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13 篇“ 日活动节律 “的相关文章
福建山地河流中游禽日 活动 节律 的比较 2025年 调查福建山地河流生态系统中游禽的分布和活动 规律,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同域分布游禽的日 活动 节律 进行研究.从21台有效红外相机点位上,共获得独立有效照片2 217张.结果发现,在福建山地河流中有鸳鸯、绿翅鸭、斑嘴鸭、小鸊鷉4种游禽,其中鸳鸯的日 活动 节律 呈现单峰型,中午达到活动 高峰,且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和两性差异;绿翅鸭和斑嘴鸭的活动 节律 表现为双峰型,上下午各有一个活跃峰值;小鸊鷉日 活动 节律 为单峰型,活动 高峰出现在下午.相比其他游禽,鸳鸯与斑嘴鸭和绿翅鸭的日 活动 模式差异显著,但与小鸊鷉无显著差异. 孟凡囡 陈莹 陈莹 周然 刘兴聪关键词:鸳鸯 红外相机 日活动节律 福建梁野山白鹇日 活动 节律 及对人类干扰的响应 2025年 2022年9月—2023年10月,利用红外相机研究福建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的日 活动 节律 、对3种人为干扰类型(人类活动 、放牧、家养动物)的响应及其季节变化。调查期间共布设180个网格,60901个相机日 ,获得白鹇独立有效照片13384张,人类干扰独立有效照片2990张。结果表明:白鹇在繁殖季和非繁殖季,保护区中均有大量的人类干扰现象,其中放牧干扰在全年均较高;白鹇在繁殖季和非繁殖季的活动 高峰均集中在晨昏时段(6∶00—8∶00和17∶00—18∶00),明显避开白天的人类干扰高峰,即白鹇在繁殖季和非繁殖季活动 均与总体人类干扰、放牧、家养动物有较高的时间重叠,但对人类活动 有明显的回避作用,说明白鹇可以通过调整活动 时间来避开人为活动 的威胁,从而提高种群适合度。本研究结果可为理解动物的生存策略以及实现物种有效保护提供参考。 曾起瞄关键词:白鹇 红外相机 活动节律 季节性 广西恩城黑叶猴的日 活动 节律 及活动 时间分配 2024年 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为喀斯特石山生境特有的珍稀濒危非人灵长类动物,其种群面临严重的人为干扰,栖息地严重破碎化。2019年7月—2020年6月,以恩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群黑叶猴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其活动 节律 和活动 时间分配数据来探究黑叶猴对破碎化石山生境的行为适应。结果表明:恩城黑叶猴日 活动 高峰出现在07:00—11:00和18:00—19:00。各活动 的高峰期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与旱季相比,雨季上午的觅食高峰期提前约1 h,而下午的觅食高峰期延后约1 h,上午和下午的移动高峰期均提前约2 h。在恩城黑叶猴的日 活动 时间分配中,用于休息、觅食和移动的时间分别占日 活动 时间分配的42.81%、26.72%和27.00%,仅有2.30%和1.16%的时间用于理毛和其他行为。除理毛行为外,恩城黑叶猴用于其他行为的时间比例无明显的季节性差异,而旱季用于理毛的时间明显高于雨季。研究结果可为破碎化生境中黑叶猴的保护管理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王景 王景 黄乘明 赵家新 黄容 李文华 李俊 姚维 周岐海关键词:黑叶猴 活动节律 贡嘎山地区雪豹的日 活动 节律 、活动 海拔及适宜栖息地 2024年 基于2012—2018年红外相机监测数据对贡嘎山地区雪豹Panthera uncia的日 活动 节律 、活动 海拔及适宜栖息地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雪豹主要在夜间活动 (昼行性指数<0.54),活动 海拔3 996~4 969 m,平均为4 674 m,随海拔梯度上升,雪豹的相机捕获率呈增加趋势。年均降水量和气温日 较差对雪豹适宜栖息地预测模型的贡献率最大,是影响雪豹栖息地选择的重要环境因子。在27 467.21 km^(2)的评价范围内,雪豹适宜栖息地面积约4 265.15 km^(2),其中,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适宜栖息地面积约1 431.78 km^(2),占雪豹适宜栖息地总面积的33.57%,最大连续适宜栖息地斑块分布在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面积约2 465.50 km^(2)。研究表明,保护雪豹需要综合管护保护区及其以外更大的适宜栖息地,特别是雪豹常出没的高海拔地区。 杨创明 何兴成 廖静 周华明 阮光华 王旭 肖启程 廖文菊 吴猛关键词:雪豹 日活动节律 海拔 四川山鹧鸪日 活动 节律 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024年 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雉科Phasianidae鸟类。以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四川马鞍山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基于2020—2022年红外相机的监测数据,采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对两地四川山鹧鸪种群的日 活动 节律 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老君山种群在繁殖季的日 活动 节律 为多峰型,非繁殖季为双峰型;而马鞍山种群的日 活动 节律 均为双峰型。但2个种群的活动 模式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这表明,四川山鹧鸪的日 活动 节律 兼具保守性和可塑性,丰富了该物种的基础生态学资料。 徐媛媛 梁灵玥 万永清 陈本平 李国金 付义强 王琼关键词:四川山鹧鸪 日活动节律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海南麂日 活动 节律 研究 2024年 通过设置50台红外相机,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内的海南麂进行了5年的监测(2015年3月至2020年2月),综合分析所有拍摄到的海南麂照片。采用日 活动 差异指数α、昼夜指数β、季节性活动 强度指数γ等3个参数,对海南麂的活动 节律 进行分析。同时,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计算了同一领域内海南麂和野猪活动 节律 的重叠程度。研究结果如下:(1)各月份的日 活动 差异指数α不存在显著差异(t=0.001,df=11,P<0.05)。一天之中,海南麂活动 的高峰集中出现在6∶00~10∶00和16∶00~18∶00,峰值分别是7∶00和17∶00,呈典型的双峰型。(2)在各个月份中,昼行性指数的并未发现明显差异(t=0.610,df=11,P>0.05)。同时,β的平均值为0.68,大于或等于0.54(13/24),表明五指山片区内的海南麂呈昼行性生活。(3)在不同季节类别中,季节性活动 强度指数γ存在显著差异(χ^(2)=12.028,df=3,P=0.007,P<0.05)。(4)海南麂和野猪的活动 时间重叠系数为0.82,日 活动 节律 曲线存在显著差异(△_(4)=0.82,P=0.002,P<0.01),说明它们的活动 时间有明显的不同,表明两者活动 时间有显著的分化。 丁伟 方宗文 文卓玉 李佳灵 刘辉关键词:日活动节律 新疆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鹿日 活动 节律 及生境选择 2024年 马鹿(Cervus elaphus)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研究其活动 节律 和生境选择不仅有助于了解其适应环境变化的生存策略,也因其作为有蹄类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研究还会对植被、捕食者及其他物种的动态平衡产生深远影响。基于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新疆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布设的红外相机数据,采用核密度估计和重叠指数来分析马鹿的活动 节律 及其同域家畜的重叠分化情况,并通过选择利用率评估马鹿的生境选择偏好。结果表明,马鹿年活动 高峰在十月繁殖季,日 活动 呈晨昏双峰模式(7:00-9:00和19:00-20:30),并随季节显著变化(高峰时间出现偏移)。在全年和放牧季节,马鹿与家畜的日 活动 重叠程度低、分化明显(Δ=0.557,p<0.01),马鹿表现出回避行为;而在非放牧季节,两者重叠高、分化不显著(Δ=0.802,p>0.15),两者活动 时间出现冲突。此外,马鹿偏好活动 于1475-1725m海拔的上坡位、阳坡和乔木密集度适中的林区。此研究旨在填补新疆地区马鹿活动 节律 相关研究的空缺,为后续研究和保护区管理提供了基础资料。 朱宇航 王志祥 王雪宇 费汉榄 夏万才 黎大勇关键词:马鹿 红外相机 日活动节律 家畜 生境选择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白鹇日 活动 节律 分化研究 ——以都庞岭和大围山种群为例 被引量:4 2024年 种群行为分化是物种适应环境的基础,而同一物种不同地理种群活动 节律 的分化是体现其生态适应的重要内容。不同地理种群活动 节律 的分化是由生态条件和种间竞争等因素引起的,研究不同地理种群物种活动 节律 的分化,有助于对种群的动态管理和保护。为研究同一物种在不同分布区域的年周期行为节律 ,通过提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在湖南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湖南浏阳大围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分别布设的60台红外相机中监测到的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种群数据,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和雅各布斯选择指数(Jacobs Selection Index,JSI)对白鹇的日 活动 节律 和日 活动 时间选择进行了构建与比对,同时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及T检验(T-Test)分析了两个异域分布的白鹇种群活动 节律 的分化趋势。结果表明:都庞岭分布的白鹇在全年和冷季的日 活动 节律 为单峰模式,暖季为双峰模式;大围山分布的白鹇在全年的日 活动 节律 为连续多峰模式,冷季和暖季为单峰模式。在活动 时段的选择上,都庞岭分布的白鹇在全年和暖季更偏好在上午(JSI=0.479,JSI=0.461)活动 ,冷季更喜欢在中午(JSI=0.593)活动 ,全年和不同季节对日 落(-0.41活动最多,暖季在上午(JSI=0.423)活动 最多,同时对日 落为正向选择(JSI=0.082)。依据活动 时间重叠系数,都庞岭和大围山分布的白鹇在暖季的活动 时间重叠系数最高(Dhat=0.92);依据活动 频次相关性分析,2个地理种群在暖季的活动 频次分化程度最高(Cor=-0.92,P<0.01)。综合分析表明,气候适应,回避人为干扰,同域竞争者和捕食者压力等因素可能是引起白鹇不同地理种群的日 活动 节律 分化的原因。本研究结果可为雉类日 活动 行为分化研究提供经验线索,并为白� 唐佳敏 杨道德 曹越 李佳琦 张志强关键词:白鹇 日活动节律 监测鼠日 活动 节律 的围栏电子标签陷阱系统和监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监测鼠日 活动 节律 的围栏电子标签陷阱系统和监测方法,属于草原鼠虫害防治技术领域,本申请设计了一种电子标签围栏陷阱系统,围栏电子陷阱(Trap Electronic‑Barrier System):由物理屏障... 王登 岳亚先梵净山花面狸日 活动 节律 研究 被引量:3 2023年 为了解梵净山花面狸(Paguma larvata)的日 活动 节律 ,探讨其在自然环境下的时间分配模式,本研究于2017年4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使用145台红外相机在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监测,获得大量的花面狸野外数据,使用核密度分析方法(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研究了花面狸的日 活动 节律 特征。结果表明:花面狸的日 活动 呈夜行性,一天中的日 活动 开始时间为18∶00,结束时间为次日 7∶00,一天的活动 时间约为13 h;花面狸在不同海拔段的日 活动 差异不显著(P>0.05);在繁殖期和非繁殖期的日 活动 差异不显著(P>0.05);在旱季和雨季的日 活动 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揭示了梵净山花面狸的日 活动 不受海拔变化、繁殖周期和降雨周期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野生花面狸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王亚强 姚志诚 蒙秉顺 冉景丞 黄小龙 张明明关键词:日活动节律 花面狸 红外相机
相关作者
周岐海 作品数:141 被引量:618 H指数:17 供职机构:教育部 研究主题:黑叶猴 活动节律 白头叶猴 活动时间分配 红外相机 张明明 作品数:69 被引量:406 H指数:14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林学院 研究主题:红外相机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 日活动节律 活动节律 黄乘明 作品数:157 被引量:585 H指数:18 供职机构:教育部 研究主题:黑叶猴 白头叶猴 活动时间分配 鳄蜥 活动节律 黎大勇 作品数:96 被引量:296 H指数:12 供职机构:西华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滇金丝猴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 川金丝猴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红外相机 李晟 作品数:84 被引量:997 H指数:2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红外相机 编目 食肉动物 生物多样性 国家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