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9篇“ 斑块进展“的相关文章
-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影像组学机器学习模型联合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预测冠状动脉斑块进展
- 2025年
-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影像组学机器学习(ML)模型联合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预测冠状动脉斑块进展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94例CCTA显示冠状动脉斑块并接受至少1次CCTA复查患者,基于首次、末次CCTA计算斑块负荷(TPB)年变化值(△TPB/y)分为进展组(△TPB/y≥中位△TPB/y)与无进展组(△TPB/y<中位△TPB/y),并按8∶2比例划分训练集(n=155)与验证集(n=39)。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斑块进展的临床及首次CCTA相关影响因素,以之构建CCTA模型。基于训练集首次CCTA提取及筛选斑块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分别采用随机森林(RF)、高斯过程(GP)、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二次判别分析(QDA)及支持向量机(SVM)算法构建ML模型,于验证集验证模型效能并选择最优ML模型,以之联合CCTA模型构建联合模型;评估各模型预测冠状动脉斑块进展效能。结果194例中,进展组97例、无进展组97例。训练集155例中,77例斑块进展、78例斑块无进展;验证集39例中,20例斑块进展、19例斑块无进展。FAI是冠状动脉斑块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OR=1.08,P<0.001),以之构建CCTA模型。基于训练集数据筛选的10个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分别构建RF、GP、PLS-DA、QDA、SVM模型,RF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的曲线下面积(AUC)均较高,为最优ML模型。CCTA模型、RF模型及联合模型在训练集的AUC分别为0.684、0.847及0.861,在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629、0.768及0.821。结论CCTA影像组学ML模型联合FAI能有效预测冠状动脉斑块进展。
- 孙欣杰赵坤张宁贵袁康正叶靖陈娟
- 关键词:斑块
- 血管生成素-2诱导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的潜在机制
- 2024年
- 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病理过程中,斑块内不成熟血管形成和(或)破裂出血、内皮功能障碍是冠脉疾病进展的重要原因,尽管治疗斑块进展的药物和非药物取得了一定成效、早期挽救了生命,但患者的预后并不乐观,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干预斑块进展的治疗。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被证明是缺血、缺氧下调节内皮功能和血管生成(或)破裂出血的关键因子。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肿瘤、眼部血管疾病已有靶向药物,但冠脉粥样硬化疾病中尚未见Ang2相关的靶向药物。此外,非编码RNA和心血管疾病、血管生成关系密切,可能参与调控Ang2介导的斑块进展。本文就Ang2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中潜在的作用机制进行阐述。
- 文姣姣杨学远(综述)赵永超马懿(审校)
- 关键词:血管生成素-2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非编码RNA血管生成
-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斑块定量分析评估老年冠心病患者高危斑块进展的价值被引量:6
- 2024年
-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斑块定量分析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高危斑块进展的评估价值。方法纳入2020/08-2022/08该院心内科接诊的90例老年冠心病病例,均接受CCTA检查,按照是否为高危斑块分为高危组、非高危组,对于高危斑块依据1年随访后斑块进展情况分为进展组、未进展组,对比其CCTA斑块定量参数差异及对高危斑块进展的预测价值。结果CCTA检查发现高危斑块发生率达83.33%(75/90),其中点状钙化斑块64例(71.11%),低密度斑块38例(42.22%),重塑指数RI、脂质斑块负荷大于非高危组(P<0.05),高危组基于CCTA血流储备分数(FFRct)及冠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均低于非高危组(P<0.05);进展组的斑块总体积和非钙化斑块体积、狭窄程度、RI、脂质斑块负荷均大于无进展组(P<0.05),进展组最小管腔面积、FFRct、FAI小于无进展组(P<0.05);斑块总体积和非钙化斑块体积、狭窄程度、最小管腔面积、FFRct、FAI、RI、脂质斑块负荷及各项联合预测老年冠心病病例的高危斑块进展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07、0.801、0.788、0.756、0.763、0.768、0.775、0.806、0.872。结论CCTA斑块定量分析评估老年冠心病患者高危斑块及其进展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张俊彪郭军霞刘辉
-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
- 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斑块进展参数在预测非阻塞性冠心病预后中的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斑块进展参数在预测非阻塞性冠心病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0年9月至2022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CCTA检查的非阻塞性冠心病患者临床、影像资料及预后(MACE)信息。根据是否发生MACE将患者分为MACE阳性组和MACE阴性组,并比较临床资料、斑块基线及进展参数在2组之间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能有效预测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利用斑块基线参数、斑块进展参数及二者联合分别构建预测模型,采用一致性指数-时间曲线、综合判别改善指数、净重新分类指数评估模型预测效能。结果共有258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62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发生MACE。与MACE阴性组相比,MACE阳性组患者表现出更长的病变长度,更重的狭窄率,更大的斑块总体积、钙化斑块体积、非钙化斑块体积、纤维斑块体积、总斑块负荷、脂质斑块负荷,更高的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及狭窄率变化率(ΔDS/y),更多的冠状动脉疾病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级的升级及非阻塞进展为阻塞(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FAI、ΔDS/y及非阻塞进展为阻塞是MA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一致性指数-时间曲线结果显示,二者联合模型对非阻塞性冠心病患者发生MACE的预测效能优于斑块基线参数模型和斑块进展参数模型。结论基于CCTA的FAI和斑块进展参数在非阻塞性冠心病患者中可预测发生MACE的高风险人群,具有较好风险分层价值。
- 陈瑞贾涵冯长静董思廷刘王琰林澍莘朱晓梅徐怡祝因苏
-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斑块进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 颈动脉CT血管成像评估他汀类药物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进展的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通过颈动脉CT血管成像定量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管腔形态学特征,探讨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入选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在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放射科进行CTA复查且有基线检查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40例,根据是否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分为应用组和未用组,测量两组患者颈动脉的狭窄率、斑块易损性、斑块负荷和斑块体积等影像形态学特征,计算复查前后年化变化率。结果:两组患者颈动脉狭窄及斑块均有不同程度进展,但未应用他汀组狭窄率年变化率、斑块负荷年变化率、管壁/管腔比年变化率更高(P均<0.05)。复查时高危易损斑块出现比例更高(P=0.009),其中斑块内低密度出现的比例较高(P=0.020)。应用他汀组钙化斑块负荷年变化率增长更高(P=0.003)。结论: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包括延缓斑块负荷的增加、延缓动脉管腔狭窄的加重;同时对颈动脉斑块具有一定稳定作用,包括减少易损斑块出现以及促进斑块钙化。
- 卢天奇徐磊
-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
- 血清miR-122表达水平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PCI后非靶血管斑块进展的关系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R)-122表达水平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非靶血管斑块进展的关系。方法选取拟行PCI术治疗的16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显示冠脉血管正常者145例为对照组,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miR-122表达水平并进行对比。根据研究组PCI后非靶血管斑块进展情况将其分为进展组与未进展组,对比进展组、未进展组血清miR-122表达水平,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法分析血清miR-122表达水平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PCI后非靶血管斑块进展的关系,且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22表达水平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PCI后非靶血管斑块进展的评估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miR-12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PCI术后非靶血管斑块进展发生率为14.88%;进展组血清miR-12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未进展组(P<0.05);性别、心脏外科与介入治疗狭窄冠状动脉研究(SYNTAX)评分、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血清miR-122水平均为患者PCI术后非靶血管斑块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非靶血管参考直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为患者PCI后非靶血管斑块进展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血清miR-122表达水平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PCI后非靶血管斑块进展预测的最佳截断点为3.28,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UC)、95%CI分别为92.00%(23/25)、81.12%(116/143)、0.905、0.850~0.944。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miR-122表达水平异常增高,可增加患者PCI术后非靶血管斑块进展风险,并对患者PCI术后非靶血管斑块进展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 吴雷耿国英姬劲锐
-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 一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的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构建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的方法,其包括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向Ldlr<Sup>‑/‑</Sup>转基因小鼠给药。本发明提供的构建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的方法可快速促进小鼠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症状,从而能够缩短模型构建...
- 程蕾蕾潘建安张卉张健王妍陆浩沈毅辉何小珍汪雪君陈怡帆许宇辰
- CCTA技术下斑块定量分析预测冠心病患者斑块进展的价值被引量:9
- 2023年
-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技术下斑块定量分析预测冠心病患者斑块进展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30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按照其1年随访后斑块进展情况将其分为进展组(n=90)和无进展组(n=140),比较两组首次检测CCTA时斑块长度、斑块总体积、钙化斑块体积、非钙化斑块体积、斑块负荷、重塑指数、狭窄程度,利用ROC分析斑块总体积、非钙化体积、重塑指数、狭窄程度预测冠心病患者斑块进展的价值,比较两组预后情况。结果 进展组斑块总体积、非钙化斑块体积、重塑指数、狭窄程度显著高于无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分析,斑块总体积、非钙化体积、重塑指数、狭窄程度预测冠心病患者斑块进展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8、0.768、0.901、0.837。进展组心源性死亡、脑卒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TA技术下斑块定量分析预测冠心病患者斑块进展有较高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 史东星王道清张卉李艳若程留慧
- 关键词:冠心病斑块进展
- 基于冠状动脉CTA的斑块特征联合FFRCT及FAI预测斑块进展的研究
-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CTA)所示的斑块特征、血流储备分数(FFR)及冠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在评估冠脉斑块进展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22年1月行2次及以上CCTA检查的...
- 马金宇
-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斑块进展
- 光固化聚己内酯材料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破裂及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固化聚己内酯材料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破裂及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本发明利用光固化聚己内酯材料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良好,可塑性强,材料性能稳定,疏水性,光固化迅速,易获取的优点,将其应用于预防动脉粥样硬...
- 葛均波杨文龙张书宁陆仪静张尹
相关作者
- 张瑞岩

- 作品数:388被引量:2,191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研究主题:冠心病 冠状动脉 药物洗脱支架 预后 介入治疗
- 陆林

- 作品数:179被引量:625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研究主题:冠心病 糖尿病 基因多态性 2型糖尿病患者 多态性
- 陈韵岱

- 作品数:698被引量:4,611H指数:26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冠心病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冠心病患者
- 陈秋静

- 作品数:50被引量:153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研究主题:冠心病 糖尿病 基因多态性 单核苷酸多态性 急性冠脉综合征
- 王邦宁

- 作品数:213被引量:755H指数:14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高血压 肝细胞生长因子 冠心病 高血压患者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