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11篇“ 早全新世“的相关文章
Mercury deposition in central China from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to the early Holocene recorded in an accurately-dated stalagmite
2025年
Characterization of transport pathways and depositional changes in Mercury(Hg)and their connection to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on various time scales are crucial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anthropogenic impacts on the global Hg cycle in the Anthropocene epoch.In this study,we examined Hg variations recorded in a stalagmite from central China,covering the period from 25.5 to 10.9 thousand years ago.Our data show a marked increase in Hg concentrations during the late Last Glacial Maximum,which coincided with the period of highest dust deposition on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Hg concentrations were lower during Heinrich events 1 and 2 and the Younger Dryas but higher during the BùllingAllerùd and the early Holocene.We suggest that regional dust load,which enhances atmospheric dry deposition of Hg,is the primary factor influencing Hg deposition in central China on glacialinterglacial timescales.On millennial-to-centennial timescales,climate also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Warmer and wetter conditions increase vegetation,litterfall,and soil/rock weathering,which in turn boost mineral dissolution and soil erosion in the vadose zone.These processes collectively result in higher Hg concentrations in the stalagmite.
Yanzhen LiLiangcheng TanSimin JinHai XuLüfan ChenDavid B.KempAshish SinhaLe MaChunju HuangLawrence R.EdwardsHai Cheng
关键词:SPELEOTHEM
晚更新-全新广西独山洞遗址孢粉记录的植被景观演替
2024年
晚更新-全新是东亚地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深受气候变化影响的植被与期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紧密相关,因此研究植被变化对于更深入理解史前人类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广西地区的史前人类遗址数量丰富,但该时期人类与植被之间关系的研究十分有限。本研究通过对广西田东独山洞厚约150 cm的沉积剖面进行孢粉分析,并结合已发表的考古遗址数据,重建晚更新-全新独山洞周边的植被变化,探讨人类活动与植被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晚更新(约15700~14200 cal.a B.P.)独山洞剖面周边分布有常绿阔叶林以及相对开阔的草地,区域资源型植物丰富,适合狩猎采集人群生存;而在全新(约9500~7800 cal.a B.P.),人类活动增强,独山洞周边阔叶树减少,草本植物比例升高,植被景观变得开阔,可能反映了人类活动对植被景观的影响。
杨庆江赵克良周新郢周新郢李大伟王伟李小强
关键词:植被
全新生境改善促进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农业起源
2024年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起源的机制尚不明晰.内蒙古高原中部地处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核心区,是探索中国北方旱作农业起源机制的关键区域.本研究以代表内蒙古自治区新石器文化开端的裕民文化为研究对象,对裕民、坝南遗址中的沉积剖面(YM、BN1和BN2)开展石英光释光(OSL)测年,建立了各剖面的年龄-深度框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裕民遗址的植物浮选和炭化种子的鉴定、各剖面的多指标分析,系统探讨了中国北方农业起源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裕民遗址记录的该区域农业起源的时间明显滞后于降水显著增加的全新,但与8.4ka前后该区域植被显著增加的时间一致.通过进一步与裕民文化圈周边高分辨率古环境记录的比对,证实了区域农业起源与气候变化的“异步”现象.自全新伊始,随着水热条件的逐渐转好,区域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促使地表由贫瘠的砂质层逐渐转变为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全新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为8.4ka前后中国北方旱作农业的起源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基础.全新的“环境积累效应”在中国北方农业起源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将为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区域农业管理提供参考.
贾鑫贾鑫孙永刚孙永刚弋双文弋双文陈炜李国强李国强王树芝胡晓农包青川李峯鹿化煜
关键词:农业起源全新世
全新白令海北部陆坡沉积环境快速变化
理解增暖背景下海洋环境的演化过程是海洋学和气候学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在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经历了许多增暖时段(包括全新),这为认识海洋环境演化过程提供了参照物。全新全球气候经历了快速增暖,并伴随着冰原融化和海平面快...
林锦辉
关键词:元素地球化学早全新世白令海
全新白令海北部陆坡沉积环境快速变化
2023年
理解增暖背景下海洋环境的演化过程是海洋学和气候学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在地质时期,地球经历了多次增暖时段(包括全新),这为认识海洋环境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参考。全新全球气候经历了快速增暖,并伴随着冰原融化和海平面快速上升,对包括白令海在内的高纬边缘海的沉积过程和海洋环境产生显著影响。白令海发育宽阔的大陆架,毗邻北美大陆,接受来自育空河、阿纳德尔河和库斯科维姆河物质的供给。目前我们对白令海如何响应全新气候的认识还存在明显不足。本研究对位于白令海北部陆坡LV63-19-3岩心沉积物中陆源碎屑组份进行了高分辨率调查,结合沉积年龄模型,研究了全新(距今11.7~5.5ka)白令海北部陆坡陆源沉积演化过程。研究结果显示,在距今11.5~11 ka,白令海北部陆坡沉积速率高达392.9 cm/ka,在距今约9.7 ka以后降至17.2cm/ka。在距今11~10.7ka,发现一层厚约40cm的暗色纹层状沉积层。在高沉积速率时段,沉积物平均粒径较细,距今9ka以来平均粒径逐渐增大。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陆源碎屑沉积物母岩性质以长英质沉积物为主,并存在少量火山碎屑源贡献。白令海北部陆坡高沉积速率事件对应于冰原融水脉冲(MWP)-1B事件(距今11.4~11.1 ka),并导致白令海陆坡硅质生产力勃发。在距今11~10.7 ka研究区春夏季海冰覆盖增加抑制表层水体氧供给,夏、秋季持续冰川融水和高表层生产力进一步加剧了水体层化和海洋内部消耗,共同促进了纹层状沉积层的形成。距今9ka以来白令海季节性海冰活动增强,但是陆源碎屑物质质量累积速率则逐渐减小,表明随着海平面上升,供给到研究区的陆源物质减少。我们认为全新白令海北部陆坡沉积环境快速变化是海平面、冰融水脉冲事件和季节性海冰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实际上受高纬日射量、北美�
林锦辉邹建军石学法朱爱美豆汝席董智冯旭光刘焱光Gorbarenko Sergey
关键词:元素地球化学沉积环境演化早全新世白令海
冷水柳珊瑚骨骼化石重建的全新南海中层水十年际变化被引量:3
2023年
冷水珊瑚可以提供其生长期内周围环境变化的信息,有望填补中-深层海洋高分辨率重建材料的空缺。本文利用“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在甘泉海台西南角海山上(16.55°W,110.89°E;水深1119.3m)采集的柳珊瑚样品(SY185-9)开展探索性研究,检验冷水珊瑚高分辨率古环境重建的应用价值。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SY185-9的矿物成分主要为镁方解石(Mg_(0.06)Ca_(0.94)CO_(3));骨骼横切面的14C测年结果显示SY185-9生长于全新,时间跨度为9621±135~8922±114a B.P.;利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结合能谱仪和电子探针,分析SY185-9骨骼横切面的元素组成和变化,其中Mg/Ca比值指示了SY185-9生长时期平均海水温度为4.7±0.9℃,较现代相同位置处的平均海水温度高约0.9℃,可能反映全新南海中层水温度较现代略高的特征,但也需注意冷水珊瑚Mg/Ca温度计算公式的区域适用性和珊瑚生命效应问题;Mg/Ca记录的频谱分析结果揭示显著的十年-百年际尺度波动,可能反映中层水温度的自然变率,或因局地海山地形而造成的中层海水与海表气候之间的密切联系。
卜鸣渊曾治惟易亮周晓理党皓文翦知湣
关键词:早全新世MG/CA古温度
全新东海内大陆架稻作农业起源及其环境背景的植硅体证据
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区是全新高海平面时期以来形成的重要地貌单元,其包含了高分辨率沉积环境、气候变化与农业起源等信息,对该地区钻孔沉积物的分析,将有助于寻找期大陆架人类活动遗迹并建立长时间尺度古环境记录。本文选择舟山群岛...
谢辉
关键词:植硅体全新世东海内陆架
西藏佩枯错全新以来湖泊退缩过程及其古环境意义
2023年
湖泊的扩张或收缩与冰川融水、大气降水及蒸发量等水文气候因素密切相关。晚第四纪以来,青藏高原许多湖泊经历了显著的水位波动与面积变化,记录了诸多古环境信息并为青藏高原古气候研究提供了重要载体。水位与面积是湖泊演化的关键指标之一。湖泊水位的下降通常会导致入湖河流下切,从而发育河流阶地并出露下伏河湖相地层,因此这些沉积物的年龄和高度为反演湖泊水面的波动历史提供了间接证据。本研究对青藏高原南部佩枯错入湖河流下切的河湖相沉积物进行了光释光定年,结果表明:①约10.0±0.8~11.0±1.3 ka,佩枯错出现拔湖高度大于53 m的高水位,可能与希夏邦马冰川强盛的融水补给有关;②在6.4±0.6~7.4±0.5 ka前后,佩枯错水位出现明显下降,可能反映了季风降水及冰川融水的减少;③在全新中晚期(约2.1±0.1~3.4±0.2 ka),湖泊水位再次快速下降,可能与季风降水的减弱有关。综上所述,冰川融水与季风降水的协同作用,共同塑造了佩枯错约11 ka以来湖泊的演化历史。
黄龙黄龙吴洋崔灏吴洋曾提
关键词:水位变化青藏高原
Large training dataset is crucial for analogue-based precipitation reconstruction during the early Holocene被引量:1
2022年
A long-standing question regarding the Holocene evolution of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EASM)is whether it peaked during the early Holocene(EH)as inferred from rainfall-related proxy records[1,2],or during the mid-Holocene as inferred from ecoenvironmental records from northern China[3,4].Cheng et al.
Wenchao ZhangHaibin WuQin LiZhengyu LiuJun Cheng
关键词:HOLOCENERAINFALLNORTHERN
广西邕江流域全新贝丘遗址的生业形态和定居模式分析:来自植物遗存的综合证据被引量:11
2021年
河旁贝丘遗址是广西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一种重要文化遗址类型,目前对其生业状态和定居模式的研究还相对薄弱。本研究使用综合性植物考古学研究方法,对邕江流域豹子头、石船头和那北咀这3个河旁贝丘遗址进行了大遗存分析、薄壁组织(parenchyma)遗存分析、炭屑分析以及淀粉粒和植硅体等微体遗存分析。本研究的分析结果与以往的研究成果表明,邕江流域河旁贝丘群体的食谱范围非常广泛,且包含了多种回报率档次差异极大的食物资源,其生业模式应为广谱采集。磨石、陶器、炭化食物遗存的发现以及对棕榈的强化利用行为,表明贝丘群体已经具备改造环境、提高多种食物资源回报率的能力,但是对植物资源的强化利用程度仍然较为初级。贝丘群体掌握了新的食物收获和处理技术,并且可能意识到某些资源的可预测性,这为贝丘群体降低流动意愿乃至定居下来提供了基础条件。贝丘遗址可能是作为采食群体定期或季节性的定居点,以便于采集坚果、棕榈、块茎和贝类等资源,而非作为永久性的定居居址。
张烨昆黄胜敏覃芳蒲晓东韦文恒黄渺淼
关键词:贝丘遗址

相关作者

张居中
作品数:154被引量:955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研究主题:遗址 贾湖遗址 新石器时代 植物性食物 繁昌窑
王绍武
作品数:276被引量:7,436H指数:47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气候 全球变暖 气候变暖 降水
陈发虎
作品数:370被引量:5,433H指数:46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全新世 气候变化 青藏高原 干旱区 环境变化
李兰
作品数:41被引量:219H指数:9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
研究主题:遗址 全新世 环境考古 新石器时代 环境演变
郑洪波
作品数:124被引量:1,090H指数:22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长江 全新世 长江流域 晚第四纪 晚新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