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4篇“ 最佳支持治疗“的相关文章
洛铂HIPEC联合最佳支持治疗腹腔转移癌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前瞻性单臂研究
2024年
背景与目的:洛铂作为一种传统的化疗药物,临床上应用广泛,近年来洛铂在腹腔热化疗领域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本研究评价洛铂腹腔热灌注化疗在晚期腹腔转移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收集2019年1月—2023年1月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癌症中心就诊的晚期肿瘤伴恶性腹水的患者。对于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予以排除。本研究对纳入的患者的腹水量变化进行分析,评价腹腔热灌注治疗晚期腹腔转移癌的短期疗效。通过Kaplan-Meier法分析腹腔转移癌患者的长期生存。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12-5,CA12-5)水平的相关性。患者的基线特征和治疗效果通过描述性统计呈现,同时采用显著性检验(P<0.01)比较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的变化。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使用SPSS 26.0完成,图形化展示使用GraphPad Prism 10.4.0绘制生存曲线和疗效图表。本研究项目已获得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准号:SHSY-IEC-5.0/24K134/P01)。本前瞻性单臂研究严格遵守临床试验报告的统一标准(Consol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s,CONSORT)。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1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1岁(范围31~71岁)。21例患者中,5例(23.8%)实现完全缓解,5例(23.8%)实现部分缓解,8例(38.1%)病情稳定,3例(14.3%)病情进展。总体有效率为47.6%,疾病控制率为85.7%。生存分析显示,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2.33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6.37个月。治疗前后的肿瘤标志物分析显示疗效与CA12-5的水平呈负相关(P<0.01)。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伤及恶心呕吐。大多数不良反应为轻到中度。结论:洛铂腹腔热灌注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恶性腹水患者疗效肯定,患者生存获益,安全性良好。CA12-5可能是预后不良的良好预测因素。
柯追高洁卢静怡罗欣佩贺学敏刘竹青袁敏郭献灵许青
关键词:腹腔热灌注恶性腹水洛铂
ⅠB~ⅢA期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辅助化疗后序贯阿替利珠单抗对比最佳支持治疗:IMpower010研究解读被引量:1
2022年
IMpower010是一项随机、多中心、开放标签的Ⅲ期研究,该研究比较阿替利珠单抗和最佳支持治疗(best supportive care,BSC)对辅助化疗后完全切除的ⅠB~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主要研究终点是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次要疗效终点为意向治疗(intention to treat analysis,ITT)人群的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安全性结局,根据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肿瘤细胞表达(tumor cell,TC)<1%、1%~49%和≥50%进行分层。结果显示,PD-L1 TC≥1%Ⅱ~ⅢA期患者中,阿替利珠单抗治疗对比BSC,2年DFS率为74.8%vs 61.0%,3年DFS率为60.0%vs 48.2%,中位随访32.8个月的DFS显著延长,分别为尚未达到vs 35.3个月(DFS:HR=0.66,95%CI:0.50~0.88)。所有随机化Ⅱ~ⅢA期人群亚组分析中阿替利珠单抗组DFS优于BSC组,尤其是在PD-L1 TC≥50%患者中观察到最大程度的DFS获益(HR=0.43,95%CI:0.27~0.68),2年DFS为87.1%vs 61.2%,3年DFS为73.8%vs 48.6%。在安全性方面,两组的3级或4级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阿替利珠单抗组和BSC组分别为22%(108/495)和12%(57/495)。基于该项研究,阿替利珠单抗在多个国家被批准用于完全切除的、基于铂类化疗的PD-L1 TC≥1%Ⅱ~ⅢA期NSCLC患者的辅助免疫治疗
李慧慧梁斐曾剑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无病生存率
晚期肺癌的最佳支持治疗:标签之外的实质内容?
2020年
Jo Bowden及其同事说,我们有责任为临终的人适时提供恰当的诊疗服务。在英国,多学科联合会诊(MDT)是癌症治疗的标准临床路径,旨在通过多位专家会诊,明确诊断并提出合适的治疗计划。对于不能耐受或不愿接受抗肿瘤治疗的患者,推荐其接受“最佳支持治疗”。然而,实际上这一计划通常仅作为一种标签存在,没能转化为对患者有意义的实质内容。
Jo BowdenStephen FenningBrooke MarronCatriona MacphersonSteinunn BoyceVarrie WardropeKaren CampbellLucy Johnston宋昱(译)李小梅黄海力
关键词:专家会诊癌症治疗最佳支持治疗晚期肺癌诊疗服务抗肿瘤治疗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最佳支持治疗的新进展被引量:1
2020年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其治疗方案主要依据患者预后分级,以及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一般状况评分、合并疾病指数评分和主观意愿等制定。最佳支持治疗是所有MDS患者的基础治疗,甚至对某些患者可能是唯一治疗选择。近年,随着地拉罗司、达依泊汀、转化生长因子(TGF)-β超级家族抑制剂、艾曲波帕、罗米斯汀等药物临床试验的完成和相继问世,MDS的最佳支持治疗方案较前更为优化。笔者通过去铁治疗,促红细胞生成素类制剂(ESA),TGF-β超级家族抑制剂、血小板生成素(TPO)受体激动剂等方面,对MDS最佳支持治疗的新进展进行阐述。
刘丹肖志坚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红细胞生成素转化生长因子血小板生成素
弥漫性肝癌予以单次大剂量放疗与单纯最佳支持治疗的姑息止痛疗效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比较采用“最佳支持治疗联合单次大剂量肝区照射(7.5~8.0 Gy)”与“单纯最佳支持治疗”姑息治疗伴有疼痛症状的弥漫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研究标准的弥漫性肝癌伴随肝区疼痛症状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最佳支持治疗联合单次大剂量肝区照射(7.5~8.0 Gy);对照组仅采用单纯最佳支持治疗。观察并统计两组治疗后30天内和60天内症状改善情况[疼痛简明记录量表(brief pain inventory,BPI)评分减少>2分或日吗啡消耗量减少>25%]、生存质量改善情况(基于WHO-QOL-100标准)、患者生存差异及实验组放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共纳入26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13例(原发性肝癌12例,转移性肝癌1例),对照组13例(原发性肝癌11例,转移性肝癌2例)。治疗后30天内进行疗效评估,实验组有10例疼痛明显缓解,对照组无疼痛明显缓解病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9例生存质量改善,对照组仅1例生存质量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60天内进行疗效评估,实验组10例疼痛明显缓解,对照组仍无疼痛明显缓解病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9例生存质量改善,对照组仅1例生存质量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0天和60天实验组和对照组生存率分别为77%vs.64%和54%vs.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放射治疗中的耐受性良好,未发现3~4级不良反应。结论:对于弥漫性肝癌(原发或转移性),出现肝区疼痛症状患者,在最佳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单次大剂量肝区照射(7.5~8.0 Gy),患者耐受良好,可明显缓解疼痛,并提高生存质量,但对延长生存期尚无获益。
陈炬辉刘文晖许元基滕开原洪亮周永涛陈隐杨华清吴君心潘建基程文芳
关键词:弥漫性肝癌止痛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最佳支持治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miR221、肿瘤标志物及生存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最佳支持治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miR221、肿瘤标志物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4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最佳支持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4周。统计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检测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miR221表达水平、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评价2组治疗前后肺癌治疗功能评估量表(FACT-L)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及研究组外周血miR221表达水平及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FACT-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最佳支持治疗可减轻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症状,下调外周血miR221及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生存质量。
张遂亮俞雷宋雅楠叶颖
关键词:参芪扶正注射液最佳支持治疗肿瘤标志物
体力状况差的晚期肺腺癌不同治疗方案的对比研究——单药培美曲塞、紫杉醇脂质体及最佳支持治疗
目的:本课题主要研究培美曲塞二钠(PEM)、紫杉醇脂质体(LEP)及最佳支持治疗(BSC)一线治疗PS=2的晚期肺腺癌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找寻高效、低毒的最佳治疗方法来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
贾江
关键词:晚期肺腺癌培美曲塞二钠紫杉醇脂质体最佳支持治疗药理机制
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对比最佳支持治疗晚期头颈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头颈部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1.01~2017.04 CT引导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头颈部肿瘤患者30例(A组),另外30例晚期转移性头颈部肿瘤患者(B组)仅行最佳支持治疗,观察患者的肿瘤缩小情况,疼痛缓解率,体能状态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生存情况;结果 :治疗后3个月,30例患者(A组)中病灶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7例,稳定(NC)11例,进展(PD)0例,总有效率RR(CR+PR)达63.3%(19/30),疼痛缓解率达88.8%(8/9);最佳支持治疗组(B组)CR及PR均为0例,SD 8例,PD 22例,RR为0。A组中位PFS 11个月,B组中位PFS 5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A组中位OS 14个月,B组中位OS 10个月。结论 :与最佳支持治疗比较,CT引导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头颈部肿瘤近期疗效较好,并发症较少,且延长生存期。
吴春蓉孙贵银向德兵彭春芳李波
关键词:植入头颈部肿瘤CT引导
瑞戈非尼为中国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瑞戈非尼加最佳支持治疗与安慰剂加最佳支持治疗用于亚洲经治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对比(CONCUR):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试验解读被引量:1
2017年
结直肠癌在全球范围内以及亚洲的发病率持续增长。化疗在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有限,可喜的是靶向药物在该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CONCUR是继CORRECT后第二个证明瑞戈非尼能够改善难治性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期的Ⅲ期试验,为推动瑞戈非尼进入中国结直肠癌诊疗指南发挥了重要作用。
依荷芭丽.迟
关键词:直肠癌患者安慰剂对照晚期结直肠癌
单药培美曲塞、紫杉醇脂质体及最佳支持治疗PS 2分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观察单药培美曲塞、紫杉醇脂质体及最佳支持治疗身体状况(PS)评分为2的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确诊的PS2分晚期肺腺癌患者共101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3组:培美曲塞组(PEM组,n=34),紫杉醇脂质体组(LEP组,n=33),最佳支持治疗组(BSC组,n=34)。21 d为1个周期,共治疗2个周期。观察三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反应发生情况、生活质量、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1年生存率、随访期间复发和转移情况。结果 PEM组和LEP组的DCR(61.76%、57.58%)、ORR(32.35%、27.27%)、生活质量改善率(44.12%、36.36%)、PFS(6.52个月、5.80个月)、OS(9.71个月、9.24个月)、1年生存率(35.29%、30.30%)均高于BSC组(29.41%、5.88%、20.59%、2.34个月、4.83个月、11.76%),局部复发率(14.71%、12.12%)、远处转移率(26.47%、21.21%)均低于BSC组(41.18%、6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乏力、关节肌肉酸痛等毒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EM组便秘发生率显著低于LE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药培美曲塞、单药紫杉醇脂质体治疗PS2分晚期肺腺癌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与化疗耐受性,较最佳支持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延长PFS、OS及1年生存率,但培美曲塞安全性更高。
贾江刘丹
关键词:培美曲塞紫杉醇脂质体最佳支持治疗晚期肺腺癌疗效

相关作者

冯烨
作品数:13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晚期胃癌 晚期肿瘤 营养风险 最佳支持治疗 中医治疗
张红霞
作品数:9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秦皇岛市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吉西他滨 最佳支持治疗 临床疗效 吉西他滨单药
薛冬
作品数:42被引量:247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恶性肿瘤 中西医结合 诊疗 肿瘤 老年肿瘤患者
孙红
作品数:50被引量:360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中药 晚期肿瘤 老年晚期 中西医结合 肿瘤
张湘茹
作品数:191被引量:2,948H指数:28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内科
研究主题:非小细胞肺癌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肺肿瘤 药物疗法 吉非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