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25篇“ 文化交往“的相关文章
- 文化交往理论视域下君子文化数字传承研究
- 2024年
- 文章探究在马克思文化交往理论视角下,数字化时代君子文化的传承过程。特别关注数字技术对文化传承的影响。在马克思文化交往理论视域下的君子文化数字化研究,从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出发,赋予君子文化现代理解和释义。通过数字化工具来推广和深化,可以理解为对于经典儒家理想的君子人格如何与数字文化进行融合和重构的分析,并提出有关文化交往理论如何帮助理解君子文化数字传承的思考。
- 马树芳
- 关键词:君子文化传承
- 基于网络社交媒体的法语跨文化交往研究
- 2024年
- 该文旨在探讨网络社交媒体法语跨文化交往,并提出相应的促进策略。通过对塑造包容性网络环境、完善跨文化交流机制,以及加强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等措施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些策略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具体而言,多语言支持、文化分享、打击歧视言论等举措,可建立开放、尊重的交流氛围;逐步完善跨文化交流机制、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以及加强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可以深化对跨文化交流的理解,保障研究的合法性。该文认为通过采用这些策略,可以促进网络社交媒体法语跨文化交往的持续进行,推动跨文化交流的深入开展,提升法语跨文化交往的效果。
- 罗忆
- 关键词:网络社交媒体法语跨文化交往语言
- 跨文化交往:中国价值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 2024年
- 跨文化交往是一个“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统一的过程,其实质是文明交流互鉴。任何一种价值观,都是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创新发展的。中国价值的创新发展同样以跨文化交往为必要前提。在跨文化交往中,中国价值紧跟时代步伐,守正创新,不断演绎着“守”与“变”的辩证法,形成了中国价值现代化的基本逻辑:人的主体性建构和普遍交往的形成,为价值观创新发展提供了前提;在跨文化交往中,中国价值守正创新,不断创造新的传统;跨文化交往推动了中国价值的形成,使之汇聚了人类文明史上几乎所有价值观念的优点,因而具有独特优势;在新时代,只有坚持跨文化交往、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以价值观自觉为前提,以日常生活为基础,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依归,才能不断推动中国价值的创新发展。
- 张三元
- 关键词:跨文化交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内容、表达、行动:三者协同之下的跨文化交往观涵养研究
- 2024年
- 跨文化交流观的形成往往离不开一个国家的社会与历史文化的影响。长期以来,西方以自我为中心和以功利性为目的的跨文化交往观主导了世界的跨文化交流实践。文明交流与互鉴呼唤正确的跨文化交往观,本文着眼于内容—表达—行动,提出从文化自信、文化修辞和文化平台三位一体涵养正确的跨文化交往观,以此提升新闻与传播学人才的全球胜任能力。
- 赵立敏
- 关键词:文化自信
-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文化交往理论的创新发展及时代价值
- 2024年
- 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的鲜明立场继承了马克思文化交往的人本论;以文化建设实践主体为中心,繁荣文化事业和产业,创新文化传播载体深化了马克思文化交往的动力论;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秉承平等、包容理念,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深化了马克思文化交往的信息流动论。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文化交往理论的创新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拓展文化交往新模式、丰富人们精神世界提供了行动指南;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精神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实践指引。
- 方可刘书宇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化交往人类文明
- 中国文化主体性建构的基本进路探究——基于马克思主义文化交往思想的研究视域
- 2024年
- 马克思主义文化交往思想是认识文化主体性建构的重要理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文化交往思想为研究视域,结合中国共产党百年文化建设的艰辛探索,可以深入把握“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建构基本进路。从建构主体看,中国共产党是建构的领导者,人民群众是建构的主体力量。从建构的基本进路看,“自我发展”的文化主体性是在优秀传统文化自我超越和创新性发展的进程中建立起来的;“回应挑战”的文化主体性是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是在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进“两个结合”的历史进程中建立起来的。
- 周建姿林芳
- 西藏与祖国内地之间的体育文化交往交流交融
- 2024年
- 体育是促进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以汉藏文献资料为基础,运用田野考查法、二重证据法、逻辑分析法等对西藏与祖国内地体育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西藏与祖国内地之间体育交往交流历史悠久,唐蕃体育交流是双向交往交流交融的典范,历代中央政府把汉藏体育交流纳入治藏策略;西藏与祖国内地体育交往交流交融一直是各民族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互鉴融通是其交流的魅力所在;西藏和平解放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体育援藏政策有力促进了各民族体育交往交流交融。深入研究西藏与祖国内地之间的体育交往交流交融史,对引导各族群众坚定文化自信自强,积极投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 张济琛史兵王兴怀
- 关键词:体育
- 西藏古代体育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研究
- 2024年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民族理论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亦是党中央赋予我们的重大时代课题。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及逻辑分析法,对西藏地区古代体育文化的演进历程进行了阐释。研究认为,西藏古代体育文化是在中华各民族文化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历史上汉藏文化的深度融合中,体育文化作为强有力的粘合剂,塑造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西藏古代体育文化格局。提出要深入挖掘研究根植于高原地域文化的西藏古代体育与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脉络,以及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联系,推动西藏民族体育文化在中华文化认同语境下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 丁玲辉蔡秀清殷生宝
- 从经济文化交往看明清时期海南岛汉黎民族交融
- 2024年
- 明清时期,随着大量汉人迁入,海南汉黎民族关系更加密切,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汉黎之间商业贸易活跃,文化联系加深,黎汉通婚也多有记载。明清海南汉黎经济文化交往促进了汉黎民族交融,推进了海南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和黎族社会进步。
- 许淑杰段卓琳
- 关键词:明清
- 多元医疗实践中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以鄂温克族自治旗为例
- 2024年
- 在当今社会,我国医疗体系主要是以现代西医为主导,其他多种医疗手段并存的局面。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鄂温克族自治旗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因其地理环境、社会文化等因素,使得当地就医呈现多元化的治疗模式。多元医疗体系,有助于破除对其他医疗模式的偏见,发现传统民族医疗的价值,推进多元医疗模式适应当地社会和多元医疗实践走向成熟。基于民族交流交往下的多元就医行为有助于各医疗模式内的医生相互合作、病人之间就医行为的互相学习,还有利于语言、服饰、建筑文化方面的交流,这种关系不仅丰富了当地的就医模式与文化互动,也意味着打破各民族的文化结界,形成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局面。
- 杜欣然
- 关键词:民族地区蒙医医学人类学
相关作者
- 李佩环

- 作品数:20被引量:22H指数:2
- 供职机构:肇庆学院政法学院
- 研究主题:文化交往 文化同质化 文化 以人为本 利玛窦
- 杨建华

- 作品数:56被引量:313H指数:11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文学院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欧亚草原 东周时期 遗存 文化交往 青铜文化
- 傅守祥

- 作品数:158被引量:700H指数:15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 研究主题:大众文化 文化产业 消费主义 文化经济 文化
- 晏青

- 作品数:90被引量:562H指数:14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研究主题:传统文化 社交媒体 视频 粉丝文化 媒介
- 张文雅

- 作品数:17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东建筑大学
- 研究主题:大学生 交往异化 大学生网络 文化交往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