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767篇“ 文化历史理论“的相关文章
文化历史理论背景下的工作情境学习策略
2022年
工作情境学习是加强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学习的重要思路。对于师范生而言,如果能够在文化历史理论下,通过工作情境学习来获得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所要积累的教育教学知识及所要习得的教学技能,则可以让所学的知识与未来的岗位需要更加适切。
范雪飞
关键词:文化历史理论工作情境
基于维果茨基文化历史理论的STEM教育探索被引量:1
2020年
实验素养作为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基于维果茨基文化历史理论的STEM教育课例探索中,明确学习目标,着眼最近发展区;深化探究主题,锻炼科学思维;激发高阶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在"测量水的温度"教学中,融入微课、智慧教室系统和精密测量工具,深化探究主题,实现师生、生生充分交流,促进思维发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胡佳娜
关键词:STEM
维果茨基文化历史理论下的中小学生实验素养培养被引量:2
2019年
实验素养作为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小学科学、化学、物理、生物等学科的实验教学中应当着重培养的科学素养。但实际上,中小学实验素养的培养效果始终差强人意。从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出发,发现当前实验素养的培养存在着工具与语言、交往与活动、最近发展区的运用等多方面的缺失。据此提出中小学生实验素养培养策略的新思考:运用心理工具,发挥语言在实验中的思维中介作用;使实验成为共享活动,创建和谐平等的实验人际关系;使实验学习落在最近发展区内,借助支架提升学生的实验素养。
王莉娟
关键词:实验教学维果茨基文化历史理论
维果斯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视域下的儿童文化及其教育启示被引量:9
2019年
近年来,儿童发展领域中结合儿童社会文化背景的研究在不断增加。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为这一研究做出了重要基础性贡献,他所代表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学派强调社会文化的作用,揭示了人类高级的心理机能的发展规律,注重环境在促进认知发展中的作用[1]199。他认为只有在儿童成长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来理解儿童的发展才有意义。目前,我国对维果斯基学说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其理论和思想的教育心理学阐述、借鉴和比较,但有关其理论对儿童文化的理解和阐释的研究却很少。本文就以维果斯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为立论视角,尝试阐释儿童文化及其现代教育启示。
刘畅刘畅
关键词:儿童文化
社会文化历史理论视域下儿童文化的现代构建
近年来,儿童发展领域中强调儿童生活文化情景的研究急剧增加。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为这一研究趋势做出了重要贡献,维果斯基所代表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强调社会文化的作用,揭示了人类高级的心理机能的发展规律,并且他还注重环境在促进...
祝高波
关键词:儿童文化
从维果茨基文化历史理论看当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被引量:6
2017年
在新课改的倡导下,小组合作学习被广泛运用于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中,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许多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本文旨在从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入手,阐述合作学习的理论根源并推导出合作学习应满足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课堂小组学习形式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刘静怡
关键词:维果茨基文化历史理论课堂教学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对电视新闻报道的启示——以重庆广播电视总台十九大报道为例
2017年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认为,人要真正认识、接受、习得一个观念、能力,需要人融入到该事物的文化产物、活动和概念之中。我国的大众媒介肩负着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与政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计划的任务。电视媒体作为目前我国影响力最大的媒体之一,是人民群众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与政策的重要窗口。因此,电视媒体如何更好地报道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与政策,使更多的人民群众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并转化为自己的行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新阶段的关键。
刘畅
关键词:社会文化理论电视新闻
论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中介作用——兼介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被引量:3
2007年
中央文件精神的传播效果,关键不在于宣传声势的大小,而在于能否真正被广大人民群众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并转化为自己的行动。运用苏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中的活动说、中介说、内化说来阐释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在连接大众传播与内向传播的中介作用,旨在说明在大众传播越来越发达的情况下,千万不可忽视人类最基本、最核心的传播方式: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各级政府和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者(即组织传播的控制者)和共产党员(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应着力联系本地实际去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而因之所建构的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氛围(或曰现实环境),对于民众自觉认同并实践党的方针政策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刘京林
关键词:维果茨基
文化与心理——研究维果茨基文化历史理论的现代意义被引量:18
2004年
维果茨基文化历史理论对当今研究文化与心理关系问题的启示在于:坚持唯物的辨证方法论是研究文化与心理关系问题的基础;创造性地以符号为中介,以符号作为高级心理机能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基础,使文化与心理之间有了联系的桥梁;"实验发生法"为当今实验的生态有效性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强调从文化的维度来解释人的心理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西方心理学的文化转向;强调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决定作用,为心理学的后现代建构提供了理论基础。
郑发祥叶浩生
关键词:维果茨基文化历史理论心理学
批判性思维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分析被引量:21
2003年
社会文化历史理论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理论范型之一。从对其研究的代表性观点可归纳出其主要特征:1.强调语言的作用;2.强调环境对思维发展的影响;3.强调方法学的重要性;4.突出情感、态度、倾向、道德与批判性思维的联系。社会文化历史理论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罗清旭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教育

相关作者

王光荣
作品数:38被引量:154H指数:6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心理学 维果茨基 高等教育 高校 情绪
杨晓萍
作品数:8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研究主题:情绪智力 多元智力理论 加德纳 教育课程改革 积极心理学
张世英
作品数:6被引量:15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苏联心理学 心理学研究 西方心理学 十月革命 历史形成
王天晓
作品数:21被引量:182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教师共同体 教师专业发展 共同体建设 教师 网络关系
刘静怡
作品数:3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研究主题:初中英语教学 课堂教学 文化意识 文化历史理论 维果茨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