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92篇“ 新地区主义“的相关文章
地区主义被引量:1
1999年
张煜
关键词:新地区主义国际贸易动因分析
地区主义视角下东盟经济合作实践成效探究
2022年
冷战结束后,东盟在经济领域选择了符合成员国实际利益的合作路径,在促进区域内经贸合作的同时,也关注同域外行为体的经济互动,进程中展现出平等、多样化、自主协商等地区主义重要特征。东盟开放性的地区主义经济合作既增强了成员国间的良性互动,又提升了该区域组织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为其他国际行为体跨地区经济合作提供了典型范式。
张舒文
关键词:经济合作一体化新地区主义
地区主义”思维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研究
2020年
当前,经济全球化受到来自美国政策的影响和冲击。欧美都建立了完善的区域合作组织,东亚区域合作需要怎么推进,需要思想决定行动“。地区主义”思维不但影响和改变着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思维,而且也影响着东亚各国区域经济合作的思维方式和战略走向。
李建民刘守静
关键词:新地区主义政治凝聚力东盟方式
地区主义视角下的中国与加坡合作模式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自东盟建立以来,以加坡为首的东南亚经济体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签署区域伙伴贸易协定、促进国际间合作等方式,率先走上一条“地区主义”道路,而中国长期倡导从国家层面出发,由地区层面过渡,最终完善到世界层面的具有规则一致性的开放型地区主义经济制度,以解决贸易自由化中的潜在问题。作为东南亚国家间最具代表性的合作关系,中国和加坡的双边合作一直是东南亚“地区主义”进程的重要一环,与此同时,中国作为其进程的持续参与者,在处理与加坡的合作方式上,为东南亚地区间合作做出了示范意义。2020年是中国和加坡建交30周年,随着“地区主义”在东南亚地区的逐渐推进,地区间合作由贸易层面逐渐向更加深化的多领域延伸。在地缘政治格局变化中,地区合作的理念、平台、模式不断涌现,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的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各国的积极接触和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东亚区域合作框架中的“10+1”合作、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为核心的更多地区间机制得以建立。随着中国和加坡合作关系层次的加深,两国将有更大的动力以维护一个有益且和平的东南亚合作秩序,这将使中国、加坡以及东南亚各国直接受益。
赵儒南
关键词:新地区主义地缘政治外交政策
重塑亚洲观念:地区主义研究的中国视角被引量:12
2018年
地区主义研究在中国国际关系学界一度形成热潮,产生了持续而重要的影响,然而其理论和实践前景也颇受质疑,甚至有人提出"衰落"之说。如今,随着"一带一路"研究热的兴起,重认识"亚洲观念"已是迫切之需。本文借鉴思想史研究的一些成果,提出重塑亚洲观念的学术命题,希望对中国视角下的地区主义研究有所促动。概言之,地区主义对亚洲观念的历史性塑造体现在三个方面:地区利益聚合和整合的发动机,地区权力分布和演化的平衡器,构建地区认同意识和地区共同体观念之光的灯塔。全球化进入阶段后,亚洲观念面临的反思和重塑。未来的亚洲将始终是一个多元和多样化的亚洲,不会形成一个"单一的亚洲"。亚洲观念并不构成任何一种理想的文化类型,而是深刻反映着亚洲地区的结构性权力变动和互动。地区共同体建设作为亚洲观念的核心,将建立在完成民族国家共同体建设的基础上,而不是相反。亚洲观念的重塑主要是一个学术命题,应当纳入全球学或全球国际关系学的学科领域加以深入研究。
耿协峰
关键词:新地区主义一带一路
地区主义视野下的东亚金融合作:根本问题及中国方案被引量:8
2018年
东亚金融合作在制度性建设方面屡有建树但实质性发展不足。东亚金融合作初期具有明显的封闭性,"清迈倡议"缺乏包容性,其多边化机制同样存在"地区认同"缺失的问题。东亚金融合作的现实与地区主义所强调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尊重国家自主性的地区认同等特征存在很大差距,这些差距成为东亚金融合作进展缓慢的根本性原因。东亚金融合作在制度形成阶段缺乏强权行为体的存在;在制度发展阶段受制于东盟精神和低制度化要求,无法真正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在制度维系阶段缺少地区认同的文化纽带。中国要加强在东亚金融合作中的战略部署,需要加强国家营销,构建东亚地区共识,培育比较优势和长期优势,处理好与其他大国的关系,提供适当的地区公共物品,汲取其他地区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地区金融合作的路径。
王宏禹
关键词:东亚金融合作新地区主义
东盟共同体:东亚地区主义的基本范式
2016年
20世纪80年代后期,地区主义开始在欧洲出现并逐渐盛行,之后伴随着全球化浪潮很快传到了东亚地区,成为研究东亚地区主义理论框架。而在东亚地区合作模式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东盟共同体最能体现地区主义的基本内涵,成为东亚地区主义的基本范式。现如今"东盟共同体"经过不断的发展,逐步成为了在政治安全、经济、社会文化三大领域同时推进、相互加强的地区组织,使得地区主义在东亚拥有了可见的成果。东盟共同体的综合性、开放性以及超越传统地区主义思路等特征体现了地区主义的内在逻辑。"东盟"俨然成为了推动东亚地区一体化进程发展的动力,东亚地区也逐渐形成了以"东盟"为中心的东亚地区主义范式。
王晓莉
关键词:共同体新地区主义
地区主义下中国与东亚发展环境及前景
2016年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与东亚发展并没有像预期中的那么顺利。南海争端、菲律宾挑衅等事件不间断发生,东亚共同体成立,中国如何在的形势下推动与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中国提出的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打造东亚命运共同体的方案得到广泛的响应。东亚各国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在世界经济中享有发言权。本文从地区主义入手,通过东亚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所遇到的制约因素和现状,论述中国与东亚发展的环境与未来趋势。
王娟
关键词:新地区主义经济一体化
中国对东亚地区主义构建的作用
2015年
东亚在地区主义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旧地区主义地区主义两个阶段,中国由于发展水平的不同在这两个阶段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东亚旧地区主义时期,中国由于自身因素所限,所起的作用有限。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并且随着冷战的结束、中国国内政治的成熟,其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意愿的增强,这正好与东亚地区主义的兴起基本同步,因此在东亚地区主义的构建中自然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作为发展中大国的典范,中国的经验对于我们研究发展中大国对地区主义构建作用有极大的帮助。
季军
关键词:新地区主义
地区主义对维护亚太安全的作用——《地区主义与亚太地区结构变动》读后感
2014年
地区主义与亚太地区结构变动》是国内第一批专门以地区主义理论为主题的专门作品。该书创性地运用国际政治经济学结构分析的研究方法,从安全、生产、金融、知识四大结构对亚太地区的结构变动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体现出作者耿协峰博士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学术水平,但是不可避免的本书也存在一些缺陷,但是瑕不掩瑜,这依旧是一本研究区域一体化不可多得的好书。这篇读后感结合较近一段时间亚太地区复杂形势进行论述,认为亚太的长治久安非常需要地区主义的理论进行指导,创造地区主义、发展地区主义、利用地区主义是亚太长治久安的有效保障。
张骋
关键词:新地区主义长治久安

相关作者

耿协峰
作品数:14被引量:93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出版社
研究主题:新地区主义 地区主义 东亚地区主义 多样性 地区化
郭延军
作品数:26被引量:164H指数:7
供职机构:外交学院
研究主题:东北亚 新地区主义 安全共同体 安全治理 大湄公河
汪长明
作品数:113被引量:132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
研究主题:克什米尔问题 地区主义 钱学森精神 南亚地区合作 国际政治
赵银亮
作品数:23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范式研究 新地区主义 民主化 科学发展观 嬗变
张煜
作品数:11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财经大学
研究主题:新地区主义 原产地规则 国际贸易 反倾销 美国反倾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