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72篇“ 敬畏生命“的相关文章
敬畏生命
(法)史怀泽(Schweitzer
关键词:伦理学
敬畏生命
2024年
原野在《人生》中说道,“人生,从自己的哭声开始,在别人的泪水里结束,这中间的时光,就叫做幸福。”如果说人生是一幅字画,那么生命则是那张拥有无限可能的素笺,无论是跌宕遒丽,亦或是行云流水,生命永远都会为我们的人生托底。生命是可敬的,种子发芽,破茧成蝶,十月怀胎,无一不体现着生命的珍贵,有的人志存高远,为国捐躯,有的人安居乐业,乐知天命;生命又是可畏的,在帕斯卡尔的《思想录》中,“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是的,生命如此珍贵而又易逝,让我们不得不又敬又畏。
黄悦燕美琴
关键词:知天命十月怀胎敬畏生命破茧成蝶
敬畏生命”理念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论析
2024年
作为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之一,“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生命观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将“敬畏生命”理念贯彻到“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当中,遵循政治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原则,运用辩证思维把握“敬畏生命”的思想内涵,运用系统思维把握“敬畏生命”的核心要义,运用历史思维把握“敬畏生命”的现实意义,从而积极回应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困惑和价值诉求,引领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生命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程广丽
传统文化中的敬畏生命观对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启示
2024年
生命观教育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两个结合”,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不乏生命观教育的有效借鉴,探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敬畏生命观融入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意义,通过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生命观教育、加强校园传统文化氛围建设等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敬畏生命观融入大学生生命观教育是极为重要的。
刘静文黄国辅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观教育
论马克思人化自然观对非人类中心主义“敬畏生命”方法论的超越
2024年
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文化希望通过以人“不在场”的方式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在其哲学方法论上体现为“敬畏生命”。“敬畏生命”确立的初衷是为了把人从恶化的生态环境中拯救出来,最终却陷入为了拯救人而又消灭人的逻辑悖论。然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立足于“现实的人”和“现实的社会”。马克思人化自然观基于历史唯物主义,既主张“人化自然”的必要性,又确立“自然人化”的实践性,为走出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文化“敬畏生命”的困境提供了科学指导。
鲁桐君
关键词: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文化
探索生命价值 涵养家国情怀——以“敬畏生命”教学为例
202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指出,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和增进人民对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的情感,“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肩负立德树人重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应响应时代要求,有机整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等相关主题,为学生健康成长铺设生命底色。教师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讲好中国红色故事,引导学生学习英雄榜样事迹,拓展实践生命体验,积极探索融合生命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方法。
叶竞笑
关键词:生命价值家国情怀
施韦泽“敬畏生命”伦理思想理论进路研究
海美
敬畏生命,临事而惧
2023年
节选文段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1,惟我与尔有是夫2!”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3,死而无悔者,吾不与4也:必也临事而惧5,好谋而成者也。”(节选自《论语·述而》)注释(1)舍之则藏:舍,弃用,与前句中的“用”(起用任命)相对;藏,遁世,与前句中的“行”(入世进取)相对。(2)夫:用于句末,表示感叹。(3)暴虎冯(píng)河:暴虎,赤手空拳与老虎搏斗;冯河,不顾深浅徒步过河:(4)与:在一起。(5)惧:谨慎小心、警惕戒备。
杨顺仪
关键词:敬畏生命
GROUND SHOW·王媛:敬畏生命热爱生活
2023年
青岛的红瓦绿树、美丽海湾、海洋文化、西洋音乐为时装设计师王媛带来了浓郁的创作热情及艺术空间,造就了她极具浪漫主义风格的设计思维、表现手法和独到的创意领域。带着对纺织服装的热爱,上世纪90年代初,王媛告别家乡青岛,南下深圳,由此开启了服装设计生涯,并于1997年创立了独立设计师品牌—GROUND SHOW。
关键词:时装设计师西洋音乐敬畏生命浪漫主义风格热爱生活设计思维
敬畏生命:现代生命价值观的理性复归被引量:1
2023年
敬畏生命,涵盖了人们对生命之理性与感性的双重认知,从语义概念到历史渊源再到内生逻辑,它都可以看作是生命价值观的起点。现代社会中的生命科学技术与人们的认知水平齐驱并进地发展攀升,生命价值观与敬畏生命之间的张力逐渐显现。为了社会的健康、平稳、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将这一张力维持在适度水平。这要求人类必须再次拾起敬畏生命的理性,对生命的神圣予以重视,使现代生命价值观的理性复归得以完成。如此便可以防止生命异化,更好地守卫人类身体,守护人类生命的神圣与尊严。
闫嘉琳
关键词:生命价值观异化理性复归敬畏生命

相关作者

陈泽环
作品数:141被引量:244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施韦泽 道德生活 伦理学 经济伦理学 伦理
陆树程
作品数:97被引量:739H指数:15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哲学反思 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孙道进
作品数:93被引量:261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
研究主题:环境伦理学 生态伦理学 自然观 科技伦理 本体论
赵谦
作品数:176被引量:250H指数:8
供职机构: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米兰·昆德拉 小说 生态 高职院校 希腊神话
王立榕
作品数:15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社会科学部
研究主题:医学伦理学 敬畏生命 医学生 医学伦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