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626篇“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的相关文章
- 4种微生物杀虫剂对点尾尺蛾幼虫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
- 2024年
- 为筛选适用于防治点尾尺蛾Ourapteryx nigrociliaris的微生物杀虫剂,发展粗榧Cephalotaxus sinensis等药用植物害虫的生物防治,采用浸渍法测定了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amestra brassicae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CQMa421对点尾尺蛾幼虫的致死效应,并使用时间-剂量-死亡率(TDM)模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TDM模型均通过Hosmer-Lemoshow拟合异质性检验,4种微生物杀虫剂处理10 d的幼虫校正死亡率最高分别达到79.31%、86.21%、93.10%和72.41%,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1.81×10^(6)PIB/mL、2.71×10^(3)IU/mL、9.40×10^(6)孢子/mL以及9.86×10^(6)孢子/mL。综合考虑药剂致死率和致死速度,球孢白僵菌、苏云金芽胞杆菌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杀虫效果优于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更具应用潜力。本研究为点尾尺蛾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 王姝婕刘子业孙斌卢小军温俊宝
- 关键词:粗榧微生物杀虫剂毒力测定
- 球孢白僵菌对家蚕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和僵蚕质量评价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为四川人工僵蚕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进行球孢白僵菌(BJ-MJ)对家蚕的毒力分析;分别测定不同死亡时间人工僵蚕样品、不同条重分组的自然僵蚕样品、桑叶、蚕砂的质量指标。结果:毒力测定表明BJ-MJ菌接种家蚕适宜的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0^(5)~10^(6)个/mL。人工僵蚕与自然僵蚕的芦丁和白僵菌素含量接近。人工僵蚕浸出物含量符合中国药典规定,自然僵蚕除“吐丝缩短蚕体”浸出物含量低于20.0%,其余分组符合中国药典规定。人工僵蚕死亡时间早的(接种后4-6 d)样品总灰分高于7.0%,上蔟至吐丝阶段死亡的人工僵蚕总灰分符合中国药典规定;自然僵蚕中条重“0.40~0.49 g”(死亡时间早)的样品总灰分高于8.0%,蚕体完整硬实的自然僵蚕总灰分符合中国药典规定。桑叶总灰分含量高于9.0%,浸出物含量高于20%;蚕砂总灰分含量高于15.0%,浸出物含量10%左右;僵蚕体内的桑叶(或蚕砂)占比多总灰分含量高、僵蚕体内的桑叶占比多浸出物含量高。结论:人工僵蚕接种后死亡时间在第7天至吐丝阶段样品,丝腺发达,浸出物、总灰分符合中国药典标准,白僵菌素含量高,是人工生产僵蚕适宜的死亡时间。
- 孙佩童文曾华兰华丽霞何炼龙燕梅卿玲杉
- 关键词:僵蚕球孢白僵菌
- 绿僵菌MaFZ-13对油桐鹰尺蠖致病力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绿僵菌MaFZ-13对油桐鹰尺蠖Biston suppressaria幼虫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评价该菌株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油桐鹰尺蠖幼虫累计死亡率随着绿僵菌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增大和接种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接种10 d后,1.0×10^9,1.0×10^8,1.0×10^7,1.0×10^6,1.0×10^5孢子/mL浓度累计死亡率分别为100%,98.3%,91.7%,70%,48.3%。生物测定数据采用时间-剂量-死亡率(TDM)模型进行分析,所建模型可以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异质性检验,模型拟合良好;由模型估算出绿僵菌MaFZ-13对油桐鹰尺蠖幼虫的致死剂量和致死时间,随着接种时间延长,相应的LC50和LC90值逐渐降低,剂量效应增强,接种第4,5,6,7天致死中浓度值(LC50)的对数值分别为7.79,6.97,6.33,5.64。随孢子悬浮液浓度增大,致死时间(LT50和LT90)减小,当浓度为1.0×10^7,1.0×10^8,1.0×10^9孢子/mL时,LT50值分别为4.96,3.79,2.89 d,时间效应增强。绿僵菌MaFZ-13对油桐鹰尺蠖幼虫致病力较强,具有较好应用开发潜力。
- 蔡守平
- 关键词:绿僵菌致病力桉树
- 球孢白僵菌不同碳氮源的研究及对烟粉虱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明确不同碳、氮源对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生长的影响,确定适合该菌株生长的碳、氮源;通过研究球孢白僵菌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致病力,评价球孢白僵菌防治烟粉虱的潜力。【方法】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碳、氮源,研究其对球孢白僵菌生长速率和产孢量的影响,用浸叶法研究不同孢子浓度(1×10~4、1×10~5、1×10~6、1×10~7、1×10~8个/mL)的球孢白僵菌对烟粉虱的致病力并利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分析该模型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结果】蔗糖作为碳源、酵母作为氮源时球孢白僵菌的生长速率快和产孢量高;利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对测定的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得出,随着接种天数的增加,球孢白僵菌的LC_(50)、LC_(90)逐渐降低,剂量效应增强;随着孢子浓度的增加,LT50逐渐降低,时间效应增强。【结论】球孢白僵菌的合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该菌株对烟粉虱有较强致病力,1×10~8个/mL的孢子浓度可作为防治烟粉虱的理想浓度,本试验为球孢白僵菌对烟粉虱的生物防治提供有力依据。
- 姜灵谢婷洪波王新谱贾彦霞
- 关键词:球孢白僵菌碳源致病力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
- 玫烟色棒束孢对烟粉虱致病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为了寻找烟粉虱生物防治的新途径,用浸叶法测定了生防菌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对烟粉虱各虫态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接种该菌株孢子悬浮液后烟粉虱各虫态均可被感染而发病死亡。在供试浓度(1.0×107、5.0×106、1.0×106、5.0×105、1.0×105cfu/m L)处理下,烟粉虱各虫态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均随着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升高。2龄若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最高,在浓度为1.0×107cfu/m L的孢子悬浮液处理7 d后达到83.05%。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对生物测定数据进行拟合,并估计了该菌株对烟粉虱的致死剂量与致死时间。随着接种天数的增加,烟粉虱各虫态的致死中浓度(LD50)和死亡率为90%所对应的浓度(LD90)降低,生防菌的剂量效应逐渐增强,2龄若虫在接种后7 d的LD50对数剂量估计值为4.37。生防菌的致死时间与剂量呈负相关,在1.0×105~1.0×107cfu/m L内随生防菌浓度的增加2龄若虫的致死中时(LT50)由5.66 d降到4.47 d。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对烟粉虱2龄若虫有较高的致病效果,是烟粉虱生物防治的潜力菌株。
- 田晶田浩楷刁红亮付淑慧郝赤马瑞燕
- 关键词:烟粉虱致病力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
- 球孢白僵菌Bb84对Q型烟粉虱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为获得对Q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具有高毒力的杀虫真菌菌株并将其应用于生产,采用喷雾法测定了5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对烟粉虱若虫的毒力,并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了B.bassiana 84(Bb84)菌株对烟粉虱若虫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结果表明:在5个供试菌株中,Bb84菌株对烟粉虱3龄若虫的致死速度快、致死率最高,逐日死亡率随着Bb84菌株孢子浓度的增加而上升,且其对2、4龄烟粉虱若虫也有较高的毒力。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其剂量效应与时间效应,结果表明:随着Bb84菌株接种时间的延长,相应的致死中浓度(LC50)值随之降低,剂量效应逐渐增强;当Bb84菌株处理浓度为1.0×10^7、1.0×10^8和1.0×10^9孢子/m L时,其对烟粉虱3龄若虫的致死中时间(LT50)值分别为5.44、4.61和4.05 d,即LT50值随菌株孢子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时间效应增强。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当球孢白僵菌Bb84菌株的浓度高于1.0×10^8孢子/m L时,对烟粉虱3龄若虫的防治效果较好。
- 王艳秋周婷婷林华峰金鹏李茂业陈德鑫
- 关键词:球孢白僵菌Q型烟粉虱毒力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
- 甲维盐与阿维菌素对黑腹果蝇雌虫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
- 2015年
- 在小规模敏感性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多次重复试验,最后确定通过5个浓度梯度进行内吸性杀虫剂甲维盐和阿维菌素对黑腹果蝇雌虫的室内毒力测定,并利用TDM分析技术对生测数据进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30 min甲维盐与阿维菌素的LD50依次为31.913 908 83,39 511.497 4 ppm,显示两种药剂在果蝇成虫防治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与传统概率分析技术相比,TDM分析能同时考虑时间效应与剂量效应,适于评价果蝇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 任向辉杨萌祁亚云赵婷婷
- 关键词:黑腹果蝇甲维盐阿维菌素
- 球孢白僵菌XJBb3005对茶丽纹象甲致病力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被引量:9
- 2013年
- 用浸虫法测定球孢白僵菌XJBb3005菌株对茶丽纹象甲成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茶丽纹象甲成虫的死亡率随着球孢白僵菌孢子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当孢子浓度为1.0×108个孢子·mL-1,处理7d后,累计死亡率达100%。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time-dose-mortality,TDM)对死亡率随时间、剂量的变化进行了拟合,所建模型顺利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异质性检验,表明模型的拟合良好,并由此模型估计出了球孢白僵菌XJBb3005菌株对茶丽纹象甲成虫的致死剂量和致死时间。接种后第7d,LC50估计值为4.86×104孢子·mL-1,LC90估计值为4.26×106孢子·mL-1。用浓度为1.0×108、1.0×107、1.0×106、1.0×105和1.0×104个孢子·mL-1菌液处理的LT50值分别为3.97、4.45、5.01、6.49和7.87d。孢子悬液浓度为1.0×108、1.0×107和1.0×106孢子·mL-1处理时,LT90值分别为4.98、6.48和7.84d。由此表明该球孢白僵菌菌株对茶丽纹象甲的生物防治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 王定锋刘丰静李慧玲张辉吴光远
- 关键词:球孢白僵菌茶丽纹象甲致病力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
- 黄绿绿僵菌Mf82悬乳剂对褐飞虱作用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被引量:10
- 2013年
- 为了寻找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生物防治的新途径,用新分离出的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flavoviride(Mf82)菌株与实验室保存的黄绿绿僵菌、金龟子绿僵菌和球孢白僵菌3种菌种9个菌株作对比,测定了它们对褐飞虱成虫的毒力。结果表明:Mf82菌株对褐飞虱成虫的毒力最高,以1.0×108个孢子/mL的孢子液喷雾接种到褐飞虱成虫体表上,累积死亡率高达81.7%,LT50为4.6d,致病效果显著高于其他受测菌株。在此基础上研制了黄绿绿僵菌悬乳剂,并研究了其对褐飞虱的致病力。结果表明:随着黄绿绿僵菌浓度的增加,褐飞虱的累计死亡率增加,在浓度为1,048个孢子/mm2时,累计死亡率达到85.0%。利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所建模型均顺利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异质性检验,表明模型拟合良好,并由模型估计出了该剂型对褐飞虱的致死剂量与致死时间。在接种后第7天和第9天,LC50值分别为2.1×103、9.9×102个孢子/mm2,LC90分别为7.8×104、3.7×104个孢子/mm2。黄绿绿僵菌悬乳剂对褐飞虱的致死时间与对数剂量相关,供试菌剂LT50值随着对数剂量的增加而递减,对数剂量由7.0增加到8.0时,LT50由8.9d降为5.7d。可见该黄绿绿僵菌悬乳剂对褐飞虱具有较强的毒力,在褐飞虱生物防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林华峰张松影李茂业李世广冯明峰
- 关键词:黄绿绿僵菌毒力测定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
- 硫酰氟对德国小蠊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研究
- 在实验室熏蒸柜中,采用不同浓度硫酰氟对德国小蠊成虫进行熏蒸效果观察研究,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对10H内各处理组德国小蠊成虫累计死亡率随时间、剂量的变化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硫酰氟对德国小蠊成虫具有较强的急性毒性。硫酰...
- 关键词:硫酰氟德国小蠊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