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35篇“ 新型隐球菌性“的相关文章
非艾滋病相关新型球菌脑膜炎1例
2024年
新型球菌脑膜炎是由真菌病原体新型球菌感染脑膜和(或)脑实质所致的亚急或慢脑膜炎,常见于艾滋病患者。近年来,艾滋病相关新型球菌脑膜炎的发病率已得到显著控制,但非艾滋病相关新型球菌脑膜炎的发病率有呈逐年递增的趋势[1]。非艾滋病相关新型球菌脑膜炎有起病急、病情重、早期不易诊断和晚期死亡率高的特点,给临床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为提高临床诊治过程中对本病的警惕及认识,现将误诊为软组织感染1例资料报道如下。
林连根陈玲珑姜盈盈
关键词: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艾滋病脑梗死软组织感染
新型球菌脑膜炎脑脊液检验方法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4年
目的研究新型球菌脑膜炎脑脊液检验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3月-202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新型球菌脑膜炎患者参与研究。使用球菌荚膜多糖检测胶体金法、墨汁染色法以及真菌培养法三种检验方法对80例患者的脑脊液进行检验。对比三种检测方法的阳检出率。结果真菌培养法的阳检出率最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新型球菌脑膜炎患者诊断中,使用真菌培养法进行检测的阳检出率最高。
仁雪江
关键词: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脊液
非HIV感染的新型球菌脑膜脑炎患者的病例特征及文献复习
2024年
目的 探讨新型球菌脑膜脑炎(CM)在非HIV患者中的临床特征。方法 分析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明确诊断的7例非HIV感染CM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基本特征、临床症状、腰穿及实验室化验、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 7例患者中,男5例,女2例;发病年龄43~70岁;其中1例有白血病病史长期服用激素,1例肾移植术后服用免疫抑制剂,1例合并系统红斑狼疮,感染途经不明;4例既往体健患者,有明确的鸽子粪接触史或接触霉变材料、潮湿环境,潜伏期可长达2年;除了引起脑膜受累外,还可导致脑梗死、脑脓肿、血管炎等。最终4例治愈,1例长期抗真菌治疗,2例死亡。结论 非HIV感染的CM发生率低,临床症状不典型,潜伏期更长,预后更差。
马建鹏孙金梅朱先进张拥波脱厚珍
关键词: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非HIV感染
艾滋病合并结核脑膜炎和新型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征比较
2024年
目的探索艾滋病(AIDS)合并结核脑膜炎(TBM)和新型球菌脑膜炎(CNM)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早期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22年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住院且出院分别诊断为合并TBM和CNM的AIDS患者,回顾分析21例AIDS合并TBM(TBM组)和54例AIDS合并CNM患者(CNM组)(均为病原学诊断)的临床特征,包括脑膜炎相关症状和体征,入院时血常规、CD4^(+)T淋巴细胞计数、影像学检查、脑脊液检查等。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或χ^(2)检验。结果TBM组患者的年龄为(44.6±12.9)岁,大于CNM组患者[(37.6±12.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P=0.035)。CNM组分别有48例(88.89%)和7例(12.96%)出现头痛和意识障碍,与TBM组[13例(61.90%)和9例(42.86%)]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25,P=0.007;χ^(2)=8.05,P=0.005)。CNM组白细胞计数减少的患者比例为27.78%(15/54),血小板计数减少的患者比例为16.67%(9/54),分别高于TBM组[4.76%(1/21)和0(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7,P=0.029;χ^(2)=3.98,P=0.042)。TBM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74.0(92.0)/μL,高于CNM组的19.5(56.5)/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7,P=0.009)。CNM组分别有46例(85.19%)和24例(44.44%)患者脑脊液压力>180 mmH_(2)O(1 mmH_(2)O=0.0098 kPa)和>330 mmH_(2)O,高于TBM组[7例(33.33%)和4例(19.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61,P<0.001;χ^(2)=4.17,P=0.041)。TBM组脑脊液白细胞数>200×10^(6)/L的患者比例为52.38%(11/21),高于CNM组[1.85%(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23,P<0.001)。TBM组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质、腺苷脱氨酶高于CNM组[200.00(579.50)×10^(6)/L比17.50(66.25)×10^(6)/L,1863(2858)mg/L比672(513)mg/L,6.60(8.55)U/L比1.95(2.60)U/L],脑脊液氯化物低于CNM组[(107.71±8.22)mmol/L比(115.99±6.55)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11,P<0.001;Z=21.23,P=0.008;Z=2.09,P=0.040;t=4.57,P<0.001)。TBM组和CNM组脑脊液葡萄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6
柯迎春陈景良蔡卫平郭朋乐潘能浪陈谐捷李凌华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可调压分流管在合并颅内高压的新型球菌脑膜炎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研究可调压分流管在合并颅内高压的新型球菌脑膜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于赣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40例合并颅内高压的新型球菌脑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n=20)和对照组(n=20)。试验组采用抗真菌药物+可调压分流管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抗真菌药物+固定压分流管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天数、抗真菌药物使用天数、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颅内压、脑脊液球菌数)水平、引流术后并发症(硬脑膜下出血、脑室外出血、颅内感染)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和抗真菌药物使用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颅内压和脑脊液球菌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的颅内压和脑脊液球菌数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硬脑膜下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脑室外出血、颅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调压分流管可有效改善合并颅内高压的新型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控制颅内压力,缩短治疗周期,并提高其临床治愈率,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利于其预后康复。
廖佳奇许金仙张震宇
关键词:可调压分流管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脑室腹腔分流术
Watson关怀理论在1例多发骨髓瘤化疗后并发新型球菌脑膜炎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4年
总结1例多发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化疗后并发新型球菌脑膜炎(cryptococcus neoformans meningitis,CNM)患者的护理经验。将基于Watson关怀理论的护理措施应用于MM化疗后并发CNM的患者中,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给予多元化的支持,同时注重照顾者的心理状况,帮助患者和照顾者有效应对疾病。经过精心的护理,患者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李阿萌朱玉娟
关键词: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多发性骨髓瘤
新型球菌脑膜炎脑脊液检验方法的诊断准确探讨
2023年
新型球菌脑膜炎疾病为对象,在其诊断工作中,运用四种不同形式的脑脊液检验方法,探讨获取的诊断结果准确差异之处。方法 实验时间设置为2019年5月-2020年12月,实验场所择定为本院,以确诊为新型球菌脑膜炎为条件,共抽取患者100例作为本研究观察组,再以健康体检人员为条件,共抽取100例作为本研究对照组。两组均取四种不同形式的脑脊液检验方法展开脑脊液相关指标的检测工作,对最后得出的脑脊液相关指标检测数据、诊断结果及诊断准确加以探讨。结果 四种方法得出的脑脊液相关指标检测数据组间均产生较大区别(P<0.05)。和真菌培养方法、革兰染色方法、墨汁染色方法作比较,乳胶凝集方法得出的诊断结果阳率、准确、阳预测值均更高,漏诊率更低(P<0.05)。结论 以新型球菌脑膜炎疾病为对象,在其诊断工作中,运用四种不同形式的脑脊液检验方法,乳胶凝集方法准确最高,但临床仍建议将其和墨汁染色方法联合诊断。
曹惠
关键词: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脊液检验
以步态不稳为首发症状的新型球菌脑膜脑炎1例
2023年
目的 探讨以步态不稳为首发症状的新型球菌脑膜脑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1例以步态不稳为首发症状的新型球菌脑膜脑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45岁男,2年前出现步态不稳,进行加重,并出现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等症状,头颅MR示脑室系统扩张,脑脊液检查发现球菌感染,经两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抗真菌治疗后症状改善。结论 新型球菌脑膜脑炎起病匿,可能以步态不稳为首发症状,临床中应注意排查。
王瑶黄鹏如曾昭豪罗宏岑海媚罗彬张誉
关键词:脑膜炎隐球菌性步态不稳首发症状
新型球菌脑膜脑炎3例MRI征象被引量:1
2022年
1病例简介病例1,男,35岁,主诉:无明显诱因间断发热20 d余,体温最高39.0℃,咳嗽5 d,头痛、乏力、伴右侧肢体麻木。自服药物(具体不详)治疗效果不佳,于社区诊所给予静脉滴注头孢唑啉钠治疗3d后体温正常,几天后再次出现发热。10余年前行阑尾切除术,白细胞减低4年未诊治。
李恒韩月东
关键词: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例报告
艾滋病合并新型球菌脑膜炎的临床分析
2022年
探讨艾滋病合并新型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球菌脑膜炎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36例艾滋病合并新型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和临床转归情况。结果 36例患者中头痛、发热、恶心呕吐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其中头痛35例(96.2%)、发热30例(83.6%)、恶心呕吐27例(75.9%),另外抽搐、视力下降、病理征阳是少见的症状。实验室检查中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 l~136个/ul,以CD4+T淋巴细胞计数<50个/ul为主,占58.3%。脑脊液检查显示32例患者脑脊液压力>180mmH2O,占88.9%,大部分患者存在高颅压,脑脊液中葡萄糖偏低为(2.0±0.73)mmol/L,蛋白质轻微升高为(65±40)mg/dl。30例脑脊液球菌培养阳,阳率为84.2%;34例脑脊液球菌涂片阳,阳率94.4%;31例脑脊液球菌荚膜抗原阳,阳率为86.3%。36例患者中,28例患者病情好转;8例死亡,病死率为22.2%。结论 艾滋病合并新型球菌脑膜炎病死率高,预后差,颅内压增高是导致预后不佳的关键因素,应早期诊断、早期合理地使用抗真菌药物,及时抗HIV病毒治疗以改善预后。
杨雪娟毛霖张红燕王雅兰
关键词:艾滋病隐球菌性脑膜炎疾病转归

相关作者

宋晓玲
作品数:35被引量:65H指数:4
供职机构: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手足口病 艾滋病 狂犬病 儿童
李智文
作品数:169被引量:434H指数:10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多发性硬化 脑梗死 误诊 MMP-9表达 光量子疗法
张绍全
作品数:51被引量:127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慢加急性肝衰竭 人工肝治疗 终末期肝病模型 乙型肝炎 肝衰竭
江凌
作品数:34被引量:80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MTDNA 非综合征型耳聋 耳聋患者 新型隐球菌 突变分析
李莎
作品数:18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下呼吸道感染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脑膜炎 隐球菌 酚妥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