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0篇“ 无机成因“的相关文章
辽河坳陷滩海东部地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有机热成因-无机成因双源模式
2024年
辽河坳陷滩海东部地区葵探1井获得天然气重大突破,其侏罗系、古近系天然气的甲烷碳同位素组成(δ^(13)C_(1))差异大,确定天然气成因与气源岩对于评价天然气资源潜力及选择勘探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系统分析了滩海东部地区古近系东营组、沙河街组三段和侏罗系小东沟组3套含气层系的天然气组分、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等地球化学特征,对天然气成因和来源进行探讨。滩海东部地区发育有机热成因气和无机成因气2种类型:(1)古近系东营组和沙三段天然气为煤型有机热成因气,成分以甲烷为主,干燥系数介于0.789~0.949,δ^(13)C_(1)值主要在-35‰左右。主要气源岩为盖州滩洼陷沙三中下亚段泥岩,R_(o)在0.77%~1.59%之间。中浅层东营组天然气成熟度显著高于同深度泥岩,表明天然气来源于深部地层;而深层沙河街组三段天然气成熟度与同深度泥岩差异不大,表明天然气以原地聚集为主。(2)侏罗系小东沟组天然气为无机成因气,干燥系数平均值为0.991,δ^(13)C_(1)值>-20‰;推测东营末期深大断裂大规模走滑活动沟通地壳深部与地幔,费托合成的无机天然气沿断裂带运聚成藏。盖州滩洼陷沙三段成熟烃源岩分布区与营口—佟二堡走滑断裂带是分别探索有机热成因型与无机成因型天然气的有利目标区带。
胡英杰刘兴周黄双泉蔡国钢王延山李金有杨光达侯拓张东伟
关键词:碳同位素无机成因气
美国典型富氦无机成因气田中氦气地质特征与聚集机制被引量:4
2024年
美国广泛发育具有经济效益的富氦无机成因天然气田,如其中富氦氮气田甚至可以含有高达10%的氦。原地和周边地区的基底提供充足的氦源而氮气可来自不同圈层,且通常N_(2)/He(He>0.1%)在5~50之间。但是富氦氮气田在美国独特地质环境之外是否也有发现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富氦二氧化碳气田中的氦主要也来自壳源且产量可观。科罗拉多高原上的富氦二氧化碳气田均被认为是来源于新生代晚期的岩浆活动,且该地区岩浆岩具有较高的U、Th含量。地下水溶气脱气-再溶解(Groundwater Gas Stripping and Re-dissolution,GGS-R)模型被普遍认为可以合理解释CO_(2)气藏中氮气、氦等惰性气体的聚集成藏机制。具体来说,幔源CO_(2)载体气充注时将溶解在地下水中的大气源惰性气体与壳源惰性气体脱出成藏,并与地下水达到水/气溶解平衡。虽然不同气田的平衡值各有不同,但是科罗拉多高原上的各气田均显示出相似的范围值,即在相应的储层压力和温度下为0~100 cm^(3)水/cm^(3)气。本文系统分析美国无机成因富氦气藏的氦气生成、运移和聚集机制,讨论氦气在经历氦源岩内游离相扩散初次运移后通过水溶相、气容相集流或是多相渗流方式进行的二次运移及由无机成因载体气N_(2)和CO_(2)共同参与的富集成藏机制,既可为我国氦气勘查提供理论认识依据,也可为二氧化碳地质评价和开发利用及安全封存提供参考。
杨怡青陶士振陈悦
关键词:氦气无机成因地质特征
无机成因天然氢气的形成机理与中国天然氢气资源潜力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作为化石燃料的理想替代品,氢气被视为实现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资源。当前,所有人工制备的氢气成本过高,难以与化石燃料带来的经济效益竞争,唯有天然氢气(即金氢)能够为氢气经济提供具有成本效益的动力。天然氢气是一种无碳、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地下不断生成的天然氢气渗透到地表的现象,也暗示着地下存在更大的氢气储量。然而,目前对天然氢气的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因此天然氢气研究的核心将集中于探索天然氢气的成因机理及其资源潜力评价。在综述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概述了无机成因天然氢气的3种主要赋存状态,包括游离态氢、包裹体中的氢和水中的溶解氢。基于现有理论和已发现的天然氢气特征,从深源氢、蛇纹石化作用、水的辐解作用和岩石破裂产氢4个方面总结了无机成因天然氢气的形成机理;并通过对比这4类天然氢气的生氢能力,探讨其能源潜力。在生氢机理与地质富集条件相结合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中国已发现天然氢气的地点,总结并预测了可能具有天然氢气藏的地区,为中国天然氢气的发展与探索提供战略指导。
钟治奇周文章威陶辉飞伏美燕
关键词:赋存状态无机成因资源潜力
马里亚纳弧前蛇纹岩泥火山无机成因甲烷–氢气水合物形成条件与稳定带发育特征
2022年
海洋水合物的成藏不仅需要合适的温度、压力条件,而且需要充足的气源。一般认为大洋区海底沉积物缺乏丰富的有机质,不具备天然气水合物发育的气源条件。然而最近研究表明洋壳广泛的蛇纹岩化作用可以产生大量的无机成因甲烷,并找到了与蛇纹岩化有关的水合物发育证据。蛇纹岩化过程中不仅有甲烷生成,还生成大量的氢气,很可能形成甲烷–氢气水合物。本文根据IODP 366航次钻探资料,应用甲烷–氢气水合物的热力学模型,计算了马里亚纳弧前三个蛇纹岩泥火山钻探实测获得的不同氢气含量条件下的甲烷–氢气水合物稳定带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氢气比例越高,计算获得的甲烷–氢气水合物稳定带底界深度越浅。研究的6个马里亚纳弧前蛇纹岩泥火山站位中, IODP 1491、1492、1496、1498四个站位可能具备甲烷–氢气水合物发育温压和气体成分组成条件;IODP 1493、1497站位几乎不具备甲烷–氢气水合物的温压和气体组成条件。
汤加丽曹运诚陈多福
关键词:水合物稳定带
松辽盆地基底石英脉中无机成因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指示意义被引量:4
2020年
松辽盆地深层存在着地球内部来源的无机成因气体,但一直缺少直接的地质证据,而分析该盆地基底岩石则有望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为此,通过基底岩心样品采集、石英脉体分离、包裹体岩相学、流体地球化学分析等技术手段,研究该盆地基底岩石中的石英脉体及脉体中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特征、碳氢氧同位素特征,探讨石英脉及其包裹体内流体的成因,寻找深部气体向浅部运移的流体记录,并分析基底石英脉包裹体内流体的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①石英脉体的氧同位素值介于8.1‰~9.5‰,为岩浆期后热液结晶形成;②石英脉中存在H2O、H2O—CO2和H2O—CO2—CH4共3种原生流体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介于320~360℃,成分以CO2、H2O为主,含有少量CH4、C2H6、N2、O2、Ar;③脉体中流体包裹体内水的δ18O介于2.0‰~3.8‰,δD介于-91.6‰^-75.7‰,表现为岩浆脱气后残余水特征;④CO2的δ13C变化范围较大(介于-13.8‰^-9.7‰),其中烷烃的δ13C1介于-30.6‰^-24.1‰,δ13C2介于-33.2‰^-25.7‰,且δ13C1>δ13C2,呈负碳同位素系列,CO2和烷烃均显示无机成因气特征。结论认为:①石英脉内烷烃的δ13C1和δ13C2与该盆地深层碳同位素完全倒转的烷烃气特征一致,两者可能具有一定的亲缘性;②松辽盆地基底之下岩浆活动产生的热液流体在盆地基底缝隙中结晶形成石英脉体,并且捕获热液流体中的无机成因气,其余无机成因气则沿深大断裂向上运移至盆地内部,为深层天然气藏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孟凡超崔岩张曰静王林杜青刘浩毅左耿超田雨露
关键词:松辽盆地基底流体包裹体
大洋蛇纹岩化区无机成因水合物发育条件研究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在低温高压下以甲烷为主的天然气分子形成的白色冰晶状固体,主要分布在高纬度永久冻土带和大陆边缘海域。水合物是一种储量大,燃烧清洁,能量密度高的能源,每立方米可以释放出164 m3的甲烷和0.8 m3的水。...
汤加丽
关键词:无机成因水合物
文献传递
大洋蛇纹岩化无机成因甲烷水合物稳定带底界模拟被引量:2
2020年
随着深海调查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大洋基性和超基性岩与水相互作用可发生蛇纹岩化作用产生无机成因甲烷等烃类气体,可能在大洋区海底形成水合物.为评估大洋蛇纹岩化无机成因甲烷水合物生成热力学条件及水合物稳定带分布特征,本文利用实测的原位温度、水深等条件,结合甲烷水合物-水-游离气三相平衡温压条件,计算了马里亚纳弧前蛇纹岩泥火山、北大西洋Fram海峡超慢速扩张脊和Lost City慢速扩张脊3个不同地质构造环境的蛇纹岩化发育的大洋区海底环境甲烷水合物稳定带底界,并对其水合物发育潜力进行了评估.研究表明马里亚纳弧前蛇纹岩泥火山和北大西洋Fram海峡超慢速扩张脊满足天然气水合物发育的热力学条件,可能发育有甲烷水合物,相应的水合物稳定带底界深度分别约为858~2515和153~232 mbsf.大西洋Lost City喷口附近发育甲烷水合物可能性较小.
汤加丽曹运诚陈多福
关键词:甲烷水合物
基于无机成因的油气勘查概念模型(BRCF)
2018年
基于超基性岩蛇纹石化成油理论,根据构造条件和沉积条件,提出了石油勘查概念模型——"BRCF"模型:B代表侵入地壳超基性岩;R代表储油层;C代表盖层;F代表深大断裂。运用该模型分析了波斯湾地区油气田和中国典型油气田油气成藏规律,并预测了中国大陆油气勘查靶区。
舒思齐张洪涛肖序常
关键词:无机成因超基性岩蛇纹石化
油气无机成因学说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被引量:2
2018年
油气无机成因学说目前在国内属于发展中的前沿学说。系统梳理了油气无机成因学说在中国从引介到独立发展的完整历程,简要介绍了在油气勘探各个发展阶段中持无机成油论的代表性学者的主要观点、相关学术交流情况及研究成果,对油气勘探实践中发现的无机成因天然气证据加以分析,以推动油气无机成因学说的发展。
李玉琪张旋惠荣
克鲁泡特金的油气无机成因和地球排气学说简述
2018年
克鲁泡特金是俄罗斯油气无机成因理论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继承了门捷列夫的油气沿山前断裂分布学说和维尔纳茨基地球排气学说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地球排气中"热排气"和"冷排气"两个分支学说,并指出油气成藏是从地幔深处穿过结晶基底向上运移的地球排气过程中的一个副产品。他所提出的地球排气通道油气成藏模式可以用于指导油气勘探。
邵丽英李玉琪

相关作者

戴金星
作品数:241被引量:5,442H指数:5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研究主题:天然气 煤成气 碳同位素 大气田 气田
张景廉
作品数:97被引量:827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研究主题:中地壳 无机成因 油气 油气藏 地幔流体
刘德良
作品数:203被引量:1,697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研究主题:郯庐断裂带 韧性剪切带 天然气 糜棱岩 郯庐断裂
陶士振
作品数:287被引量:6,976H指数:44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研究主题:致密 四川盆地 侏罗系 非常规油气 流体包裹体
谈迎
作品数:42被引量:284H指数:10
供职机构: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
研究主题:松辽盆地北部 CO 松辽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流体包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