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6篇“ 显性矮秆基因“的相关文章
基于残余杂合系的水稻显性矮秆基因的定位及KASP标记开发被引量:1
2022年
株高是和水稻高产、稳产密切相关的重要农艺性状,发掘可育种利用的矮秆基因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利用育种残余杂合系,鉴定了一个显性矮秆基因sd9,该基因能将株高降低18 cm。近等基因系F群体的遗传学分析显示矮秆植株与高秆植株的分离比为3:1,表明sd9为显性矮秆基因。构建了极高单株和极矮单株两个极端表型DNA混合池。利用靶向测序基因型检测(genotyping by target sequencing, GBTS)和40 k水稻SNP检测液相芯片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DNA混合池的基因型鉴定,将sd9基因定位于第9染色体14 976 197~14 993 586 bp区间。根据该区间的SNP开发了sd9连锁的KASP标记,验证了定位结果。分子标记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区间内的分子标记和株高极显著相关。单个标记QTL检测LOD值为57.50,解释表型效应66.50%。利用育种残余杂合系鉴定的sd9及其KASP标记的开发,可以为水稻株型的分子育种提供可直接利用的基因资源。
刘开强崔中秋李军玲孙玥苏京平王胜军高菊张嘉楠闫双勇
关键词:水稻显性矮秆基因
水稻半显性矮秆基因定位及候选基因功能分析
阮双
水稻显性矮秆基因D55的精细定位被引量:1
2018年
为了改良水稻品种的株型,本研究利用来源于普通野生稻的矮秆突变体lb4d与栽培稻品种(系)187R、广恢998杂交产生的F2群体对显性矮秆基因D55进行了精细定位。结果发现,D55基因对水稻株高具有较强的矮化作用,表现为显性矮秆。在日本晴、广恢998、187R等不同的遗传背景条件下,D55基因造成水稻株高降低30%左右;利用水稻SSR标记引物,D55基因首先被定位在水稻第11号染色体上RM5704和RM202之间3.53 cM区域;为了进一步精细定位D55基因,参考水稻品种日本晴的基因组序列,在D55基因附近区域寻找插入缺失序列,在RM5704和RM202之间发展了4个插入缺失标记,利用这4个标记将D55基因精细定位在indel A-7和indelg-15之间的53.1 kb区域。本基因精细定位的结果为D55基因的图位克隆提供了帮助。
李燕骄刘雅慧孙学军周旭珍李容柏
关键词:水稻矮秆基因分子标记基因定位
Rht3显性矮秆基因在杂种优势上的利用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Rht3显性矮秆基因在杂种优势上的利用方法,具体为:以培育出含有连锁的Rht3‑mslb基因矮秆小麦品系为母本与纯蓝粒蓝标型两用系进行杂交、回交,选育出稳定的含有mslb‑Rht3连锁的优良蓝粒两用系和纯...
阮仁武李中安易泽林张建奎方小梅张园莉黄科慧张玉珂
水稻显性矮秆基因LB4D的精细定位
株高是水稻品种株型改良的重要方面,目前水稻矮化育种利用的矮化基因很少,品种单一,这不利于水稻育种多样性的发展。而大部分已定位的矮化基因都与不良性状紧密连锁,这限制了矮化基因的利用,因此鉴定新的矮秆基因,对水稻矮化育种和水...
李燕骄
关键词:水稻分子标记基因定位
水稻半显性矮秆基因Si-dd1的表型分析和精细定位
2016年
以粳稻品种日本晴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半显性矮秆突变体Si-dd1为研究对象,通过形态学分析,发现与野生型日本晴相比,矮秆Si-dd1(AA)和半矮秆Si-dd1(Aa)植株的株高降低。结实率下降,生育期延长,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增加。激素处理结果表明突变体Si-dd1(AA)与野生型对油菜素内酯反应基本相同,而在高浓度赤霉素处理下,突变体Si-dd1(AA)表现为一定程度上的钝感。Western blot对GID2表达量分析也确定这一结果。组织切片实验表明,突变体Si-dd1(AA)相对于野生型叶片主脉气孔变小,叶肉细胞增多,茎维管束数目增加。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突变体基因受一对核基因控制。进一步利用分子标记将该基因定位在水稻第6染色体约244kb区间内,目前该区段并未发现已报道的矮秆相关基因
崔永涛吴立文胡时开任德勇葛常伟叶卫军董国军郭龙彪胡兴明
关键词:水稻矮秆图位克隆
水稻半显性矮秆基因(Semi-dominant Dwarf1)Si-dd1的精细定位
株高是植物最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直接决定植物产量。过高、过矮不仅会影响水稻产量还会影响稻米的质量。近年来,伴随着水稻全基因组的测序,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相关发展,科学家们克隆了很多与水稻矮秆相关的基因...
崔永涛
关键词:水稻矮秆图位克隆
显性矮秆基因Rht10对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为了探究显性矮秆基因Rht10降低粒重的原因,本研究以Rht10鲁麦15、鲁麦15近等基因系为材料,分析其籽粒形成期粒重的变化,并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灌浆过程。结果显示,在籽粒形成过程中,二者粒重的变化均呈"S"型曲线,但Rht10鲁麦15粒重均低于鲁麦15,降低幅度在1.17%-35.71%之间;灌浆速率的变化均呈单峰曲线,灌浆中期Rht10鲁麦15的灌浆速率明显高于鲁麦15。Logistic方程拟合结果表明,与鲁麦15相比,Rht10鲁麦15的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提早1.57 d,最大灌浆速率高0.26 g/(百粒·d),籽粒灌浆期短10.08 d,灌浆活跃持续天数短11.12 d,灌浆中期、后期的时间明显低于鲁麦15。由此可见,Rht10基因对粒重的影响贯穿于籽粒发育的整个过程。该基因提高了灌浆期的最大灌浆速率,但缩短了灌浆时间,尤其是缩短了灌浆中期、后期的时间,造成粒重降低。
李骞骞张卫东高建华张淑英姜晓丽高庆荣
关键词:灌浆速率灌浆时间
谷子半显性矮秆基因SiDw1的图位克隆及形成机制分析
随着谷子两个品种全基因组序列的公布以及其野生种青狗尾草作为C4光合研究模式植物的确立,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对谷子功能基因组研究产生了兴趣,然而目前还没有对于谷子功能基因克隆以及功能分析的报道。株高是决定谷子产量的重要农艺...
赵美丞
关键词:谷子DELLA蛋白基因复制图位克隆
水稻显性矮秆基因Epi-df的图位克隆、表观修饰特征分析及功能研究
株高是与产量相关的重要农艺性状,株高超过一定范围容易引起倒伏而减产,矮秆不仅有利于抗倒伏,而且耐贫瘠,有利于提高产量。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的矮化育种,使水稻株高降低至半矮秆,水稻单产获得了第一次飞跃,成为“绿色革命”的...
张立国
关键词:水稻

相关作者

阮仁武
作品数:70被引量:482H指数:16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
研究主题:小麦 杂交小麦 显性矮源 甜荞 显性矮秆基因
傅大雄
作品数:37被引量:276H指数:9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
研究主题:小麦 显性矮源 显性矮秆基因 矮化育种 复等位基因
宗学凤
作品数:106被引量:1,153H指数:20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
研究主题:小麦 水稻 光合特性 高温胁迫 AESTIVUM
戴秀梅
作品数:22被引量:148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小麦 显性矮源 显性矮秆基因 矮化育种 复等位基因
万建民
作品数:570被引量:4,258H指数:36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水稻 编码基因 植物遗传改良 植物 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