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17篇“ 最大摄氧量“的相关文章
- VO_(2)max最大摄氧量的奥秘
- 2024年
- 最大摄氧量是指身体在运动中能吸收和使用的最大氧气量。它可以用来测量一个人的有氧体适能水平。如果你想提高有氧体适能,就要考虑使最大摄氧量的数值达到最大化。
- 曹晓培
- 关键词:最大摄氧量体适能最大化
- 最大摄氧量测量方法、系统、可穿戴智能设备及存储介质
- 本申请适用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最大摄氧量测量方法、系统、可穿戴智能设备及存储介质,实现便捷且准确地对目标用户进行最大摄氧量的测量,以便地对目标用户的心肺功能进行准确评估提供数据支撑。本申请应用于可穿戴智能设备的最...
- 李玉春孙小玄文立勇黄文丰付洪兵夏泽华
- 最大摄氧量预测方法及装置
-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最大摄氧量预测方法及装置,其中最大摄氧量预测方法包括:获取目标用户的用户属性信息、目标用户的目标运动数据和目标用户的历史初始预测最大摄氧量;对目标运动数据进行特征提取,获得至少一项运动特征值;将用户属性...
- 杨斌王劲君张强迟新一
- 最大摄氧量测量设备研究现状与展望
- 2024年
- 最大摄氧量概念提出以来,从最大摄氧量设备气体收集技术来看,最大摄氧量设备的发展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气袋收集技术阶段、混合室技术阶段和实时连续/每口呼吸技术阶段。本文基于国内外文献,从最大摄氧量测量设备所采用的气体收集技术的演变过程来梳理最大摄氧量测量设备的发展脉络,并分析气袋收集、混合室和每口呼吸技术的优缺点及设备的发展特点,同时对我国最大摄氧量设备的发展提出建议,为国内最大摄氧量测试技术运用及发展提供参考。
- 饶志坚尚文元尚文元李祥臣
- 关键词:最大摄氧量
- 基于MLP的个体最大摄氧量评估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MLP的个体最大摄氧量评估方法及系统,涉及运动参数监测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最大摄氧量预测方法没有考虑个体差异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获取个体的静态数据和20米折返跑的运动数据;根据静态数据对个体...
- 庞磊王震邱家刚孙刚李慧
- 最大摄氧量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最大摄氧量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对象在运动过程中的第一生理数据;其中,所述第一生理数据包括所述运动过程中不同时间对应的心率和摄氧量;根据预设的时间区间划分所述第一生理数...
- 肖钦峰姚丽峰高国松
- 3种最大摄氧量实验室直接测试方法结果比较、回归分析与应用
- 2024年
-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比较3种常用最大摄氧量(VO2max)实验室直接测试法测试结果间差异,探讨不同方法测试结果间线性回归关系,便于不同方法测试结果间的互相预测与实现可比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组内交互设计的准实验研究,对20名越野滑雪男运动员分别采用Bruce法(方法1)、功率自行车90秒递增负荷法(方法2)、跑台1分钟递增负荷法(方法3)3种方法进行最大摄氧量直接测试,每两种方法测试间歇期为1周。自变量为3种最大摄氧量测试方法,因变量为最大摄氧量。结果:(1)3种测试方法最大摄氧量的组间均值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方法1的最大摄氧量>方法3>方法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种方法测试结果个体差值的频数统计显示,测试方法1的最大摄氧量高于方法2约6 ml/min·kg,高于方法3约3 ml/min·kg;(3)同等跑台跑速下,方法3的平均血乳酸高于方法1,且方法3达有氧阈、无氧阈的跑速均低于方法1约一个速度单位(1 km/h);(4)方法1与方法2、方法1与方法3测试结果的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回归模型与回归系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线性模型检验拟合度R2分别为9.25、9.05。结论:(1)Bruce法在评价运动员阶段最大摄氧量的最大值方面效果最好,其它两种方法与其存在线性回归关系,可用于不同测试方法结果间的互相预测;(2)不同项目、不同水平的运动员可分别采用适合其能力特点的方法进行最大摄氧量测试;(3)有氧阈、无氧阈对应的跑速、心率变化区间可作为把控有氧阈、无氧阈训练强度的有效、便捷方法。
- 林岭吴文腾罗嘉铭樊凯文王华叶李志广段小平
- 关键词:最大摄氧量
- 初始训练水平男性青年学员体成分与最大摄氧量之间的关系研究
- 2024年
- 目的:研究初始训练水平男性青年学员体成分与最大摄氧量之间的关系,为日常训练提供依据。方法:26名健康男性受试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军事基础体能训练,采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进行体成分检测,并进行最大摄氧量测试。结果:瘦体重、瘦体重指数(Lean/Height2)、下肢瘦体重与最大摄氧量不存在相关性,而上肢瘦体重(r=-0.44,P<0.05)、上肢瘦体重/下肢瘦体重(r=-0.41,P<0.05)与最大摄氧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全身脂肪百分比平均值表现为:肥胖质量/体重、躯干脂肪比/腿部脂肪比、躯干/四肢脂肪质量及骨密度与最大摄氧量不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对于初始训练水平的人员,上肢瘦体重的增加可能不利于最大摄氧量的提高,潜在影响耐力运动的表现。
- 张奔殷彰冶徐盛嘉赵寒治孟凡华孙庆浩张新许辉马继政
- 关键词:体成分最大摄氧量
- 30~50岁健康人群心率恢复与最大摄氧量和峰值氧脉搏的相关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究30~50岁健康人群心率恢复(heart rate recovery,HRR)与最大摄氧量(maximal oxygen uptake,VO_(2)max)和峰值氧脉搏(Peak oxygen pulse,O_(2)Ppeak)之间的关系特点。方法:招募200名(男性105名,女性95名)30~50岁健康人群为测试对象,测量其身高、体重和体脂率,并通过心肺运动试验收集受试者VO_(2)max、O_(2)Ppeak和HRR数据。结果:总体的HRR1与VO_(2)max的相关系数为0.461,具有较低程度的正相关(P<0.01),与O_(2)Ppeak的相关系数为0.427,具有较低程度的正相关(P<0.01);HRR2与VO_(2)max的相关系数为0.612,具有中度正相关(P<0.01),与O_(2)Ppeak的相关系数为0.557,具有中等程度的正相关(P<0.01)。女性的VO_(2)max、O_(2)Ppeak、HRR1和HRR2要低于男性。结论:HRR2与VO_(2)max和O_(2)Ppeak具有中等程度的正相关关系,HRR2的测量相对简单且无创,可以考虑纳入日常运动训练监控中。
- 苗国庆朱厚远闫琪
- 关键词:最大摄氧量心率恢复
- 心率-摄氧量线性指标推测18~25岁大学生最大摄氧量的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讨心率-摄氧量线性指标(K)推测18~25岁大学生最大摄氧量(VO_(2max))的可行性。方法:随机招募健康、无专业运动经历的高校学生266名,分为方程建立组(n=200)和回代检验组(n=66)。测量身高、体重和安静心率等指标,并按照要求完成心肺运动试验测得VO_(2max)。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方程,选取最优方程进行回代检验。结果:最优方程为:绝对VO_(2max)=2.248+0.253×性别+0.03×体重+0.339×K-0.011×安静心率[R=0.939,SEE=0.239 L·min-1(P<0.01),性别:男=1、女=0]。方差分析、拟合优度检验、VIF检验、Shapiro-Wilk检验、Durbin-Watson检验提示方程信度较好;皮尔逊积矩相关分析、配对t检验、Bland-Altman一致性检验提示方程效度较好。结论:采用K建立的回归方程能够用于推测18~25岁大学生的VO_(2max)。
- 李闯涛高晓嶙吴东哲王昊
- 关键词:心率摄氧量大学生
相关作者
- 胡扬

- 作品数:367被引量:1,122H指数:17
- 供职机构:北京体育大学
- 研究主题:基因多态性 HIHILO 多态 低氧训练 基因
- 汪军

- 作品数:116被引量:267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体育大学
- 研究主题:肥胖 最大摄氧量 小学生 摄食量 身体素质
- 席翼

- 作品数:85被引量:402H指数:11
- 供职机构:深圳大学
- 研究主题:跑节省化 最大摄氧量 基因多态性 汉族男性 有氧能力
- 曹建民

- 作品数:494被引量:1,672H指数:22
- 供职机构: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运动性 运动员 运动性贫血 大鼠骨骼肌 有氧运动
- 张一民

- 作品数:245被引量:1,266H指数:20
- 供职机构: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老年人 体育锻炼 体质 成年人 体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