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55篇“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相关文章
脐带过度扭转致母体D-二聚体异常升高、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红细胞增多1例被引量:5
2021年
1临床资料患者,女,28岁,孕1产0,以"停经37周,发现胎儿生长缓慢17d"于2019年9月10日入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患者平素月经规律,LMP:2018年12月25日,EDC:2019年10月2日。停经后无明显早孕反应,规律产检,早孕超声显示孕囊大小符合孕周。妊娠12+5周颈项后透明层厚度(neuchal translucency,NT):1.1mm,头臀长67mm;胎儿大小符合停经孕周。16周左右自觉胎动,无创DNA、糖耐量实验(OGTT)、三维彩超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核实孕周无误。
王冰王敬民柳雨辰侯博宁
关键词:脐带扭转胎儿生长受限D-二聚体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与高黏滞度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2019年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与高黏滞度综合征是早期新生儿常见的疾病,可由多种病因引起。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或血液黏滞度的增加使血流缓慢,造成组织缺氧和血栓形成,易导致全身各器官、系统损伤,重者可影响运动和神经系统发育,尤其是可造成部分患儿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伤[1-2]。但因生后并非常规测定血液黏度,易被忽视,正确诊断并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对其治疗和预后极为重要。现对新生儿红细胞增多与高黏滞度综合征的相关生理变化及临床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马静乔彦霞刘伟娜葛海燕申存存李军冉赵春慧陈晓辉
关键词:早期新生儿血液黏度血液黏滞度神经系统发育组织缺氧
先天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新生儿红细胞增多1例报告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肾病综合征(CNS)和新生儿红细胞增多之间的关系及临床诊治。方法回顾分析1例CNS合并新生儿红细胞增多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治经过,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婴,生后即出现腹胀,随后出现喂养不耐受、反应差;出生第3天血蛋白249 g/L,红细胞比容0.714 L/L,诊断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经部分换血治疗后,状好转;生后第6天出现水肿,尿蛋白+++,血白蛋白12.7 g/L,血胆固醇8.84 mmol/L,临床诊断CNS,给予口服激素等治疗无效,生后32天死亡。结论 CNS合并新生儿红细胞增多临床罕见,两者合并存在更易诱发血栓栓塞合并及器官功能障碍,临床预后差。
韩宗来杨磊林沂李永伟严超英
关键词: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先天性肾病综合征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3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总结新生儿红细胞增多(NP)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NP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转归及随访等临床资料。结果 38例NP中早产儿10例,足月儿27例,过期产儿1例;小于胎龄儿8例,适于胎龄儿27例,大于胎龄儿3例;单胎33例,双胎5例;脐带缠绕4例;出生合并窒息2例,出生时羊水粪染2例;有胎盘输血病史(包括双胎输血、胎儿母体输血、围生期缺氧等)9例,无特殊病史12例;母亲患妊娠期糖尿病6例,母亲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例,母亲患甲状腺功能减退1例。首发状包括高胆素血(73.7%),发绀、血氧降低或气促(60.5%),多血质外貌(21.1%)等;主要治疗方式包括部分换血29例,其中3例换以等量血浆,6例换以等量白蛋白,20例换以等量生理盐水;静脉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16例;同时积极治疗并发及合并。除2例自动出院外,其余36例经治疗后血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均明显下降,临床状、体征好转后痊愈出院。17例随访成功的患儿情况均良好。结论 NP与宫内慢性缺氧、胎儿输血等因素有关;部分换血治疗NP效果显著且相对安全;大部分患儿预后良好。
钟晓冰朱顺叶唐本玉
关键词: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部分换血
西宁地区新生儿红细胞增多145例临床分析
2016年
目的:了解青海西宁地区新生儿红细胞增多围生期的临床表现特征及患儿多系统病变特点。方法:分析我院2013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145例资料完整符合新生儿红细胞增多患儿。结果:一般临床表现为:低氧血,发绀,呼吸急促,黄疸。597名新生儿中符合新生儿红细胞增多诊断标准者145例,发病率为24.28%;其中无任何临床表现者83例,出现不同程度临床表现者62例,其中呼吸系统状者15例,循环系统状者5例,消化系统状者12例;神经系统状者14例,新生儿黄疸者60例,出现新生儿低血糖者40例。结论:青海西宁地区新生儿红细胞增多发病率高,但临床表现较轻,预后相对较好,可能与西宁地处中度海拔地区有关。
张薇薇
关键词: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神经系统远期预后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6年
红细胞增多新生儿期的常见问题,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新生儿专家已达成了一致的标准,即部分换血疗法。但其远期预后,尤其是神经系统的远期预后的影响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该文主要以新生儿红细胞增多(NP)神经系统远期预后、部分换血疗法对神经系统远期预后的影响及NP神经系统远期预后的根本病因进行综述。
闫晨斐李秋平封志纯
关键词: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神经损伤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换血治疗前后脑血流变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换血治疗红细胞增多新生儿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患儿脑血流变化情况。方法选取经检查诊断为红细胞增多的48例新生儿患者作为治疗组,同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选取中山市博爱医院48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治疗组进行换血治疗后,观察两组新生儿脑血流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新生儿患者血流速度、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换血后较治疗后新生儿脑血流速度加快、阻力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出现红细胞增多采用换血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患儿脑血流速度,降低因缺氧对人体器官功能的损害。
陈广明杨冰岩赖春华吕峻峰
关键词:换血新生儿脑血流红细胞增多症
高原(拉萨)地区藏族新生儿红细胞增多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了解高原(拉萨)地区藏族新生儿红细胞增多临床特征,探讨符合高原地区藏族新生儿红细胞增多有效的治疗方案,了解外周和静脉血常规检测指标结果.方法文章对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16日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新生儿监护室(NICU)病区收治的藏族新生儿红细胞增多30例病例和20例平原地区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的临床状、体征、治疗效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同时进行静脉血常规参数治疗前、治疗后对比。结果文章30例新生儿红细胞增多临床特征:病因以异常产为主,缺氧为诱发因素;临床以发绀、呼吸急促、面色紫、易激惹、呼吸暂停、状重为主要特征。其次是心音低钝、原始反射弱、心电图异常6例、治疗前与治疗后各组外周和静脉血常规检测指标结果比较均<0.01、治疗前与对照组除了外周血常规HCT P>0.01、P值均在<0.01,治疗后与对照组:各组P值>0.01。结论在临床工作中注重临床特征,建议新生儿红细胞增多患儿检测血液中可首选外周血常规检测,可指导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的诊治,首选生理盐水是有效的治疗方案。
群勇
关键词:红细胞增多症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的临床状观察及护理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新生儿红细胞增多患儿的临床状及相应护理治疗措施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4月我科收治的46例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的其中24例患儿为观察组,和22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同步动静脉换血方法,观察患儿纳奶,黄染消退情况及呼吸暂停并发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奶量达到生长需求(120Kal/kg·d)所需的时间,黄染消退时闻均小于对照组,主要并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及精心护理,有助于新生儿红细胞增多患几病情恢复,缩短住院日,减少并发
姜会钧李怀营
关键词: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换血护理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血液流变学改变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红细胞增多(NP)患儿部分血液流变学改变的分析,探讨其血液流变学特性。方法:NP新生儿25例(NP组),单纯咽下综合征和生理性黄疸高峰期的足月新生儿25例(对照组),分别取空腹静脉血4 mL,观察两组新生儿全血黏度(ηb)(低切、高切)、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聚集指数(EAI)、刚性指数(ERI)、血浆黏度(ηp)、红细胞电泳指数(EEI)和变形指数(EDI)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NP组较对照组ηb(低切、高切)、HCT、EAI和ERI增高,而ηp、EEI和EDI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NP可改变患儿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治疗应重视这些指标的变化。
陈茂琼陈蓉陈晓霞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新生儿学红细胞增多症血液黏度红细胞

相关作者

扇敏娜
作品数:45被引量:275H指数:5
供职机构: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藏族 新生儿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儿童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
周丛乐
作品数:255被引量:2,003H指数:2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新生儿 早产儿 婴儿 脑损伤 围产期
德吉美朵
作品数:42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藏族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藏族儿童
许炽华
作品数:26被引量:31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市江湾医院
研究主题:新生儿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增多症 一氧化氮 病因
赵敏
作品数:20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新生儿 藏族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缺氧缺血性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