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46篇“ 文化主体意识“的相关文章
基于文化主体意识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路径设计
2023年
文化主体意识的培育是大学英语的重要教学目标,是建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保证,也是贯彻课程思政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对文化主体意识的内涵、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以及英语教学实践中文化主体意识培育路径进行探讨,强化大学生文化主体意识,提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胡靓
关键词:文化主体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数字化怀旧:游戏玩家自我修复与反思中的文化主体意识建构被引量:3
2023年
作为全球化文化的一个特色,怀旧既是对一个不同时代的怀想,更是人类超越时间的不可逆性,并重新发现身份的可能过程。追随博伊姆提出的修复型怀旧和反思型怀旧理论,结合对游戏玩家的质化研究,有助于拓展数字化怀旧的解释框架。数字化传播生态为作为人类自我意识探索的怀旧提供了交流方式、记忆手段和时空转移等多种可能性。数字化怀旧面向人类在数字化生存中重拾“遗迹”的生命历程,展现出作为“修复型—反思型”怀旧的中转站和参照物的重要价值,并在某种程度上缓释怀旧类型划分的模糊性等问题。数字化怀旧极大承载和包容着数字传播主体的怀旧实践、情感释放和关系连接,肯定他们在多重文化身份的叠加和变更中延续与拓展文化主体意识的积极价值。
肖珺张帆
关键词:游戏玩家文化主体意识
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国画教学中的学生文化主体意识培养
2023年
2020年5月,教育部专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中提出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脉,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阶段开设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公共艺术课程”,高等教育阶段美育课程目标为“强化学生文化主体意识,培养具有崇高审美追求、高尚人格修养的高素质人才”。
姚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与中华文化主体意识建构被引量:6
2022年
现代转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华文化主体意识的建构与强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实现转型的基础与保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可以进一步深化中华文化主体意识,促进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时代应该在深度融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实现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以此构建、培育并强化民众的中华文化主体意识,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强大支持。
周建新王梁宇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主体意识
文化主体意识的充分醒觉--狄培理:把“中国自由传统”带入“世界”
狄培理在对新儒家思想史的研究中,采取了“内在的研究进路”,侧重于儒学原典的阐释和思想资源的重新整理,构建了以新儒学思想为主导的宋明思想史图景,把美国汉学研究从早期注重思想与现实生活的互动,转向注重思想体系内部存在的概念的...
察应坤
关键词:文化主体意识自由主义
从中西文化差异,看构建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意识的路径
2018年
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智慧的基本元素和珍贵结晶,其核心必然是历经沧桑积淀传承下来的精华部分——思想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超越时代局限,反映中华文明永恒价值的特征,与社会发展方向相近,与民族共同体利益福祉相契合,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精神相呼应。思想文化乃至文明,一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核心与灵魂。因此,如何构建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意识,涉及面广、也方法很多,非常重要。我们探讨中西文化的差异,恰恰切合了这一主题。
潘梅娟刘焰
关键词:文化核心文化软实力
仫佬族民族文化主体意识的建设与文化发展
2018年
仫佬族作为中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其文化特色鲜明,但在多元文化的冲突中,仫佬族文化主体性逐渐客体化,民族文化主体意识模糊,这给民族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在多元文化共生的背景下,保持和增强民族文化主体意识是坚持文化自信、建立民族文化共同体的时代要求。
武付华葛君梅
关键词:仫佬族文化主体意识民族文化
农民文化主体意识与农村文化建设基点被引量:11
2017年
农民文化主体意识,代表了农民作为农村主要构成群体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责任和主体担当,同时也反映了农村文化建设的真实现状和成效。分别从农民的科学意识,自由意志、批判意识和独立思考意识、追求真理意识三个方面论述了农民文化主体意识的主要内涵,阐述其理论依据、辨析其缺失原因、探索其当代价值,运用农民主体性形成的知识观、真理观,以主体的理性、独立思考为根本特质提升农民文化主体意识,旨在解放农村社会的固有思想,重塑理性的农村经济构成形态,构建平权参与、权力谦抑、权利保障的现代农村政治文明,并辅之以资金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农民文化主体意识路径选择是农村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基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与时代意义。
王慧娟
关键词:农民文化主体意识农村文化建设自由意志文化传承
中华文化主体意识的哲学反思及当代价值被引量:9
2017年
文化主体意识,是指作为特定文化主体的民族群体及其成员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集体认同与尊重遵循,对本民族文化价值的坚定信仰和坚强信念,对本民族文化基因的自觉延续与改良优化,对本民族文化发展趋势及良好前景的理性把握和憧憬,以及对外来文化的科学鉴别与积极吸收。简言之,文化主体意识是以我为主体,对古今中外文化的认识、看法、立场和态度之综合。当下文化建设的一项迫切任务,是促进全民从精神本原上尊重和认同本国、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人民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起更加自觉的文化主体意识
张兆端
关键词: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主体意识当代文化
保持自己的文化主体意识
2017年
什么是国学?什么是国学?虽说百年来不断在讨论,但是并没有大家都认同的说法,因为这是个新名词。近百年来,西方文化东渐,产生了西方文化和中国本土传统文化之间的差异。最初用新学和旧学、中学和西学这样不同的名字来区别。后来又提出'国学'的名词,其实也就是中学,也可以说是一种旧学,因为它是国产的。在一段时间内。
楼宇烈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主体意识

相关作者

楼宇烈
作品数:119被引量:197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哲学系
研究主题:中国文化 人文精神 佛教 中国传统文化 中医
朱高正
作品数:6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研究主题:文化主体意识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近现代中国 西方思潮 康德哲学
张曼
作品数:25被引量:125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老舍 翻译 文学翻译 文学史意义 文本
丰子义
作品数:223被引量:1,204H指数:1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哲学系
研究主题:唯物史观 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 世界历史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
陈赟
作品数:7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哲学系
研究主题:文化主体意识 文化观 东西文化 《新唯识论》 熊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