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31篇“ 文化民族性“的相关文章
新民主主义文化民族性的确立与“第二个结合”论析
2025年
具有突出连续的中华文明在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中面临民族性消弭的生存危机。中国共产党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的身份,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涤荡传统文化,在民族形式与革命内容结合中赓续中华民族文化形式,在同反动政权的交锋中以民族形式演绎革命的文化内容,探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现实路径;在民族性与世界交织中扬弃中华民族文化内容,文化交流互鉴中博采众长的科学态度为“第二个结合”的展开提供了重要的话语支撑;在阶级叙事与民族叙事调适中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以新民主主义文化形态使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相贯通。从形式到内容再到精神,在循序渐进地确立文化民族性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实践中逐步“合龙”。以史为鉴,在文化工作中要坚持文化发展的阶段,循序渐进地推进文化的转化创新;坚持文化建设的系统,以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力量;以民族复兴为中华文化繁荣巩固民族主体,坚持文化繁荣发展与民族复兴同向同行。
张淑娟孙冉冉
关键词:文化民族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
风景书写中的文化民族性——以茅盾的《风景谈》和《白杨礼赞》为例
2024年
茅盾的解放区散文以鲜明的时代为主要特征,其中的《风景谈》与《白杨礼赞》更是成为中国现代抒情散文的经典之作。这两篇文章从对自然风景的隐喻和象征中传递出鲜明的政治意识和时代精神,通过对自然风景的描绘表现出作家强烈的革命意识和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标志着中国现代抒情散文由向内的自我抒情转为向外的、具有宏大叙事意义的礼赞式。风景作为文化传递的媒介,被赋予了政治和文化的意义,其不再是作为被主体观看的、带有纯粹自然质的审美客体,而是作为一个被文化争夺的场域传递出民族记忆、民族认同等隐形的政治话语力量。
李婧怡
关键词:文化民族性民族记忆民族认同
《新民主主义论》关于文化民族性的理论意蕴与时代价值
2024年
《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系统阐释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代表作,蕴含文化民族性的丰富内涵,对于推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实现具有重要理论价值。毛泽东以文化民族性的本质、文化民族性的场域结构、文化民族性的本质力量在于掌握群众的理论逻辑,从中华民族文化特征和时代主题的视角阐释了文化民族性的内容体系。毛泽东关于文化民族性的理论探索和成功实践,为新时代“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提出,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文化民族性发展、以文化人推进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实现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想之源。
倪松根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论文化民族性
新民主主义文化民族性思想孕育过程研究(1919-1924)--以东西文化问题论争为中心
新民主主义文化民族性思想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长期探索的结果,最终观点凝结在以《新民主主义论》为中心的文本群中,其思想孕育很大程度上受到了1919-1924年间多次东西文化问题论争的影响。  1919-1924...
段天刚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民族性文化思想
从“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到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文化民族性理念的百年传承与实践创新被引量:10
2021年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文化理念不断发展,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时代。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是中国共产党文化民族性理念形成的标志,其中对新民主主义文化民族性的内涵阐释为:对本民族文化的尊重与认同,具有民族独立和革命,展现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以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批判继承态度等。这些理念成为中国共产党文化民族性理念历史传承的源头活水,进而在革命、建设、改革各阶段的实践中得到运用,结合不同时代主题不断创新与升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自信",并突出文化自信的重要,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从百年进程来看,文化自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文化民族性理念在新时代已臻成熟。
忻平姜楠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文化民族性《新民主主义论》历史传承文化自信
民族性诠释与重建 毛泽东文化民族性思想研究
本书以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化”问题为主题和基本线索,从文化民族性视角来研究毛泽东文化思想。全书运用文本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矛盾分析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从历史、理论与现实三个层面...
李群山著
中华舞蹈文化民族性的创新发展——中国当代民间舞蹈衍进问题的思考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植根于不同民族独特文化内涵的中国民间舞蹈的衍进带有"中国特色"的质,体现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特征。本文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当代城镇化进程和时...
郑莉
关键词:中国民间舞蹈舞蹈文化
文化产业化过程中文化民族性的复归分析
2017年
随着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中国文化逐渐忽略其民族性,迷失了发展方向.文中通过对中国文化民族性的分析,以及恢复文化民族性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深入探讨正确引导文化产业的方法.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应合理地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强对文化市场的宏观调控,以保证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从而形成以传统文化为根本,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
黄萌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民族性文化资源
论跨文化交际中词汇引起的语用差异所反映的文化民族性
2017年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从事交际回避不了文化差异问题。虽然交际的实现可以通过一些非语言形式,但人类表达思想,交流感情主要还是通过语言这个符号系统作为媒介的。它既是文化这个庞大系统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镜象折射。当具有不同文化知觉和符号系统的人们使用非母语进行交际的时候,总是或多或少地伴随着母语的文化特征,难免会产生语用差异。词汇——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思想内涵。本文试图从时间词、颜色词、称谓词、委婉词、典故等在跨文化交际中所引起的语用差异来帮助人们分析和认识不同的文化民族性
任心慧尚菲菲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用差异词汇文化民族性
论孝文化民族性的内涵特征被引量:1
2017年
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机融合民族性内涵,既确立文化的宏观属,又凸显孝文化民族差异;既有文化通用特征,又有"孝"的蕴涵基因,还有民族性内涵特征:家庭特征成为孝文化民族性的物质载体,文化特征成为其通用标记,农业文明成为其中国特征,道德特征成为其价值标准,社会特征标识其社会关联,内涵特征重点突出民族性色彩。
胡利明
关键词:孝文化民族性民族文化民族特征

相关作者

童萍
作品数:3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研究主题:文化民族性 民族性 文化传统 文化 社会结构
黄彬
作品数:3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研究主题:文化民族性 文化创新 文化 诚实信用 和谐社会
李媛媛
作品数:3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
研究主题:文化民族性 哲学反思 高职院校 教学模式探索 教学模式
谢红菊
作品数:6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文化 文化民族性 文化创新 贫富差距 非制度化参与
汤谦繁
作品数:8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社会服务 文化民族性 社会 教育现状 留守儿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