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1篇“ 文学选择“的相关文章
- 鲁、郭、茅的文学选择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三种范式被引量:1
- 2021年
- 鲁迅、郭沫若、茅盾的文学选择,分别代表了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三种不同范式。用单纯排位方式框定他们的创作成就和地位,并不能充分展示他们以各自不同方式为推动中国文学以全新形态汇入世界文学发展主流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以文学史维度而论,三人基于各自文学理念所作出的选择、所聚焦的对象和所定位的目标,不仅深刻反映出中国文学现代转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而且也展现出中国文学一种全新的思想、艺术观念和创作形态,反映出中国文学现代发展的新走向、新态势和新特征。
- 黄健卢姗
- 关键词:文学转型世界文学
- “五四”新文化运动场域下老舍的文学选择
- 2020年
- 从布迪厄场域理论的角度来探讨老舍文学创作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之间的因缘,在个人与时代双向建构的过程中,在历史变革与文化转型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宏观场域下,作为微观个体的老舍规避了个人的屈辱、民族的狭隘以及时代的罅隙,发挥了个体的优质秉性与自身潜能,在与时代的发展共振中成就了自己“写家”的身份。
- 张炜炜
- 关键词:老舍场域文学创作新文化运动
- 施建伟《林语堂传》的童年叙事与林语堂的文学选择被引量:1
- 2020年
- 施建伟的《林语堂传》对传主的童年经历作了充分叙述。这种叙述主要包括林语堂童年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这里的自然环境是指雄山秀水的闽南平和县坂仔村;人文环境是指中西文化交融的家庭与中西合璧的杂色教育。传记的这种叙述带来了重要的启示:自由快乐的童年体验促使林语堂形成了幽默、豁达、宽容、开放的性格,这样的性格直接影响了林语堂的人生选择和人生走向。林语堂1930年代创办《论语》《人间世》和《宇宙风》,提倡幽默轻松的性灵文学、林语堂选择与鲁迅迥异的人生道路等都与其经历过快乐的童年有关系。
- 赵焕亭
- 关键词:童年叙事
- 美国视野中的中国现当代文学选择与阐释——基于文学选集的考察被引量:6
- 2019年
-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本形态,翻译选集是考察文学跨文化接受的有效观测点。本文以新时期以来在美国出版的中国现当代小说选集为例,通过描述选集在文本选择和阐释框架上的总体特征,考察中国现当代文学在美国的一段接受史。研究发现,1980年代,中国文学被视作展示中国"现实"的媒介,选集对中国文学的选择和阐释有着泛政治化倾向;1990年代的选集回归了"为文学"的编选原则,中国文学的审美价值取代认识价值成为受关注的焦点,编者开始纠正此前关于中国文学的刻板印象;新世纪以来,虽然政治性解读依然是中国文学短期内难以摆脱的窠臼,但风格多样的编选译介格局使得中国文学的图景更加丰富。
- 何敏吴赟
- 关键词:中国文学
- “万部长篇”时代的文学选择——2017年长篇小说排行榜简析
- 2018年
- 一在今年年初举行的第十四届《当代》长篇小说论坛上,白烨先生的一番话,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文情报告》的资深主编,白老师熟悉文坛现场,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在这次会上,白老师透露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物数据中心提供的图书CIP数据,截止到2017年12月中旬,2017年全年的长篇小说总条目达到了8912条。
- 徐刚
- 关键词:文学选择排行榜文学研究会CIP数据数据中心
- 文化守成中的新文学选择--评吴宓主编的《大公报·文学副刊》被引量:1
- 2017年
- 吴宓是学衡派的代表人物,曾激烈反对新文学。主编《大公报·文学副刊》,吴宓虽然坚持文化守成主义立场,但对新文学的态度有所变化,既有无奈的接受,又有主动的对话,介绍新文学刊物,评介新文学作品,讨论新诗发展等。吴宓从一个文化守成者的角度,对新文学进行思考,扩大了新文学的影响,显示了吴宓对待新文学的一种姿态。
- 杨爱芹
- 关键词:吴宓《大公报·文学副刊》新文学
- 鲁迅与郭沫若的童话实践与文学选择
- 2017年
- 鲁迅和郭沫若两位文学大家对童话的认识与日本同行相一致,即"童话"既与原人的文学艺术相联系,同时也是儿童文学的代名词。他们为数不多的童话写作或者指向现实或者表达幻想,既有为儿童而作,也有为抒发愤懑而写的。他们的文学选择——重述神话或历史的小说、戏剧创作以及诗歌写作等实质上都与童话有关,他们以"童话"方式完成了艺术回归,寻找文学的本初之路。
- 乔世华
- 关键词:童话文学选择
- 论曹文轩的文学选择——以《草房子》《青铜葵花》《蜻蜓眼》为例被引量:5
- 2016年
- 曹文轩的长篇新作《蜻蜓眼》和他之前的《草房子》《青铜葵花》一样,以悲悯情怀和优雅格调,把"向善"、"向美"作为向人类生存困境突围的根本路径。他的文学选择既是对当下某种创作倾向的反拨与抵抗,也是他内在美学追求的必然归宿。他以兼收并蓄的胸怀,立足于中国的土地,倾听着世界的心跳,以轻逸灵动的多元化叙述面向历史的厚重和人性的幽深,为看似单纯的"纯美"叙事开辟着越来越开阔的艺术空间,给当下文学尤其是儿童文学创作带来了丰富的启示和方向性的指引。
- 李东华
- 关键词:轻逸厚重
- 朝鲜高丽朝文人李齐贤对宋诗及江西诗派的文学选择被引量:1
- 2016年
- 目前中韩两国对李齐贤的文学创作、诗词研究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对其文学思想及文学思想来源的认识还比较少。《栎翁稗说》是李齐贤诗学理论的集中展示,从中可见李齐贤对宋诗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在诗法上有着鲜明地江西诗派印记。作为高丽朝中后期的文坛巨匠,且本时期处于朝鲜诗学发展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李齐贤的宗宋倾向、诗法选择为朝鲜后世诗学道路的选择开辟了新的方向。因此,为了综合考察其文学思想与来源,本文从宋诗、诗话在高丽朝的流传;李齐贤对宋诗的认识;对江西诗派诗论的接受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 朴哲希
- 关键词:宋诗江西诗派
- 晚清小说家的生存策略及其文学选择
- 2015年
- 晚清小说界曾陷入一个为期数年的低潮期,小说市场供求失衡,加上稿费制度尚不完善,造成众多小说家难以依靠稿酬获得经济独立。小说家面对生存压力,或者选择"出走",另谋出路;或者选择继续"留守",进行市场化自我调适。其间,顽世心态与末世情节成为作家的共同心理特征,而小说家的无良行径更是多发常见。晚清小说家应对低潮期的这些生存策略和文学选择,显然偏离了"小说界革命"预设的发展道路,必然需要再次"革命"才能完成"启牗民智"等一些基本命题。"五四"新文学革命发生的历史逻辑当可从中管窥一二。
- 谢仁敏
- 关键词:文学选择
相关作者
- 李怡

- 作品数:308被引量:927H指数:16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 研究主题: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新诗 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中国文学
- 卢军

- 作品数:92被引量:76H指数:4
- 供职机构:聊城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汪曾祺 书信 叙事艺术 小说 师范生
- 卢文芸

- 作品数:5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传统人格 民族主义 文学选择 爱情 革命者
- 邓伟

- 作品数:93被引量:107H指数:4
- 供职机构: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 研究主题:文学语言 白话 雅俗 清末民初 欧化
- 朱晓进

- 作品数:84被引量:346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政治文化 30年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政治文化语境 文学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