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1324篇“ 文学传播“的相关文章
多元与融合:新媒体时代文学传播的嬗变
2025年
新媒体时代,对于文学传播来说,挑战与机遇并存。媒介技术的不断进步,导致传播方式越来越简便与高效,文学传播场域因此呈现出多元与融合的新特点。社交媒体与商业平台的融合,催生出新兴传播主体,即带货主播与网络博主,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文学消费、文学普及及文学接受。作为文学发表的主阵地,文学期刊在新媒介环境中逐渐探索出了新传播路径。与此同时,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开始主动融入新媒体时代的文学传播格局,成为传播主体。
任诗桐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文学传播媒介文学消费
人民话语的再造与延安文学传播的一体化建构
2025年
在延安时期,延安文学传播事业通过新创文学报刊、党报副刊、墙报等多种方式得以巩固和扩大。其中,文学报刊为延安的文学活动作了精神上的总动员,在整风之后更是代表了大众化文学的新实践和大众习作的新模式。延安文学在其一体化传播过程中,形成了人民话语,实现了文学的政治化和政治的文学化。报刊的定位引导了延安文学生产的风格走向,其议程设置则促进了延安文学的高效传播
王冬梅
关键词:文学传播延安文学
声名远扬:清代岭南文学传播的意识、路径与效应
2025年
清代是岭南文学从默默无闻走向声名大振的关键时期,岭南文人有意识地传播地域文学,经营名声,通过交游网络、诗文集和报刊等多种方式使作品与文人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被阅读与讨论。考察清代岭南文学传播的意识、路径与效应,还原地域文学接受的历史现场,从而可对清代文学传播生态与文学风貌有更全面且深入的认识。
黄一玫
关键词:清代岭南文学
人工智能时代网络文学传播
2025年
杨鹏
论清代江南才女的闺外书写与文学传播
2024年
清代女性的活动范围不再囿于庭帏,有些女性已走向户外开始独立的谋生经营。在衣缨汇集的江南地区,不少江南才女以文学为媒介,通过宦游、赏游、结社交游、闺塾巡游及漂泊羁旅等形式进行多样化的文学交流与创作。这些作品极大地丰富了清代的文学创作形态,并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江南知识女性的生活境况与心灵世界。闺外的异地书写成为文学生成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成为文学传播的重要来源。女性创作经由文本及现场的传播,得到了社会一定程度的认可与接受,这对江南女性文学版图的构建、开启近代妇女思想文化的转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李菁
关键词:文学传播传播媒介
现代社会网络文学传播中的道德重心转换研究
2024年
现代社会,网络文学传播中由于道德重心转移滋生了诸多风险,如理性优位的主体沉论,“伪道德”现象中的群体极化,经济利益驱动下的产业化盗版乱象。其主要原因在于现代性扩张下的个人主义兴起、网络群集传播下的群体极化、生成式AI引入网络文学创作等。对此,亟需从行业、平台、制度三个方面探索治理路径,以引导网络文学传播进入更健康良好的发展道路。
方立锋楚娇洋
关键词:网络文学道德
太阳社刊物的出版机制与革命文学传播
革命文学期刊作为革命文学赖以传播的主要载体,在革命文学的形成、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些倡导革命文学的文艺刊物中,最具代表性的便分别是由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创办的刊物。但是,由于后期创造社的影响力更大,学界对其...
闫晗
关键词:太阳社革命文学出版
融通文学传播场域内外的新诗研究——评析“现代汉语诗歌传播接受研究丛书”
2024年
在现代中国诗歌发展历程中,诗歌的传播与接受问题一直是创作者与学界关注的焦点。王泽龙教授主编的“现代汉语诗歌传播接受研究丛书”是一项针对中国现代诗歌传播和接受机制的深入学术探讨。该丛书回望百年中国新诗发展传播历程,以文体锚定新诗研究本位,以理论联通文学场域内外,以大文学史观洞悉历史语境,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诗学概念话语体系。系列成果不仅为中国现代诗歌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也为当下诗歌理论建设与创作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是新诗研究在传播接受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的成果。
黄仁志
关键词:新诗研究现代汉语
文学传播与《西游记》的经典化
2024年
文学传播是文本接受的基础,是文本实现经典化的重要条件。《西游记》的经典化进程离不开文学传播的巨大推动作用。《西游记》传播的方式主要有印刷出版传播,戏曲、曲艺传播,以及多媒体时代的影视、网络传播等,不同的传播方式在相应历史阶段发挥了不同的作用。从其传播历程来看,明清时期坊刻出版传播中商业资本的推动奠定了《西游记》经典文本的传播基础,戏曲、曲艺等口头传播方式尤其是多媒体时代的影视和网络传播借助于其神话小说的特性,使《西游记》在跨文本传播中具备了无限想象空间,它们共同作用于文本的广泛传播和接受,使文本的经典化成为可能。
王占军
关键词:《西游记》文学传播
新媒体时代网络语言冲击下的汉语言文学传播策略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新媒体时代,网络语言的产生对语言使用和文学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网络语言以其简化、符号化和创新性等特点,改变了人们的语言表达方式。面对网络语言的冲击,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传播面临新的挑战。文章介绍网络语言的发展背景和特征,阐述网络语言是伴随互联网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兴语言形式,它既与传统语言有机联系,又形成了自己的表达方式和传播规律。文章在区分网络语言的广义和狭义概念的基础上,阐述网络语言的三大特征,包括简化性、符号性和新词创造性,分析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传播的冲击:汉语言文学的传统性与网络语言的现代性存在冲突。文章指出,汉语言文学注重规范性,网络语言注重灵活性,碎片化阅读不利于对汉语言文学作品的深度阅读与理解,亚文化群体的语言创新对汉语言文学的语言规范性构成挑战。文章提出汉语言文学传播的应对策略:一是融合传播,采用跨媒介融合传播,发挥数字化平台优势,创意改编传统文学作品,以丰富其在新媒体平台的表达手法;二是内容创新,创作适应网络语言、拥抱新媒体的网络文学作品,将网络语言文学化,增强作品的时代感和亲和力;三是互动参与,依托新媒体构建汉语言文学社群,通过讨论、写作比赛等方式提高用户参与度;四是教育引导,加强文学教育,培养新生代网民文学审美能力和批评能力。
江慧媚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语言汉语言文学

相关作者

季进
作品数:156被引量:735H指数:13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夏济安 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海外汉学 英语世界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曹萌
作品数:115被引量:191H指数:6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社会思潮 妈祖文化 通俗小说 文学传播 文学
杨林夕
作品数:68被引量:83H指数:7
供职机构:惠州学院
研究主题:女性形象 女性 《西游记》 《水浒传》 情欲
罗执廷
作品数:60被引量:78H指数:4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文学选刊 文学传播 民国 文选 选刊
王兆鹏
作品数:159被引量:592H指数:13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宋词 宋代 宋代文学 生平事迹 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