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33篇“ 早期直肠癌“的相关文章
早期直肠癌器官保留的研究进展
2024年
探讨早期直肠癌器官保留策略的研究进展。尽管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是标准治疗方法,但由于其可能导致生活质量下降,越来越多的关注转向器官保留策略。讨论早期直肠癌的精确分期方法,并针对cT1N0M0和cT2N0M0病人提出具体的器官保留方案。另外,对于错配修复缺陷(dMMR)/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病人,免疫疗法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总结当前研究成果,为临床医师在治疗早期直肠癌时提供有关器官保留的指导建议。
宋子甲赵任
关键词:早期直肠癌
早期直肠癌的诊治现状与全程监测
2024年
早期直肠癌是指浸润深度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的任意大小的直肠上皮性肿瘤,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不伴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早期直肠癌,局部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和经肛门微创手术(TAMIS)等技术的发展,给早期直肠癌的治疗带来了更多的选择。8%~12%的早期直肠癌病人存在局部淋巴结转移,因此仍需接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现行指南推荐,具有高危病理特征的早期直肠癌需追加补救性根治手术。各种微创、低位保肛手术如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适形切除功能保肛手术(CSPO)更好地实现了保肛保功能的目标。早期直肠癌总体预后良好,但其全程监测随诊同样重要。早期直肠癌的早诊早治及全程监测理念的革新,内镜技术及外科技术的发展,必将进一步提高早期直肠癌诊疗的规范化。
兰平陈永乐陈永乐
关键词:早期直肠癌局部切除
内镜肌层间剥离术在早期直肠癌诊断性切除中的一例应用报告
2024年
目的介绍内镜肌层间剥离术(EID)这一新技术应用于早期直肠癌诊断性切除的经验,并分享其术后垂直切缘情况。方法2024年1月26日,对1例70岁男性早期直肠癌(cTNM:T1~2N0M0)患者开展了内镜肌层间剥离术。肿物位于直肠左前壁距肛缘9 cm,直径20 mm。内镜肌层间剥离术包括以下6个步骤:(1)黏膜切开;(2)黏膜下剥离;(3)浅肌层切开;(4)肌层间剥离;(5)肿物完整切除;(6)创面处理。剥离速度为2.68 mm2/min,手术全程为109 min。结果术后第5天顺利出院,内镜术后病理为pT1b,垂直切缘阴性。术后随访1月余,恢复良好,无出血、穿孔、感染或狭窄等并发症发生;肠镜结果提示见增生物,活检病理提示炎性肉芽组织形成。结论EID应用于早期直肠癌诊断性切除的安全性尚可,且可获得垂直切缘阴性结果。
范德军黄凌玉齐静雯伍秋宁孔宪和李初俊
经肛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直肠癌患者的效果观察
2024年
目的探究经肛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直肠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许昌龙耀医院收治的92例早期直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经肛组和腹腔镜组,各46例。经肛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57.88±5.03)岁,体质量指数(22.51±1.55)kg/m2,肿瘤长径(2.46±0.31)cm;腹腔镜组男23例,女23例,年龄(58.22±5.34)岁,体质量指数(22.69±1.71)kg/m^(2),肿瘤长径(2.51±0.33)cm。经肛组实施经肛门ESD治疗,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术前与术后炎性指标[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8、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724(carbohydrate antigen,CA724)]及预后情况。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经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9.43±5.22)min、(30.58±4.31)ml,均少于腹腔镜组的(82.77±7.35)min、(59.79±8.44)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560、20.905,均P<0.001)。经肛组术后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与住院天数分别为(1.85±0.32)d、(2.01±0.28)d、(4.75±0.69)d,均短于腹腔镜组的(2.21±0.41)d、(2.35±0.37)d、(5.48±0.7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95、4.970、4.965,均P<0.001)。经肛组血清CRP、IL-6、IL-8水平术后24 h分别为(39.58±5.42)mg/L、(58.19±5.62)ng/L、(56.79±4.53)ng/L,术后72 h分别为(24.55±4.39)mg/L、(49.35±4.01)ng/L、(40.28±4.32)ng/L,均低于腹腔镜组[术后24 h:(44.76±6.13)mg/L、(63.77±7.18)ng/L、(60.48±4.42)ng/L;术后72 h:(28.47±5.13)mg/L、(55.73±5.24)ng/L、(48.76±4.1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94、4.151、3.954、3.938、6.558、9.646,均P<0.001)。术后1年,经肛组CEA、CA724水平分别为(5.35±1.08)μg/L、(3.62±0.54)IU/ml,低于腹腔镜组的(5.83±1.11)μg/L、(3.88±0.58)I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02、2.225,P=0.038、0.029)。
吴鹏杨鸿炜李朝杰
关键词:直肠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腹腔镜手术肿瘤标志物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早期直肠癌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早期直肠癌患者术后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沭阳中兴医院收治的82例拟行手术治疗的早期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其中,试验组采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采用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肠道屏障功能指标[血浆D-乳酸、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术后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吻合口瘘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血浆D-乳酸、DA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两组血浆D-乳酸、血浆DAO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试验组血浆D-乳酸、DA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早期直肠癌患者,有利于改善肠道屏障功能,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更短,术后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明显提前,吻合口瘘发生率更低。
高二伟杨程桑发知
关键词: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肠道屏障功能
扶正抑癌汤辅助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早期直肠癌的疗效观察
2023年
目的:探究扶正抑癌汤辅助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早期直肠癌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21年9月间103例行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早期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51)术后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及FOLFOX4化疗,治疗组(n=52)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扶正抑癌汤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肠道微生态、免疫功能、血清肿瘤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2(Eotaxin-2)、环氧化酶-2(COX-2)、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肠道大肠杆菌、肠球菌密度均显著降低(P<0.05),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密度均显著升高(P<0.05),两组CD3^(+)、CD4^(+)、NK细胞占比均显著升高(P<0.05),CD8^(+)细胞占比均显著降低(P<0.05),血清CEA、AFP、CA199、COX-2、Eotaxin-2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上述指标治疗组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术辅以扶正抑癌汤治疗,临床疗效显著,肠道微生态、机体免疫改善明显,值得推荐。
肖刚江静罗璐李晶杨得振
关键词:直肠癌肠道微生态应激反应肿瘤标志物
Da Vinci机器人经肛门微创手术治疗直肠腺瘤或早期直肠癌3例报告被引量:1
2023年
经肛门局部全层切除术是治疗直肠良性肿瘤、早期直肠癌这一特殊类型直肠肿瘤的理想方法[1-3]。常采用的方法有经肛门微创手术(transanal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TaMIS)、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常规经肛门直视下切除术等[4-10]。但不论是直视下抑或在腔镜下进行局部切除术,都会受到视野、缝合等诸多限制,不能达到满意效果[10]。
邹贵军袁新普马冰宋舟黄晓天曹震王麦换张朝军
关键词:早期直肠癌局部切除术直肠腺瘤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
牙线牵引辅助技术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直肠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 研究牙线牵引辅助技术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直肠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80例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行ESD治疗,研究组行牙线牵引辅助ESD治疗,观察至患者出院。对比两组病灶切除效果、围术期指标、胃肠道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整块切除率(92.50%)、完全切除率(100.00%)较对照组(75.00%、85.00%)均更高,不完全切除率(0)较对照组(15.00%)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更短,术中黏膜下注射液注射量、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均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对比,术后3 d两组血清胃动素(MTL)水平均降低,但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对比,术后3 d两组血清D-乳酸(D-LA)水平均增高,但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5.00%)略低于对照组(12.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线牵引辅助技术在ESD治疗早期直肠癌及癌前病变中应用价值高,能提升病灶切除效果,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减轻手术操作对患者胃肠道功能造成的损害,且安全性高,可于临床推广。
池玉晓刘雅莉贾明贤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早期直肠癌癌前病变
【评论】早期直肠癌老年患者接受大分割短程放疗后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保留器官治疗的生活质量结果:不适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患者的非随机登记研究
2023年
背景:早期直肠癌老年患者在临床试验中的代表性不足,因此很少有可以用来指导治疗这一类患者群体的高质量数据。TREC试验是一项随机、开放标签的可行性研究,在英国21个中心进行,比较了短程放疗(SCRT,放疗剂量25 Gy/5 f)+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TEM)和标准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治疗成人T_(1~2)期直肠腺癌(最大径≤30 mm)且未累及淋巴结或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器官保留情况。
黄鉴
关键词: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直肠腺癌
早期直肠癌内镜治疗术后补救性手术的临床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早期直肠癌内镜治疗术后补救性手术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因早期直肠癌行内镜治疗后未达到治愈标准接受补救性外科手术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2例患者中6例(10%)患者有肿瘤残留,8例(13%)患者有淋巴结转移,1例(2%)患者有癌结节。平均手术时间(178±82)min。术后1例(2%)发生吻合口瘘,经保守治疗好转;2例(3%)发生肠梗阻,其中1例(2%)经保守治疗好转,1例(2%)再次手术后好转。结论对于有癌残留和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早期直肠癌患者追加手术是必要的。
宋世铎唐悠远蒋林华朱新国
关键词:直肠肿瘤内镜外科手术

相关作者

邱辉忠
作品数:242被引量:2,099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研究主题:直肠肿瘤 直肠癌 腹腔镜 局部切除术 新辅助治疗
夏立建
作品数:74被引量:158H指数:8
供职机构: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研究主题:直肠肿瘤 直肠癌 局部切除术 TEM 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
林国乐
作品数:225被引量:1,921H指数:20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直肠肿瘤 直肠癌 新辅助治疗 腹腔镜 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
李青科
作品数:33被引量:125H指数:8
供职机构:唐山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结直肠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直肠肿瘤 肛门 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
梁小波
作品数:217被引量:780H指数:14
供职机构:山西省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直肠癌 直肠肿瘤 大肠癌 结直肠癌 胃肠道间质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