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71篇“ 教育学体系“的相关文章
- 新时代背景下特殊教育学科体系建设的思考
- 2025年
- 当前,有不少研究者阐述了教育学科尤其是基础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问题,认为当前亟须构建中国特色教育科学学科体系,且这一体系应涵盖各分支学科、各类型教育、各学段教育,以教育问题和现象为研究对象进行各学科的有机组合。特殊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慢,虽然在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在几次“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仍旧是教育强国建设中的短板。在整个教育学科中,其研究水平、研究成果状况较弱,可用于研究成果发表、出版的平台狭窄,人才培养单位在高校体系中偏弱。特殊教育学科受关注度较低,学科建设缺乏大局视野、本土视角的问题仍旧比较突出。新时代背景下该如何建设特殊教育新学科,本文谈几点看法。
- 昝飞
- 关键词:特殊教育教育强国三年行动计划知识体系构建学科建设
- 论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被引量:1
- 2024年
- 推进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是新时代我国教育学建设的重要使命,明确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是其前提。认知型思维方式和筹划型思维方式是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形成的思维方式基础。“教育学知识”是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逻辑起点,与从其出发的逻辑过程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宏观构成,其各自的要素和构成逻辑是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微观构成。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各自在整个体系中有独特的位置和作用,三者之间存在顺序关系和相互作用关系。
- 侯怀银岳蓉
- 关键词:教育学知识
- 建构新教育学体系,发展新质教育
- 2024年
- 与传统教育相比,新质教育有以下特征:一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挖掘和发挥每位学生的潜能和特长;二是开展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学习与终身教育;三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人-机合作型人才为主要任务。这必然要求教育学理论与实践的全面创新与发展。
- 王竹立
- 关键词:终身教育个性化学习以学生为中心教育学培养创新型人才
- 建构新教育学体系,发展新质教育--从数智时代新知识观入手被引量:23
- 2024年
- 新质生产力是经济学和哲学概念,指社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新的、具有变革性和创新性的生产力要素或形态。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新质教育。新质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化学习与终身教育,以培养创新型人才。当今教育学理论滞后、实践指导力不足、学科分类和组织架构不合理,已不能适应时代需要,建构新教育学理论与实践体系已成为发展新质教育的关键。本文从数智时代新知识观出发,提出建构新教育学的原则是从以学校教育为核心向终身教育为核心转变、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学习,培养与智能机器分工合作、擅长创新创造的数智时代新人。构建新教育学的理论基础需要跨学科合作。新教育学作为一级学科应包括教育学基本理论、学校教育学、终身教育学、人工智能教育学和教育伦理学五个二级学科;研究内容应涵盖教育目的与价值观、学习者与学习过程、教育技术与学习环境、教育政策与管理、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除传统方法外,研究方法应包括数据挖掘与分析。教学模式创新应包括个性化教学、项目式教学、人—机合作式教学、跨学科教学;学习方式变革应包括个人导向的系统学习、新社会化学习和人—机合作式学习;教育技术应用应包括智能辅导系统、自动化评估、在线学习平台和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等。面对理论建构、教育观念和机构设置等挑战,本研究建议采取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策略,分观念引导与资源整合、实践探索与机构协作、系统构建与政策支持三阶段稳步推进。
- 王竹立
- 关键词:新知识观
- 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学科体系构建:内涵意蕴与构成要素
- 2024年
- 学科体系的合理构建是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的坚实基础,是研究国际中文教育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根本依托,对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国际中文教育以语言学、教育学为基础,具有明显的跨学科属性,具有学科和事业双重本质。鉴于中文教育国际化趋势,构建国际中文教育学科体系要聚焦促进国际中文教育的深入交流与合作,推动智慧教育助力中华语言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强化国际中文教育“三大体系”的良性互动与协同发展。无论是国家战略、社会需求,还是学科自身发展都为国际中文教育学科体系构建提供了有力支撑,其构建的依据主要表现在国家政策规划、各国多元中文需求、学科地位的提升三个方面。国际中文教育学科体系框架,主要由理论体系、实践体系和治理体系三个子体系构成。只有不断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系统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做到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才能整体性推进国际中文教育学科与事业可持续、高质量和创新性发展。
- 李宝贵李辉
- 新时代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体系建设成效被引量:6
- 2023年
- 新时代的十年,中国教育学正在向着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的目标迈进,在“三大体系”建设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学科体系上,制度化建设成效显著,学科体系日益健全,中国特色日益凸显;在学术体系上,以问题为导向,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话语体系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的概念、范畴和一批原创性的教育教学理论已经或正在形成,中国教育研究成果在世界上已占有一席之地,但原创性理论和本土话语需要进一步提升。构建中国教育学的自主知识体系是今后一个阶段我国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
- 冯建军
- 关键词: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 符号学视域下成人教育学科体系构建滞碍的省思
- 2023年
- 成人教育发展后劲不足的原因之一便是学科体系构建的滞碍。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成人教育学科体系构建过程中学科符号的运作呈现出疲软状态,主要体现在成人教育品牌效应的弱化、科研主题的碎片化以及学科符号权威性的消解方面。结合符号学理论,成人教育要提振学科符号的运作效率,就须进一步提升学科话语权,完善学科话语体系,同时展现学科理论在顶层设计层面的独立性与有效性,才能集聚学科符号的权威表达合力,充沛学科理论的研究,最终实现完善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目的。
- 汪栅蔡青文
- 关键词:符号学成人教育
- 论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发展与创新被引量:8
- 2022年
- 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是体现和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与特点,联系和结合中国教育实践的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及话语体系的总称。关于其发展与创新,已有研究聚焦教育学中国化、中国教育学发展、中国教育学体系、中国特色教育学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有进一步突破的空间。开展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既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又具有鲜明的应用价值,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基本内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发展历程研究;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基本构成与内在逻辑研究;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三大体系”创新发展的方法论基础与变革路径研究;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国际认知与国际认同研究。相对应的,我们需要就研究内容中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予以明晰,做到有的放矢,层层推进。开展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需要我们明确好研究总思路,确立好研究视角,把握好研究路径,进而实现该研究的多维推进。
- 侯怀银
- 关键词:教育学教育学体系
- 中国文化传统与“中国教育学”的构建——以贾馥茗的教育学体系研究为例被引量:11
- 2020年
- “中国教育学”之“中国”在于中国文化传统的根基。只有根植于中国文化传统才能形成对中国教育具有实践引导力的思想。我国台湾著名教育学家贾馥茗先生便是扎根中国文化传统创建教育学体系的先行者。贾馥茗兼具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西方学理素养,她立足本土教育实践对传统文化加以反思批判、去伪存真,并与西方理论相互印证、融合汇通,建立既能体现中国文化特色,富有时代精神,又具有世界眼光的教育学体系,充分体现文化自信,为如今探索中国教育学开创了一条富有启发性的路径。
- 国宁于伟
- 关键词:文化传统中国教育学教育学体系世界眼光
- 成人教育学科体系元研究的代表作--评高志敏《成人教育学科体系论》
- 2020年
- 成人教育学者高志敏教授对成人教育学科体系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五个方面:成人教育科学的概念和认识论、成人教育学的萌芽与发展、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形成与拓展、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反思以及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未来发展。专著《成人教育学科体系论》系统反映了高志敏教授的研究成果。
- 葛平
- 关键词:成人教育学
相关作者
- 张晓鹏

- 作品数:107被引量:852H指数:12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 研究主题:教育 高等教育 大学排名 通识教育 高校
- 侯怀银

- 作品数:310被引量:1,557H指数:19
-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教育学 学科建设 中国教育学 话语体系 学术体系
- 孙迎光

- 作品数:83被引量:377H指数:12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教育 德育 教育理论 教育学 主体教育
- 毕世响

- 作品数:105被引量:116H指数:7
-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 研究主题:教育 道德教育 道德 儿童青少年 德性
- 高群

- 作品数:4被引量:17H指数:1
- 供职机构: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教育成效 幼儿园教育 农村学前教育 《大教学论》 夸美纽斯