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940篇“ 教育建构“的相关文章
- 思想政治教育建构文化记忆的方式与路向
- 2025年
- 文化记忆是一定群体在其延续与发展的历史中形成的,为群体内部成员所共享的稳固的记忆,这种记忆维系着群体及其成员的身份认同。政治社会,文化记忆与一定阶级意识形态的传播教化存在紧密联系,统治阶级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主导着文化记忆的社会建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的特殊形式,是发挥意识形态功能的文化记忆场所,其对文化记忆的建构,主要通过历史的意识形态书写与讲述、仪式的政治赋义与生活化推及、传统的现时阐释与意义再生产三种方式展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记忆的建构应当为增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发挥积极作用。加强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善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仪式、化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建构文化记忆的时代路向。
- 黄祎霖
-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记忆意识形态
- 课程实施与意义建构:人格教育建构谫论
- 2024年
-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渗透人格教育已成为世界现代教育的共同趋势。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的人,而人格教育是对人的人格化,是关于人的感性力量的复归。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格教育因素,教师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紧抓中学生人格发展的关键期,协调多种教育资源,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后劲。
- 徐向阳周瑶
-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人格教育语文教材
- 高校国防教育建构“一核双轴”育人共同体三维探论
- 2024年
- 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强军兴军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意识形态与全民国防“两个武装”的应然所需,,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然所求。高校国防教育要通过赓续“听党指挥”灵魂血脉、淬炼“能打胜仗”核心本领、建强“作风优良”牢靠保证,推动“一核双轴”育人共同体内在机制科学转换,在探索“五育融合”实践创路中,推进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实现协同育人高质量发展。
- 刘天宇董小龙
- 关键词:国防教育共同体建构
- 生态学视角下生命教育建构探究
- 2024年
- 全球资本扩张和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诸多生态问题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如由生态危机带来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的伤害以及现代高科技给人类造成的生命困扰。人类的自我生命生态也出现多重危机,由生物性生命、社会性生命、精神性生命构成的完整生命被隔离化、碎片化、单向化。生态学中蕴含的诸多理论对于当下以“生命问题”为核心的生命教育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因此,以生态学为切入点探究当前人的生命问题,论证生态学理论对生命教育研究的可能性,并从生态学的视角出发为生命教育的理念、内容与实践提出有效策略,是非常有价值的探索与研究。
- 崔淑慧
- 关键词:生命教育生态学生态和谐
- 新时代高校“四史”教育建构集体记忆的逻辑理路
- 2024年
- 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四史”教育的主战场。着眼于历史发展的脉络,“四史”教育与集体记忆的建构在逻辑上是契合的,通过建构起“四史”的集体记忆,可以在获得亲历者般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追求。推进“四史”教育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厘清“四史”的时代内涵,帮助高校大学生从历史中汲取现实的力量,从而坚定四个自信。
- 林金官
- 关键词:高校集体记忆
- 教育建构论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研究
- 建设性和批判性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改革创新,以使其更加具有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的论述。其中,建设性是指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传导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增强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认同;批判性是指针对信息化...
- 田甜
-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建构论
- 我国公共博物馆的适老化与终身教育建构研究——以贵州省博物馆为例
- 2024年
- 公共博物馆是我国终身教育的重要一环,也是对老龄群体进行思想文化宣传工作的主要场所之一。然而,通过对贵州省博物馆实地调研资料的分析,得出当下我国公共博物馆应对老龄群体的服务还有待完善,对于老龄群体终身教育的推进落实还有待加强。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公共博物馆应以助推社会终身教育建设为重要目标,从整合场馆资源优势、引进和培养优秀人才、拓宽公共教育的覆盖范围、探索老龄化服务路径等方面做出适当调整及合理改进,推动公共博物馆自身适老化建构,以更好地践行公众终身教育理念。
- 谭晓霜龚卿民
- 关键词:公共博物馆终身教育
- 人类存在样态的空间叙事及教育建构——基于博尔诺夫的视角被引量:2
- 2023年
- 人类独处、居住以及社会交往空间的改变,要求教育重新思考人类存在样态、生命质量以及“诗意栖居”的理想。博尔诺夫试图调和存在主义和生命哲学对“人类图像”的描绘,在“人类空间”概念基础上论证人的空间存在性,揭示空间之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回到人类“原初”空间意象,人类空间突显人作为主体与世界交互的积极作为,肯定生命与空间融合过程的体验性,暗示人类生活的全部空间都具有教育性。空间建构过程,即人寻求自我定位、自我确证和自我发展的创造过程。人类空间观为重思教育本质,通过教育追求“栖居”意义,建构充盈灵动性和生命性的教育空间观,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路径。
- 吴晓蓉田晓苗
- 关键词:博尔诺夫空间叙事教育建构
- 凸显课程思政的区域初中劳动教育建构
- 2023年
- 加强初中学生劳动意识培养、进一步完善初中劳动教育是国家关于劳动教育相关意见中重点划定的教育教学内容。近年来我国社会始终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基础教育中各阶段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不论是从学生个人角度还是从社会发展角度看,进一步强化学生劳动教育都是极为必要的。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思维意识,这也是劳动教育的关键时期,在初中教育工作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提升学生劳动技能掌握程度和对劳动技术的认知度有助于提升学生独立生活能力且对其未来职业发展具有关键促动作用。劳动教育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思政教育特点,在相关工作中进一步凸显思政教育内容有助于综合提升劳动教育质量。本文将重点分析劳动教育目标、劳动教育关键点及劳动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法,通过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进一步提升劳动教育价值。
- 苗春强
- 五育并举视域下的生动情商教育建构
- 2023年
- 生动盎然的语文课堂能唤醒学生自我意识,以自主能力的发展、自信品格的养成和自强精神的树立为培养目标,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情商。很多人认为,很难在教学中实施情商教育,其实不然。事实上,每一节课堂都可以融入情商的培养。笔者以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模式为依托,探索施行五育并举的培养方式,促进高中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发展,提升高中学生的情商修养。高中语文教材很多内容体现了五育并举的元素,笔者以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课文《喜看稻菽千重浪》为例,让学生收集袁隆平五育并举的楷模事例。在整节课的设计上,笔者把三个问题抛给小老师和学生预习:袁隆平是谁?为什么要学袁隆平?怎样学习袁隆平?
- 崔良巧
- 关键词:情商教育高中语文教材学生自我意识五育并举自强精神
相关作者
- 杜二敏

- 作品数:33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女性主义 圣杯 生态女性主义 交际 作文评价
- 王莹

- 作品数:12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 研究主题:媒介素养教育 播音主持 教育建构 媒介素养 媒介教育
- 易晓明

- 作品数:70被引量:407H指数:11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美育 艺术 艺术教育 学校美育 教育
- 张志欣

- 作品数:3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东方学院
- 研究主题:教育建构 创造性人格 办学理念 教育思考 人格
- 乔虹

- 作品数:36被引量:203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 研究主题:生命教育 留守儿童 大学生 小学数学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