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9篇“ 最终消费率“的相关文章
- 劳动者收入分配对最终消费率的影响--基于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比较被引量:2
- 2022年
- 本文基于2007-2020年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劳动者收入分配对最终消费率的影响,且重点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劳动者收入水平的提升,总体显著地推动最终消费率水平提升,同时不同所有制企业就业人员工资对最终消费率的影响强度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即表明收入在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分配,对最终消费率存在调和效应。从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情况来看,私营企业就业人员工资对最终消费率的正向作用强度最高,其次为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最后为国有企业,而且私营企业、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就业人员工资对最终消费率的拉动作用都要强于全社会平均工资水平,而国有企业工资对最终消费率的作用却拉低了收入分配的整体消费刺激水平。
- 滕月
- 关键词:收入分配最终消费率
- 城镇居民消费增长与经济发展的非线性关系——基于最终消费率的最优结构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通过建立计量回归模型分析了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最终消费率过高或过低都可能不利于发挥消费驱动经济增长的作用。由于过度消费导致投资不足,再生产能力无法弥补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促使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率对GDP增长率的边际影响逐渐降低。如果最终消费率过低,会引起资本存量的产能过剩,使规模经济效应消失,经济预期不乐观,社会投资和消费都将减少,对GDP增长率产生不利影响。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 毕嘉杰
- 关键词:最终消费率经济增长GDP
- 城镇居民消费增长与经济发展的非线性关系——基于最终消费率的最优结构分析
- 2021年
- 从消费增长与经济增长的角度出发,根据消费与投资最优结构的理论,利用我国1979—2019年的数据建立计量回归模型,分析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非线性关系,考察最终消费率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是否存在最优点。从结果可知,城镇居民消费率对居民消费增长与GDP增长存在调节效应,且调节效应呈“倒U形”。当城镇居民最终消费率达到约73.9%时,消费增长对GDP增长的影响强度最大。
- 毕嘉杰
- 关键词:最终消费率经济增长GDP
- 劳动收入比、基尼系数与最终消费率——基于调节收入分配视角被引量:4
- 2020年
- 收入分配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表现为它决定了居民可支付的购买力数量和购买力布局,间接影响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对劳动生产积极性产生激励作用,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生产高质量产品,提高供给侧响应消费需求的能力,从而提高社会总需求.本文以我国30个地区的2003-2017年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探究劳动收入比、基尼系数与最终消费率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劳动收入比、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水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提升能够有效促进地区居民消费需求上升,基尼系数、税收水平上升会导致地区居民消费需求下降.
- 陈培林
- 关键词:基尼系数最终消费率收入分配
-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最终消费率与商贸流通业发展互动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中央政府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我国最终消费率有所提升,而商贸流通业与居民消费之间密切相关,必然会受到最终消费率提升的影响。本文以我国1997-2016年最终消费率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依据,定量分析最终消费率与商贸流通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我国最终消费率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为协整关系。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与最终消费率提升之间是双向促进关系,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我国最终消费率的提升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而最终消费率的提升对商贸流通业发展具有较弱的带动作用。
- 纪峰
- 关键词:最终消费率商贸流通业实证分析
- 人口年龄结构对我国最终消费率的影响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本文通过构建人口的年龄结构对最终消费率的影响计量模型,运用我国1998~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别对全国层面、分区域层面最终消费函数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一是人口结构因素对最终消费率有着显著的影响,其中,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与最终消费率之间分别存在正相关关系和负相关关系。二是经济发展程度越高的省份,其消费率越低,这部分地反映了消费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规律。对东、中、西部地区的稳定性检验,发现抚养比和经济发展程度对最终消费率的影响与全国基本保持一致,但受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流动和人口政策的影响,中部地区少儿和老年抚养比不显著、西部地区老年抚养比不显著。提高我国最终消费率,应从鼓励生育、银发产业、公共投资的角度,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促进最终消费率与经济同步增长。
- 冯娟
- 关键词:最终消费率人口年龄结构
- 我国最终消费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最终消费率是衡量一国国民经济中消费比重的重要指标。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而最终消费率与世界水平相比一直偏低,且呈下降趋势。过低的最终消费率会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制约作用。本文将梳理现有最终消费率影响因素相关研究,进行我国最终消费率的现实情况与国际比较,并对提高最终消费率提出对策建议。
- 俞杰
- 关键词:最终消费率影响因素
- 最终消费率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基于PSTR模型的国际经验分析被引量:10
- 2017年
- 文章通过建立面板平滑转移模型实证研究了最终消费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得出最终消费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倒V型关系的结论,并通过门限值的计算得出最优的消费水平为68.12%,在这一门限值以下,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高于这一门限值之后,这一促进作用有所减弱。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我国目前的消费率依旧偏低,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此政府应建立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转型,同时优化投资结构,创新对外贸易模式,保持适度的通胀水平,提升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效率。
- 刘金全王俏茹
- 关键词:最终消费率经济增长中等收入陷阱
- 1981年以来中国最终消费率持续下降的原因
- 本文以1981年以来中国最终消费率持续下降的根本原因和形成机理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全面、细致、深入的分析,找出导致中国最终消费率持续下降的原因所在,并进一步探讨相关因素的影响机理,以期既能够比较科学地解释这种现象,又能有...
- 曾力
- 关键词:最终消费率
- 我国最终消费率偏低的原因及对策——基于资金流量表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运用因素分析法,将影响最终消费率的因素分解为可支配收入占比和平均消费倾向两个因素,分析发现,住户部门可支配收入占比和平均消费倾向同步下降是导致最终消费率走低的主要原因。而非金融企业部门劳动报酬下降、住户部门生产效率下降和纳税负担上升是住户部门可支配收入占比减小的主要原因;住房投资对消费形成挤出效应、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导致自我保障性金融投资上升是住户部门平均消费倾向下降的主要原因。
- 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办公室课题组李博郭彦峰
- 关键词:最终消费率平均消费倾向
相关作者
- 卢嘉瑞

- 作品数:176被引量:523H指数:12
- 供职机构:河北经贸大学
- 研究主题:扩大消费需求 收入差距 生产力 消费经济学 居民消费率
- 马椿荣

- 作品数:16被引量:93H指数:5
-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
- 研究主题:消费意愿 最终消费率 消费者价值 自我决定 生态消费
- 江林

- 作品数:73被引量:606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 研究主题:消费意愿 消费者 最终消费率 生态消费 实证分析
- 康俊

- 作品数:12被引量:62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消费意愿 最终消费率 顾客 感知价值 营销竞争
- 尹世杰

- 作品数:177被引量:1,368H指数:22
-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 研究主题:消费环境 精神文化消费 消费结构 旅游消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