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4篇“ 无机成因气“的相关文章
- 松辽盆地基底石英脉中无机成因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指示意义被引量:4
- 2020年
- 松辽盆地深层存在着地球内部来源的无机成因气体,但一直缺少直接的地质证据,而分析该盆地基底岩石则有望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为此,通过基底岩心样品采集、石英脉体分离、包裹体岩相学、流体地球化学分析等技术手段,研究该盆地基底岩石中的石英脉体及脉体中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特征、碳氢氧同位素特征,探讨石英脉及其包裹体内流体的成因,寻找深部气体向浅部运移的流体记录,并分析基底石英脉包裹体内流体的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①石英脉体的氧同位素值介于8.1‰~9.5‰,为岩浆期后热液结晶形成;②石英脉中存在H2O、H2O—CO2和H2O—CO2—CH4共3种原生流体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介于320~360℃,成分以CO2、H2O为主,含有少量CH4、C2H6、N2、O2、Ar;③脉体中流体包裹体内水的δ18O介于2.0‰~3.8‰,δD介于-91.6‰^-75.7‰,表现为岩浆脱气后残余水特征;④CO2的δ13C变化范围较大(介于-13.8‰^-9.7‰),其中烷烃的δ13C1介于-30.6‰^-24.1‰,δ13C2介于-33.2‰^-25.7‰,且δ13C1>δ13C2,呈负碳同位素系列,CO2和烷烃均显示无机成因气特征。结论认为:①石英脉内烷烃的δ13C1和δ13C2与该盆地深层碳同位素完全倒转的烷烃气特征一致,两者可能具有一定的亲缘性;②松辽盆地基底之下岩浆活动产生的热液流体在盆地基底缝隙中结晶形成石英脉体,并且捕获热液流体中的无机成因气,其余无机成因气则沿深大断裂向上运移至盆地内部,为深层天然气藏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 孟凡超崔岩张曰静王林杜青刘浩毅左耿超田雨露
- 关键词:松辽盆地基底流体包裹体
- 松辽盆地无机成因气碳同位素判识指标探讨被引量:9
- 2010年
- 国内外典型无机气δ13C1变化范围大(-3.2‰~-29.99‰),因而不同学者在无机气的δ13C判识指标上分歧也较大,直接影响了对天然气成因的判识。对松辽盆地大量不同类型不同层位的岩石样品进行了模拟实验,分析了岩石模拟产物δ13C1和δ13C2随温度的变化关系以及产物δ13C系列关系。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岩石模拟产物δ13C1和δ13C2随模拟温度增加而变重,δ13C1最重可达-18.5‰,而盆地典型无机气δ13C1最重为-16.7‰。因此,根据模拟实验、盆地典型无机气特征等初步确定了松辽盆地无机气与有机气的判识界限值:δ13C1大于-19‰一般为无机气;同时根据盆地实际地质特征指出,对于δ13C1在-20‰~-30‰的天然气来说,单体碳同位素系列是否完全倒转是判识其成因的最有效的指标。无机气与有机气的δ13C判识指标,应围绕特定的盆地进行,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识别无机成因气。
- 缪卫东罗霞王延斌刘文龙邵明礼
- 关键词:无机成因碳同位素氦同位素热成熟度松辽盆地
- 徐家围子断陷无机成因气证据及其份额估算被引量:20
- 2009年
-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发育各种成因天然气,其无机成因烷烃气具有典型的负碳同位素系列(1δ3C1>1δ3C2>δ13C3>1δ3C4),并且甲烷碳同位素组成大于-30‰,R/Ra大于0.5。根据二源混合(无机成因气与热成因气的混合)模拟计算结果,无机成因气端元组分与煤成气或油型气混合后,大部分混合气都需要无机成因气所占比例高于80%才能发生负碳同位素系列,混合气的甲烷碳同位素组成远远偏重于徐家围子断陷无机成因甲烷的碳同位素组成主峰值。因此,认为徐家围子断陷无机成因烷烃气不可能完全是二源混合的结果。另外,煤成气与油型气之间的混合模拟说明有机成因气之间的混合无法产生负碳同位素系列,进一步佐证了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天然气负碳同位素系列的无机成因。
- 倪云燕戴金星周庆华罗霞胡安平杨春
- 关键词:无机成因徐家围子断陷松辽盆地
- 松辽盆地无机成因气藏形成分布特征及勘探方向被引量:7
- 2009年
- 松辽盆地特有的深部物质组成及其弧后走滑拉张盆地的区域构造背景,使之发育大量无机成因气藏。无机成因气藏主要发育在NNE、NWW向两组深大断裂周缘,火山活动较强烈,有较充裕无机成因气供给的区域。无机成因烃类气藏主要分布在地壳深部氧逸度低,氢元素丰富的有利区带。无机与有机成因天然气均有相似的流体运移通道,有相似的富集带——NNE向坡折带、坡垒带与洼陷间隆起带及NEE—EW向鼻状隆起带相交接部位。在富含无机成因气的深部热液作用下,形成溶蚀孔隙极为发育的各类储层。同时,CO2气体对烃源岩中烃类的强烈溶洗及萃取,形成油气混合流体,为油气运移提供了动力,提高了油气运聚效率。由此,常形成有机与无机成藏共生组合。下一步既要继续开展有机与无机成藏共生组合均发育深断陷的勘探,又要积极探索断陷基底的中古生界碳酸盐岩和火山活动较强浅断陷中的无机成因天然气。
- 周荔青金之钧
- 关键词:气藏无机成因成藏规律勘探方向松辽盆地
- 阜新盆地无机成因气探讨被引量:5
- 2006年
- 评价盆地天然气资源的首要问题是确定天然气的来源。指出,阜新盆地是断陷型裂谷盆地,其中具有沟通地幔和岩石圈的深大断裂,地幔物质沿该深大断裂将大量无机成因天然气带入地球浅部聚集;聚集的天然气具有甲烷含量高、甲烷碳同位素和二氧化碳碳同位素值高3、H e/4H e值较高等特点。认为盆地存在有源于地幔的无机成因气,这种无机气与浅部地层的有机成因气混合后可以形成气藏。
- 朱志敏沈冰闫剑飞
- 关键词:阜新盆地无机成因气裂谷盆地地幔
- 松辽盆地无机成因气富集规律研究被引量:31
- 2005年
- 文章通过松辽盆地无机成因气类型、分布规律及成藏特征研究,认为松辽盆地无机成因气的富集主要受两方面因素控制即热流底辟体、壳内岩浆房、火山岩和区域深大断裂制约着无机气分布区;无机成因气主要分布在莫霍面埋藏较浅部位,并与深大断裂、壳内岩浆房、火山岩和热异常相伴产出。松辽盆地共有4期无机气释放时期即断陷期、坳陷期、构造反转期及新生代释放期,后3期为主要成藏时期,具有晚期成藏的特征;火山岩圈闭和气源断层控制的位于区域性盖层之下的圈闭为无机气聚集的有利目标区。
- 付晓飞云金表卢双舫付广
- 关键词:松辽盆地无机成因气莫霍面
- 松辽盆地无机成因气及气源模式被引量:74
- 2005年
- 松辽盆地发现了万金塔、乾安、孤店和昌德东4个二氧化碳气藏,并在徐家围子地区发现了无机烃气的踪迹,同时在盆地北部发现多处氦气异常,主要为幔源成因,证实了幔源气体在该区存在的普遍性。对气藏成藏条件和深部壳幔结构的研究表明,松辽盆地存在多种类型无机“气源”,由于赋存的地质条件和演化过程不同,不同气源脱气的方式、脱出气体的类型、脱气量也大不相同,共有4种主要的模式:地幔物质沿超岩石圈断裂直接脱气模式;热流底辟体脱气模式;火山—岩浆成因模式;碳酸盐岩热变质成因模式。松辽盆地热流底辟体、壳内岩浆房和火山岩在空间上叠置,且已发现的无机二氧化碳气富集区与这三者密切相关,表明热流底辟体脱气模式和火山—岩浆成因模式是无机成因气主要的“气源”模式。
- 付晓飞宋岩
- 关键词:松辽盆地无机成因气气源火山岩
- 松辽盆地无机成因气藏模式被引量:30
- 2000年
- 松辽盆地自 1994年发现肇州西和昌德两个无机烷烃气藏以来 ,近几年生产实践中又发现了一批无机成因烷烃气和幔源CO2 气井 ,对老井资料复查也发现一些井中有无机成因烷烃气的存在 ,使松辽盆地无机成因烷烃气的分布有所扩大。在松辽盆地的气藏中无机成因烷烃气、幔源CO2 气与生物成因的烷烃气、CO2 气的组合模型有以下几种 :纯无机成因烷烃气藏、纯幔源CO2 气藏、无机成因烷烃气与幔源CO2 气的混合气藏、无机成因烷烃气与有机成因CO2 气的混合气藏、下部为无机成因烷烃气上部为有机成因烷烃气的叠合气藏等五种。证明松辽盆地存在着无机成因与有机成因烷烃气与CO2 气 ,并且具有商业价值。
- 郭占谦杨步增李星军彭威王先彬
- 关键词:松辽盆地无机成因天然气
- 中国含油气盆地的无机成因气及其气藏被引量:90
- 1995年
- 天然气有无机成因的。探讨了烷烃气和二氧化碳的死亡温度,说明在高温的地球深处有无机成因气存在。研究并给出了鉴别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烷烃气、鉴别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二氧化碳的指标。分析了我国各主要含油气盆地中无机成因气及其气藏,认为我国中西部主要含油气盆地缺乏形成无机成因烷烃气和二氧化碳气的基本条件;而东部裂谷带含油气盆地中的二氧化碳气藏均属无机成因,其成藏与断裂构造密切相关。
- 戴金星
- 关键词:含油气盆地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
- 中国东部无机成因气及其气藏形成条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发展局联合资助项目:本书通过大量的野外资料和室内分析数据,论述了我国东部无机成因气的成因理论、分布规律和开发前景。
- 戴金星等著
- 关键词:气藏
相关作者
- 戴金星

- 作品数:241被引量:5,442H指数:53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研究主题:天然气 煤成气 碳同位素 大气田 气田
- 陶士振

- 作品数:287被引量:6,976H指数:44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研究主题:致密 四川盆地 侏罗系 非常规油气 流体包裹体
- 杨春

- 作品数:104被引量:1,157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研究主题:地球化学 准噶尔盆地 煤成气 碳同位素 松辽盆地
- 周庆华

- 作品数:21被引量:606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研究主题:松辽盆地 天然气 地球化学 主控因素 徐家围子断陷
- 刘德良

- 作品数:203被引量:1,697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研究主题:郯庐断裂带 韧性剪切带 天然气 糜棱岩 郯庐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