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94篇“ 旧石器考古“的相关文章
河南灵宝旧石器考古调查报告
2024年
2016年以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在河南三门峡地区进行旧石器考古调查,在灵宝窄口水库周边发现旧石器地点8处、石制品74件及少量动物化石;石制品中有47件出自地层。石制品主要埋藏在黄土堆积和河流相堆积中,原料以石英岩为主,类型包括石器、石核、石片、断块等。石核包括单台面石核、双台面石核、盘状石核和多台面石核;石片以锤击石片为主;石器主要为刮削器和砍砸器,也有似手斧和凹缺器等。从技术和类型上判断,该地区的石器工业属于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早期普遍存在的石核-石片工业。石制品多出自黄土-古土壤条带L11~S5之间,年代范围为0.99~0.48 MaBP,属旧石器时代早期。本次调查成果表明,该地区具有发现更多、更重要旧石器时代遗址并开展深入考古发掘与研究的潜力。
赵清坡马欢欢
关键词:石制品旧石器时代早期
“泥河湾旧石器考古新进展”专辑介绍
2024年
1924年,巴尔博、桑志华等考察泥河湾盆地,“泥河湾层”作为专有学术名词进入科学界,这被视为泥河湾盆地科学考察与研究的肇始。地质学、地层学、古哺乳动物学、古环境学研究在盆地内陆续展开,泥河湾动物群成为早更新世的经典动物群,而泥河湾湖相层亦成为早更新世陆相沉积的代表。清澈明净的湖水、郁郁葱葱的植物、成群逐队的动物,造就了蕴含着无限生机的泥河湾盆地。1965年,随着虎头梁遗址群的发现,泥河湾盆地开启了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新天地。新中国的三四代考古学者耕耘其中,许家窑-侯家窑、小长梁、东谷坨、马圈沟等遗址陆续被发现和研究。一万年、十万年、百万年、近二百万年,这些数字既是东亚人类古老性的有力昭示,同时也见证东亚古人类生存演化的宏大历程。百年来,“泥河湾”作为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古哺乳动物学、第四纪地质学的科学“圣地”,持续为我们输出科研成果和科学认知。
高星裴树文李锋
关键词:第四纪地质学泥河湾盆地学术名词古人类学早更新世
天津旧石器考古新发现与研究 2015-2019
《天津旧石器考古新发现与研究:2015-2019》是天津地区旧石器研究的最新成果,回顾了以往在该地区所作的工作,并全面报道了2015年重点调查新发现的旧石器地点的地理位置、地质地貌和石制品概况以及2019年朝阳洞遗址的考...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洛阳地区旧石器考古发现及相关问题的初步探讨
2024年
洛阳地区经过多年的旧石器考古调查和发掘,已发现30多处旧石器遗址或地点。它们主要分布在黄河水系的洛河和伊河流域两岸的黄土堆积和洞穴中,也零星分布于长江水系的清河流域。该地区的远古人类历史可追溯到三、四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经历了从直立人到智人的演化过程,他们对环境的适应性不断提高,可以灵活利用各种资源来满足生存需求,却始终保持简单石核石片技术传统,为中国古人类连续演化假说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李璇顾雪军
关键词:旧石器考古
丁村遗址群旧石器“地点”命名问题的讨论——兼论我国旧石器考古遗址命名及其存在的问题
2024年
考古遗址的命名是考古实操中的最初环节,是关系一个遗址的“终生大事”。我国旧石器考古遗址的命名有着很强的自身特点。本文梳理了我国旧石器考古百年来野外地点命名方式及其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各种命名方式存在的优缺点,进一步明确了依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制定的《定名标准》“最小的行政区域名称或自然地名”规则,以“村名或小地名”命名,并辅以“典型遗址+数字序号+地点”命名方式最具推广意义。
夏宏茹兰会才袁文明王益人
关键词:旧石器地点
山东旧石器考古回顾与展望
2023年
山东旧石器考古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经历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最近10年的两次大发现时期,目前累计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或地点170余处。本文首先回顾并总结山东地区旧石器考古的发展历程,并对本区旧石器年代学、旧石器晚期文化类型与源流、人类生态适应、古人类化石的研究等进行了述评。梳理这些成果和未解决的问题,对于更新有学术观点,思考展望未来的工作重点尤为重要。
赵宇超李占扬
关键词:旧石器考古古人类环境适应
江西旧石器考古新发现与认识
2023年
新世纪以来,由于专业人才缺乏,江西旧石器考古研究长期处于滞后状态,进而影响了学界对相关学术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讨。自2019年开始,新一轮的江西旧石器考古调查与研究工作启动。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在长江干流沿岸地区、潦河流域、萧江流域、锦江下游地区和袁水下游地区开展了详细的洞穴和旷野遗址调查,发现旧石器遗址百余处;同时,对锦江下游的上湖遗址进行了科学、系统的发掘和研究工作。本文对这些新发现和新材料进行简要报道,并浅谈我们的一些认识。
赵文杰李三灵李浩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旧石器
泾河中、下游2020年旧石器考古调查简报被引量:1
2023年
为了探索古豳地的历史文化渊源,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在泾河流域陕西段开展旧石器考古调查。2020年10月,在长武、礼泉、泾阳三县新发现15处地点,获得石制品298件。这些地点集中分布于泾河右岸第四级阶地上部,石制品原料以优质石英岩为主,来源主要产自河流阶地底部的砾石层,石制品表面普遍有一层黄土钙质结核层。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和刮削器等,文化面貌总体上属于中国北方地区石片石器工业。调查发现的向心剥片石核、加工精致的刮削器及对称性较高的盘状石核等,显示石器技术具有一定的进步性。石制品主要埋藏于马兰黄土层中MIS 3沉积阶段,对应末次冰期中气候相对湿润的阶段,初步推测早期人类在泾河中、下游生存活动的时代不晚于晚更新世。
战世佳董哲钱耀鹏
关键词:考古学石制品晚更新世
广东南江流域2021年旧石器考古调查新发现
2023年
2021年3月至6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云浮市博物馆、郁南县博物馆在广东南江流域郁南磨刀山遗址东北侧开展考古调查,确认了7处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采集和出土了60余件石制品,其原料取自河滩砾石,多用石英岩、砂岩,少用石英;剥片和加工技术为硬锤单向直接锤击;类型涵盖石核、石器、使用砾石、断块、石料,石器有手镐、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
代雨彤
关键词:石制品
安徽沿江地区旧石器考古调查新发现的石制品被引量:1
2023年
20世纪90年代,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地处沿江地区的池州、铜陵、枞阳、庐江、潜山和怀宁等地发现、发掘10余处旧石器地点,获得一批石制品,文化面貌主体属中国南方砾石工业。为了厘清沿江地区旧石器的分布范围与埋藏规律,2020年10—11月和2021年3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上述区域开展旧石器考古调查,新发现20处地点,获得476件标本。石制品原料以脉石英为主,大部分埋藏于南方第四纪红色风化壳中,与周边地区既往测年结果对比后,推断这些地点的年代可能为晚更新世。石核剥片与石器加工均使用硬锤直接锤击。沿江地区新发现的石制品,整体上属于简单的石核—石片技术体系,既往归纳的“小石器文化”更有可能是受原料尺寸的制约所致。
董哲战世佳
关键词:晚更新世

相关作者

高星
作品数:225被引量:976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研究主题:石制品 旧石器时代 遗址 旧石器时代晚期 旧石器遗址
陈淳
作品数:159被引量:778H指数:1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文物和博物馆学系
研究主题:考古学 考古学家 聚落形态 石制品 农业起源
裴树文
作品数:119被引量:585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研究主题:石制品 泥河湾盆地 中更新世 遗址 古人类
徐新民
作品数:24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研究主题:遗址 旧石器 旧石器考古 良渚文化 网纹红土
刘扬
作品数:41被引量:114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研究主题:遗址 石制品 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考古 旧石器时代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