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8 篇“ 明代诗学 “的相关文章
明代 诗学 本书从诗的本质、内容、体裁、风格以及欣赏等方面对明代 诗学 的各家各派进行研究。 陈文新著关键词:古典诗歌 文学理论 明代 镜像:翁方纲诗学 与明代 诗学 关系发覆 2024年 翁方纲诗学 与明代 诗学 之关系,大抵由于翁方纲对明诗的批评态度而显得湮没不闻。事实上,翁方纲的诗学 批评和理论建构都明确表现出了“以明诗为殷鉴”的意味:他借由“学古”与“袭古”话题的切入,逐步深入到师法论的建构以及古典诗歌经典统序的重组,正是建基于以明代 诗学 为反面观照的价值判断与逻辑进路;同样,在明诗批评的语境中,翁方纲对“真诗”与“伪体”概念作了明确的分辨与伸张,以此实现对于诗歌本质论的逻辑建构与理论更新,为学人诗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可以说,翁方纲正是在以明代 诗学 为对话客体与反面观照的过程中,基于对明诗的省察、沟通、批评和反驳,逐渐形成并且进一步完善了个人的诗学 理论雏形。 孔燕君关键词:翁方纲 明代诗学 清代诗学 镜像 明代 诗学 第二次复古兴起的创新性扩散被引量:1 2024年 明代 诗学 在第一次复古后,仅间隔十几年,又出现人数更多、规模更大、时间更长的第二次高潮,形成新的扩散性传播。依据“创新扩散”原理,扩散需具备两种条件,一是创新性,扩散是创新的扩散,没有创新便没有扩散;二是传播条件,不具备优势传播条件,难以实现扩散传播。后七子所以能够实现扩散性传播,首先是发现此前学派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补而形成了观念新变的结果。其观念新变非两三点,而是涉及六个方面:理“正变云扰”,正“剽拟雷同”,化“理胜相掩”,纠“以法抑情”,避免“蔓延鄙俗”之格,救吴地“失靡而浮”之风;其次是具备了特殊而有力的传播条件:王世贞作为意见领袖优势的作用,后七子多为刑部同事的人际关系结构,后七子诗学 与前七子复古观念的兼容性等。从“创新扩散”的传播学视角分析明代 诗学 第二次复古运动勃兴及其原因,丰富、完善了此前的观点,有助于更全面系统地阐释明代 诗学 第二次复古兴起的内外机因及其必然性。 许在元关键词:明代诗学 复古运动 前七子 后七子 明代 诗学 观的演进:“格调正变”说的形成及其超越2024年 正变观是古代诗史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中国诗学 史上曾有“风雅正变”“文质代变”“诗体正变”诸说。出现于明清时期的“格调正变”说是对此前诸说的继承与深化,是正变论由以朝政为中心向以体格声调为中心的内转过程的集合性成果。它不同于此前正变说者有四:以格调为正,以文体为变;以格高为正,以格低为变;以体格声调为正,以兴象风神为变;正与变“阴阳剥复”。王世贞是格调正变观的发展者、完成者,他提出因革弊而正,以积弊而变,趋向质愈稳、文愈佳的演进观,并将“物极其则”引入其中,认为“物极其则,变亦可,不变亦可”,从而解构了正变观,走向了超越正变观的本质论。 张亚欣 许建平关键词:明代诗学 地方性诗学 建构与明代 诗学 叙述的多重面相——以江西诗学 为考察对象 2024年 地方作为一种有意义的文化空间,在明清时期呈现多彩的面貌。以其作为方法,可以促使研究者对既有的历史书写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以明代 江西诗学 为观察视角,就该时期江西诗学 面貌的一般形态,诗学 表达的主要特征和核心观念,以及江西诗学 与明代 主流之间的互动与关联等问题展开探讨,可以突破诗学 史叙述所惯用的主流与逆流、中心与边缘等结构思路和框架。以地方性眼光重新考量明代 诗学 演进的各方面,能够为明代 诗学 史建构提供多样的认识和理解。 余来明关键词:明代 江西诗学 诗学史 天涯文库 明代 诗学 历史碎片的拼接与阐释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为“文化诗学 ”,侧重从横向角度拓宽研究视野;下编为“接受美学”,侧重从纵向角度为明代 诗学 寻求一个合理的历史定位。历史具有整体性,史料则往往呈现为碎片化状态,导致历史研究具有拼图性质。历史碎片可以有千万... 郭皓政《乐记》:明代 诗学 “以声论诗”的纲领 2022年 作为儒家关于音乐的经典性文本,《乐记》是明代 诗学 “以声论诗”的纲领。这主要体现为五个方面:在诗歌起源论上,主张诗乐同源于人心感于外物;在诗歌的生成表现论上,主张“声音之道与性情通”,强调诗声与人之性情、气质性格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诗歌的观世功能论上,主张“声音之道与政通”,强调诗声对世情政治的反映作用;在诗歌的政教功能论上,主张“诗以声为教”,强调诗声陶养性灵、风化邦国的政教作用;在诗声的性质规范和美感规范上,追求“雅正平和”与“声如贯珠”。 文爽关键词:《乐记》 明代诗学 儒教 论明代 诗学 的“声教”观念 被引量:2 2021年 “以声论诗”是明代 诗学 中的显著现象,“以声为教”是其中一个重要维度。明人一方面沿用宋人“诗以声为用”的观念,强调“声”对于诗歌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面对诗乐分流、“雅俗杂出”、礼乐制度失效的现实,希冀以“诗教”接续“乐教”,在中国诗学 史上第一次正式提出“诗以声为教”的观念。与“以声为用”主要强调声乐之郊社、宗庙、宫廷、祭祀之用相比,“以声为教”更加突出声情感化之用。明代 诗学 “声教”的主要内涵是“陶养性灵,风化邦国”。从诗歌创作和接受的角度,明人建立了“(作者)情正/和→(文本)声正/和→(读者)情正/和”的声教模式,基于此种模式,明人论诗提倡“雅正平和”之声。由于强调“情正则声正”,明人“以声为教”的内涵同时具备了“以义为教”的要旨。 文爽关键词:明代诗学 乐教 诗教 1980年以来日本学者明代 诗学 研究述论 2021年 1980年以来,日本学者的中国明代 诗学 研究成绩,主要体现在诗歌综论与诗歌史研究、诗人诗作个案研究及诗学 理论批评研究等领域。它们从不同地块呈示出日本学者对明代 诗学 研究的推进及贡献,不断夯实了东亚古典诗学 的学科建构。 胡建次关键词:日本学者 明代诗学 学术成绩 明代 诗学 研究中的文献批判问题2019年 文献批判有悠久的传统,一般溯至兰克(Leopold von Ranke)史学。晚清民国初,其引入中国,伴随近现代人文学术的建立。胡适是先行者。文献批判有两端构成:Textual Criticism(亦即西人所谓Lower criticism),大抵可与我国传统校勘学、训诂学相对接,事关文本之准确还原。 陈广宏关键词:明代诗学 晚清民国 人文学术 校勘学 训诂学
相关作者
陈文新 作品数:356 被引量:689 H指数:10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 研究主题:《儒林外史》 政治资源 《红楼梦》 中国文学史 明代 闫霞 作品数:13 被引量:10 H指数:2 供职机构: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 研究主题:七子派 明代诗学 集大成 明代 考论 张慧玲 作品数:14 被引量:4 H指数:1 供职机构: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杜甫 明代 性情 杜诗学 性情说 徐涛 作品数:23 被引量:9 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梅尧臣 明代诗学 明代 宋代诗学 宋代 汪泓 作品数:19 被引量:35 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许学夷 《诗源辩体》 性情 清代 明代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