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707篇“ 暴发流行病学“的相关文章
2011-2020年广东省微生物性食源性疾暴发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广东省2011-2020年微生物性食源性疾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和空间聚集性,为微生物性食源性疾防控策略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广东省2011-2020年微生物性食源性疾暴发事件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Arcgis 10.8软件对发率和空间聚集性进行分析。结果2011-2020年广东省共报告微生物性食源性疾暴发613起,累计发10716人,发率为9.30/10万,住院率为22.14%,死率为0.07%;例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2019年报告暴发起数最多,报告主要集中在第三季度。原因食品主要来源于宾馆饭店(200起)、单位食堂(153起)和家庭(88起)。查明原因食品的事件以肉及肉制品为主(141起)。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主要致因子,分别引起182、172、85起食源性疾暴发事件。加工不当是主要的暴发原因,引起254起食源性疾暴发事件。广东省微生物性食源性疾暴发呈现区域聚集性,热点地区主要集中在珠海市、中山市、东莞市和深圳市。结论广东省微生物性食源性疾暴发主要发生在珠三角地区,应对相关的重点场所进行重点干预,加强对厨师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规范从业人员,最大限度减少微生物性食源性疾暴发事件的发生。
李世聪严维娜梁骏华卢玲玲闻剑
关键词:微生物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
杭州市萧山区2022年百日咳暴发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杭州市萧山区2022年百日咳暴发特征及应对策略。方法将2018—2022年中国疾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内报告的现住址为萧山区的百日咳例全部纳入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分析2022年萧山区百日咳的流行特征和暴发原因。结果萧山区2018—2021年报告百日咳例41例(7.5%),2022年报告505例(92.5%)。2018—2021年百日咳患者性别、地区、住院情况、临床表现(咳嗽、发热)、程、细菌培养情况、免疫史与2022年百日咳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差别不大;2018—2021年0~3月龄婴儿占比(22.0%,9/41)明显高于2022年(2.2%,11/505),而后者更多的是4月龄至9岁(89.7%,453/505);百日咳全年多在4~9月发生,2022年4~9月的百日咳报告占比(90.5%,457/505)较2018—2021年(61.0%,25/41)明显升高;2022年省级医院百日咳患者报告占比(89.3%,451/505)较2018—2021年(73.2%,30/41)升高;2018—2021年多为临床诊断例(65.9%,27/41),2022年多为确诊例(80.6%,407/505);DNA检测率方面,2022年(87.3%,441/505)较2018—2021年明显上升(43.9%,18/41)。结论萧山区2022年百日咳呈现高发态势,应提高人群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加强对百日咳疾的持续监测和防控工作,以期真正了解区内百日咳的流行水平和发影响因素。
来芬华郑永韬楚兵鲍若林倪梦姣陈挺罗秀兰
关键词:百日咳
2022年我国GII.17[P17]诺如毒急性胃肠炎暴发流行病学特征
2024年
目的了解我国2022年GII.17[P17]诺如毒(Norovirus, NoV)急性胃肠炎(acute gastroenteritis, AGE)暴发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22年1~12月AGE暴发信息及标本, 应用real-time RT-PCR对样本进行NoV核酸检测, 阳性样本通过RT-PCR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 2022年1~12月, 共报告NoV引起的AGE暴发360起, 其中266起成功获得基因分型结果, GII.17[P17]为主要基因型之一, 为34起(12.78%, 34/266), 春季检出最多(3月6起和5月7起), 主要发生在托幼机构和小(61.76%, 21/34)。对不同年龄组感染GII.17[P17]基因型的差异进行比较发现, 5岁以下、6~18岁、19~65岁、65岁以上这四个年龄组的GII.17[P17]基因型NoV感染例占GII基因型NoV感染例的比例分别为11.78%(53/450)、23.52%(32/136)、52.52%(52/99)、36.36%(4/11)。本研究14株GII.17[P17]基因组在衣壳区和聚合酶区分别属于Cluster III b和Cluster III(Kawasaki308)的SC III分支, 均与引起我国2014/15季节AGE暴发流行GII.17[P17]新变异株(GZ41621株)同属一簇。与Cluster I、Cluster II和Cluster IIIa相比, Cluster IIIb存在22个氨基酸位点变化, 本研究NoV毒株所在Cluster III b主要的氨基酸变化为:抗原表位A的T294I、Q299R, 在抗原表位D发生了一个插入突变, 人组织血型抗原受体结合位点site I的H353Q。选择压力分析检测到了大量负向选择位点, 表明负向选择对VP1基因进化起着重要作用。结论 GII.17[P17]是2022年引起我国NoV AGE暴发的主要基因型之一, 本研究的GII.17[P17]毒株与引起我国2014/15季节AGE暴发流行的GII.17[P17]新变异株(GZ41621株)仍同属一簇, 在潜在表位发生少量氨基酸变异。
杨艳辉孔翔羽章青曹丽娇丛实李静欣靳淼段招军
关键词: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基因型
一起农村自来水污染引起的腹泻暴发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调查分析一起农村自来水水污染事件的原因,为突发水污染事件处置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BY镇居民进行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调查,对BY镇自来水厂开展环境卫生调查,采用细菌培养、RTPCR方法对患者肛拭子、粪便及BY镇自来水厂水源水、出厂水以及末梢水等相关水样进行肠道原检测。结果2020年8月17—28日,BY镇累计出现感染性腹泻患者598例,其中128例患者进行了原检查,107例患者生物样本检测出志贺菌,阳性率83.59%。例主要集中在8月19—23日,20日达到峰值,临床以腹痛、腹泻、发热症状为主。各年龄段均有发,以14岁以下儿童居多(占55.9%)。例地区分布与某水厂供水范围一致,BY镇各村均有例出现,BY街道罹患率最高(5.0%)。水源水检测为IV类水质,达不到饮用水水源标准,水厂清水池中培养出志贺菌。结论 本次事件是由志贺菌污染生活饮用水导致的暴发疫情。
王志强袁辉冯晓亮李青蔡传毓周晓东
关键词:农村生活饮用水污染志贺氏菌
福建省莆田市登革热本地暴发流行病学特征
2022年
目的了解福建省莆田市多次出现登革热(DF)本地暴发的原因,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并分析莆田市2007、2008、2014、2015、2019年5个DF暴发年度例资料,扩增并测定相应年度本地登革毒(DENV)毒株E基因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莆田市2007—2019年5个暴发年度共报告348例,本地例多在8~10月,国外输入性DF例均来自东南亚国家;系统进化树显示2007、2008、2014、2015年莆田本地暴发毒株均为DENV2,Cosmopolitan基因型,但分属不同的进化分支存在明显差异,2019年莆田登革热暴发毒株有DENV1基因型Ⅰ型和DENV4基因型Ⅱ型,溯源结果显示暴发毒株序列与东南亚国家的毒株序列最为接近。结论莆田市DF暴发主要由东南亚国家输入引起,应大力加强入境检疫工作。
俞婷婷林琦陈宏彬阚乃鹏翁育伟吴生根王金章
关键词:登革热登革病毒系统进化树E基因
山西某校2019年风疹暴发流行病学调查
2022年
风疹是由风疹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以发热、全身皮疹为特征,常伴有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目前,我国最常使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是传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的联合使用[1-3]。我国全国性血清调查结果表明,15岁以上人群中,有风疹抗体者超过95%,说明感染绝大多数发生在儿童时期。我国把风疹疫苗于2008年纳入扩大免疫规划(EPI)。随着风疹疫苗在儿童中的广泛应用,风疹的发年龄逐步后移,中小及大中专院校生逐级成为风疹发的主要群体,而校这一特殊的环境,人群集中,环境拥挤场所,极易造成暴发流行
刘巧君贾艳萍
关键词:扩大免疫规划风疹疫苗全身皮疹风疹抗体流行病学调查
2015-2018年我国登革热暴发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47
2020年
目的分析2015-2018年我国登革热暴发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登革热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和分析中国疾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及媒生物监测系统上报的登革热发及媒介监测数据,描述登革热暴发流行病学特征。应用Excel 2010和SPSS 20.0软件整理数据和分析,采用ArcGIS 10.5软件绘制地图。结果2015-2018年全国累计报告登革热暴发111起,共涉及例12490例,占全国例总数的73.7%。暴发集中在广东(77起)、云南(14起)、浙江(8起)和福建(8起)4省份,共累及85个县(区)。暴发集中在5-11月,例≤10例的小规模暴发多于30 d内终止(28/34,82.4%),较大规模暴发多持续数月,于10-11月终止。登革毒1型和2型为我国登革热暴发的主要流行株。疫情主要发生在人口密度大、卫生环境差的区域。主要暴发省份例的年龄和职业构成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我国登革热暴发呈地域扩散、甚至向高纬度扩散态势,不同省份暴发特征各异,总体分为口岸型、乡村型和城市型,各省份应针对性调整防控策略。
牟笛崔金朝殷文武李昱陈秋兰
关键词: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
一起札如毒引起社区暴发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一起由札如毒引起的社区胃肠炎暴发流行特征和临床发情况,为开展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CT社区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χ2检验比较罹患率的差异,采用RT-PCR方法对肛拭子、粪便和水样标本进行肠道毒检测。结果该起疫情共发现422例例,罹患率为11.95%。例主要集中在21-24日,22日达到高峰,呈点源暴露特点,临床特征以呕吐和水样便为主。CT社区各村均有例出现,以旧村罹患率最高(25.20%)。各年龄段均有例发生,<25岁人群罹患率最高(16.41%),≥50岁次之(12.05%),25~49岁最低(8.42%)。例肛拭子和粪便标本检测札如毒阳性率为38.78%。采集24份水样的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分别为95.83%、45.83%和50.00%,未检出札如毒。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由札如毒感染引起的社区暴发事件,因集中式供水受污染而导致经水传播的可能性大。应完善感染性腹泻疾监测体系,强化人群健康教育以及生活饮用水监测监督。
李健艺麦炜谭翰清简敏婷邓鸿陈志鹏陈惠欢
关键词:札如病毒流行病学调查
湖南省2018年登革热本地暴发流行病学毒分子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对湖南省2018年登革热本地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特征研究。方法对报告的8例疑似登革热例进行实验室诊断,对例密切接触者搜索出的186例疑似登革热例和发热例开展监测,应用C6/36细胞对例急性期血清开展毒分离,对15株登革毒株E基因测序,分析毒的血清型别和基因亚型,构建系统发生树,分析可能的传播来源。在疫点开展蚊媒密度应急监测和健康人群回顾性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8例疑似例血清标本,6例登革毒核酸阳性,4例登革毒NS1抗原阳性。186例疑似登革热例,96例检测结果阳性,分离到登革毒株64株,经鉴定全部为登革毒2型全球型,来源于广东和浙江省的可能性较大。应急蚊媒密度监测,疫点布雷图指数最高达65,具有极高的登革热传播风险。回顾性调查377名健康人群进行登革热抗体水平监测,IgG抗体阳性率为0.53%(2/377)。结论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分子遗传分析提示,湖南省2018年本地暴发疫情由输入性例引起,由单一的登革毒2型全球型引起。
蔡亮张恒娇何方玲奉雅乐胡世雄王娟刘富强蒋永林谭夏林潘海明唐宾彬杨浩龙浩宇湛志飞高立冬
关键词:登革热病原学分子特征
江苏省餐饮类食源性疾暴发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监管建议被引量:15
2020年
目的:分析2015—2017年江苏省餐饮类食源性疾暴发流行病学特征,提出相关监管建议。方法:收集2015—2017年江苏省餐饮类食源性疾暴发监测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5—2017年餐饮类食源性疾暴发事件246起,占68.91%,发4211例,占75.17%。餐饮类暴发事件场所主要集中在宾馆饭店,事件报告数共133起(54.07%),发人数2146例(50.96%);其次为单位食堂56起(22.76%),发人数1053例(25.01%)。结论:在食源性疾暴发事件中,由于餐饮类单位食源性疾暴发事件报告数、暴露人数和发人数均最多。建议完善对各类餐饮单位卫生巡检制度,加强日常卫生巡检,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重点监督和管理。
宗雯琦朱谦让吴雨晨
关键词:流行病学特征

相关作者

杨瑞馥
作品数:450被引量:2,009H指数:22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
研究主题:鼠疫耶尔森菌 鼠疫 鼠疫菌 聚合酶链反应 鼠疫耶尔森氏菌
何雅青
作品数:170被引量:1,288H指数:19
供职机构: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肠道病毒71型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诺如病毒 病原学
田冰
作品数:9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西藏军区后勤部
研究主题:腹泻暴发 急性 急性腹泻 卫生监督 水源性
汪生虎
作品数:3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临洮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疫苗接种率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 免疫规划 暴发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徐静
作品数:16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潍坊市卫生防疫站
研究主题:乙型肝炎 儿童乙型肝炎 疫苗接种率 疫苗接种 乙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