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20篇“ 早期食管癌“的相关文章
早期食管癌被引量:1
1996年
早期食管癌信庆等一、旱期食管癌的概念根据现行的食管癌处理规则,早期食管癌系指细胞浸润仅局限于粘膜下层,组织学浸润程度为Sic度,即没有淋巴结转移,脏器转移及胸膜播种转移的病例,为此把细胞浸润深度局限于粘膜下层以上的亦称为表浅性食管癌(super...
崔向东
关键词:食管肿瘤症状
基于IDEAS模式的术前护理在初次行ESD术早期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
2025年
探讨基于IDEAS模式术前护理对于初次实施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早期食管癌患者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2月-2024年2月大厂回族自治县中医医院收治早期食管癌患者6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基于IDEAS模式术前护理,比较干预结果。结果 观察组进入手术室前应激反应指标、负面情绪、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IDEAS模式术前护理干预效果良好,可临床应用。
赵萌
关键词:术前护理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早期食管癌
内镜碘染色、颜色定量分析及放大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联合检查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效能
2025年
目的:观察内镜碘染色、颜色定量分析及放大内镜窄带成像技术(ME-NBI)联合检查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2023年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疑似早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内镜碘染色、颜色定量分析及MENBI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三种方法单项及联合检查诊断早期食管癌的结果,分析其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比较三种方法单项及联合检查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效能。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86例疑似早期食管癌患者中,阳性26例,阴性60例;内镜碘染色检查诊断阳性26例,阴性60例,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差(Kappa=0.338);颜色定量分析检查诊断阳性27例,阴性59例,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0.427);ME-NBI检查诊断阳性25例,阴性61例,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0.526);联合检查阳性31例,阴性55例,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高(Kappa=0.764);联合检查诊断早期食管癌的准确度均高于内镜碘染色、颜色定量分析检查,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内镜碘染色、颜色定量分析及ME-NB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碘染色、颜色定量分析及ME-NBI单项及联合检查诊断早期食管癌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碘染色、颜色定量分析及ME-NBI联合检查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效能高于三者单项检查诊断。
李腾飞
关键词:食管癌
充气式纵隔镜食管癌切除术和胸腹腔镜联合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效果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充气式纵隔镜食管癌切除术(IVMTE)和胸腹腔镜联合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MIME)治疗早期食管癌的近、远期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胸外科收治的176例接受IVMTE或MIME的cT1N0M0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28例, 女性48例, 年龄(66.4±7.7)岁(范围:45~87岁)。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情况、肿瘤的病理学资料及并发症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等进行组间比较, 以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pT分期、pN分期、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吸烟史及饮酒史为协变量, 采用1∶2最邻近匹配法将IVMTE组和MIME组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 卡钳值取0.02。通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 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 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总体生存的预后因素, 并对pT分期患者进行亚组分层分析。结果匹配后MIME组54例, IVMTE组2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ASA分级、肿瘤部位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IVMTE组的手术时间[M(IQR), 220(45)min 比 245(56)min, Z=2.950, P=0.003]及术中出血量[100(50)ml 比 125(100)ml, Z=2.193, P=0.028]优于MIME组。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的站数及数量(包括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量)均无差异(P值均>0.05)。两组患者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无差异(P值均>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 pT1亚组与pT2亚组的总体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 ASA分级(HR=2.516, 95%CI:1.126~5.624, P=0.025)、pN分期(HR=2.485, 95%CI:0.984~6.274, P=0.046)及是否接受术后辅助治疗(HR=2.915, 95%CI:1.304~6.515, P=0.009)是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T分期(HR=0.403, 95%CI:0.194~0.838, P=0.011)、pN分�
黄志宁柳常青梅新宇王高祥吴明胜崔世军孙效辉徐美青解明然
关键词:食管癌切除术
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效果研究
2025年
分析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早期食管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我院现选取病例60例,均被诊断为早期食管癌,随机平均分组,对照组内镜分片黏膜切除术,观察组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住院时间较短,病灶切除效果更好,生活质量更优,出现的并发症较少,复发率较低(P<0.05)。两组使用抗生素的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早期食管癌患者在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治疗下,不仅围术期指标较优,复发率低,且可取得良好的病灶切除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疗安全性。
马洪忠
关键词:早期食管癌
基于传感器阵列早期食管癌呼气特征信息获取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提供基于传感器阵列早期食管癌呼气特征信息获取方法及系统,涉及机器学习技术领域,包括:采集呼气样本中的各挥发性有机物成分的响应数据并进行曲线拟合,提取响应数据对应的特征值以及曲线拟合参数和曲线下面积作为响应特征,并进...
王飞任宇轲吕国钧裘莲崔海滨
早期食管癌合并多原发的内镜和病理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探究早期食管癌合并多原发的内镜和病理特征及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324例2013年1月到2022年1月在北京友谊医院诊断为早期食管癌的患者的内镜和病理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早期食管癌合并多原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324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中47例(14.51%)患者合并多原发,其中29例为同时性多原发,18例为异时性多原发。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饮酒≥5个标准饮酒单位/d(OR=6.23,95%CI:2.49~15.57,P<0.001)、肿瘤浸润深度达黏膜下层(OR=2.80,95%CI:1.07~7.30,P=0.036)、病变位于食管下段(OR=4.18,95%CI:1.98~8.97,P<0.001)以及食管存在多灶病变(OR=3.30,95%CI:1.57~6.92,P=0.002)是早期食管癌合并多原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饮酒≥5个标准单位/d、肿瘤浸润至黏膜下层、病灶位于食管下段,以及存在多灶病变的早期食管癌患者更易合并多原发。建议对具有上述因素的患者重点监测,加强内镜随访和评估。
刘昊玺张倩张阳张昌昊邢洁李鹏张澍田
关键词:早期食管癌多原发癌
充气纵隔镜与胸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比较
2025年
目的 分析充气纵隔镜与胸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1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早期食管癌患者86例实施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接受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42例)与观察组(接受充气纵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治疗,44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最大自主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最大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炎症指标水平[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1 d引流量更少,拔出胸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更短(P<0.05);经过手术治疗后,两组FVC%、MVV%、FEV%、IL-6、IL-8、IL-10水平均呈降低趋势,且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FVC%、MVV%、FEV%水平更高,IL-6、IL-8、IL-10水平更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1 a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充气纵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可以减轻手术创伤,改善手术指标,减少对肺功能的伤害,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卢万里王俊钢郝蒙福
关键词:早期食管癌腹腔镜
CA19-9、CEA、AFP检测联合128层MSCT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效果
2025年
目的 分析糖链抗原19-9(CA19-9)、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甲胎蛋白(AFP)检测联合128层多层螺旋(CT(MSCT)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2021年6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92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食管癌组)。另同期选取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食管癌大小、形态、密度等CT征象,比较不同人群CA19-9、CEA、AFP水平;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SCT联合CA19-9、CEA、AFP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食管癌组CA19-9、CEA、AF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食管癌Ⅰ-Ⅱ期患者血清CA19-9、CEA、AFP1水平明显低于Ⅲ-Ⅳ期者(P<0.05)。ROC曲线示,MSCT、CA19-9、CEA、AFP四者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15、0.965、0.863,均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结论 CA19-9、CEA、AFP在食管癌中均呈高表达,可能与食管癌发生、发展有关;且上述因子联合MSCT检查可提高早期食管癌诊断价值。
陈建王献春梁鑫
关键词:食管癌糖链抗原19-9甲胎蛋白
早期食管癌病人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Barrett食管发生的影响因素
2025年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病人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后Barrett食管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2022年1月~2023年3月行ESD治疗的早期食管癌病人110例,根据病人术后是否发生Barrett食管分为Barrett食管组(20例)和无Barrett食管组(90例)。对比两组病人一般临床资料、食管癌相关特征、ESD相关治疗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早期食管癌病人ESD术后Barrett食管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Barrett食管组病人中男性比例、既往饮酒史比例、既往吸烟史比例、消化道溃疡患病率、肿瘤多发比例、肿瘤最大直径、术后淋巴结转移率、术后远端转移率、术中损伤固有肌层比例均高于无Barrett食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饮酒史、吸烟史、消化道溃疡史、术后淋巴结转移、术后远端转移及术中损伤固有肌层是食管癌病人ESD术后Barrett食管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存在明确饮酒史、吸烟史,既往罹患消化道溃疡,术后淋巴结转移、术后远端转移且术中损伤固有肌层的食管癌病人ESD术后更容易发生Barrett食管
张臻柳林朱祎曜吴小波
关键词:食管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BARRETT食管影响因素

相关作者

王贵齐
作品数:176被引量:3,030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癌前病变 食管癌 内镜 食管肿瘤 早期食管癌
王国清
作品数:97被引量:1,419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食管癌 癌前病变 食管肿瘤 早期食管癌 隐血珠
张立玮
作品数:155被引量:603H指数:11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研究主题:癌前病变 食管肿瘤 食管癌 内镜 贲门癌
梁玮
作品数:102被引量:398H指数:11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
研究主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 早期食管癌 癌前病变 内镜治疗
张澍田
作品数:769被引量:5,563H指数:3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研究主题:内镜 食管鳞癌 消化内镜 内镜治疗 幽门螺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