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79篇“ 昼夜节律性变化“的相关文章
乳房炎对奶牛乳成分、氧化应激水平、炎因子含量昼夜节律变化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通过采集乳房炎阳(n=5)和健康奶牛(n=10)3个时间点(0:00、8:00、20:00)的血液和乳汁样本,使用乳成分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检测两组奶牛血液和乳汁中氧化应激水平、炎因子含量与生物钟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发现:健康奶牛在3个时间点的乳脂率、乳糖率、总固体和尿素氮含量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与健康组相比,乳房炎组乳脂率、乳糖率、总固体与尿素氮含量显著下降,乳蛋白率和体细胞数(somatic cell count,SCC)显著升高。奶牛乳汁中的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力、丙二醛含量与过氧化氢酶活力均具有显著差异,且乳房炎组血浆和乳汁中的氧化应激相关因子含量显著升高。与健康组相比,乳房炎组血浆中促炎因子IL-8与IL-1β和生物钟基因NR1D1、CRY1的表达差异显著;奶牛乳汁中的炎因子、生物钟基因和酪蛋白基因的表达均具有昼夜差异,且乳房炎组乳汁中的促炎因子CCL5、IL-8、IL-1β、IL-6与抗肿瘤因子TNF-α的表达显著升高,抗炎因子IL-10和生物钟基因NR1D1、BMAL1、DBP的表达显著降低,酪蛋白基因CSN1S1、CSN2、CSN3的表达显著降低,并且丧失昼夜差异。综上所述,奶牛乳成分具有昼夜变化;健康奶牛体内的氧化应激因子含量、炎因子含量、生物钟基因和酪蛋白基因的表达均呈现昼夜变化,在患乳房炎的奶牛血液和乳汁中氧化与抗氧化系统失衡,氧化应激水平升高,乳汁中生物钟基因和酪蛋白基因的表达降低,提示奶牛体内生物钟系统的改变可能与乳房炎的发生发展过程存在一定的潜在联系。这些研究结果为从生物钟角度防制奶牛乳房炎提供了前期基础和理论依据。
金梦冬张靖王博刘田刘祖培张海森靳亚平陈华涛
关键词:乳成分氧化应激昼夜节律乳房炎
生长猪结肠乳酸菌菌群的昼夜节律变化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生长猪在24 h内结肠乳酸菌的多样变化、丰富度变化节律变化。【方法】选取6头装有结肠瘘管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生长猪,于清晨6:00开始,每隔3 h连续采集一天内生长猪的结肠食糜,提取DNA,用乳酸菌特异引物进行高通量测序,在属和种水平上分析结肠乳酸菌菌群丰度与节律变化。【结果】生长猪结肠乳酸菌在24 h内Chao1和Simpson指数发生显著变化(P<0.05);属水平上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最高,一天内在6:00时相对丰度最低,为94.15%,18:00时相对丰度最高,为97.46%;种水平上Lactobacillus johnsonii相对丰度最高,一天内在3:00时相对丰度最低,为47.66%,18:00时相对丰度最高,为71.59%,Lactobacillus reuteri丰度次之。生长猪结肠乳酸菌中46个核心OTU具有节律,均为Lactobacillus;而在种水平上Lactobacillus gasseri、Lactobacillus johnsonii、Lactobacillus sp.KC45a和Lactobacillus reuteri显现出节律(P<0.05)。【结论】生长猪结肠乳酸菌在24 h内多样发生显著变化,在种水平上显现出节律,丰富了我们对猪肠道微生物昼夜节律的了解。
冯露分王红玉苏勇朱伟云
关键词:生长猪乳酸菌昼夜节律
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猪肠道乳酸菌菌群发育和昼夜节律变化
乳酸菌是一类能够发酵碳水化合物大量产生乳酸的细菌,其可以调节肠道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促进肠道的生长发育,抑制炎症的发生,改善免疫功能,在保障动物健康上发挥重要作用。乳酸菌作为猪肠道中的优势菌,其益生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
冯露分
关键词:乳酸菌高通量测序昼夜节律
婴幼儿内源褪黑素昼夜节律变化与丙泊酚量效关系的相关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婴幼儿内源褪黑素昼夜节律变化与丙泊酚量效关系的相关。方法选择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ASAⅠ-Ⅱ级患儿90例,将患儿按麻醉诱导时间点不同分为M组(8:00-9:00)、A组(14:00-15:00)、N组(1:00-2:00);所有患儿均采用全身麻醉,入室后抽血对褪黑素浓度进行检测;在抽取标本后,经静脉每20s注射丙泊酚0.5mg/kg,直到脑电双谱指数(BIS)评分降至50,记录BIS评分达到50所需丙泊酚总剂量,同时抽血监测患儿此时丙泊酚血药浓度;并记录患儿意识消失时丙泊酚的用量及HR、BP。结果 3组患儿在体质量、年龄、男女比例、手术时间、术前BIS值方面无统计学差异;N组褪黑素浓度较M组和A组高,BIS值达50时N组丙泊酚用量及丙泊酚血药浓度低于M组和A组;患儿意识消失时N组丙泊酚的用量及HR、MAP均低于M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组与A组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P>0.05);结论丙泊酚的量效关系即药效学与婴幼儿内源褪黑素昼夜节律变化相关,即午夜婴幼儿体内褪黑素浓度越高丙泊酚的药效越强。
章征兵万彩云罗春芳谢维炎许凯冯应辉
关键词:婴幼儿褪黑素丙泊酚量效关系昼夜节律
缬沙坦氨氯地平(倍博特)对高血压病人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缬沙坦氨氯地平(倍博特)治疗高血压患者的有效和安全,并分析该药物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抽签法选取观察对象,从2015年12月-2016年9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门...
代莉
关键词:高血压血压变异性昼夜节律性
文献传递
CD4^+CD25^+、CD4^+CD69^+和CD4^+HLA-DR^+T淋巴细胞的昼夜节律变化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CD4+CD25+、CD4+CD69+和CD4+HLA-DR+T淋巴细胞的昼夜节律变化情况。方法:10名健康男志愿者,年龄24~30岁,平均25岁。预先在昼夜节律模式条件(16h-light:8h-dark cycle,LD)下生活1周:室温25±1oC,起床时间:7:00,睡眠时间(无光照期):23:00~7:00,早餐时间:7:30~8:00,午餐时间:11:30~12:00,晚餐时间:5:00~6:00;睡眠时光照强度<0.1 Lux;受试者自由饮水,无烟酒嗜好,日常活动和饮食成分基本一致。随后在一昼夜内每隔4h抽取各受试者外周血3ml,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CD25+、CD4+CD69+和CD4+HLA-DR+T淋巴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通过余弦法和Clock Lab软件获取节律参数,并经振幅检验分析是否存在昼夜节律。结果:在自然光制下,CD4+CD25+、CD4+CD69+和CD4+HLA-DR+T淋巴细胞的相对数量均呈现昼高夜低的节律振荡(P<0.05),但各细胞相对数量变化的峰谷时点略有不同。结论:人外周血CD4+CD25+、CD4+CD69+和CD4+HLA-DR+T淋巴细胞的变化均存在着昼夜节律特征。
薛建刘丹丹王洁王国卿
关键词:CD69HLA-DR昼夜节律
脑卒中患者心率变异及其昼夜节律变化的临床意义
2006年
陈荣彪赵岳军郑晓亮
关键词:昼夜节律性变化急性脑卒中心率变异性脑卒中患者脑功能损伤自主神经系统
老年人牙髓感觉功能昼夜节律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索老年人牙髓感觉功能的昼夜生物节律,丰富牙髓时间生物学的理论基础,并指导老年牙髓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20位健康老年受试者,其中男10人,女10人。用NEOSONOUltima EZTM牙髓活力测定仪于第一天的8:00,至次日清晨8:00每隔4小时的7个时间点测试并记录牙髓活力阈值,测试结果取平均值。结果:每位受试者24小时牙髓活力阈值数据由Halberg余弦节律分析法统计分析,差异有意义(P<0.05);老年男受试者中值、振幅及相位的差异无显著(P>0.05)。结论:老年人牙髓感觉功能具有昼夜节律变化,活力阈值的最高峰和最低谷分别出现在0:00与12:00,即0:00时分牙髓感觉最迟钝,12:00时分牙髓感觉最敏感。
徐真郭斌周学东王正荣陈秀梅谢思静张琼
关键词:老年人人牙髓昼夜节律性牙髓活力余弦
褪黑素和皮质醇水平的昼夜节律变化及其mt1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表达与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由T-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和肥大细胞介导的慢气道炎症,Episode临床上以发作的带有哮鸣音的呼气的对称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目前普遍认为气道的慢炎症是哮喘的本质,这种慢炎症可导致...
费广鹤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褪黑素皮质醇中枢神经系统
文献传递
唾液中游离皮质醇和松果体素水平昼夜节律变化与夜间哮喘相关研究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探讨唾液中游离皮质醇和松果体素水平昼夜节律变化与夜间哮喘发病机制和昼夜肺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 15例正常人和 15例夜间哮喘病人唾液中游离皮质醇和松果体素水平 ,哮喘病人中急发作期 8例 ,缓解期 7例。 2 4h内按 12个时间点采集唾液样本 ,夜间取样时光照强度控制在 5 0lx之内。结果  3组间游离皮质醇水平差异具有显著 (P <0 0 1)。与对照组比较 ,急发作期和缓解期病人游离皮质醇 2 4h平均水平均降低 (P <0 0 1) ;振幅减小 (P <0 0 5 ) ;峰值相位(acrophase)延迟 (P <0 0 1,P <0 0 5 )。 3组间游离松果体素水平差异亦具有显著 (P <0 0 1)。与对照组比较 ,急发作期和缓解期病人松果体素水平基线值 ,振幅和峰值皆降低(P <0 0 5orP <0 0 1) ;急发作期峰值相位延迟 (P <0 0 5 )。凌晨 4点游离皮质醇水平分别与占FEV1预计值 %和占PEF预计值 %正相关 (r =0 5 3 ,P <0 0 5 ;r =0 5 5 ,P<0 0 5 ) ,游离松果体素水平与占PEF预计值 %呈正相关 (r=0 5 2 ,P <0 0 5 )。昼夜占PEF预计值 %差值和夜间出现症状或憋醒次数呈正相关 (r =0 62 5 ,P <0 0 5 )。结论 唾液中游离皮质醇和松果体素水平的昼夜节律改变参与夜间哮喘的发病过程 。
费广鹤刘荣玉周江宁
关键词:唾液皮质醇松果体素昼夜节律夜间哮喘

相关作者

费广鹤
作品数:65被引量:434H指数:11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耐药性 COPD 肺腺癌 哮喘大鼠
陈国伟
作品数:300被引量:909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 降压药 冠心病 心力衰竭
刘丹丹
作品数:3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医学部
研究主题:乙酰胆碱 侧脑室 LOGISTIC方程 毒扁豆碱 内源性
薛建
作品数:21被引量:87H指数:6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苏州地区儿童 肺炎链球菌 HLA-DR CD69
李爱青
作品数:5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研究主题:青少年 动态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超重 血压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