高岭土有机-矿质复合体
- 钙离子有机—矿质复合体对三氯乙烯的吸附实验研究
- 土壤、包气带、含水层介质中有机质和矿物质通常是以有机-矿质复合体的形态存在,有机-矿质复合体的相互作用对有机污染物的宏观吸附行为影响研究对于揭示有机污染物在地质吸附剂中的吸附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蒙脱土和高岭土模拟...
- 张小亮
- 关键词:有机-矿质复合体矿物质三氯乙烯
- 不同金属离子及三氯乙烯(TCE)初始浓度对有机-矿质复合体的吸附影响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有机-矿质复合体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是直接影响有机污染物在地质环境中迁移、转化及归宿的重要因素,多价金属离子在有机质与粘土矿物相互作用形成复合体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为研究不同离子对有机质与粘土矿物的结合及其对有机污染物吸附行为的影响,以蒙脱土和腐植酸模拟地质吸附剂中的粘土矿物和有机质,分别加入Ca2+、Fe3+和Al3+金属离子,制备成有机质含量一定的不同离子有机-矿质复合体,进行对TCE的吸附批实验。结果表明,模拟土样Ca2+离子复合体直接拟合曲线在叠加计算曲线之上,而Fe3+和Al3+离子复合体直接拟合曲线均在叠加计算曲线之下,说明Ca2+离子的加入增强了有机-矿质复合体整体对TCE的吸附能力,Fe3+和Al3+离子有机-矿质复合体吸附性能则减弱;Ca2+、Fe3+和Al3+金属离子的加入均降低了复合体中有机质对TCE的亲合力,但Ca-M-HA复合体中有机质对TCE的亲合力强于Fe(Al)-M-HA复合体;TCE初始浓度对不同离子有机-矿质复合体的影响存在差异,在TCE低浓度段,复合体Kom值随着TCE浓度的增高而增大,且Ca-M-HA复合体较Al-M-HA和Fe-M-HA复合体增加幅度更大,在TCE高浓度段,TCE初始浓度对Al-M-HA和Fe-M-HA复合体Kom值的影响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后趋于稳定,而此时TCE初始浓度对Ca-M-HA复合体吸附行为影响仍然不能忽略。
- 张小亮何江涛石钰婷苏思慧李玮
- 关键词:有机-矿质复合体三氯乙烯
- 污染场地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矿质复合体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被引量:6
- 2012年
- 采用物理方法将某农药厂土壤分成4种粒径的有机-矿质复合体组分,粘粒、粉粒、细砂和粗砂,研究有机氯农药在土壤不同有机-矿质复合体组分中的分布特征及有机质含量对污染物质赋存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粒组分中污染物质六六六含量较高,粘粒组分中滴滴涕含量较高。粘粒和粉粒组分中污染物质的含量与相应的有机质含量间呈现显著相关关系,而在细砂和粗砂中这种相关性不显著。lgKoc值与污染物质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有机质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相似。有机质可能是影响场地土壤有机氯农药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的结果可为污染场地的风险控制和环境修复提供基础依据。
- 丛鑫燕云仲薛杨谷庆宝
- 关键词:污染场地有机-矿质复合体有机氯农药
- 模拟有机-矿质复合体对TCE的吸附实验研究
- 有机污染物在地质环境体中的吸附行为,是直接影响到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转化及归宿的重要因素。吸附作用不仅是导致污染物随水溶液迁移产生迁移滞后、造成地下水不同程度污染的主要原因,而且也影响有机污染物在地下环境中不同形态含...
- 石钰婷
- 关键词:有机-矿质复合体
- 黑土不同粒径有机-矿质复合体对镉的吸附特性被引量:7
- 2012年
- 采用振荡平衡法研究了黑土不同粒级有机-矿质复合体对Cd2+的吸附等温过程和吸附动力学过程,并采用常见数值模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原土及各粒级复合体对Cd2+的吸附量随平衡液中ρ(Cd2+)的增加而增加.各粒级组分对Cd2+的吸附量表现为黏粒>粉粒>原土>粗砂>细砂.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对Cd2+的等温吸附过程均有较好的拟合效果,线性方程拟合效果较差.最大吸附量与吸附作用强度均呈随粒径增大而减小的趋势.对影响最大吸附量和吸附作用强度的因子进行回归分析表明,w(有机质)、CEC(阳离子交换量)和比表面积的影响较大,其中w(有机质)是最主要因素,CEC和比表面积的影响次之.各粒级复合体对土壤吸附Cd2+的贡献率为粉粒>细砂>黏粒>粗砂,99%的Cd2+吸附在<200μm的组分上.不同粒级组分对Cd2+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可分为0~20 min的快速反应阶段(吸附量均达到饱和吸附量的90%以上)和慢速反应阶段.各组分对Cd2+的吸附符合二级动力学过程,表明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并且吸附速率随颗粒粒径的增大而减小.
- 张玉张朝王世杰李发生汪群慧郭观林
- 关键词:镉黑土粒径有机-矿质复合体
相关作者
- 李发生

- 作品数:338被引量:3,832H指数:33
-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污染场地 土壤 重金属 多环芳烃 污染土壤
- 何江涛

- 作品数:183被引量:1,846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地下水 浅层地下水 再生水 三氯乙烯 乳化油
- 黄擎

- 作品数:14被引量:115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有机-矿质复合体 黑土 多环芳烃 野生食用菌 高效利用技术
- 汪群慧

- 作品数:450被引量:2,031H指数:23
-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餐厨垃圾 乳酸 发酵 重金属 资源化
- 石钰婷

- 作品数:6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TCE 有机-矿质复合体 无机矿物 有机质 矿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