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20篇“ 散发性戊型肝炎“的相关文章
散发性肝炎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散发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散发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与非老年组(<60岁),按照病原学分为重叠感染组与单纯感染组,比较各组之间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按年龄分组中,老年组的治疗前TBil、Cr水平、TBil峰值、INR峰值、Cr峰值、皮肤瘙痒发生率、并发症(尤其泌尿系感染、自发性腹膜炎、低蛋白血症、肝性脑病)发生率、合并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病程均高于非老年组(P<0.05),而治疗前ALT、Alb水平、ALT峰值、Alb谷值、发热发生率均低于非老年组(P<0.05),且非老年组治疗后AKP、PT、INR降低更为明显(P<0.05),而两组患者肝衰竭发生率、治愈好转率、病死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病原学分组中,重叠组的治疗前TBil、PT、INR水平、并发症(尤其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率、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生率均高于单纯组(P<0.05),且单纯组治疗后PT降低更为明显(P<0.05),而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合并症发生率、治愈好转率、病死率、住院时间、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叠组与老年组患者更易出现高胆红素血症、低蛋白血症及凝血功能异常,更易引起肝衰竭,并发症多见,住院时间延长,预后较差,提示年龄和重叠感染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陈吐芬张波张艳万美平郑宁
关键词:戊型肝炎肝衰竭流行病学预后
2015-2016年我国北方沿海地区散发性肝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调查我国北方沿海地区散发性肝炎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分析其潜在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5-01~2016-12我院就诊患者中血清HEV-Ig M和/或Ig G抗体阳性并确诊为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结果 2015-2016年间,我院进行血清HEV-Ig M和Ig G抗体检测患者1 019例,诊断为肝炎共127例。男性发病率较高(86/127,67.7%);平均年龄56.3岁。患者主要症状为黄疸(102/127,80.3%)、厌食(90/127,70.8%)、恶心(82/127,64.6%)和乏力不适(77/127,60.6%)。44例合并肝病基础,包括HBV共感染37例。17例合并糖尿病、心脏病等其他疾病。合并肝病基础的患者症状较重,肝功能损伤较严重。结论散发性肝炎全年均可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老年人及合并基础疾病可能是HEV感染预后严重的主要危险因素。
卜秋宁李军良沈薇薇杨丹丹
关键词:戊型肝炎戊型肝炎病毒流行病学
散发性肝炎15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散发性肝炎(HE)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6例HE患者,回顾性分析其流行病学、临床资料及其预后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HEV Ig M和抗HEV-Ig G。结果 156例患者发病年龄为(52.9±12.7)岁,男性129例,女性27例,男女比例为4.8:1;各季度均有发病,发病高峰为1~5月,尤以2月份高发,占20.5%;HE重叠慢性乙肝炎患者血清TBIL水平为(180.8±111.1)μmol/L,和住院时间(23.1±12.2)d,显著高于或长于HE组的(148.6±89.9)μmol/L和(16.7±8.8)d(P<0.05),两组肝衰竭发生率分别为(10.0%和3.8%,P<0.05);≥60岁患者血清TBIL水平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94.6±121.4)μmol/L和(22.1±7.0)d,显著高于或长于18~59岁年龄组的(144.1±104.9)μmol/L和(16.9±8.8)d(P<0.05),两组肝衰竭发生率分别为(10.5%和4.0%,P<0.05)。结论 HE患者以中老年男性多见,春季多发,老年及慢性肝病重叠感染者黄疸深,肝衰竭发生率高,病程时间长,需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但总体预后良好。
张勋孙秋林李家斌
关键词:戊型肝炎
山东地区散发性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和结局
[研究背景/目的]:  急性肝炎(Acute hepatitis E,AHE)是由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引起的肠道传染性疾病,呈全球性分布,主要分布于卫生医疗条件较差的非洲、亚洲的...
于静静
关键词:戊型肝炎病毒感染乙肝表面抗原
文献传递
散发性肝炎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散发性肝炎病毒(HEV)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3年9月~2015年6月收治的56例散发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HEV—IgM,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56例散发性肝炎患者平均年龄为46.26±14.62岁,其中非老年组(〈60岁)46例(82.1%),急性黄疸42例(75.0%),重叠HBV感染17例(30.7%);非老年组与老年组(n=10)血清白蛋白分别为[(38.7±6.27)g/L和(29.51±3.75)g/L。P〈0.053,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为[(79±21)%和(62±21)%,P〈0.05];治愈47例(83.9%),治愈与死亡患者峰值TBIL[(174.66±132.40)μmol/L对(324.80±138.6)μmol/L,P〈0.05]、白蛋白[(36.50±6.38)g/L对(30.48±4.97)g/L,P〈0.053、PTA[(84±25)%对(55±17)%,P〈0.05]存在显著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BIL、Alb、PTA、是否合并症均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散发性肝炎主要发生在中青年男性,临床分以急性黄疸肝炎为主,预后良好。
张千兰由玉彭颖邓存良
关键词:戊型肝炎预后
散发性肝炎38例临床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散发性肝炎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散发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资料。结果本研究38例患者中治愈30例(78.9%),好转出院8例(21.1%);住院时间为7~41d(15.2±5.3)d。随访38例患者中急性黄疸1例,病程〉6个月肝功能仍未完全恢复正常,具有慢性化倾向。结论肝炎患者以中老年男性多见,夏春季相对高发,发病前多数患者常有外出就餐及食用海产品史,临床表现以黄疸及肝功能损害为主,经积极保肝降酶退黄治疗后预后较好。
陈青林张毅孙运良
关键词:戊型肝炎
散发性肝炎临床特点的分析
2015年
目的 :探讨散发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77例散发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 :在这些患者中,男性中老年患者较多,其职业主要是农民,在1~4月份发病的患者较多。这些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主要是乏力、巩膜黄染、纳差、发热、恶心呕吐、腹胀、肝肿大、大便色变浅、脾肿大、皮肤瘙痒、腹水。患者的年龄越大,住院的时间越长,总胆红素的水平越高,ALT值和白蛋白值越低(P<0.05)。重叠慢性乙肝炎患者和重叠酒精肝患者的总胆红素明显高于仅患有AHE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散发性肝炎患者以中老年男性为主,全年皆可发病,其中冬季和春季发病较多,老年患者病情重、病程长、病死率高,重叠感染患者重肝炎的发生率较高。
王飞翔
关键词:戊型肝炎
1489例散发性肝炎患者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总结分析大宗散发性急性病毒性肝炎(hepatitis E)的临床特点,为散发性肝炎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2003-2012年所有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临床分、转归等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性者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性者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03-2012年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共收治急性肝炎患者1 489例,主要来自华北地区,以冬春季节多发,常见于青中年患者,占急性肝炎患者总数的73.81%。急性黄疸(总胆红素值≥17.1μmol/L)1 376例,占92.41%,急性无黄疸113例,占7.59%。普通肝炎患者最多,占78.64%(1 171/1 489);淤胆肝炎患者186例,占12.49%;肝衰竭患者132例,占8.87%。治疗好转率在普通肝炎组、淤胆肝炎组、肝衰竭组分别为97.78%(1 145/1 171)、97.31%(181/186)、39.39%(52/132),肝衰竭组明显比其他两组转归差(P<0.05),同时重叠感染在肝衰竭组占50.00%,与其他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肝炎患者(年龄≥60岁)376例(25.25%),青少年肝炎(年龄<18岁)14例(0.94%)。老年治愈好转率92.29%;青少年治愈好转率100.00%。结论散发性肝炎一般预后较好,但是发展为肝衰竭者预后较差,年龄大、重叠感染、肝硬化基础是病情危重的危险因素。
朱冰游绍莉刘鸿凌荣义辉李晨臧红万志红辛绍杰
关键词:戊型肝炎肝衰竭
杭州市散发性肝炎基因别分析研究
2015年
目的了解杭州地区急性散发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基因特点。方法采用病毒核酸提取方法进行基因提取,荧光定量PCR方法筛选,选取代表株进行克隆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排列及构建进化树。结果对78份标本进行检测,经荧光PCR检测16份阳性,阳性率为20.51%。3株代表株经克隆测序,并进行BLAST比较和进化树分析,均属HEVⅣ,与国内其他地区分离的Ⅳ毒株核苷酸同源性为84.6%~96.7%。结论杭州地区的急性散发性病毒性肝炎病毒属于Ⅳ
陈彬彬孙昼谢立
关键词:戊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别
四川省德阳地区散发性肝炎临床特点及病毒基因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了解四川省德阳地区病毒性肝炎病毒基因的分布情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对154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生化学、抗HEV-IgM及HEV-IgG进行检测,并将患者血清进行RNA抽提和PCR扩增。对PCR扩增阳性的病例进行双向测序,应用Clustal X和MEGA软件对参考病毒株和样本病毒株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比对并进行基因分。结果154例急性肝炎患者中,男111例(72.1%),女43例(27.9%),男/女为2.58/1,平均年龄为(45.6±16.3)岁,20~59岁年龄段的患者的例数占总体的77.9%。92例住院患者中有49例为单纯肝炎患者,其中2例(4.1%)发生急性肝衰竭并死亡;有42例肝炎合并慢性HBV感染患者,其中11例(26.2%)患者发展为慢加急性肝衰竭,10例(23.8%)患者死亡,二者间肝衰竭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4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中检测出HEV RNA(+)34例(22.1%),其核苷酸序列间同源性为76.6%~98%。所检测的病毒株与基因Ⅳ参考病毒株的同源性最高(76.6%~95.9%)。序列比对及基因分结果表明该34例患者所感染的肝炎病毒均为基因Ⅳ。结论肝炎合并慢性 HBV感染者较单纯肝炎患者更易重症化,本地区 HEV基因以Ⅳ为主。
杨家红张浩陈学兵陈皋王秀
关键词:戊型肝炎病毒基因型

相关作者

庄辉
作品数:740被引量:12,368H指数:5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
研究主题:乙型肝炎病毒 流行病学 戊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 戊型肝炎
朱晓洁
作品数:26被引量:369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戊型肝炎病毒 戊型肝炎 病毒性肝炎 核苷酸序列分析 急性散发性
赵晨燕
作品数:93被引量:149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研究主题:戊型肝炎病毒 戊型肝炎 戊型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陈焕永
作品数:50被引量:178H指数:7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肾综合征出血热 IL-18 慢性乙型肝炎 重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郝娃
作品数:52被引量:152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市卫生局
研究主题:基因型 戊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 戊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