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3篇“ 文学记忆“的相关文章
地域书写·城市想象·文学记忆——王安忆与程乃珊上海书写比较研究
2024年
上海是一座魔幻的城市,东方文化与西方文明的杂糅使之成为一个独特的存在。作为上海书写的代表作家,王安忆与程乃珊为上海留下了大量的文学记忆。王安忆以“上海移民”的身份透视上海,通过弄堂、服饰等意象书写俗常琐碎的日常生活,以平和宁静的笔触彰显对人性的关注与关怀。程乃珊则以“上海女儿”的身份追溯历史,以老上海为起点,通过洋房、公馆等建筑细节回忆上海,旧梦重温,用细腻温柔的笔调满足读者对上海的文学想象。她们站在各自的视角与立场共同书写上海传奇,寻找上海灵魂,挖掘上海书写的价值意蕴,以上海书写彰显中国文学的价值与魅力。
王俊虎赵文杰
关键词:文学记忆
清中叶江南城市文化的文学记忆书写与构建——以《浮生六记》为中心
2024年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江南文化经历着融合和变迁。文学作品在艺术加工的同时,也用特有的方式保存和彰显着江南城市文化的特征。本文拟以清嘉庆年间成书的自传体散文集《浮生六记》为中心,通过城市文化与文学文本的对照解读,探讨文学记忆中江南城市文化的发展和演进,为清中叶江南文化的内涵理解提供更丰富的参照。
陈玲
关键词:浮生六记江南文化文学记忆
美国中产阶级文化变迁的文学记忆
本书从美国研究的角度,结合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对美国文学中描写中产阶级文化与生存状况的作品进行了研究,以揭示政治文化变迁与文学作品之间的互动关系,也旨在说明文学作为重要的人类历史文化发展进程的记录形式,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
郝蕴志作
影响的焦虑:胜迹影视媒介再现与文学记忆——以影片《长安三万里》引发的洛阳和西安之争为例
2024年
影片《长安三万里》引发了洛阳和西安两地的舆论争议,其争议从表面看属于胜迹的影视媒介再现与文学记忆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其深层次则涉及作为精英媒介的文字与作为大众媒介的电影的不同话语地位及话语权问题,也指涉学术话语与市场消费话语之间的问题。从影响的焦虑角度来看,它则涉及不同媒介之间的影响焦虑,涉及学术话语与市场话语之间的影响焦虑,更涉及城市空间之间文旅经济发展竞争的影响焦虑。
詹欣
关键词:胜迹媒介再现
互文性理论中的文学记忆维度
2023年
互文性中的文学记忆维度是长期以来被忽视的理论问题。从互文性发生和发展过程来看,互文性不仅是关于文本关系的学说,同时它也是关于文学记忆的理论。互文性中的文学记忆首先发生在以文本为中心的文学空间中。作为创作方法互文性体现了文学对自身的记忆;作为阅读方法的互文性体现了读者和作者的共享记忆。此外,互文性的文学记忆维度还体现了文学记忆的文化参与功能。互文性作为一种文学记忆形成了一个立体的文学记忆场,它体现了互文性理论家突破文本藩篱的努力,让人们重新思考互文性蕴含的主体和历史维度。
延永刚齐素
关键词:互文性文学记忆文化参与
文学记忆:“自我”的面相及其表征意义
2023年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将“自我”分为“主我”与“客我”两个面相,此观点有助于理解文学记忆叙述中的“自我”意涵。从“客我”层面而言,“见证文学”中回忆的“自我”,是社会表征的一个符号;而《忏悔录》中回忆的“自我”,既是一个“主我”(独特的文学典型),亦是一个“客我”(浸染时代精神的社会人)。詹姆斯与伯格森的“自我”意识理论,可以用来解释两种不同风格的意识流文学文学中的“自我”回忆,既是指向叙述主体之自身的回忆,亦是指涉自身所属群体的回忆。
卢永和
关键词:文学记忆自我主我客我
塞维尼夫人与古典主义文学记忆——论《追忆似水年华》的一种灵感源泉
2023年
17世纪法国书信作家塞维尼夫人是普鲁斯特文学创作的启蒙之师,两人作品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普鲁斯特撰写过书信仿作,并在《追忆似水年华》中对塞维尼夫人笔下的贵族婚事进行了创造性改写。此外,普鲁斯特还在小说中重现了塞维尼夫人与儿女之爱,通过她的中介作用与古典主义文学实现跨时代对话,带领读者追寻17世纪的文学记忆。塞维尼夫人忠实描绘瞬时感官印象的写作手法赋予了普鲁斯特灵感,帮助他在《追忆似水年华》中以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官能印象呈现世界,为读者建构起立体、多维的感知空间。
廖梦媛
关键词: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书信
本雅明的文学记忆问题
2022年
对本雅明文学记忆问题的探讨立足于本雅明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的身份,试图将记忆从纷繁复杂的哲学思想中抽离而出,尽可能考虑它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以期深入其内部考察它文学记忆所涵盖的内容。本雅明认为记忆的先决条件是遗忘,主要从过去的文学传统中汲取营养,在过去、现在、未来之间穿梭形成星丛结构般的构型方式。不仅大致勾勒出记忆的主要过程和重要因素,还将记忆辩证地分为非意愿记忆和有意识记忆,二者没有绝对的界限,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姜周群
关键词:本雅明文学记忆遗忘
汉学家韩南翻译的互文显化建构与文学记忆再生——基于十部译本副文本的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身为汉学家,派屈克·韩南尤重中国古代小说的文本关联考证,建构了个性化互文话语网络,激活了中国文学记忆,解决了版本对比、年代鉴定、作者确认等系列难题,重构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时代共性与变迁渊源。这种汉学取向在韩南翻译中同样突显。考察十部译本副文本可见,韩南通过互文显化建构激活了原本携带的“文学记忆”,将读者带回到一个个社会、历史、文化、语言现场,让读者在当下文本与先前文本的互动中把握作品的生成轨迹。本研究对于解密韩南汉学与翻译之间的关联,互文倾向与翻译意图,记忆再生与主体选择等问题可以提供参考。
刘晓晖朱源
公共阐释:文学史与文学记忆
2021年
文学世界里隋炀帝的形象记忆表明,文学记忆是权力话语的艺术性规训,是话语权时代性情感的符象化,是权力符号类型化的形象表征。文学史是文学艺术公共阐释的典型范式,其指导思想、作品甄选、作品评价和形式赏鉴,无不是权力话语的本身或表征。文学记忆文学史具有共通性,它们都是公共阐释的范畴、实体和话语,从而文学记忆文学史的关系便是权力生产机制合谋、同力作用之下的意义共同体。在公共阐释的透视之下,文学记忆文学史获得了内在肌理一致性的澄明。
张同胜
关键词:文学记忆文学史权力话语

相关作者

沙家强
作品数:36被引量:95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研究主题:记忆 美育 文学记忆 阿多诺 课程
孙士聪
作品数:71被引量:104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阿多诺 马克思主义文论 文化研究 文化工业理论 文化
刘晓晖
作品数:32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大连外国语大学
研究主题:汉学家 典籍英译 英译 译本 汉语文学
卢永和
作品数:45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肇庆学院文学院
研究主题:胡怀琛 文本 文学观 文学记忆 金圣叹
计璧瑞
作品数:34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研究主题:台湾新文学 台湾文学 文学 殖民地 国民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