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32篇“ 斑疹伤寒“的相关文章
- 斑疹伤寒被引量:1
- 2008年
- 斑疹伤寒包括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是由立克次体所致的一种古老的传染病。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卫生条件改善及防疫措施有力,解放后发病率下降,但近几年有回升势头,且由于缺乏临床经验,易延误诊断和治疗。
- 王晓峰
- 关键词:斑疹伤寒
- 2017-2022年全国斑疹伤寒流行特征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我国2017—2022年斑疹伤寒流行特征,为制定斑疹伤寒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17—2022年斑疹伤寒监测个案数据,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7—2022年全国每年报告病例数(发病率)分别为929例(0.07/10万)、971例(0.07/10万)、1173例(0.08/10万)、1069例(0.08/10万)、1310例(0.09/10万)、1291例(0.09/10万),报告病例数及发病率呈波动增加趋势。2017—2022年每年有22~24个省份[309~342个县(区)]报告病例,主要分布于云南、广东、四川、安徽、湖北、山东、广西、湖南、河北9个省份(自治区),9个省份(自治区)每年合计报告病例数占全国病例数比例波动于85.56%~91.14%,其中云南、安徽、湖北省每年报告病例数及占全国报告病例数比例均呈增加趋势,山东省呈下降趋势。全国每年报告病例居前10位县(区)合计报告病例数(占全国病例数比例)分别为293例(31.53%)、284例(29.25%)、332例(28.30%)、400例(37.42%)、579例(44.20%)、636例(49.26%)。职业分布主要为农民、学生、散居儿童及幼托儿童,每年占报告病例数的比例分别波动于61.04%~65.60%、10.71%~15.43%、7.67%~9.80%。男女性别比波动于0.86∶1~1.02∶1之间。每年报告病例均以40~64岁年龄组病例占比最高,波动于38.54%~43.69%。结论2017—2022年每年报告斑疹伤寒病例数居前的省份均为云南、安徽、广东、广西、四川、湖北、湖南、河北、山东9省份(自治区),每年合计报告病例数占全国病例数均在85.00%以上,云南、湖北、安徽省每年报告病例数呈增加趋势。病例高度散发与局部高发并存。应动态开展疫情分析、风险评估及预警,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综合防控措施,进一步降低居民感染风险。
- 张云飞韩玲师悦田雪莹徐红耿梦杰滕中秋阚飙秦天
- 关键词:斑疹伤寒风险评估防控策略
- 表现为泛发性皮疹的地方性斑疹伤寒1例
- 2024年
- 患者男,26岁,双下肢肌痛、头痛伴发热5 d,斑疹2 d。5 d前水库活动疑有虫咬史。体查:体温38.2℃~38.5℃,生命征平稳。双下肢、胸腹部及上肢可见多发淡红色、暗红色斑疹、斑片及斑丘疹,豆大至指头大,环状及不规则状,边界清,压之不褪色,无焦痂。双侧踝关节、腓肠肌轻度压痛。实验室检查:外斐氏反应OX19 1∶160,肝功能轻度损害。诊断:地方性斑疹伤寒。予抗立克次体治疗:口服多西环素(0.2 g/d)联合左氧氟沙星片(0.5 g/d),给药当天起无发热,共用药8 d,患者皮疹基本消退,无关节疼痛、头痛,治愈出院。
- 龙博泉龙绮赖美妍杨岚游馥榕杨亚军郭红卫
- 关键词:地方性斑疹伤寒鼠蚤皮疹
- 2022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县地方性斑疹伤寒(跳蚤传播斑疹伤寒)死亡病例情况
- 2024年
- 地方性斑疹伤寒(跳蚤传播斑疹伤寒)是一种由伤寒立克次体引起的媒介传播人兽共患病,是一种中度严重但很少致命的疾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县的地方性斑疹伤寒病例从2010年的31例增加到2022年的171例。2022年6月、8月和10月,分别有3例患有基础疾病的成人病例死亡;重症病例表现包括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心肌炎和脓毒性休克。本报告描述了病例的临床表现、病程和诊断方法,提出了防控建议。医护人员接诊曾在地方性流行地区生活、旅行的病例或曾接触宿主动物的病例且临床症状相符时,应考虑地方性斑疹伤寒感染的可能性;及时用多西环素治疗至关重要。需要监测啮齿动物、负鼠、流浪猫和犬跳蚤侵扰情况以及受感染跳蚤的数量,以了解疾病生态学并采取更有效地干预措施以预防人类疾病。
- 龚震宇龚训良
- 关键词:地方性斑疹伤寒跳蚤啮齿动物人兽共患病
- 妊娠合并地方性斑疹伤寒1例
- 2023年
- 地方性斑疹伤寒是由莫氏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宿主是啮齿类动物,以鼠蚤类为主要传播媒介。该病发作突然,临床表现不典型,易漏诊、误诊。本文报道1例孕25+1周,高热、头痛起病的孕妇,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无效,结合病史及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检测确诊为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感染,使用阿奇霉素治疗后病情好转。孕37^(+1)周顺利剖宫产术分娩一男活婴,母儿健康。斑疹伤寒是一种容易被忽视的疾病,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仔细询问病史及查体,及时行mNGS检测,有助于快速诊断。
- 胡金露李波曾洪伟李霞叶海燕胡正昌肖静王新东
- 关键词:地方性斑疹伤寒临床医师鼠蚤宏基因组急性传染病
- 1950-2021年中国斑疹伤寒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6
- 2023年
- 目的分析斑疹伤寒在我国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我国斑疹伤寒防控工作面临的问题及挑战和策略。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传染病历史数据库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1950-2021年斑疹伤寒报告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Mann-Kendall检验和圆形分布法对斑疹伤寒的发病情况、死亡情况、病死率进行分析,研究我国斑疹伤寒流行的时间、空间、人群分布和诊断现状。结果1950-2021年,我国共报告斑疹伤寒发病数452965例,死亡数7339例,分别在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和80年代的14年中报告发病数均过万。20世纪90年代以来,斑疹伤寒发病数和发病率大幅降低,流行强度以散发为主,但安徽省、湖北省和湖南省报告发病数呈上升趋势。斑疹伤寒在全年均可发病,但可呈现一定的季节聚集性,我国斑疹伤寒的发病率高峰集中在夏、秋季,不同省份斑疹伤寒的月发病高峰从北方至南方逐渐向前推移。斑疹伤寒发病的男女性别比为1.01∶1(18529∶18366),近年来女性发病数逐渐超过男性;≤9岁人群发病数占比最大(18.9%),≥50岁人群发病数呈增加趋势;发病人群职业以农民为主,并呈逐年增加趋势,学生和散居儿童发病数占比也较大。斑疹伤寒病例从发病日期至诊断日期间隔时间的中位数为6 d,实验室确诊病例占比较低,检测方法为外斐反应为主。结论尽管我国斑疹伤寒流行态势整体好转,仍需警惕局部暴发的风险,其防控工作仍面临很多挑战,需加强斑疹伤寒病原体检测和监测能力建设。
- 韩玲张云飞滕中秋阚飙秦天
- 关键词: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流行病学特征
- 2006—2021年四川省斑疹伤寒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了解四川省2006—2021年斑疹伤寒的发病情况,提出防控建议。方法收集2006—2021年四川省斑疹伤寒报告发病数据和人口数据,对其流行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比较;运用SPSS 23.0软件对差异进行卡方检验,检验水准取α=0.05。结果2006—2021年四川省斑疹伤寒报告发病率在0.06/10万~0.16/10万之间波动,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12/10万。从最低点2006年(0.06/10万)至最高点2011年(0.16/10万)报告发病率呈波动上升趋势(趋势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42.585,P=0.00);从2011年至2020年报告发病率呈波动下降趋势,(趋势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17.429,P=0.042);2021年再回升至高点0.15/10万;攀枝花市2006—2008年报告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市(州);凉山彝族自治州2009—2021年报告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市(州),2006—2021年报告的发病数占全省总发病数的86.19%(1342/1577)。全省发病呈双峰分布,最高峰在7至9月(548/1557,35.2%),次高峰在10至12月(422/1557,28.54%);发病最多的年龄组为5~9岁(164/1557,10.53%);男女性别比例为1.03(789/1557,50.67%):1(768/1557,49.33%);职业以农民(928/1557,59.60%)为主;主要集中在凉山彝族自治州(1342/1577,86.19%),其流行特征与全省相似。结论四川省斑疹伤寒疫情呈现地方聚集性,流行重点地区由攀枝花市转为了凉山彝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疫情处绝对主导地位。建议对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重点地区及人群采取疫情监测、防鼠灭鼠灭蚤、提高卫生水平等针对性防控措施。
- 汪娟刘伦光袁珩毛素玲
- 关键词:斑疹伤寒
- 2005—2022年四川省斑疹伤寒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了解四川省斑疹伤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斑疹伤寒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四川省2005—2022年斑疹伤寒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四川省2005—2022年共报告斑疹伤寒1 720例,无死亡,年平均发病率为0.116 5/10万。高发月份在7—9月,病例分布在19个市州59个县(区),主要分布在凉山州(占84.94%)和攀枝花市(占9.77%)。男女性别比为1.03∶1;年龄的中位数为36岁,0~14岁组、25~59岁组发病数较多;职业以农民为主(占60.06%),学生和散居儿童次之。斑疹伤寒确诊病例为979例(构成比为56.92%),病例从发病日期至诊断日期时间间隔的中位数为8 d。结论 四川省斑疹伤寒防控工作仍然面临很多挑战。重点地区应开展宿主动物和媒介监测工作,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应进行健康教育,同时应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和实验室人员的检测能力。
- 曹一鸥周兴余袁珩肖崇堃
- 关键词:斑疹伤寒流行病学特征立克次体
- 2011—2020年河北省斑疹伤寒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分析2011—2020年河北省斑疹伤寒监测资料,描述其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为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河北省2011—2020年共报告斑疹伤寒病例1500例,死亡1例,年平均发病率0.37/10万,年均死亡率0.01/1000万,平均病死率0.07%。2011—2020年河北省斑疹伤寒发病情况整体呈现下降趋势,高发病率地区主要集中在唐山市、石家庄市、邯郸市和保定市;时空变化结果显示,中南部地区斑疹伤寒发病率逐渐减少,东部地区的唐山市发病率始终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南部地区的邯郸市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发病高峰期主要集中在9—11月;男女性别比为1∶1,发病以0~20岁青少年儿童和60~80岁老年人为主;职业分布以农民发病为主;2011—2020年鼠密度总体平稳,不同年度斑疹伤寒发病率与平均鼠密度呈显著正相关(r=0.722,P<0.05),不同地区发病率与农村自然村鼠密度呈显著正相关(r=0.661,P<0.05)。结论河北省斑疹伤寒疫情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对于高发地区和高发人群需加强监测,并严格落实防鼠、灭蚤工作。
- 韩晓莉高文高哲敏蔡亚男贺蕾成贝贝宋纪文马丽华赵勇
- 关键词:斑疹伤寒
- 安徽省金寨县2013-2022年斑疹伤寒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通过分析安徽省金寨县近10年斑疹伤寒流行特征,为科学防控斑疹伤寒提供依据。方法病例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3-2022年金寨县斑疹伤寒病例报告数据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定性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述,采用χ^(2)检验对其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3-2022年,金寨县斑疹伤寒报告病例426例,年均发病率8.23/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4-9月(春夏季)为发病高峰,发病数占报告病例总数的85.68%(365/426);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男女性别比为0.62∶1,不同性别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878,P<0.001);60~<7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256.67/10万);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93.90%);23个乡镇中22个有病例报告。结论斑疹伤寒病例在金寨县分布广泛,以农民发病为主,中老年人群高发,发病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和季节性。需加强重点地区、高危人群的疾病监测和防控工作。
- 丁俊飞管鹏程李伟
- 关键词:斑疹伤寒流行病学特征
相关作者
- 张丽娟

- 作品数:115被引量:474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 研究主题:无形体 立克次体 立克次体病 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家畜
- 温博海

- 作品数:160被引量:337H指数:13
-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 研究主题:贝氏柯克斯体 蛋白 外膜蛋白 斑点热 免疫保护
- 陈梅玲

- 作品数:108被引量:241H指数:9
-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贝氏柯克斯体 外膜蛋白 重组蛋白 普氏立克次体 大肠杆菌
- 张海林

- 作品数:306被引量:1,406H指数:26
- 供职机构: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
- 研究主题:蚊虫 虫媒病毒 流行病学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乙型脑炎
- 聂昭华

- 作品数:30被引量:99H指数:6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261医院
- 研究主题:T淋巴细胞亚群 斑疹伤寒 十二指肠溃疡 流行病学 胃粘膜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