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245 篇“ 新生儿颅内出血 “的相关文章
新生儿 颅内出血 被引量:3 2011年 新生儿 颅内出血 (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是新生儿 期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为20%~30%,由于胎龄和出 血 类型的不同,其发病率有所不同。主要类型为硬脑膜外出 血 (EDH)、硬脑膜下出 血 (SDH)、蛛网膜下腔出 血 (SAH)、脑室周围一脑室内出 血 (SEH/IVH)、小脑出 血 、脑实质出 血 等。 孔祥永 池婧涵关键词:新生儿颅内出血 HEMORRHAGE 蛛网膜下腔出血 神经系统疾病 脑室内出血 脑实质出血 新生儿 颅内出血 被引量:34 2005年 毛健关键词:新生儿 颅内出血 窒息 催产素 凝血功能 新生儿 颅内出血 1989年 新生儿 颅内出血 (以下简称ICH)早在150年前就有记载,均是死亡后病理解剖证实。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近十几年来由于CT和B超的应用能早期诊断新生儿 ICH。ICH是新生儿 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ICH的早期诊断,选择有效治疗方法及对预后判定和神经系统发育追踪观察是新生儿 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对ICH有关问题加以论述。一、ICH分类 Volpe按出 血 部位分为四类。(1)硬脑膜下出 血 ;(2)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 血 ;(3)小脑出 血 ;(4)脑室周围及脑室出 血 。 米延 李树林关键词:新生儿颅内出血 脑室出血 小脑出血 神经系统发育 蛛网膜下出血 病理解剖 新生儿 颅内出血 2008年 王静芳关键词:新生儿颅内出血 新生儿死亡 脑室内出血 早产儿 预后差 永久性 新生儿 颅内出血 研究进展2025年 新生儿 期和婴儿期早期是脑发育的关键窗口期,也是颅内出血 (ICH)的风险期,其严重程度可分为一般、良性到潜在破坏性。ICH作为新生儿 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以脑室周围-脑室内出 血 (PVH-IVH)最常见,且病情进展迅速,致死、致残率较高。随着当今医学的快速发展,危重儿抢救成功率得到大幅提高,但ICH仍然是新生儿 科面临的巨大难题。减少疾病发生率、改善患儿预后,掌握新生儿 ICH的临床特征,了解ICH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都是至关重要的。现将国内外新生儿 ICH原因及高危因素等研究现状总结如下,以提高人们对新生儿 ICH的正确认识,并帮助医学判断与处理。 席紫欣 罗艳红 赵旭晶关键词:颅内出血 新生儿 病因 发病机制 高危因素 CUS+MSCT诊断新生儿 颅内出血 临床价值探讨 2025年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联合颅脑超声(CUS)对新生儿 颅内出血 (ICH)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疑似ICH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均行MSCT、CUS检查,将MRI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对照,将联合检查结果(MSCT+CUS)与单一检查(仅MSCT或仅CUS)进行盲法对比分析,计算各自的准确率、灵敏度,比较MSCT、CUS、CUS+MSCT诊断效能及对不同类型颅内出血 的检出 率,Kappa检验MSCT、CUS、CUS+MSCT与MRI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CUS+MSCT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均较MSCT、CUS更高(P<0.05),CUS+MSCT诊断特异度与MSCT、CUS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MSCT、CUS与MRI诊断结果的一致性Kappa=(0.597、0.574)(P<0.05),CUS+MSCT与MRI诊断结果一致性Kappa=0.794(P<0.05)。CUS+MSCT对不同类型颅内出血 的检出 率与MSCT、CU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US+MSCT可提高对ICH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在ICH病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参考。 王常娟 胡洋洋 刘超 宋仪昕关键词:多层螺旋CT 颅脑超声 新生儿颅内出血 床旁颅脑超声评估新生儿 颅内出血 血 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的临床价值 2025年 目的 探讨床旁颅脑超声检查监测新生儿 颅内出血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of newborn, ICH)脑血 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60例颅内出血 新生儿 的临床资料,以MRI为诊断“金标准”,按病情程度Papile分级Ⅰ级73例、Ⅱ级42例、Ⅲ级27例、Ⅳ级18例。患儿入院(出 生)后1、3、7 d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不同Papile分级ICH患儿大脑中动脉(MAC)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血 流速度(Vd)、血 流阻力指数(RI)等血 流动力学参数指标。结果 随日龄增加,各Papile分级ICH患儿Vs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P<0.05),在出 生后1、3、7 d, ICH Ⅰ级患儿Vs高于Ⅲ、Ⅳ级患儿,ICH Ⅱ级患儿Vs高于Ⅰ、Ⅲ、Ⅳ级患儿(P<0.05)。出 生后1 d, ICH Ⅰ、Ⅱ级患儿Vd高于Ⅲ、Ⅳ级患儿(P<0.05);出 生后1、3、7 d, ICH Ⅱ级患儿Vd高于Ⅰ、Ⅲ、Ⅳ级患儿(P<0.05)。不同Papile分级ICH患儿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ICH患儿早期行床旁颅脑超声监测MAC血 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可有效评估患儿的病情程度,方便快捷,可为临床治疗提供积极参考,辅助评估预后。 王常娟 胡洋洋 宋仪昕 郝文斌关键词:新生儿颅内出血 颅脑超声 核磁共振 大脑中动脉 血流动力学 氨甲环酸在新生儿 颅内出血 止血 治疗中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 2025年 研讨氨甲环酸在新生儿 颅内出血 止血 治疗里的应用效果,评判其对新生儿 预后的作用。此探究聚焦于该药物在新生儿 颅内出血 治疗领域的实际效能,对改善治疗方案意义重大。方法 选取 2023 年 8 月至 2024 年 8 月于本院收治的 28 例新生儿 颅内出血 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4 例)与实验组(14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止血 治疗手段,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氨甲环酸治疗。对比两组的出 血 量、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长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出 血 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长更短(P<0.05),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且实验组家属治疗满意度评分更高。这彰显了氨甲环酸在治疗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论 氨甲环酸用于新生儿 颅内出血 治疗,可有效减少出 血 量,加快临床恢复,安全性佳。故而,该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有望推动新生儿 颅内出血 治疗的发展。 盛菲 肖步云关键词:氨甲环酸 新生儿 颅内出血 止血治疗 预后影响 新生儿 颅内出血 的管理策略2024年 新生儿 颅内出血 是一个严重的医学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其管理策略。该论文从介绍背景和意义入手,首先,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并概述了论文结构。其次,研究新生儿 颅内出血 进行的分类,其中包括脑室内、硬膜下和脑实质内出 血 。同时,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探讨了早期预防策略和针对高危儿童的预防手段。最后,论文探讨了诊断与评估的重要性,包括临床表现与体征评估、影像学检查以及发育与神经系统功能评估。基于此,本文对新生儿 颅内出血 的管理进行研究,本次研究可以为未来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王丹关键词:新生儿颅内出血 管理策略 新生儿 颅内出血 药物预防研究进展2024年 新生儿 颅内出血 (ICH)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对新生儿 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由于新生儿 的大脑结构和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当遭遇某些危险因素时,就可能发生颅内出血 的情况。ICH多发生于<32周早产儿,发生机制主要涉及颅内 压、脑血 流量、凝血 功能、胚胎生发基质微血 管的成熟度等。预防新生儿 颅内出血 ,药物预防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本文旨在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杨莎关键词:新生儿颅内出血 药物预防
相关作者
李艳芝 作品数:11 被引量:43 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北医学院 研究主题:新生儿 新生儿颅内出血 颅内出血 CT 视网膜出血 娄丹 作品数:49 被引量:225 H指数:9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新生儿颅内出血 急性中毒 出院转归 新生儿 李志 作品数:7 被引量:11 H指数: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新生儿 新生儿颅内出血 颅内出血 临床病理研究 肺动脉高压 詹传银 作品数:14 被引量:57 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新生儿 新生儿颅内出血 脑内 杨慧敏 作品数:41 被引量:145 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新生儿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疗效观察 新生儿颅内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