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71篇“ 数字化乳腺摄影“的相关文章
- HER-2基因检测与数字化乳腺摄影联合断层摄影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
- 2025年
- 探讨将HER-2基因检测与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和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结合使用在乳腺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研究纳入了2022年1月到2024年1月期间在本院进行FFDM+DBT+HER-2基因检测的2000例女性乳腺检查结果,使用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比较这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效能。评估指标包括准确性、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FFDM+DBT+HER-2基因检测在准确性(99.15%)、灵敏度(95.65%)和阳性预测值(98.14%)方面优于仅使用FFDM+DBT的方法,而特异性和阴性预测值的提升差异不显著。结论 HER-2基因检测与影像学技术联合使用对于乳腺癌筛查有着更好的诊断效能,能够提高早期癌症的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
- 张燕李淑娟
- 关键词:DBT乳腺癌筛查
- 全数字化乳腺摄影的辐射剂量与乳腺BI-RADS分级和乳腺增生的相关性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讨BI-RADS分级和乳腺增生与全数字化乳腺摄影辐射剂量(入射体表剂量和平均腺体剂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52例行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的受检者资料,将受检者年龄按照<30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岁进行分组,分析BI-RADS分级和乳腺增生与全数字化乳腺摄影辐射剂量的相关性。结果受检者不同年龄组间的辐射剂量(AGD和ESD)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30岁年龄组的ESD均值最高,50-59岁年龄组的AGD均值最高;BI-RADS分级与辐射剂量(AGD和ESE)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增生与辐射剂量(AGD和ESE)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受检者年龄差异会影响辐射剂量(AGD和ESD),BI-RADS分级不会影响辐射剂量(AGD和ESD),但乳腺增生会影响辐射剂量(AGD和ESD),因此,操作技师应对年龄组别差异和乳腺增生的受检者给予更多的辐射剂量关怀。
- 梅秀婷张德川
- 关键词:乳腺增生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入射体表剂量
- 乳腺Combo模式下全视野数字化乳腺摄影及数字乳腺体层合成平均腺体剂量的影响因素
- 2025年
- 目的观察Combo模式下全视野数字乳腺摄影(FFDM)及数字乳腺体层合成(DBT)平均腺体剂量(AGD)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接受Combo模式下FFDM及DBT的169人,记录双侧乳腺头足(CC)及内外斜(MLO)位FFDM及DBT曝光时乳腺压迫厚度、管电压、管电流、AGD;比较不同乳腺压迫厚度及乳腺类型之间FFDM或DBT曝光条件及AGD的差异,分析其相关性,观察乳腺压迫厚度及乳腺致密程度对FFDM或DBTAGD的影响。结果不同乳腺压迫厚度之间FFDM或DBT管电压、管电流、AGD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乳腺类型之间,FFDM或DBT乳腺压迫厚度、管电压、管电流、AGD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压迫厚度分别为<50mm、50~59mm、>59mm时,CC或MLO位不同类型乳腺AGDrFDM及AGDp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相同压迫厚度下,随乳腺密度增加,FFDM或DBT管电流、AGDFDM及AGDpBT均增大(P均<0.001),而FFDM或DBT管电压均无明显改变(P均>0.05)。乳腺压迫厚度及乳腺密度均为FFDM或DBTAGD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01)。结论Combo模式下乳腺压迫厚度及腺体密度均影响FFDM或DBT的AGD,前者影响更为显著。
- 马俊丽范颖王璇郑静瑶王志军何平
- 关键词:乳房乳腺X线摄影
- 全视野数字化乳腺摄影结合三维数字乳腺断层摄影对致密型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
- 2024年
- 分析在对致密性乳腺肿块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联合使用全视野数字化乳腺摄影、三维数字乳腺断层摄影的价值。方法 以本院106例初步检查为致密性乳腺肿块患者为样本主体,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全视野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三维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及病理检查,对比不同检查结果及诊断效能。结果 联合检查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相近,无较大差异,单一诊断结果与联合诊断对比,数据存在差异性,P<0.05;计算诊断效能后进行对比,联合诊断数据较高,与单一诊断对比存在差异,P<0.05。结论 在对致密性乳腺肿块进行诊断时,FFDM+DBT联合诊断能够更好地分辨肿块性质,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可作为临床参考数据。
- 王瑶
- 数字乳腺断层摄影与全视野数字化乳腺摄影、超声及MRI对致密型乳腺肿块的诊断效能对比
- 2024年
-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与全视野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超声及MRI对致密型乳腺肿块型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由高、低年资医师各1位回顾性分析2022年1~12月本院在同时行FFDM及DBT检查的223个致密型乳腺的肿块型病灶以及同时行FFDM、DBT、超声及MRI检查的97个致密型乳腺的肿块型病变,分别进行BI-RADS分级,定义4a级及以下为良性,4b级及以上为恶性;所有患者均行手术获取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与ROC曲线对比高低年资使用FFDM及DBT的诊断效能,以及FFDM、DBT、FFDM联合DBT、超声与MRI在乳腺肿块型病变中的诊断效能。结果高年资医师DBT诊断与病理结果有较高程度一致性(Kappa=0.712),低年资医师FFDM诊断效能低于低年资医师DBT及高年资医师FFDM及DBT(AUC=0.610、0.808、0.652、0.855);DBT、FFDM+DBT及MR检查的诊断结果与病理金标准均有较高一致性,且一致性递增(Kappa=0.688、0.707、0.792),在全部肿块型病变中,FFDM、FFDM+DBT与MRI对乳腺肿物的诊断效能逐渐升高(AUC=0.690、0.815、0.888)。结论DBT技术能显著提升医师对肿块型病变的诊断能力,对于低年资医师提升效果更为显著,诊断效能接近MRI水平;DBT与FFDM+DBT相比较,其病理一致性稍弱,但诊断效能相当。
- 胡碧莹黎家强罗纯周涛罗嘉欣莫淑琼于凡
- 关键词:致密型乳腺
- 基于ROC分析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技术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 2024年
- 目的分析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技术(FFDM)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83例,其中乳腺良性病变者31例,作为良性组,乳腺恶性病变者52例,作为恶性组,所有患者术前均行FFDM检查,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技术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经病理确诊的52例乳腺恶性病变患者中,49例经FFDM检查判断为恶性病变;经病理确诊的31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中,27例经FFDM检查判断为良性病变。2组患者的肿块形态、肿块边缘、结构紊乱、钙化、钙化分布及皮肤增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631、32.046、4.327、14.231、14.733、5.047,P<0.001、P<0.001、P=0.038、P<0.001、P=0.036、P=0.025);ROC曲线分析显示,FFDM鉴别诊断乳腺病变良恶性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6,灵敏度为94.23%、特异度为87.10%。结论FFDM可充分显示乳腺病变征象,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 李志民肖刚吴亚男
- 关键词:乳腺良恶性病变
- 探究不同乳腺实质区域的全视野数字化乳腺摄影影像组学对BI-RADS 4类病变鉴别的价值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 探究基于全视野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的瘤内、瘤周以及对侧实质区域的影像组学模型鉴别乳腺BI-RADS 4类病灶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1年8月行FFDM检查被诊断为BI-RADS 4类的117例患者。分别勾画病灶的瘤内ROI、瘤周ROI和对侧乳腺实质ROI,提取并筛选影像组学特征,运用支持向量机建立3个不同区域的影像组学模型,选取性能较好的模型用于构建多区域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同时对常见的临床数据进行筛选并建立临床模型,最后构建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模型的性能由AUC和准确率等指标评估。结果 共51例良性、66例恶性病例,在3个不同区域构建了单区域影像组学模型,除了对侧实质模型,其他均可以有效鉴别BI-RADS 4类病灶的性质,其中联合模型优于单区域影像组学模型和临床模型,并且优于放射科医师。瘤内模型、瘤周模型、对侧实质模型和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在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80、0.74、0.52、0.87。结论 基于FFDM的瘤内、瘤周影像组学模型可以鉴别乳腺BI-RADS 4类病变的性质,由其构成的联合模型可以进一步提高对BI-RADS 4类病变的诊断效能,但对侧实质纹理模型无法鉴别乳腺病变的良恶性。
- 王昭华马彦云崔曹哲宋瑞张鹏丽黄静武静
- 关键词:乳腺癌
- 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技术诊断不典型乳腺癌的效果观察
- 2023年
- 目的分析不典型乳腺癌患者采取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技术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0月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但术前FFDM影像表现不典型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诊断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诊断,观察组采用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技术诊断。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分析两组患者的具体影像学表现。结果观察组患者通过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技术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影像结果显示:低回声25例,混合性回声13例,32例患者可见实性结节。观察组患者影像结果显示:4例患者呈星状影表现;8例患者呈非对称性乳腺组织增厚表现;34例患者呈小灶致密影表现,患者乳腺组织内局部密度影增高;2例患者无确切病灶。结论通过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技术诊断不典型乳腺癌具有较高诊断准确率,能够更清晰显示病灶影像学表现,为临床提供可靠诊断依据,值得临床运用。
- 张萍
- 关键词:影像诊断不典型乳腺癌影像学表现
- 数字乳腺断层摄影与全数字化乳腺摄影诊断乳腺病变的对比研究
- 2023年
- 目的:分析数字乳腺断层融合摄影(DBT)与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诊断乳腺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定本院乳腺专科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接诊的120例乳腺病变患者,同时给予DBT、FFDM检查,将病理活检穿刺诊断结果作为本次研究的金标准,比较DBT、FFDM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比较良、恶性乳腺疾病影像学特征,包括有无毛刺征、边缘是否光滑。结果:DBT诊断准确率(94.17%)、灵敏度(92.11%)、特异度(95.12%)均高于FFDM(79.17%、71.05%、82.93%),P<0.05。良性乳腺病变组毛刺征率(9.76%)低于恶性乳腺病变组(78.95%),良性乳腺病变组边缘光滑率(85.37%)高于恶性乳腺病变组(26.32%),P<0.05。结论:DBT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准确率、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均高于FFDM,提供的病灶边缘等影像学特征可辅助临床对病灶良、恶性作出鉴别诊断。
- 赖苏梅
- 关键词:全数字化乳腺摄影乳腺病变
- 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定位穿刺在乳腺可疑微钙化病灶诊疗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 2023年
- 在乳腺可疑微钙化病灶的诊疗中,利用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定位穿刺进行干预,并研究其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病例选取的起始与终止时间介于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之间,研究对象为60例乳腺存在可疑微钙化病灶的患者,在随机分组原则的指导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30)采用常规乳腺检查,研究组(n=30)采用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定位穿刺方式对乳腺可疑微钙化病灶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对检查过程进行的满意度打分、并发症发生率、病理结果检出率等指标。结果 不同组别人员接受相应检查方式诊断后,以满意度为观察指标,可以看到总满意率居于较高水平的组别为研究组(P>0.05)。对照组纳入人员在检查过程中无并发症情况存在,发生率为0.00%,研究组中共有2例出现并发症,占比6.67%,两者相比差异较小(P>0.05)。研究组的疾病检出率为93.34%,而对照组为76.63%,两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于乳腺中存在可疑微钙化病灶的患者,在其诊断过程中,利用数字化乳腺摄影定位穿刺进行干预,对疾病有较好的诊断效果,有助于进一步观察机体的具体情况,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王雪峰刘宏刚
- 关键词: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定位穿刺乳腺
相关作者
- 杨菊萍

- 作品数:15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乳腺肿瘤 全数字化乳腺摄影 数字化乳腺摄影 全数字化 X线摄影术
- 金安玉

- 作品数:22被引量:93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全数字化乳腺摄影 枸橼酸铁铵 MRCP 信号 胃肠
- 高之振

- 作品数:28被引量:66H指数:5
-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全数字化乳腺摄影 乳腺肿瘤 乳腺 全数字化 乳腺疾病
- 顾素英

- 作品数:24被引量:96H指数:6
-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乳腺肿瘤 乳腺癌 全数字化乳腺摄影 X线摄影术 数字化乳腺摄影
- 张立娜

- 作品数:38被引量:257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乳腺 乳腺肿瘤 肺腺癌 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